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5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09-20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5篇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非连续文本阅读。 纯牛奶营养成分表 酸牛奶营养成分表 1.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5篇

篇一: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非连续文本阅读。

 纯牛奶营养成分表

 酸牛奶营养成分表

 1.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酸牛奶的配料比纯牛奶多,酸牛奶中含有果胶。

 B.纯牛奶和酸牛奶一样,冷藏后更好喝。

 C.等量的纯牛奶比酸牛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

 D.纯牛奶和酸牛奶都需要常温密闭保存,保质期均为 6 个月。

 2.李浩宇 4 月 1 日买了这箱酸牛奶,箱体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 2021 年 2 月 28 日,这箱酸奶还有________月到期。

 阅读《团圆》封面,回答问题。

  3.《团圆》的作者是________,绘者是________,出版社是________。

 4.根据《团圆》的封面,用自己的话说“团圆”的意思就是________。

 5.家人团圆最有可能的节日是(

  )

 A.教师节 B.劳动节 C.春节 6.根据封面选择词语,并回答问题。

 晚上,“我”_______(躺 睡 依偎)在爸爸和妈妈中间,甜甜地进入了梦乡。你这样选的理由是:________。

 7.封面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在一起的场景给人一种________的感觉。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清明 (材料一)

 中文名 清明节 英文名 Tomb- Sweeping Day 别称 踏青节 节日时间 公历 4 月 4 日或 5 日或 6 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国家 中国越南、韩国等 节日起源 信仰、祭祀、立法 节日活动 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材料二)清明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8 天。《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山西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发现介子推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莫,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清明、寒食逐渐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材料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节期很长,有前 10 日后 8 日及前 10 日后 10 日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是很丰富有趣的,除了要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活动,以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8.将“清明”作为节气的名称是因为春分后十五日之时,万物皆洁齐而_____________,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与_____________节有关。清明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9.选择“清明”的解释。

 清明:

 A.二十四节气之一;

 B.清澈而明朗; C.(头脑)清楚、清醒;

 D.(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1)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_______)

 (2)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______)

 (3)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______)

 (4)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______)

 10.下列有关清明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禁火的习俗起源于山西绵山。

 B.每年 4 月 5 日为寒食节、清明节。

 C.清明节的节期近 20 天之长。

 D.外国也有清明节。

 11.下列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禁火习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他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B.踏青是指清明到郊外祭祖扫墓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

 C.为了防止冷餐伤身,人们参加活动以锻炼身体,产生了扫墓、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习俗。

 D.插柳的习俗可能来自晋文公赐名“清明柳”的传说。

 12.分别写一句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农谚。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参加以“传统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視.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3.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画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检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趋势)

 检测项目 升降趋势 检测项目 升降趋势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子 1000 米 女子 800 米 ↓ 材料二:

 广州儿童中心、中国儿童中心联手舒肤佳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状况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 5000 余名儿童中,周一到周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约 1 小时,约有 27.5%的儿童不足 1 小时。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 2 小时,到了寒暑假这一比例骤增至 61.4%。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 2007 年 4 月 29 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5.读了材料一,你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材料二中,作者搜集了很多数据。透过这些数据,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就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提几点建议。(不少于 3 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请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 2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邀游汉字王国”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简化字 材料二: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取代。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19.根据材料一及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二,提取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汉字中有一类字叫作“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

 是光亮的意思。

 22.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药品名称〗感冒灵颗粒 〖成分〗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等。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10 克(1 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3.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有效期〗24 个月 23.阅读以上药品说明书,判断下面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爸爸感冒了,他顾不得休息,喝了一杯感冒灵冲剂,便匆匆开车走了。

 (_____)

 (2)2018 年愚人节这天,张伟感冒了,他找到一袋感冒灵冲剂,一看生产日期 2017年 4 月 5 日,便赶紧扔了。

  (_____)

 (3)奶奶喝了一杯感冒灵冲剂,感觉还有些不舒服,紧接着又泡了一杯喝下了。

 (_____)

 阅读检阅台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 上网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 2 小时 10 岁以前“触网”的学生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找资料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49.8% 29.1% 40% 58.3%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市中小学生近视比例

  材料二: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

 材料三: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 时间

 对象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7 年 16.38% 69.33% 90.26% 2018 年 19.22% 72.45% 92.30% 材料四:2018 年 6 月 5 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 4.5 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预计到 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达 7 亿,患病率近 50%,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令人堪忧。

