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论课改背景下中职数控专业规划与建设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5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时间段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学习目标,以职教联盟与校企合作为纽带,通过企业职业体验、企业职业调研、企业多岗位轮转、企业专业岗位提升等具有层次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设置两个培养目标方向”是指根据中职学校承担的两个全日制教学培养职能,设定升学和就业两个培养方向。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在保证学生基础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两个方向设置各有侧重的能力提升培养。例如,直接就业方向需要对团队合作能力予以更多的关注;升学方向则需要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予以侧重等。

“确立多个专业方向”是指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高职考试工种区分依据,细化区分专业工种方向。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校内实践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工种方向,并在后期教学中予以强化。以此选择为基础,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解决了校内外实践时同质工位不足和就业与升学时的内部竞争问题。

培养方案的确定,也是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各阶段教学环节的依据。

二、设置与培养方向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

专业规划与建设,根本的落脚点在于教学课程的设置。受地方产业结构不同,不同区域对数控专业的学生专业工种的能力需求有所差别;受升学与就业要求不同,对学生提升能力的要求也有区分。故在课程规划课程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建立两套专业课程体系,分别服务于就业和升学方向;设立多方向的工种选择途径,服务于当地产业需求;以省课改课程为基础,剔除部分不符合培养目标需求的课程或内容,以校本课程为补充”。

1.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本专业必须掌握的课程内容,对于认识专业、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不同培养目标,同一门课程可以在课程目标设定和课程教学内容上予以调整。例如: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就是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设定上的区分。再例如:CAD/CAM类课程,就业方向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二维软件使用外,还需要增加学习三维软件的基础应用内容,为其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打基础。而升学方向的学生因到高校后将接触到该课程,故可以将这些时间迁移到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上。

对于不同工种方向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与其工种标准相接轨。例如:对于选择数控车方向和数控加工中心方向的学生,后一个工种使用的刀具、夹具等知识内容明显复杂,故对于后者,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刀具与夹具课程。

2.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合理设置实践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效率,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工种选择前必需的环节,对指导学生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课程应根据学期设置并明确校外、校内不同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同时根据培养方向对任务与要求进行区分。

我们以学期为单位设置了以下一个框架,如下页图所示。

在此阶段,对于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内容等可以参考以往教学课程要求,但特别要注意的是校外课程开设,每个阶段都要有其明确的目标要求。

专业体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将来的工作企业和工作环境,基本的能力要求;专业调研是让学生能对企业各个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岗位特点、工种特点等进行分析,以此指导自己的选择;多岗位轮换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目前的能力和适应岗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专业岗位提升目的是能缩短职业和岗位适应期。由此而言,校外课程的开设应以校本课程为主,最佳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

三、多渠道打造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规划与建设,其关键还落脚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鉴于本专业设定了两个培养方向,多个培养工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踏实严谨的专业理论功底,以适应高考课程相对严密和较高难度的课程体系要求;具有某一个工种方向上突出的技能与实践能力,具有第二乃至第三工种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学生多工种选择的要求;具有企业实践生产能力,能对企业典型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加工、检测的能力,以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

正因为对教师要求的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除了传统的在职培训、校外聘请等方法外,也需要进行方式创新。多渠道打造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第一,根据教师特长和学校教学需要,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发展规划,可以按照几个方向进行规划:理论能力+一个工种实践能力;一个专长工种能力+第二工种实践能力;一个专长工种能力+企业生产实践能力。以特长促教学提升,以教学促特长发展,师尽其能。

第二,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的时机,安排专职教师进入企业拜师学艺、顶岗实践。一方面可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在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进行定向培训。

第三,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的时机,组织学生拜师学艺,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解决外聘教师到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时间有限,工种能力相对狭隘等问题。

第四,对企业指导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企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如何将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方面缺少指导能力。可以安排进入企业的教师对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基础培训。

四、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

课改背景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不仅在校内基地建设中要符合新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更侧重于体验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涵盖基础理论实训室(如:测量实训室、CAD制图室)、基础技能实训室(如:钳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专业工种实训室(如:数控车实训室、数控铣与加工中心实训室、电加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岗位体验与生产流程实训室(如:PLM体验中心)。通过不同功能齐全、工位足够的实训室建设,保证各门课程均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既要避免理论课程的抽象,又要避免实践课程对理论的简化,使得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通过专业工种实训室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专业细分工种方向可供选择与实践;通过岗位体验与生产流程实训室建设,保证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实际生产流程的目的和价值。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阶段学习目标达成要求,学生在校每学期均有一定比例的学习时间是在企业中进行的,这对以往传统的以顶岗实习为目标的校外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除了能接纳学生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承担一部分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职能。在新的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基地要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不少于半个班级学生,便于管理和教学;二是基地设备和产品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先进性;三是基地管理能符合ISO管理要求,可以保证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可靠性;四是基地有较为齐全的高中低技术人才团队,可以保证学生进企业后的一线指导师傅配置,又可以保证二线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层面的指导。如此的基地建设,仅靠企业自己是难以为继的,必须依靠政府层面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或补助,例如出台专项的校企合作企业补助资金,用于企业接纳学生时购置物品的补助、指导师傅和技术人员的补助、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补助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专业规划和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予以适应。学校需认真研读与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立足现实需求,创新方式方法,保证学校专业发展不断壮大完善。

参考文献:

[1]汤泽.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金耀东.职校数控专业建设之我见[J].职教之窗,2007(4).

[3]李汉平.浅谈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规划与建设[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作者单位:海盐县理工学校)

推荐访问:课改 数控 中职 规划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