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正文

论孔子思想是孔门集体智慧的结晶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0-23 0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孔子思想的社会生活来源和基础,是孔门弟子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各个时期的弟子,特别是那些高足弟子,对于孔子思想在事实上的形成与发展都颇有助益。孔子思想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以后,还有一个文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定型、逐步系统化,并有所深化的历史过程,其中的核心工程是《论语》编纂;另一项重要工程则是孔子搜集、整理和传授的“六经”,经过弟子后学一代代传承而发展为“九经”,在不同时期著于竹帛。这两项文化工程,虽然都以孔子的生平业绩为基础,却也都显然包含着孔门弟子后学的思想创造。

关键词:孔子;孔子弟子;孔门后学;儒家经典

中图分类号:B222.2;B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4)04-0001-09

笔者三年前曾经谈道:“今日所谓孔子思想,其实是孔门集体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孔门一、再传弟子的思想创造。”当时主要是从《论语》编纂的角度来谈的,还不敢做出更为有力的肯定。随着近来对此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这里拟从三个方面作展开论述。

一、孔子弟子对孔子思想的“教学相长”

人的思想首先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特定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于一定社会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即使当官从政的四年也未中断,他的绝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弟子中间的。他在教育指导弟子、对于他们思想性格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的同时,无疑也会受到弟子们的重要影响。孔门私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艺,首要的是做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出仕必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培养的目标仍然是从政当官。春秋时代的宗法社会,家与国同构,伦理道德教育同时也是政治教育。因此,当孔门私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这个教育文化团体,就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政治团体。孔子出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从治理地方、“堕三都”,到周游列国遍干诸侯,都离不开弟子的协助配合。孔门的社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实践。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它的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之间,也就是孔子与七十子之间,不仅在行动上要协调一致,在思想意识上也势必互相影响。不仅是孔子施教影响弟子,各个时期的弟子对于孔子的行动与思想也有影响。

早期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相差只有几岁或十几岁,大都是鲁国人,如秦商少孔子四岁,颜路少孔子六岁,漆雕开少孔子十一岁(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冉伯牛少孔子七岁(据《圣门志》《阙里广志》),子路少孔子九岁,闵子骞少孔子十五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其中名列孔门“四科十哲”的有闵子骞、冉伯牛、子路三位。这些与孔子年龄相差不大的弟子,与孔子的关系实际上介于师友之间。从孔子一生学无常师,一贯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的处世态度来看,他在指导这些弟子参与社会实践,特别是共同参与政治实践时,在行动上配合、思想上互动本是十分自然的。其中对孔子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子路,据《论语·阳货》: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

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

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日坚乎,磨而

不磷;不日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

上引两章,“公山弗扰以费畔”事在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佛肸以中牟畔”在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本欲应召前往,两次都因为子路反对而作罢,从此可以明确看出孔子与子路师徒之间互有影响的事实。应当说,这两次事件,对于孔子和孔门而言,都是具有十分关键和重要意义的政治选择;虽然孔子原有自己的考虑,有他准备前往而且应当前往的道理,却还是取消了自己的打算,听从了子路的意见。尽管其中不免有多种原因,但作为直接或日主导因素的,毕竟是子路的意见产生了影响。

其他早期弟子,如秦商、颜路、冉伯牛、闵子骞、漆雕开等人,具体事迹今已所知不多,但是,作为名列“七十二贤”甚至“四科十哲”的弟子,在当世必定有值得称道的言行。这些言行对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的孔子而言,会产生颇为有益的影响也是可以想见的。据《论语·先进》: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

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从上引两章中孔子对于闵子骞德行的赞扬、对其政治见解的肯定,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位高徒的赏识;而在赏识的同时,受到闵子骞的一定影响亦当不言而喻。

中期弟子与孔子年龄相差大都在三十岁左右,如冉有、商瞿、澹台灭明少孔子二十九岁,颜渊、高柴、巫马施少孔子三十岁,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我少孔子二十九岁(据清《大成通志·先贤列传上》),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宓不齐少孔子三十岁,原宪少孔子三十六岁(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期弟子多在孔子出仕前后进入孔门,正赶上孔子人生的大转折时期。据《论语·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一章作为孔门“四科十哲”的依据,记述孔子晚年回忆往事,思念随同自己“厄于陈蔡”患难与共的弟子,依次列举出在四个方面出类拔萃的十位高徒。其中属于中期弟子的,有颜渊、仲弓、宰我、子贡、冉有五位。值得注意的是,颜渊作为“十哲”和“德行”之首,排列在比他大十五岁的闵子骞、大二十三岁的冉伯牛前面;冉有作为“政事”之首,排列在比他大二十岁的子路前面。这说明“十哲”排序不是按照年龄,而是按照学养造诣、成就和影响。由此可见中期弟子在孔门的重要地位。至于孔子对于中期弟子、特别是对颜回的称赞,以及与这些弟子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探讨学术、研究问题的记述,《论语》中颇有记载。这些记载表明:中期弟子与孔子在思想上互动、在行动上配合,比起早期弟子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方面的例证《论语》中颇多,学界多已耳熟能详,此不赘述。这里着重分析《史记》所记孔门师徒在陈蔡之野的思想交流和互动:

推荐访问:孔子 结晶 集体 智慧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