 26.阅读材料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2017 年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随着年级升高,近视比例在不断上升。

 B.2018 年初中生的近视比例低于 2017 年初中生的近视比例。

 C.2017 年和 2018 年,该市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比例都高于 60%。

 27.从材料二得知,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来(

 )

 A.聊天和网上阅读 B.网上阅读和玩游戏 C.玩游戏和聊天 28.阅读材料三,可得出以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向周围的同学提出两条建议,提醒他们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 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 10%。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 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 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 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 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 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 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 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 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 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 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 10%,应尽量少吃。

 材料三:

 生态金字塔 ...

篇二: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版六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下面是天津的一个公交车站牌。

 1.这个方向的 879 路公交车一共有__________站,起点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标“★”的是第__________站。(3 分) 2.879 路公交车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_______,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_______。(2 分) 3.现在是上午 9:00,家住宜宾里的李华想从家里出发坐 879 路公交车去水上公园玩,他可以在这个站牌下等车吗?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宫购票须知

 时间 票价 旺季 每年 4 月 1 日—10 月 31 日 人民币 60 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淡季 每年 11 月 1 日—来年 3 月31 日 人民币 40 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材料二:2015 年—2017 年故宫接待游客统计

  1.从材料二统计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故宫参观的人数呈________趋势。(1 分) 2.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故宫购票须知”,推荐奶奶 3 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提供的信息,想一想李华推荐的理由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日,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几张图片,皇帝居然走起了“卖萌”的路线。结合阅读材料想一想,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推出这样的图片呢?(2 分)

 康熙皇帝“卖萌”图

 雍正皇帝“卖萌”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

 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 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 分 12 分 144 分 (摘自网络)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完成练习。

 1.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副标题。

 “图书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2.读信息 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 月 23 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D.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

 3.改病句 “注意”里的第 2 条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八百万吨和三百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五百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材料二中,你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针对以上问题,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劝说几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暑期青少年游泳安全常识 1.游泳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在游泳时,人体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平时的好几倍,并且游泳时周围的水不十分洁净,所以心脏病、高血压、中耳炎、沙眼等患者不宜去游泳。饭后,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身体感到不适者也不适合游泳。

 2.下水时不要空腹或吃得太饱,一般饭后一小时再下水。运动要循序渐进,通常水温比体温低,要在岸上做好准备活动后再下水。跳下水前,要先了解水中情况,防止碰伤等意外发生。

 3.在游泳中,一旦腿、脚抽筋,要把腿、踝、趾伸成直线。大腿、小腿抽筋,要伸直脚,跷起脚趾,必要时将脚掌往身体方向扳。抽筋时不要慌张,一定要冷静。过度抽筋时,要尽快上岸,或向他人求助。

 4.游泳后,在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泳后卫生,及时去除耳道内的积水,滴眼药水、漱口,及时冲洗头发和身体,洗净粘附在头上、身上的消毒剂。

 5.暑假期间,同学们一方面要积极参加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种运动风险。

 1.这个宣传栏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暑期青少年游泳安全常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宣传栏的信息判断小明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吃饱饭后立刻去游泳。(

 ) (2)小明换好游泳衣马上跳进水中开始游泳。(

 ) (3)小明游泳时腿严重抽筋了,马上让同学把他扶到岸上。(

 ) 3.为了赶场看电影,小亮和同学商量游完泳后直接换好衣服,赶往电影院。作为小亮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各种各样的行为破坏了环境,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

 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为却破坏了它。

 2.地球在哭泣,因为人类的行为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影响。

 3.如果你就是哭泣的地球,你会对人类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检阅台 上海××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王新(12 岁)在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后很想去参观鲁迅的故居,他买了一张车票,请你阅读完车票的正反面后完成后面的判断。(5 分)

 1.王新是从上海虹桥站前往绍兴北站,发车时间是 2019 年 12 月 28

 日 14 点 45 分。(

 ) 2.王新携带的行李箱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高 30 厘米,重 12 千克,他不需要办理托运。(

 ) 3.王新如果中途下车,未乘区间失效。(

 ) 4.如果时间来不及,王新可以凭票及身份证复印件换乘。(

 ) 5.车站在开车前提前停止检票,所以王新要提前至指定场所候车。(

 ) 九、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冬奥会会徽——冬梦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飞跃”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冬梦”“飞跃”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汉字。

 材料二: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比如,通过

  ,鹿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鹿”是一个象形字,

 形与义关系紧密。“峭”是形声字,“山”提示字义,“肖”提示字音。“峭”的意思是山又高又陡。“挚”表示亲密、诚恳……你看,汉字都有意义吧,在生活中汉字起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1.观察下面的会徽图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冬梦”是(

 ),“飞跃”是(

 )。

 A.

