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正文

【广电总结】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全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7-31 0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我局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电总结】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全文),供大家参考。

【广电总结】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全文)



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我局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统筹,文化工作全面推进。

一、优化文化行政部门职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一)主题活动顺利开展。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引领转型发展、推进文化工作走在前列为目标,全面部署开展“‘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开通新浪、腾讯微博——文化义乌,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确定10项整改措施,举办专题创作会及镇街巡演20余场。以“学经验、找差距”为主旨,开展民办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品市场、休闲文化产业、文物保护等重点调研课题,推动我市多项文化政策出台。

(二)行政服务能力不断优化。稳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电影中心转企改制工作。简化审批服务,精简行政许可项目29项、下放镇街审批权限14项;梳理“最短时限”,平均审批效率提前2个工作日;制定行政审批义乌地方标准7项;权利阳光运行有序,完成“权力清单”上网,公开行政审批、处罚事项 286项, 公布申报条件、流程图及办理时限,实现全部项目网上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全年完成审批1744件(许可事项242件,备案事项554件、管理服务事项1048件),文化市场换证946件。

(三)对接义乌国贸改革取得新突破。促成省文化厅、保利文化集团与我市签订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优势对义乌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启动与保利文化集团文交会、大剧院建设、艺术品集聚区、文化保税区等合作项目前期。争取文化部等上级部门对办好文博会及实现展会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会同法院、科技局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委托协调机制。

(四)涉外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结合义乌外籍人士集聚、多元文化融合特征,打造“新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文化。优化涉外服务,主动承接省厅涉外审批权限下放,汇编涉外政策及服务指南,在外事服务中心建立代办窗口。加强涉外演出审批与监管,完成境外印刷品及涉外演出备案554件。开放外籍人士参与文化互动平台,首次举办“在义外国人迎新春联谊会”、“中外商人卡拉ok大奖赛”,推介民俗文化,开办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中华剪纸艺术班,举办端午节中外友人包粽子比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好评。培育市外侨办、工商学院等5家单位为我市首批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单位。  

二、优化多元参与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文化投入保障有力。今年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稳步提高,相继启动文物维修保护、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预计总投入10亿元。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增幅近一倍。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大。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与市财政局出台《义乌市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财政扶持政策(试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互动平台建设,实现文化资源有效流动,配合宣传部做好文化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调研。开展文艺团队(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制定业余文艺团队星级评定、特色文化示范基地评选办法,在补助、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首次开展100支文艺团队星级评定和“20佳”业余文艺团队评选,努力培养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组织活跃的文艺团队,使其成为我市开展送文化下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三、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博物馆新馆预算投资5亿元,争取将其打造成“中国商贸博物馆”,已完成选址、环评等前期工作,在进行陈展策划、方案设计和“中国商贸博物馆”申报准备;文化馆新馆已完成功能设计;市图书馆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装修布展工程基本完工;着手美术馆、大剧院等工程前期筹备。完成上溪、城西综合文化站新建、改建工程;配合宣传部建成我市首批31个农村文化大礼堂;新建上溪图书分馆和3个社区图书流动站;探索农家书屋镇街负责、援建合作管理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编制《义乌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8年)》、《新社区集聚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标准》,计划用5年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二)文化惠民工程成果显著。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群体,吸引“新义乌人”、青少年、留守老人、儿童参与我市文化生活。全年举办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全市文化赛事30余项,举办周金甫青田石雕精品展、明清玉器精品展等展览20次、讲座29场,曲苑书场演出140场、组织送演出下乡150场、送电影6786场,观众200万余人次。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2余万册、音像制品1.3万张。以基地创建激发文化自觉,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个、金华级7个,培育市级特色文化示范基地14个、外来建设者文化示范基地12家。启动网络图书馆,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建成《古籍善本库》,已录入174种2112册古籍善本。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藏书量61万册,全年接待读者35万人次,总流通图书31万册次。

四、深挖义乌文化资源,推动艺术创新出精品

(一)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市婺剧团创排新编历史婺剧《骆宾王》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摄影作品《期待》荣获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铜奖,填补了我市历史空白;花鼓《宣言》获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银奖;现代花鼓《引航人》获全国曲艺之乡第二届曲艺大赛铜奖。全年我局指导、选送节目获得国家、省级文化类奖项70余个,创近年来的历史新高。

(二)群众文化品牌效应初显。推进“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工程,成功举办第22届义乌市文化艺术节,支持各镇街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活动门类及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向。打造文化新名片,涌现“商城大讲堂”、商城文艺大观园、“群文展厅”等一批市级文化新品牌。鼓励民间开放文化资源,开展政府、民间资源互通共享,实现文化活动群众化、社会化。

(三)文化交流频繁活跃。提升义乌文化影响力,挖掘义乌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参加中联办香港“春茗活动”、第七届“台湾浙江文化节”、法国欧拜赫维里耶市文化交流、2013年瑞典哥德堡文化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当地政要、媒体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当地掀起一股“婺剧热”。开展多形式文化走亲活动,“走出去”6次、“走进来”5次。支持专业院团、社会力量、民间社团组织、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五、建立文化保障机制,科学培育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

