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中国服装史上的四大变革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0-30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胡服骑射

中国古代服装制度诞生在原始社会进人奴隶社会的历史剧变时期,夏朝初步建立了上身为衣,下身为裳的上衣下裳制。

战国时期,邻国之间战争不断,当时位于西北部的赵国经常与胡人发生军事冲突。赵国第六个国王赵武灵王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结扎繁琐,大多是步兵、战车,很少有灵活的骑兵,不适合山地作战,必须运用灵活的骑兵方能获胜。而汉人传统的上衣下裳适应不了骑射。赵武灵王看到上衣下裤制的胡服后发现,胡服的短衣下裤,革靴和裹褪,衣袖偏窄的特点,便于活动骑射。于是他果断地采取变服的措施——“用胡服,学骑射”。这一重大服装变革在当时是不合先王礼法,定遭天下之非议,而且中原地区早已习惯并崇尚传统的长袍盛冠,使改革阻力重重,赵武灵王坚持“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下令“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使其用”。果断实行“胡服骑射”,赵国很快由弱变强。

如果没有战争的实践,赵国当时不是处在弱小的地位,就不会有军服改革,赵国的由弱变强,这次果断的革服是重要的条件。后人评价这一创举为实践出真知,它对汉族兵服和民服都产生很大影响。

开放唐装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最灿烂最辉煌的时代,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奉行开放政策,通过“丝绸之路”打开国际市场,当时的长安已不仅是唐朝的都城,还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从而使中西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与借鉴,服饰上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唐朝的女装是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之间的服装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改变。唐初女子的服装继续沿袭宽松,离体的造型方式,特点是:袒胸、裸臂高腰节长裙,宽衣大袖,没有钮扣而系腰带;裙子线条流畅而优美,款式上丰美华丽,雍容华贵。体现出唐朝大国的雍容和气度。

由于通西域,外族服饰文化对唐朝居民影响极大,北方民族的胡人装束—包含印度、波斯很多特点在内的一种装束,使唐朝妇女耳目一新,胡服一时盛行,波及全国,“女着男装”是唐代女子装束的又一大特点,这与唐朝的经济文化开放有极大关系。传统中式服装造型封闭、含蓄,探衣重重,有“三重衣、五重衣”之多,而唐朝女子创制出一种表现人体丰腆之美的服饰—祖领衣。这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开放式领型,更甚的是将裙腰提到腋下用彩带系到胸前,赤裸上身仅披一件透明的轻薄纱罗大袖衫,这种显露人体之美,强调女性天生丽质的服饰成为历史上的创举。

华贵旗装

清代服装是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的游牧民族服装,是强权政治的结果。几千年世代相袭的汉族服饰制度,由于八旗进关而被取代。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窄袖紧身一改汉服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在用料上大大节省了面料,制作工艺上也得到简便而且服用方便,旗装上衣都用纽扣做连接件使着装的程序较绳带以极大的简化。旗装的具体特征: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右枉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盒状,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与中原地带长期以来文儒柔雅之风大为不同,从衣着特点和后世传播的持久性来说,它是新旧交替的一种进步,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旗女的袍服经后人的加工变成现代修长秀丽的旗袍已成为民族服饰的代表,在国内外被称为“一代优美服饰”。客观来说,清代服制变化是由外力促进而产生的改革与变化,却起到了推进服饰演变的积极作用。

西服东进

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了“船坚炮利”,开始学习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不得不派遣学生出国留学,随着留学生的出国和回国,制服、西服逐渐被一些人接受。帝国主义的人侵在我国通商口岸洋行不断建立,大量销售西式服装,西方的服饰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式服装造型由宽变窄,由长变短,立体裁减收身合体,穿着方便以全新的审美情趣受到人们青睐。这对中国传统的服装行业是一个冲击,对中国服装改革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男子服装主要分两个潮流:一种是以西服为主的西式服装,另一种仍是长袍马褂。对中国人来说既要接受西方先进的东西,又不想失去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山装起到了一个中国人服饰西化的桥梁,由传统服饰向现代服饰的过度作用。中山装把传统服饰的立领,对襟和西式服装的衬衫翻领、上袖、收腰、明兜等强调造型的特点融和在一起,在我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平面自然连袖裁减。旗袍也是继中山装后典型的妇女服饰变革,是中西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又一典范。

推荐访问:史上 中国 变革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