  B. 2.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春节将至,如果请你在这个中国结上绣一个汉字,送给亲朋好友,你会送给谁?会绣上什么字?相信你能结合阅读材料找到灵感。

 我想送给__________, 我选择的是________字,

 我选择这个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下面是网络上关于“鲁迅博物馆”的介绍,请按要求作答。

 中文名 北京鲁迅博物馆 1.基本资料 建立时间 1956 年 2.展厅 开馆时间 9:00—16:00 3.鲁迅传记 闭馆时间 周一闭馆 4.文库工程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5.美食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 19 号 目 录

 6.住宿 荣誉 全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文学博物馆” 7.交通 景区等级 国家一级博物馆 8.购物 所在地 北京 9.小贴士 开放时间 全天(周一闭馆) 10.鲁迅研究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最不合适?(

 ) A.郑明 7 月 11 日(星期四)下午 2 点去。

 B.晓东 3 月 8 日(星期五)上午 10 点去。

 C.林菀 5 月 5 日(星期日)中午 12 点去。

 D.佳韵 4 月 14 日(星期一)上午 9 点去。

 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鲁迅博物馆的路线、博物馆展品、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分别点击目录中哪一部分最正确?(

 ) A.1、9、2、6

 B.3、7、2、6 C.3、7、1、6

 D.9、1、2、6 3.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

 ) A.《少年闰土》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一面》

 参考答案:

 一、1.38 水上公园东门 12 2.6:00 22:00 3.不可以,因为根据站牌上的标记,这是与水上公园方向相反的公交车,李华应该去坐终点站为水上公园东门的公交车。

 二、1.上升

 2.①3 月份天气转暖,适合老人出游;②3 月份属于淡季,参观人数较少,票价低。

 3.示例:故宫里有很多文物,而这些文物过于严肃,板着面孔,和现代人太有距离了。所以故宫的工作人员用卡通人物形象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物融入现代生活,拉近了文物与现代人的距离,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1.阅读书籍 上网浏览 阅读报纸 2.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3.C 4.示例:建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读经典的时间。理由:只有认真地诵读经典,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脑。

 四、1.示例: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 2.D 3.示例:可在“以上图书”后加“的人”。

 五、1.我国浪费食物现象非常严重。

 按需点餐,吃不完打包带走。

 2.示例:粮食来之不易,请客够吃就行。爱惜粮食,厉行节约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光盘中餐这并不失面子。如果能用多余的粮食去拯救饥饿的人群,那才是最好的面子。希望你爱惜粮食,更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光盘行动”中来。

 六、1.①游泳前 ②下水时 ③游泳中 ④游泳后 2.(1)×

 (2)× (3)√

 3.示例:小亮,你不能马上去电影院。游完泳后,要在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注意泳后卫生,清洗干净身体之后再做其他事情。

 七、1.示例:乱砍滥伐 过度开采 2.示例:水土流失 土壤沙漠化 3.略。

 八、1.√ 2.× 3.√ 4.× 5.√ 九、1.B A 2.示例:朋友 乐 能给朋友祝福,让其高兴;能增加春节欢乐的气氛。

 十、1.D 2.B 3.A

篇三: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

 中考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0 10 篇)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 35 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个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调查统计】

  2012 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察观点】

  胡向明(视瘟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 60 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 20 岁到 40 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瞭望》2013 年第 14 期)

 袁傻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阃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

 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膜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中关村在线”2011.6.13)

 9.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3 分)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导致中国一年 60 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11.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4 分)

  12.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4 分)

  【参考答案】

 9.电脑视疲劳综合征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引发的(视力及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评分标准:共 3 分,意对即可,括号的文字未写也可。)

