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3年——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3篇(2023年)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2-06 14:20:07 来源:网友投稿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题文)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烙印(lào)澎湃(pài)抽穗(suì)脑髓(suǐ)  B.要塞(sài)脸颊(xiá)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3篇(2023年)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题文)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烙印(lào)澎湃(pài)抽穗(suì)脑髓(suǐ)

  B.要塞(sài)脸颊(xiá)地窖(jiào)纤维(qiān)

  C.剔透(tī)灵柩(jiù)倔强(jué)嫉妒(jì)

  D.胆怯(qiè)鲜为人知(xiǎn)发绺(liǚ)叱咤风云(chà)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一篇“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文中观点引发网民共鸣。

  C.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D.今天去社区福利院为老人们提供义工服务的是二、三两组的同学。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A.电影《爸爸去哪儿》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式家庭教育的热潮。

  B.我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D.通过比赛,使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的“双十二”促销活动让网络卖家大赚一笔。

  B.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都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

  C.连续多日的雾霾让全国各地的交通事故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D.扬州每年都在植树,润扬森林公园的树木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们也回来了。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句子中“和”字的词性依次是()

  ①介词②形容词③动词④连词

  A.①②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④②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发;青春如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的春风,令人qiè意。不必chī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zhù藏在内心深处最美的记忆。

  三、句子默写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8)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9)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有关于“孝亲敬老”的诗句或者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随着手机在*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

  〖资料二〗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青年报》

  〖资料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资料四〗周日晚上,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阅读上述四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四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1.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三、四句表现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香远益清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语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以钱覆起口

  3.翻译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③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苦瓜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⑦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⑧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⑨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段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你认为可否删掉?为什么?

  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第⑩段的妙处。

  5.联系全文,揣摩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等你回家

  (1)我曾陪一个父亲,去800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2)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3)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房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4)“我真想跟他同归于尽!”这位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

  (5)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6)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父亲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7)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完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这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脸上既无欢喜也无悲伤。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面,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8)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个手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的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去。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

  (9)“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10)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看他黑了,也瘦了。”

  (11)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2)“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3)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地点

  情境

  父亲的表现

  父亲

  去戒毒所的路上

  想起儿子的吸毒经历

  情绪激愤,痛骂儿子

  戒毒所大门

  (1)______

  (2)______

  探视室

  (3)______

  拿着话筒,却盯着儿子不说话

  听到管教干部的时间提醒后

  (4)______

  2.第(12)段中写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揣摩年轻人的心理,说说年轻人为何流泪?

  3.文章最后交代了父亲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4.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被戒毒的年轻人一样犯了错的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呢?结合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八、命题作文

  作文

  等待一株小草的绽放,是等待一个顽强的生命;等待一株花儿的绽放,是等待一个美丽的奇迹;等待自己,等待他人,等待生命之花的绽放……世间万物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等待使生命更美丽。

  请以“等待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

  一、字词书写

  请在横线上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修qì(_____) 取dì(_____) zhù立(_____) jīn持(_____)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心安理得 悔人不倦 如释重负 悲天悯仁 以身作则

  轰轰烈烈 血气方钢 盘虬卧龙 祸不单行 锋芒必露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晚春》)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9)做事陷入绝境,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后又峰回路转,出现新的转机。用陆游《游山西村》的哪个名句来形容这种情况比较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B. 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

  C.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中。

  D.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年间的史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业史》是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蕴藏着作者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是*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

  B. 郑克昌不听许云峰的劝告,结果被捕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相继被捕。

  C. 《红岩》以描写重庆*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的奇书”

  D. 《创业史》着重反应了梁宝生的成长,以及逐渐在蛤蟆滩上发生影响力并掌握话语权的过程,表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但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次,他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三次,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B. 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到,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称号。

  C. 祥子在一家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口,祥子买来10个包子请老车夫和他的孙子小马儿吃。

  D.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运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小说的典范。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某中学七(6)将举行一次以“孝”为主题的班会。布置同学们在班会前将要准备好以下其中两项内容。

  (1)活动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今天是母亲节或父亲节,请你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肺腑之言,表达你的感恩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

