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0-25 15: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72-02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广西教育学院数学教育专业从1993年年开始招生,在多年持续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数学教育在夯实专业办学基础、紧贴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的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试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目标

(一)贯彻教育方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依据教育规律和有关法规,适应广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据广西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吸收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最新成果、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信息技术,打造特色专业。依托数学教育专业传统的优势,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整合,努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学教育特色专业。

(三)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创新精神。在掌握数学教育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合广西实际及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调实践,重视应用,以学为主,培养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指导思想。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多样化发展。应不断创新培养思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数学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数学教育专业的就业去向和潜在的社会需求。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专业内涵,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其次,要不断创新培养思维,使学生掌握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实现发展的多元化。

(二)贯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落实学校定位。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类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资调发展,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体现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学校的定位。

(三)构建符合数学与信息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未来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的课程体系。继续推行“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培养农村中小学优秀数学教师的目标,构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教育性课程和信息技术性课程的课程体系。

(四)加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利用。进一步加大本专业现有的院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争取在教改项目、教学资源利用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获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数学教育专业重视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建设是该专业的办学传统,我们的思路是加强基础课程,建设重点课程,突出主干课程,拓宽选修课程。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确保用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数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内容有:课程实验教学、教育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毕业论文、数学建模竞赛等。

(六)强化师范生综合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数学教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可提高师范生技能为突破口,开设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开展教师职业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强化综合素质,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应从课程结构入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学院的顶层设计, 本次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设计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四个层次,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限选修课程、任选修课程和辅修课程四种类别。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通识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约占课程总学时的31%,它着眼于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设置政治理论、人文社会科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安全及就业指导等四个课程系列。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约占课程总学时的69%。学科专业课程着眼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专业课程着眼培养学生从事教育事业所需的数学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

(二)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数学教育专业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等数学研究、普通物理等为数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可从广西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本着学科专业课程“够用为度”的理念,对部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整合,例如,可以将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这两门课程合并为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一门课程,同时适当降低其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要求。同时,可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形成一条主线,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为基础性课程,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为发展性课程,概率与统计、普通物理为创造性课程的课程体系;各部分按知识层次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基础性、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连贯、开放、整体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素养为目的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1.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加大课时,由原来的一学期开课时间,改成一学年来开课。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原理;同时,还要了解网络信息的伦理道德修养;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等。

2.加大课件制作及教学演示课程,将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Flash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列为必修课,还开出图像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编辑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课件制作及数学教学演示能力,这包括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等。

3.开发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规律、特点和动向。使学生通过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来探究、发现、获取、验证、建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并形成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的意识。

(四)强化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数学教育类课程是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和艺术、实现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向实际的教学行为转化的核心课程。可将数学教育类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型, 开设数学解题研究、初等数学研究等课程;第二类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型,开设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等课程,还适当增加数学教学观摩和教学技能训练课的比重,如见习课课时和微格教学课时;第三类是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及方法型,开设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现代数学与中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统计、教育评价等课程。第一、第二类课程为必修课,主要让师范生理解中小学数学的本质,掌握中小学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会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第三类课程为选修课,主要让师范生了解中学数学的历史,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不断丰富知识面,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实践性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数学教育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构建包括基础见习、课程见习、综合实习、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教学实践贯穿在3年学习过程中。我们从第二学期安排基础见习,带学生到中小学见习2到3次,每次1天,目的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中小学数学的常规教学与管理,以见习报告或调研报告形式进行考核。第三学期,就近安排课程见习,组织到不同类型中小学听课4~5次,每次听2~3节课,领略不同风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第四、第五学期配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进行分散的常规性的教育见习,一方面,要求学生试上2节课、做1天班主任,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当地学校优质课观摩和评议,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五学期安排1周时间在校内试讲、说课,为毕业实习做好准备。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实习与班主任工作实习,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必须完成8节课以上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还需要完成听课、评课、说课、教育调查等项目。教育教学实习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锻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

(六)推行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及数学应用能力。重视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科技创新活动,采取课程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数学建模是从大量事物中综合归纳出概念和理论的演化过程,是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解决来自于实际中的问题,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中。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大量数据的采集及到大量的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育专业如何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顺应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新趋势等等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桂香.高职数学教育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焦万堂,张景丽,张同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6)

[3]黄海平.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J].职业与教育,2010(4)

[4]孙东方,刘小红.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77);广西教育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2JYZDZY04)

【作者简介】黄海平(1959- ),男,广西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概率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

(责编 何田田)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整合 创新 数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