 10.C

 评分标准:共 3 分。

 11.(1)在中国网民中年轻人所占比例很高,人数很多。(2)许多年轻人长期面对电脑,容易引发过度疲劳。

 (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12.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2)不要躺着玩电脑、手机。(3)夜间不要关着灯玩电脑等。(4)玩电脑一段时间后要远眺一会儿。(5)有高度近视的同学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6)电脑屏幕要干净。(7)屏幕亮度的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点 1 分。)

 (2013 浙江台州)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 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 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 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 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

 1. 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

 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 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百科协议│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9.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3 分)

  10.【人物轶事】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3 分)

  11.【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 请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3 分)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12.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4 分)

  【参考答案】

 9.(3 分)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籍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10.(3 分)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的布道者”。

 11.(3 分)示例一:

 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访友,,不遗余力,在两岸掀起了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该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

 示例二:

 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个有成就的人,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了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12.(4 分)示例一:

 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听一首美妙的乐曲,那一个个音符会点点入心,心中会涌起一些美妙的感受;欣赏一朵小花,悠然心会间,一些细腻的情感就悄然苏醒过来。母亲的一句叮咛,朋友的一次回眸,春天的一声鸟鸣……都会唤醒我,让我感受生活处处都闪烁着美,让我一点点调整自己,去领悟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美妙。

 示例二:

  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布满美点。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之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觉察的美妙的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车辇、海滩、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点点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闪亮、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

 (2013 浙江温州)

 关于“读书”

 有多少人知道,刚刚过去的 4 月 23 日,是第 18 个“世界读书日”?

  有多少人记得,自己读上一本书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书名?

  有多少人做到,闲暇时能静下心,找本好书看看?

  调查表明,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 4 .5 本,而韩国 11 本,法日 20 本,日本40 本。可见,目前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材料一】自 1994 年以来,文化部已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下表为统计结果:

 参评时间 (年)

 参评馆数量 (个)

 上等级馆 数量(个)

 占参评馆 比例 一级馆 数量(个)

 占参评馆 比例 1994 2189 1144 52.3% 68 3.1% 1998 2323 1551 66.8% 215 9.3% 2004 2038 1440 70.7% 344 16.9% 2009 2219 1784 80.4% 480 21.6%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走进书店少儿图书区域,常常可以看见少年儿童正津津有昧阅读的情景。可是 一些书封面和不少插图赫然印着骷髅头、凶杀的画面,翻开书,可见不少“花前月下”的细节。家长抱怨:“现在的作者、出版商也太不负责任了,有些书虽然打着少儿图书的旗号,里面的内容却完全是‘少儿不宜’。我们都希望孩子多读书,却不知道该给他们看什么书,更担心他们看些有损身心健康的书。真希望书店能把好关,多进些好书。”这些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引自互联网)

  【材料三】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提议开展全民阅读志 愿者队伍建设活动。他认为:“阅读虽然是个人的事情,可正因为冠以‘全民’,便涉及千人万众,注定要成为一项个人志愿参与、社会各方面协同开展的群众性活动。”他有一个构想,希望由中国志愿者协会牵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全民阅读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组建全民阅读志愿者队伍,主要吸纳在校大学生以及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青年员工参加。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劝读并非易事,要做好这件事,需要组织者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今年春节期间,义乌各“农家书屋”全天开放,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城乡群众也充分图书馆、图书室等阵地,自发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浓浓的文化味映衬出张张幸福的笑

 脸。

 阳春三月,四川省南充市涪江路小学举行首届书籍人物装扮日塈“书香中起飞,阳光下成长”读书节开幕式。学生们把自己装扮成书籍中的人物,真正太阴这“悦”读的快乐。

 4 月 2 日,北京 5 名小学生的手触摸水晶启动球,启动了“2013 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系列活动以“科普阅读——开启智慧人生”为主题,通过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科普阅读,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摘自《义乌商报》《光明日报》)

 9.阅读【材料一...