(一)文艺培训稳步有序。开展全市农村文艺骨干、业余文艺人才轮训,组织声乐、舞蹈、器乐、排舞等公益性培训65期5671人次、辅导文艺团队160支。启动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工程,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我市3人入选省文化厅“新松计划”,2人入选全省“百名群众文艺带头人”、15名入选全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推行“文化传帮带”培养,成立“楼巧珠文艺名家工作室”等一批培训基地,指导编排剧目均由年轻演员担纲主要角色。 

(二)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局考绩法,出台《关于加强干部队伍“五种能力”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亮实绩、抓效能、比作风,打造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勇于担当的“狮子型”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完善财务、工程、公文管理等9项规章制度。考核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开展新提任中层干部回访测评,发放民主测评表216份,参与谈话40余人。深化岗位责任制,推进廉政惩防体系建设,完善重点岗位、潜在风险岗位和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创新党建工作形式,组织开展微言、微行、微策竞赛,开展“五星争创”和党员先锋指数评定,文化馆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建品牌支部。

六、打造文化产业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流通体系

(一)成功举办第8届文博会。第8届中国义乌文博会档次再度提升、成交继续保持增长、专业化更加突出。共设国际标准展位3320个,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国内25个省市及9个国家和地区的1335家企业参展,108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和40个贸易团队参会,实现展览成交额48.3亿元,同比增长6.92%,其中外贸成交额29.15亿元,同比增长5.81%。举办了“浙江省文化厅、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签约仪式”、中国文化产业(义乌)论坛、浙江文交所首场动漫衍生品授权洽拍会、第四届“文化新浙商”评选、首届中国义乌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多项高品质配套活动。

(二)以文博会为平台,实施文化展会转型升级。在文化部指导下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目标,形成了文博会转型升级可行性调研报告,增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主办单位,更改展会名称为“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简称义乌文交会)。成立中义国际会展(义乌)有限公司作为展务执行机构。增加文交会办公室作为局内部科室,专门负责文交会政府层面相关工作。文化部将义乌文交会列为重点支持展会,文化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完善深圳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综合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第9届义乌文交会围绕“六新”主题(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新工艺、新设计、新媒体),稳步开展招展招商及电子竞技大赛、青年创意设计展等配套活动筹备工作。

(三)文化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培育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鼓励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探索引进连锁网吧、连锁娱乐场所、网上书店等新型产业业态,在结构重组,连锁经营,文化品牌上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趋势。与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从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文化经贸与会展,文化服务,文化保税区等多方面合作。推荐华鸿画之都、创意园、百思得集团等优秀文化企业参评“文化新浙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指导华鸿集团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指导佛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以“佛禅文化”和“古镇文化”为特色,结合我市特色优质的框画产业,提升镇(街)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集聚效应。

七、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一)政策措施扎实有力。我市正式下发《义乌市古建筑保护实施办法》,首次明确全市古建筑保护申报、批准、规划和保护具体实施办法;出台《关于实施古建筑抢修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的通知》,计划用3年时间、预计投入2.2亿元,对我市100多处残损严重的古建筑实施修缮工程,确保已列入保护名单的古建筑灭失率控制在3%以内,本市重要古建筑的保存完好率达到50%以上;调研、起草《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义乌古村落保护实施办法》。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对提升我市文化遗产保护能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结合、探索义乌文化资源多元化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物维修保护量大面广。启动首批古建筑抢修保护工程项目26项,全年实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36项,累计投资4279万元,完成修缮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公布桥头遗址等39处市级文保单位和荐叙堂等30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使我市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达到11处和144处,市级文物保护点337处。正式开展义乌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指导尚阳、朱店、雅端等历史文化村落开展科学规划与旅游开发。文物安全管理有效,加强重要文物的安全技防工作,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和专项整治,消除文物单位隐患11起,查处违法文物案件7起;开展第六批新公布的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测绘工作,依法划定并公布4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设立了保护保志碑。

(三)考古探掘有重大发现。考古探掘有重大发现。开展城西街道桥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探掘,出土大量陶(片)器和石器,认定该遗址为上山文化晚期遗址,证实9000年前已有人类在义乌定居,为研究义乌市域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实证。启动了双林寺遗址探掘,该寺始建于南朝,由傅大士开创,屡废屡建,被誉为“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名刹,此次考古面积超10000㎡,首次发现宋、明等文物遗址及宋代石秤砣、定窑白瓷双鱼碗等珍贵文物,有效提升了义乌历史、文化内涵。

(四)非遗保护精彩纷呈。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举办各类节庆、民俗表演、竞技等活动。提升传承技艺,举办“美丽非遗”工艺美术精品展、剪纸艺术优秀作品展等各类非遗活动30余项,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展首届中国亚太传统手工艺博览会等活动并获得多项优秀展示(展演)奖。落实非遗“八个一“保护工作,1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国家级第四批非遗项目申报推荐名单,“曲苑书场”等3项入选金华非遗展示基地,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金华市级非遗项目3个、传承人7名,新公布市级项目8个。由“国家、省、金华、市级”组成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教学基地互相推进、良性互动发展态势。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新公布市级以上非遗传承教学基地5个。

