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策划方案> 正文

提升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系统性的方案探索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0-25 18:50: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ii<学习者能够根据实际运营环境选择相匹配的管理技术,以促进企业生产(或服务)过程有序、低成本、高效率运行。Bowman and Fetter (1967)曾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具体内容归纳为9个基本问题,充分说明了POM学科跨度大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分散、具体方法的应用场合模糊,并对这些理论模型在企业运营实际中所起到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POM课程设计正是以培养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环节,与POM课程紧密配合,通常在理论课程所在学期末开设,持续两个教学周。

1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伴随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开展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的加强,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逐渐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倾斜。①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新兴专业,尤其重视开展多层次的实习与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在接触POM课程之前,一方面均已完成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社会实习,对生产和服务过程有了基本概念;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物流仿真软件实训课程对仿真建模工具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此同时,按照培养计划的安排,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运筹学”为POM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搭建了知识基础。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下,“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在选题和设计工具方面仍然维持原有教学方案显然是不合适的。

1.1 设计任务选题陈旧

本文的教学方案改革探索始于2011年,在此之前的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POM课程设计任务一直沿用以下两类命题:一是“点验钞机运营系统设计”,二是“螺杆泵产品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年总需求量、基本设施设备类型和产品生产能力的数据,要求学生通过合理假设补足数据缺项,完成工厂选址、设施布局、装配线平衡以及物料需求计划等一系列任务。首先,这种命题方式缺少前期调研过程、脱离生产实际,大量的假设数据降低了设计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不利于最终结果考核。其次,连续三年以上使用相同的设计任务书,导致雷同和抄袭率上升,不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课程实践的积极性。②

1.2 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原有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以各类技术方法为索引依次提出计算要求,在内容编排上类似于综合论述问卷,学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既不需要深思具体方法的知识背景,也不需要理解计算结果对于生产实际所产生的效用。具体来看,首先,任务列表中欠缺对使用统计分析和运筹模型等先修课程知识的明确要求;其次,任务方案缺乏生产和服务场所背景,切断了POM课程设计和已有认识实习、社会实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再次,任务方案对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仿真工具的使用未做明确规定,从而没能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物流仿真软件实训”的优势,忽视了仿真模型可以弥补实践资料匮乏、提升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综上所述,原有课程设计任务方案割裂了POM方法技术与物流管理专业一系列先修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实习环节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成绩评定标准单一

鉴于任务方案的陈旧和缺乏系统性,原有POM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标准以最终报告为主,不考核课程设计过程,而最终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整体成绩评定的说服力。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POM课程设计原有任务方案所存在的选题陈旧、缺乏系统性、成绩评定标准单一问题,课题组对提升本门课程实践环节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从增强课程设计与先修课程、仿真软件实训课程以及社会调查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以下改进对策:

2.1 鼓励结合社会实际调查选题

在2011~2012年的课程设计环节,发布新的任务主题:“服务业设施选址、布置与效率分析”以及“生产设施布置与装配线平衡”。在任务书中要求学生按照①调查收集生产(或服务)场所实际数据→②数据分析→③建模与分析的过程,切实开展对实际生产和服务场所的抽样调查。

2.2 明确对先修课程知识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要求

任务书对描述性统计分析、随机变量分布拟合、计算机仿真建模以及仿真结果分析环节制订了明确要求。根据对最近两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调查,这样的设计任务书督促同学们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环节,也明确了仿真模型中各项参数与抽样调查、运筹学模型以及POM方法技术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仿真模型的运行效果逼真,所做的设计改进通过仿真模型进行展示,具备3D效果,从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程设计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对POM方法技术在生产和服务实际中的使用效果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改进后的课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3 成绩评定标准综合化

改进后的成绩评定标准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社会调查数据质量、仿真建模过程出勤率、最终设计报告质量以及课程设计答辩质量,四者之间的比例为2:1:5:2,其中,课程设计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反思和陈述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以及设计结果对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所起到的作用。这种综合成绩评定体系不仅有效杜绝了报告抄袭现象的发生,也能够督促同学们系统地使用所学各类专业知识。

3 结语

本文针对2008~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中存在的选题陈旧、不具备与相关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以及成绩评定标准单一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案改进对策。改进后的POM系统性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于2011至2012年在相关专业进行了推广,从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监测和最终报告评定来看,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

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K201006)

注释

① 万鹏,原丕业.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19-321.

② 全春光,程晓娟.《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 51-52.

推荐访问:课程设计 运作 探索 提升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