篇四: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 (5 59 9) ) ( 知识付费 )

 【附教师版答案与解析】

 编辑 :

 cxf

 一、现代文阅读(5 35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 4 ——6 6 小题。

 (1 12 2 分)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它成功地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知识需求市场的形成,早已远离了传统知识分享的公益性。

 (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

 A.知识付费迎合了市场需求,传播手段的进步及用户的知识焦虑,则使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B.知识付费是一种商业现象,它通过一些渠道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

 C.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5.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知识付费时代可能带来知识传授的碎片化。

 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6 6 、 下列符合材料三中关于“知识服务业态”的论述的一项是(

 )

 A.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付费阅读、知乎提供付费解锁的后续内容以及百度文库提供的文章付费下载。

 B.小陈在喜马拉雅 FM 上兼职做主播,通过有偿分享课程、付费回答问题、制作付费节目获取报酬。

 C.某软件在其官网提供免费下载,用户可以付费加入聊天群获取该软件的素材、教程、后续升级服务。

 D.2021 年,一些网络剧火爆热播,为了满足观众的追剧热情,视频网站开启“超前点播”付费模式。

 7 7 、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知识付费时代新闻界发生了哪些扭曲?

 8 8 、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及应对知识付费时代?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最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 ( 59) ) (知识付费)

 【教师版答案与解析】

 编辑 :

 cxf

 一、现代文阅读(5 35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 4 ——6 6 小题。

 (1 12 2 分)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它成功地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知识需求市场的形成,早已远离了传统知识分享的公益性。

 (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B

 )

 A.知识付费迎合了市场需求,传播手段的进步及用户的知识焦虑,则使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B.知识付费是一种商业现象,它通过一些渠道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

 C.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信息内容的能力。

 A.“知识付费迎合了市场需求,传播手段的进步及用户的知识焦虑”错,原因不全面。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可知,知识付费产生的原因为多方合力。

 C.“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错,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可知,孔子收费不代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选项以偏概全。

 D.“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错,材料三第二段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第三段说“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见并非完全免费,以偏概全。

 故选 B。

 5.

 根据材料,下...

篇五: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

 ( (1 14 4) ) ( 数字敦煌 )

 【附教师版答案与解析】

 编辑 :

 cxf

 一、现代文阅读(5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I (本题共 5 5 小题,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 ~5 5 题。

 材料一

 主持人樊老师,您领导敦煌研究院运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数字敦煌",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数字敦煌"的情况及其价值? 樊锦诗说来话长。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处文化遗产,这处遗产连续建了 1000 年。可是 1000 年之后,大约有 500 年没人保护,因此变得破败不堪。1978 年,我分管保护工作,着手建档案,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一些老照片。1908 年的照片跟 1978 年的相比,同样的地方,洞的变化极大,我很受震动。莫高窟里的壁画与彩塑是用土、泥巴、木头、草料及颜料制成的。莫高窟的文物价值很高,材料却十分脆弱,所以保护工作特别重要。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其实很复杂。首先要保护实物。我们先是设法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同时建了简单的实验室并添置各种仪器设备。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从抢救性保护逐步发展到科学性保护。所谓科学性保护,就是把文物的材料通通分析一遍。它为什么有"病"?它的机理是什么?退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选择用什么材料去保护。

 还有,我们不能有了"病"才治,要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很多仪器来监测。比如,在洞里设传感器监测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不好的微生物。另外还有自然环境。万一发洪水会怎样?崖体有没有裂缝?有裂缝的会不会坍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监测数据去分析洞窟有没有恶化,有没有变化,要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预防性保护。

 但不管是预防性保护还是科学性保护,都只能延缓文物的衰退,延长它的寿命,改变不了它最终会完全衰竭的命运。因为这些洞窟处在西北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它不可能永远保存下去。洞窟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要把洞窟的信息永远保存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去研究它。只要洞窟的信息在,我研究不出来,别人可以接着研究,而且可以永远研究下去。事实上,我们前前后

 后用了 20 年,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标准、程序要求,才做出了合格、高清、既不变形也不变色的数字档案。

 数字化对我们的保护工作很有用。比如,过去临摹一幅壁画,把线条摹出来,起稿要占一半多的时间。现在只需提供相关数据,电脑马上就摹出来了,这就省了一半的工作。我们也把数据传到网络上,全球都可以在线看到莫高窟。

 数字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名声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都来看,洞窟是承受不住的。人进洞以后呼出的气体会给壁画带来损害,这种损害是肉眼看不见的。要保护,也要发展旅游。二者怎么平衡呢?我们不是已经做了数字化了吗?我们把它做成电影性质的数字资源,把实地参观变成影视展现,我开玩笑说这叫"引蛇出洞",就是我们把洞里的文物放在洞外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数字化。

