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教育整顿> 正文

家长学校: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盟友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6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集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性工程中,家庭起着奠基的作用,是一切教育形式的根本。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只有家庭教育观念走入正轨,孩子的培养才能得宜,幼苗才能发芽生长。为了提高父母素质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1983年,浙江象山县石浦镇出现了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背景,发展社区教育、加强社区建设的中观背景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微观背景而产生的。同时,家校合作教育理论的极大丰富也推动了家长学校的发展。在发展的起步探索阶段中,社会开始意识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密不可分,因此上海等地初步建立了一些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普及家庭科学育儿知识和发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随后党和国家颁布《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各种政策性文件,要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之上海等地率先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为家长学校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与此同时,各级妇联与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评估指导工作,给予家长学校以引领。经过数年摸索,家长学校趋于规范化,且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经验不断丰富,实现了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现如今家长学校已经融合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其发展水平、规模、效果和影响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大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家长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家长会议、经验交流、社区网点、网上授课等。这些形式都是出于方便家长参与的考虑在进行,为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吸收家长成员的参与。积极进入家长学校学习,可以有效提高父母教育素质,促进亲子共同学习、有效沟通和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的效率,保证家庭关系的民主、融洽和和谐,并有效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和社区环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发出最强教育效果。

平分秋色的多样化办学模式

家长学校在我国生根发芽的三十余年里,教育界对此积极进行探索,寻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经验和发展模式。总体来看,这些模式的特点不同,各有千秋,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1. 教育机构主办的家长学校

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开办家长学校,主要具有组织性、计划性、有教材、有师资、有要求、有专门教育管理部门督导验收等特点,总的来看专业性和权威性较强。加之教育对象是学校学生的家长,因此比较有针对性。这种模式虽然存在容易导致统一要求、单向传递和强调服务教学的简单做法,未必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家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但仍然是家长学校必然的主导模式。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的家长学校,在构建合力联动,文化育人的社会大德育思路下,全市形成了由教育部门主动出面联系,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携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文化育人,合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人文环境的大德育格局。市内很多学校开创了家校服务队、亲子义工队等奉献爱心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发挥学校和家长的作用和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家长学校教育建立在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主管具有易于组织管理,能够形成合力,家长积极参与,师资专业,教育教学场地建设和经费来源能够得到保证等优势。

2. 社会团体机构主办的家长学校

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形成除了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习得,受到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因此社会团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社会有关部门和有关团体,尤其是各级妇联和关工委对家庭教育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央“8号文”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只能算是一种附加职能,无法做到专业性、全面性,家长学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各团体应担当起更多责任。仍然以广州市家长学校为例,在关工委积极协调下,建立起以妇联组织牵头、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学校自觉参与、关工委和街道热心配合、聘请专家专业指导、老教育工作者全力投入具体开展工作的组织运行机制。社会团体创办家长学校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形成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二是创新模式,探索家长培训课程化实践;三是规范要求,打造人性管理工作团队。只有牢牢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利契机,才能开展优秀家庭教育服务。

3. 街道社区主办的家长学校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是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组织。据统计,中小学生每年约有160天在社区和家庭中度过,因此社区教育的质量对于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一方面,缺乏科学家教理念的家长迫切希望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就近就便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具有家庭教育素养和能力的职业女性难以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社区街道和精神文明办作为社区的组织部门,具有号召力,也有能力做好社区的家长教育。社区成立家教指导中心和家长委员会,利用身边资源,聘请具有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或者部分校领导进行专题报告,带给家长思想的启迪和觉醒。或通过举办沙龙活动,邀请关注家庭教育的老师举办团体辅导。现如今,已经有一些地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和场所建设纳入城乡社区规划发展之中,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目录之中,这对于家庭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普及型家长学校

网络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与生活手段,也拓展了大众的视野。以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四大媒体为载体进行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家长学校模式。另外函授家长学校、网络家长学校、短信家长学校也为家庭教育增加了渠道。例如中山市开展的“空中家长学校”就将家庭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联合妇联、关工委和中国移动通信机构,成立了六十余人的业余工作和专家队伍,并设立了专题网站和专家在线两大教学平台。教育形式为自主、自由的互动交流,采用在线文字、手机短信、视频交流和QQ在线交流等形式,以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超时空、即时化的方式开展,提高家长和专家的沟通效率。这种模式为工作繁忙、无暇亲自到场学习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也展示了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普及性和广阔前景。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社会群众团体和科研机构指导和民办教育服务机构开办的家长学校,这些办学模式的共同点都是针对区域特色而开办,并致力于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当然家长学校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加快家庭教育的步伐,适应家长多元化需求。