  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

  (3)予谓菊(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无/车马喧

  B. 飞鸟/相与还

  C.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甲乙诗文中都有,请各找出一处并揭示出其象征义。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海底两万里》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离我们五米的地方,出现一个黑影,下沉到底。使我害怕的鲛鱼的念头又涌现在我心中了。可是,这一次我又错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海洋中的怪物。

  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他未到采珠期就前来采珠了。我看见他的艇底。停泊在距他头上只有几英尺的水面上。他潜入水中,随即又浮上来。一块砸成像小面包一般的石头夹在两脚中间,一根绳索缚着石头,系在他的艇 子上,使他可以很快地到海底下来。以上就是他所有的采珠工具。到了海底,约五米深左右,他立即跪下,把顺手拿到的小纹珠贝塞入他的口袋中。然后,他上去,倒净口袋,拉出石头,又开始下水采珠,一上一下,只不过是三十秒钟。

  我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他的工作很规律地进行,在半小时内,没有什么危险威胁他。所以我就对这种很有兴趣的采珠景象习惯了,忽然间,在这个印度人跪在水底下的时候,我看见他做一个骇怕的手势,立即站起,使劲往上一跳。要浮上海面去。

  我明白了他的骇怕。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我怕得发愣,甚至想动一动也不可能。

  这个饥饿的动物,用力拨一下鳍,向印度人身上扑来,他躲在一边,避开鲨鱼的嘴,但没有躲开鲨鱼尾巴的打击,因为鱼尾打在他胸上,他翻倒在水底下。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 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

  ……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

  很运气,由于康塞尔和船长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不幸的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回到小艇上,尼摩船长的第一句话是对加拿大人说的,他说:

  “兰师傅,谢谢您。”

  八点半,我们回到了诺第留斯号船上。

  在船上,我把我们在马纳尔一带礁石岩脉间旅行所遭遇到的事故细细回想一下。其中有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定要提出来。一点是关于尼摩船长的无比勇敢,另一点是关于他对人类、对于逃到海底下去的这一种族的一个代表的牺牲精神。不管他怎么说,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能完全斩断他爱人的心情。

  当我把这一点向他提出来的时候,他口气稍微有些激动地回答我:

  “教授,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1.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前后,“我”注意到了哪些事?请概括出其中五点。

  2.选段中所表现出来的尼摩船长有 着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概括出三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一句在选段中有什么作用?

  (2)“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一句中的“都”字告诉了读者获救的是哪些人?

  4.“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这句话是否显得太罗嗦?说说你的想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哆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的含义?

  八、命题作文

  请以“温暖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的词语有“那个人”“那句话”“那件事”“那个瞬间”。(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3

  一、情景默写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陋室铭》中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来突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 (_____)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zuò(_____)。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eì liú lí(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三、选择题

  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先生已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我们不必再揭他的疮疤。

  B. 她用那双晶莹明媚的眼睛端详着我。

  C. 他说了一通旁敲侧击的话,言外之意是说我好心办坏事。

  D. 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消失了,整个城市如释重负。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B. 为了防止今后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宿舍的管理措施。

  C. 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阅读活动,各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事迹

  D. 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四、综合性学习

  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花草树木,同样具有人的性格、人的风采、人的品德。我喜欢倾听竹的低吟,因为它有洒脱的风度刚直的气节;我喜欢欣赏菊的风雅,因为它有清秀的姿态凌霜的傲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1)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3)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下面语句断句。

  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 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的诚挚的感激之情。

  B.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D. 选段插叙了*建小茅屋和梨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前到现在。

  B. 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直接描写的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

  C. 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照人,作者正是通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从而歌颂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D. 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开头实写,中间虚实映衬,结尾人花并提,并引用诗句,升华主题。

  3.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 这可怎么办 ”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 ”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七、命题作文

  生活如同电影,一幕幕闪现眼前。因为那一幕,你感动过;因为那一幕,你快乐过;因为那一幕,你愧疚过;因为那一幕,你幸福过……于是,你总会想起那一幕,它日久弥新,永远盛放在记忆深处。

  要求:(1)请以“总会想起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600字左右。

  八、名著阅读

  (题文)名著阅读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该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称号。

  (2)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全文,分析祥子刚刚进城时的人物形象。

  (3)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 ”之后,最终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请概括祥子的“三起三落”。

推荐访问:学年 七年级 月考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3篇 ——学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第二次月考)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