 "数字敦煌"实现后,莫高窟的参观模式也变了。我们用了 10 年,一个洞一个洞地考察研究哪些能开,哪些不能开,最低限度多少平方米进多少人,一天最大的游客承载量是多少。研究清楚了,才能真正科学地实现总量控制。我们还实行网上预约,通过多种方式合理管控参观人数。这样一来,旅游和保护的平衡初见成效,那些令我寝食难安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实现了文物保护,达到了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平衡和双赢。

 (摘编自凤凰传媒专访《为敦煌续史留史樊锦诗与百年敦煌 学》)

 材料

 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采集文物的数字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处理等,构建出文物的数字模型等来实现对文物最原始的信息保存。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方法,数字化保护是安全和长久地保护珍稀文物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为传统文物保护提供原始依据,为其修复方案的设计与确定提供决策服务,同时在文物展览方面也可达到让人惊喜的展陈效果。

 在文物的文化传播宣传功能方面,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对于传统文物保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强大的辐射效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文物历史文化传遍世

 界。同时,文物数字化还可以把文物更深层的内涵展现出来,使公众可以得到更精深的文物文化知识。而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及现代软件技术的应用使社会公众愿意主动了解、认识和探索文物,激发和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公众保护文物的行动力。

 传统的文物保护,比如文物实物修复、文化遗址复原与重建,需要耗费大量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有一定的破坏和浪费。而文物数字化保护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但通过数字技术来修复、复原文物,不用消耗林木、石材等自然环保资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用方式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资源利用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张宝圣《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

 A.莫高窟文物价值之高,与其所用材料之脆弱形成的鲜明对比,给樊锦诗带来了极大震动。

 B.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按照抢救性保护、科学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的方式循序渐进。

 C.有限度地参观,科学地实现游客总人数的控制,就可能达到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双赢。

 D.数字化能使公众突破时空、财力、体力等限制,其强烈的现场感已然超过实物展陈效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

 A.从莫高窟的现状来看,文物实物有可能消亡,但文物的数字档案却可以永远保存下来。

 B.文物保护涉及多种学科与专业技术,综合性强,需要进行细致地研究并付出辛苦劳动。

 C.莫高窟文物处在大自然中不能移动,若是可移动文物,就能放在适宜环境中进行保护。

 D.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其效果远超传统文物保护,前者在将来有可能替代后者。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是(3 3分)

 (

 )

 A.法国著名的育碧游戏公司拿出自己制作游戏时对巴黎圣母院全景扫描的11 数据资料,帮助完成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修复。

 B.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了在线展览"西域历史的记忆",以虚拟展厅的形式介绍新疆丰富的历史文物。

 C.山西大同北岳恒山悬空寺,于 2019 年完成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工作,用三维数据资料完整保存了悬空寺的风貌。

 D.山西明长城月亮门倒塌,技术人员通过分析遗址现状的三维数据和文献调研的结构,分析确定了其建造形态,实现了其三维重建。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樊锦诗谈话的思路。(4 4 分)

 5. 综合上述材料,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统文物保护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6 6 分)

 最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

 ( ( 14) ) (数字敦煌)

 【教师版答案与解析】

 编辑:

 cxf

 一、现代文阅读(5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I (本题共 5 5 小题,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 ~5 5 题。

 材料一

 主持人樊老师,您领导敦煌研究院运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数字敦煌",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数字敦煌"的情况及其价值? 樊锦诗说来话长。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处文化遗产,这处遗产连续建了 1000 年。可是 1000 年之后,大约有 500 年没人保护,因此变得破败不堪。1978 年,我分管保护工作,着手建档案,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一些老照片。1908 年的照片跟 1978 年的相比,同样的地方,洞的变化极大,我很受震动。莫高窟里的壁画与彩塑是用土、泥巴、木头、草料及颜料制成的。莫高窟的文物价值很高,材料却十分脆弱,所以保护工作特别重要。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其实很复杂。首先要保护实物。我们先是设法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同时建了简单的实验室并添置各种仪器设备。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从抢救性保护逐步发展到科学性保护。所谓科学性保护,就是把文物的材料通通分析一遍。它为什么有"病"?它的机理是什么?退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选择用什么材料去保护。

 还有,我们不能有了"病"才治,要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很多仪器来监测。比如,在洞里设传感器监测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不好的微生物。另外还有自然环境。万一发洪水会怎样?崖体有没有裂缝?有裂缝的会不会坍

 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监测数据去分析洞窟有没有恶化,有没有变化,要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预防性保护。