八、实施文化市场和谐执法,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一)着力“和谐执法”。坚持以规范管理与繁荣市场、“硬管理”与“软约束”相结合为思路,以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为抓手,以主动服务、宣传教育为手段,寓管理于服务中,实施教育整改处罚相结合的柔性执法模式,全年文化市场稳定有序。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先后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件办案单位、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获得省级以上荣誉5项。

(二)探索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落实分工,多力合作,制订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完善文化市场非法演出应急处置机制,落实演艺场所、大型组团演出、农村庙会等演出市场监管职责,实施“展前介入、执法前移”展会版权监管模式;分类管理,重点监管,建立网吧管理信用档案制度、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行政推动、社会参与,优化义务监督员队伍、完善“数字城市”、96150社会举报平台,目前基本形成了市级总体负责与监督指导、镇街属地管理、村(居委会)日常监控、行业协会内部自律、社会义务监督员广泛参与的管理网络。

(三)加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无证照经营、卫星电视节目设施、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政治等专项行动,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及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全面履行文物监管职能。全年开展“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行动8个,共出动执法检查3415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3050家次,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经营单位125家,立案查处104起,清理关停非法网站2家,删除互联网有害信息2万条,查缴非法出版物、侵权产品(含书刊、音像制品、侵权)16488件,罚没款102万余元。受理各类举报131件,举报回复、办结率100%。

(四)构筑文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建立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制定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各文化单位年均检查次数不少于次;落实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全市227家文化经营单位、公共文化场所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举办安全生产专题培训500人次以上;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及消防安全演练,累计检查1159家次,排查安全隐患78个,发放整改通知书11份。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公共文化场所、文化企业、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结合文化工作,增强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导向意识和阵地意识,确保文化改革的开展正确方向;努力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文化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文化领域各项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文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全力办好第9届义乌文交会。通过各种渠道做好招展招商、宣传推介工作,配合文化部实施青年创业创意设计人才扶持计划,做好文化指数发布等第9届文交会配套活动。突出“六新”主题,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思路,通过2-3年时间把文交会打造成“国家层面、国际水准”的文化产业盛会、文化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做好第9届文交会总结评估,启动第10届文交会前期筹备工作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落地,配合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好文交会参展、艺术品拍卖、参与国际文化中心概念性设计方案规划工作,推进设立艺术品保税区。制订我市文化企业的认定和评选标准,开展市级重点文化企业,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评选工作;继续做好与省文化厅、文化部等上级部门沟通汇报,积极做好我市优秀骨干文化企业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参与制定佛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三、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原则,加快推进新文化馆、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博物馆新馆建设完成建筑方案招投标,争取10月开工建设;配合经济开发区做好文化馆新馆建设工作;启动大剧院、美术馆前期筹建工作;顺利完成图书馆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装修布展工程。加强对农家书屋的运行管理,建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优化提升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流动文化设施、虚拟文化设施三个不同层面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形成立体化、交互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四、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坚持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和文化资源,建立协调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造“义乌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义乌市民文化节”等载体,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依托国家“新丝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做好开新丝绸之路城际文化交流等文化活动。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全年组织送戏下乡200场、送电影8600场以上。农家书屋配送图书5万册以上;组织婺剧精品节目交流演出,组织跨县市“文化走亲”活动6次以上。打造文艺精品,创排婺剧精品剧目《情义乌伤》(暂名),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现代婺剧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举办各类综合性文艺骨干培训班2期、各门类公益性文艺培训36期以上。

五、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重大文物考古挖掘,启动桥头遗址正式发掘项目和观音塘古生物化石遗址探掘。分批实施古建筑抢修保护工程,计划新启动文物维修工程项目40项,续建工程20项,全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修缮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以上;加强文物技防和安全保护工作,有效遏制文物被偷盗事件发生;启动双林铁塔科技保护项目,报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月桥维护方案,完成3处新公布省保单位的“四有”建档工作;实施省级非遗传承人、文化礼堂非遗项目的调研,组织开展非遗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做好第九个非遗日等重要非遗展示、宣传、培训活动,并逐步形规章完备、推进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并举。 

六、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化文化经营场所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网吧、娱乐、印刷、出版物、版权、广电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引导、规范文化类行业协会守法经营;建立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作用,严密防范低俗、淫秽、色情等表演活动;鼓励、支持正规文艺表演团体走进农村文化市场;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领域的监控力度。建立完善网吧星级管理制度,引导网吧规范经营;增强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成员单位责任意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加大新兴领域执法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适应义乌市场商品款式多、更新快等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文化市场监管责任全覆盖。开展动漫市场、出版物市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等活动,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案件协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义乌市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财政扶持办法(试行)》文件,整合优化现有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民办书画院、美术馆、陈列馆等社会团体资源,引导民间办文化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质量和效能,创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体制机制,探索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延伸;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招投标的办法,把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交给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文艺院团等去承担。

推荐访问:义乌市 工作总结 广电 【广电总结】义乌市文广新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