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5 13:50: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香۲MM4M4۝|MM84ӽ4ӝ6?J*ayȜq櫺d^q(对照(见表1),4次重复,共28个小区,小区面积25 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初次施药时,黄瓜白粉病初发,中下部叶片轻度发病,各试验小区植株长势及发病情况均匀一致。

1.3   调查方法

参照刘乃炽等[5]方法,于施药前(2014年12月22日)、第1次药后第7天(2014年12月29日)、第2次药后第7天(2015年1月5日)和第3次药后第7天(2015年1月12日)共4次调查黄瓜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每株调查瓜蔓中部6片叶,共调查30片叶,每片叶按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调查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按如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值)/ (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Pt0病情指数)]×100%;其中:CK0、CK1分别为对照区施药前和施药后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处理区施药前和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第1次药后7 d,6种杀菌剂都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处理C的病情指数由药前的28.89下降至9.81,其相对防效达78.55%,处理A、B、F的病情指数也有所下降,相对防效分别达60.84%、68.48%和70.20%;而空白对照区的病情指数由药前的29.81上升至47.04;处理D 和处理E的防效则低于60%。在施药过程中,各个处理的黄瓜新叶生长良好。方差分析可知,处理C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5种杀菌剂;处理B、F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D和E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且均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的防效。

由表2可知,第2次施药后第7天,处理A、B、C、F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至15.74、10.56、6.85和13.52,防效均达70.00%以上;此时空白对照区的病情指数上升至55.37,病叶率高达100.00%。在第2次施药过程中,处理C的黄瓜新叶有明显的皱缩、变小和颜色变深绿色等症状,其他各处理的黄瓜新叶生长良好。方差分析可知,处理A、B、C、F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D和处理E的防效差异为显著水平。

第3次施药后第7天,处理B和处理C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到8.06和6.67,防效增加到86.08%和9.08%;处理A和处理F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4.44和13.43,防效分别为76.26%和78.44%;此时空白对照区的病情指数上升至62.96,病叶率高达100.00%。处理D和处理E的防效大于60%,分别为69.27%和65.78%。在施药过程中,处理C的黄瓜新叶有明显的皱缩、变小和颜色变深绿色等症状,其他各处理的黄瓜新叶生长良好。方差分析可知,处理B和处理C的防效差异显著;处理A和处理F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D、E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嘧菌酯SC、50%醚菌酯WG、25%戊唑醇EW和40%氟硅唑EC 4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4%四氟醚唑EW和25%乙嘧酚SC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要差些。25%戊唑醇EW虽然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它同时也引起黄瓜新叶皱缩、变小、瓜蔓节间变短等不良症状,因此不推荐使用。因此,25%嘧菌酯SC、50%醚菌酯WG和40%氟硅唑EC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首选药剂,4%四氟醚唑EW和25%乙嘧酚SC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备选药剂。

参考文献

[1] 毛爱军,张峰,张海英,等.两个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302-304.

[2] 孙希卓.黄瓜白粉病诊断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3(2):36.

[3] 王春梅,吴桂本,王英姿,等.蛇床子素防治黄瓜白粉病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4):57-58.

[4] 韩尧平,王国荣,陈尤嘉,等.黄瓜白粉病药剂筛选试验[J].上海蔬菜,2011(3):49-50.

[5] 刘乃炽,吴新平,顾宝根,等.农药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一)中的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白粉病 杀菌剂 黄瓜 防治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