 但不管是预防性保护还是科学性保护,都只能延缓文物的衰退,延长它的寿命,改变不了它最终会完全衰竭的命运。因为这些洞窟处在西北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它不可能永远保存下去。洞窟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要把洞窟的信息永远保存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去研究它。只要洞窟的信息在,我研究不出来,别人可以接着研究,而且可以永远研究下去。事实上,我们前前后后用了 20 年,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标准、程序要求,才做出了合格、高清、既不变形也不变色的数字档案。

 数字化对我们的保护工作很有用。比如,过去临摹一幅壁画,把线条摹出来,起稿要占一半多的时间。现在只需提供相关数据,电脑马上就摹出来了,这就省了一半的工作。我们也把数据传到网络上,全球都可以在线看到莫高窟。

 数字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名声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都来看,洞窟是承受不住的。人进洞以后呼出的气体会给壁画带来损害,这种损害是肉眼看不见的。要保护,也要发展旅游。二者怎么平衡呢?我们不是已经做了数字化了吗?我们把它做成电影性质的数字资源,把实地参观变成影视展现,我开玩笑说这叫"引蛇出洞",就是我们把洞里的文物放在洞外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数字化。

 "数字敦煌"实现后,莫高窟的参观模式也变了。我们用了 10 年,一个洞一个洞地考察研究哪些能开,哪些不能开,最低限度多少平方米进多少人,一天最大的游客承载量是多少。研究清楚了,才能真正科学地实现总量控制。我们还实行网上预约,通过多种方式合理管控参观人数。这样一来,旅游和保护的平衡初见成效,那些令我寝食难安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实现了文物保护,达到了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平衡和双赢。

 (摘编自凤凰传媒专访《为敦煌续史留史樊锦诗与百年敦煌 学》)

 材料二

 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采集文物的数字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处理等,构建出文物的数

 字模型等来实现对文物最原始的信息保存。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方法,数字化保护是安全和长久地保护珍稀文物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为传统文物保护提供原始依据,为其修复方案的设计与确定提供决策服务,同时在文物展览方面也可达到让人惊喜的展陈效果。

 在文物的文化传播宣传功能方面,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对于传统文物保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强大的辐射效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文物历史文化传遍世界。同时,文物数字化还可以把文物更深层的内涵展现出来,使公众可以得到更精深的文物文化知识。而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及现代软件技术的应用使社会公众愿意主动了解、认识和探索文物,激发和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公众保护文物的行动力。

 传统的文物保护,比如文物实物修复、文化遗址复原与重建,需要耗费大量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有一定的破坏和浪费。而文物数字化保护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但通过数字技术来修复、复原文物,不用消耗林木、石材等自然环保资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用方式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资源利用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张宝圣《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

 A.莫高窟文物价值之高,与其所用材料之脆弱形成的鲜明对比,给樊锦诗带来了极大震动。

 B.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按照抢救性保护、科学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的方式循序渐进。

 C.有限度地参观,科学地实现游客总人数的控制,就可能达到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双赢。

 D.数字化能使公众突破时空、财力、体力等限制,其强烈的现场感已然超过实物展陈效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

 (

 )

 A.从莫高窟的现状来看,文物实物有可能消亡,但文物的数字档案却可以永远保存下来。

 B.文物保护涉及多种学科与专业技术,综合性强,需要进行细致地研究并付出辛苦劳动。

 C.莫高窟文物处在大自然中不能移动,若是可移动文物,就能放在适宜环境中进行保护。

 D.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其效果远超传统文物保护,前者在将来有可能替代后者。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是(3 3分)

 (

 )

 A.法国著名的育碧游戏公司拿出自己制作游戏时对巴黎圣母院全景扫描的11 数据资料,帮助完成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修复。

 B.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了在线展览"西域历史的记忆",以虚拟展厅的形式介绍新疆丰富的历史文物。

 C.山西大同北岳恒山悬空寺,于 2019 年完成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工作,用三维数据资料完整保存了悬空寺的风貌。

 D.山西明长城月亮门倒塌,技术人员通过分析遗址现状的三维数据和文献调研的结构,分析确定了其建造形态,实现了其三维重建。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樊锦诗谈话的思路。(4 4 分)

 5. 综合上述材料,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统文物保护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6 6 分)

推荐访问: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案 连续性 文本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