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观后感> 正文

2023*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3篇(范例推荐)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2-03 14: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1  昨午泳后,晚餐在食间道酒楼,面壁正是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壁上展示了原画的一部分。但见宴乐场面色彩绚丽清雅,线条工整精细,人物情态生动,活灵活现,服饰、道具、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3篇(范例推荐)

*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1

  昨午泳后,晚餐在"食间道"酒楼,面壁正是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壁上展示了原画的一部分。但见宴乐场面色彩绚丽清雅,线条工整精细,人物情态生动,活灵活现,服饰、道具、家俬烙时代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审美价值。

  回到家,兴犹未尽,翻开有关资料和原作细细欣赏,令人拍案叫绝,尤是刻划主人韩熙载那跌荡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神色,入木三分。既揭示了韩熙载的复杂心理,又流露出画家自身的内心情感。

  据载,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宅弟,窥视其夜宴情景。他目识心记画成此图。全卷共分五段:听乐、欢舞、歇息、清吹、散宴,其间以屏障作间隔而连续构画。

  韩熙载,南唐大臣,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后见国事日非,沉缅声色,抑郁而亡。

  掩卷思之,悲人悲己。想那夜宴娱欢,韩翁却并非眉飞色舞,沉醉其间,亦不如宾客轻松愉悦,对他的理解蓦然化作丝丝淡淡而甸甸的怜愐之情,在心头滋长漫延......那是一份难言的无奈,那是一股无语的酸楚,那是一抹自怜的泪水,那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人若心灰意冷,便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往日情怀,或颓然或抗争,沉浮两由之。他选择放异亦无奈之举。然,放弃抑或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开始?韩熙载的夜宴,是他选择放弃后的另一种生活么?它是否弥补了曾经的勤垦?他是否从此心安理得,无悔无怨?

  鸣呼哀哉,人生无奈,无奈人生。

*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2

  作为千年真迹,《韩熙载夜宴图》地位高绝。宴会本身对历史并无影响,但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宴会场景。唐末五代之时,士大夫府上歌姬无数,一次宴会,就是一次盛大的社交享乐。

  韩熙载为了自身的安危,免受政敌的暗算,故意放浪形骸,本属智慧与谋略,但“日事游宴,名闻中外”,可能做得过分太夸张,反而让后主更为放心不下了,乃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窥之。画分五段,每段以屏风或床榻为自然界限,遮遮掩掩的,却也曲尽其微,曲尽其妙。

  琵琶演奏: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献艺,琵琶声中,高朋满座,一派华丽张致;

  集体观舞:主人击鼓助兴,为歌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按拍。身为清流,到底懂得重在参与;

  卧榻间息:洗手毕,与众家伎坐榻上稍歇。是不是亡国之忧顿生,檀板之声失色?

  独自赏乐:诸伎演奏,仙乐飘飘,为何屏退了宾客?袒腹而坐,想必意在仙乐声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吧?

  依依惜别:满目皆暂离之状,满纸尽永诀之情,这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绝佳诠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图中主人公韩熙载体胖美髯,席前玉食美酒,杂然相陈,更有舞乐佐饮,高朋同欢,但却双眉紧锁,眼角轻动,满脸愁云,与宴乐气氛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原来,身世之忧,亡国之惧,隐隐乎荡漾其间。我们透过画面上的歌舞升*,仿佛看到南唐大厦将倾之景,仿佛听到后周的金戈铁马之声。

*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3

  《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逸事为题材绘制而成的长卷。这幅画的构思十分巧妙,全画可分成五个段落,每段以古代室内常见的装饰性家具屏风相隔,又以屏风相连,使前后连续而又相互独立,以表现在时间序列中展开的事件。

  画面的第一段是“听乐”。好一幅热闹的夜宴歌舞的场面:侍女刚刚点燃了红蜡烛,楠木的几案上放满了各色酒菜瓜果。画面中那位长脸美髯的男子就是主人公韩熙载。他与众嘉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倾听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弹琵琶。卧榻另一头的红衣状元郎上身前倾,已听得入神。值得注意的是屏后一女,也挤进来欣赏,一手扶着屏风,偷偷地会心而笑。想必是乐曲奏到了极佳之处,从人们的表情中似乎可听到珠落玉盘的声声琵琶。