多年探索渐已开花结果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历经三十多年,我国家长学校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区、各学校的探索实践,为我国家长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对家长学校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提高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各地区、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为家长学校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认可家长学校的发展,家长学校的地位得到提高。同时,政府部门和许多社会组织大力引导人们关注家长学校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接受了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为国教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等教育观念。

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不然,即使学校教师付出再大努力,可能也只是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发展家长学校、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与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共识。

2. 探索了家长学校发展的模式

家长学校发展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是人们在家长学校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教育主导、家长互助、多元合作是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的特色,而在家长学校的发展中,由于学校、社区和市场等主体力量的作用,形成了以学校指导、社区指导和市场指导等各具特色的指导模式和组织模式。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一种新型的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开始出现并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网上家长学校通过电子邮件、博客、一线通等实现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联系。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网上家长学校作为教育手段和教育平台的作用巳经越来越突出。

3. 形成了家长学校研究的理论

在借鉴国外家长学校办学经验、家校合作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家长学校研究的理论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发展始终坚持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础教育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家长学校发展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间,以家校合作、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有十多篇,理论性或强或弱的期刊论文就有数百篇之多。总体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研究的专业队伍,为家庭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培养了家长学校工作者的队伍

1955年,“国际家长教育会议”曾达成共识,认为家长教育工作,有三大类:一是经常接触孩子及家长的专业人士,例如教师、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心理学家、青少年工作者、警务人员等。其中教师接受亲职培训甚为重要,因为他们面对不同的家长,教导的孩子更是未来的家长;二是家长教育的专家,例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者;三是家长领袖,例如一些愿意担任义务工作的家长或家长组织的领导者。我国的家长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出色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队伍,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的研究者、指导者和培训者层次越来越高,各类家长学校活动的志愿者也日益增多,可以说,大量专兼职的家长学校工作者队伍正在逐步形成。随着家长学校作用的日益凸显、我国社会组织的壮大,家长学校工作者队伍规模一定会越来越大、层次也越来越高、专业性也会越来越强。

5. 积累了家长学校管理的经验

通过他国经验的总结借鉴,自身政策的推动、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我国家长学校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从管理来看,家长学校的课程设计、活动的形式设计、互动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培训效果的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已经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越来越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家长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

号准脉搏才能完善发展

家长学校发展是一个累积的、渐进的过程,虽然我们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和水平,但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的家长学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1. 认识不足

如今,虽然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有所改变,但仍有很多家长的意识还受着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家长还意识不到。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能够充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就够了,至于孩子能否“成才”,主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受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办家长学校,举步维艰。即使家长学校已经存在了,也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2. 发展不平衡

尽管我国的家长学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家长学校重视度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学校的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家长学校的质量层次和水平比较高,而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内陆地区,家长学校发展水平较低,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家长学校。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家长学校的发展还受到当地教育工作者不重视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如一些地区教育部门不重视,或者教育部门领导喜爱家长学校的某一方面,也会导致家长学校发展的不平衡。

3. 忽略发展的可持续性

虽然我国的家长学校数量庞大、品种良多,但是发展质量却参差不齐。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政策也对家长学校的建设给予了帮助,但家长学校发展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即使我国对家长学校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理论只是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的描述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规范系统的指导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家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巨大,潜力也巨大。因此,应该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发展质量,把质量作为家长学校办学的第一追求,用“有质量的数量”支持家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 专业性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家庭教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受到重视,但是,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家庭教育研究曾一度停滞不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导的研究,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还没有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以此来看,我国的家长学校的专业化发展,是缺少科学、规范、专业的理论基础的。具体体现为缺少专门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队伍。鉴于此,接下来要做的努力是加快专门机构的建设,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的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

首先,针对人们的认识问题,学校及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成立专门的家长教育机构及督导机构。同时,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都应该改变观念,并为家长教育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其次,对于家长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学校和社区依据自身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合作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再次,在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上,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家长学校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最后,为了提高我国家长学校的专业性,需加强学科建设的研究,创新实践,努力形成中国特色家长学校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在我国,家长学校的发展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还算是一个新生儿,它的发展体制还不健全,基本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让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通力合作,形成培养人才的强大合力,那么,我国的家长学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希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息,家长学校发展不止。

推荐访问:盟友 家长学校 家庭 学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