  第二段“观舞”。夜宴到达了最高潮。韩熙载的娇小轻盈的宠妓王屋山无疑成为了今晚最亮的一颗明星,她身着窄袖蓝色长裙,随着鼓乐声跳起当时很流行的六幺舞。白居易曾有“六幺水调家家唱”的诗句,说明这种舞在当时非常流行。据王国维考证,六幺舞是以手袖为容,以踏足为节拍的。画面中,韩熙载敲击红漆羯鼓助兴。韩的门生舒雅手按拍板,应着节奏,敲打着拍子。几乎所有人都在观看歌舞,惟独一位僧人不敢正视舞者,他是韩的知心好友德明和尚,耳闻欢歌笑语,表现出一种尴尬矛盾的心理。

  第三段“休憩”。午夜将至,韩熙载与四位女伎围坐内室榻上休息,一侍女手捧水盆侍候,韩洗手的动作很舒缓,另有两侍女正在准备乐器,添换茶酒,这一切似乎表示宴会的结束。

  第四段“清吹”。显然,夜宴的节目还没真正结束。韩熙载袒胸露腹,微摇绢扇,身上披着一件白色宽衣,悠然地盘坐于胡椅上,神情闲散雅逸。身边有三位女子随侍,五位乐伎神情闲雅地坐成一排吹奏箫笛,画面的一角另一男宾站在屏风旁,回首与屏风外的女子窃窃私语,把观者的目光又引入了下一个画面。

  第五段“宴归”。曲尽人散夜未央,宾客们意犹未尽,有的与女伎一诉衷肠,有的则拥着女伎悄声说话。韩熙载重衣黄衫,复执鼓槌,端立正中,默默地凝视着。

  五幅连环组画放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夜宴图,把我们带入了南唐贵族的奢靡而神秘的夜生活。

  此画的作者顾闳中,南唐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院画待诏,可以说是一位宫廷画家。

  说起南唐,自然要提及一个人物:李后主李煜。李煜爱好诗文书画,曾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可说是*古代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个庸才,是气量狭小的*。当时南唐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敌国后周的进犯,李后主一方面以财物媚悦敌国,换取片刻安宁;另一方面排斥异己,“颇疑北人,多以死之”,把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员身上。而这位官居南唐中书舍人的韩熙载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自然他的名字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单之中。

  有一天李煜得知一些朝中官员将会聚韩宅,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他不由得陷入极度的恐惧:这伙人是不是阴谋串联?于是,李后主想出一个搞清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方法。他召见了自己所信任的画家顾闳中与周文矩,授命他们同赴韩熙载宅邸,暗中窥测这次宴会的真实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

  经过了一夜认真细致的观察,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顾闳中和周文矩是画院中鼎鼎大名的画家,他们有“默记背写”的本领,出宫之后,顾闳中便凭记忆客观地创作出这幅反映当时宴会盛景的《韩熙载夜宴图》。李煜展卷之际,见到韩熙载纵情声色,戒心减少了许多。

  然而画中的主人韩熙载并非真是声色犬马的大官僚。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出身豪族,诗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北方战争频繁,所以江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化中心,短暂的安逸和*静造就了南唐官僚士大夫生活的奢侈糜烂,他们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载,韩熙载家就有歌伎四十余人。所以这样通宵达旦的夜宴作乐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

  但是这位来自北方的才子,内心却隐含着不甘寂寞的雄心壮志。他不光在艺术上颇具造诣,而且满腹经纶,具有很强的政治才能。早在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时,韩熙载就因为其出色的才能受到重用,面对北方的战乱,他力劝李璟励精图治,出兵中原,统一天下。然而生性懦弱的李璟毫无雄心,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不久,李璟殁,后主李煜继位。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君主曾让心灰意冷的韩熙载重燃起过一星希望之火,但他很快发现李煜也同样沉溺声色,无心朝政。韩熙载那双忧郁的眼睛已经看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历史必然。面对这样的残局,纵使是孔明再世,也无力挽回;况且他毕竟没有孔明的才华与执着。面对朝中那些小人的排挤,他觉得心灰意懒,便辞去了宰相的职位。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韩熙载敏锐地感觉到李后主已悄悄地把猜疑的利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为了明哲保身,他不得不“率性自任,颇耽声色,不事名检”,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酒色歌舞之中。这种圆滑而又无奈的做法,对他这种才气高逸的士大夫来说,实在是非常痛苦的。

  据说,李后主细看这幅长卷后,发现韩熙载的沉溺声色,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抱负,于是决定将他逐出京城,令其南迁。这时韩熙载年岁已大,不能也不愿远离金陵,只得上表请罪,请求从轻发落。李后主这才勉强同意他留在金陵养老。韩熙载受此惊吓,生了一场大病,终于不治而亡。

推荐访问:观后感 名画 夜宴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国画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