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探索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6 0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适应本硕一体化的改革,要求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在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构想和实践探索,以推进教师教育的本硕贯通,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教师教育; 本硕一体化; 理论构想;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18)01-0005-05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本硕一体化成为卓越教师培养不可忽视的重点,也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推进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制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教师教育的新思路和教师培养的新格局。

一、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问题的提出

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就是将教师教育的本科阶段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设计、统筹规划,实现两阶段的协调配合、相互衔接,有效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路径。近年来,我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日益增强,但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层次性缺乏。不仅在课程名称上与本科段类似,而且在具体内容上也基本相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应有的差别,缺乏本科段和研究生段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螺旋上升。

第二,前沿性不足。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比较多的只是关注学术研究前沿,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思考、问题研究,缺乏对政策导向前沿的分析,也缺乏对实践探索前沿的探讨。

第三,实践性不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意在培养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教学中理論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缺乏足够的经验分享、案例探讨,也没有很好地与中小学联手,实现对师范生的协调培养。

根据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的探讨,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欠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着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着力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方面,强调要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因此,加强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探讨,对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卓越教师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教师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扎根教师岗位,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教育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在实践与反思的结合中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坚持系统设计的原则,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同时在课程改革的任务中强调要统筹包括本专科和研究生在内的各个学段,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

显然,在教师教育中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培养的一体化,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制定本硕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能力标准

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必须以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为基点,围绕人才培养标准来展开。因此,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近年我们对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制定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标准是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类课程本硕一体化改革的进行。我们从目标定位、基本思路、基本构想等方面对教育实践能力标准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一)目标定位:卓越数字化教师

从学校实际出发,我们将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卓越数字化教师。卓越数字化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具有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教师应该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二,具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卓越”性。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为依据,卓越教师应该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依据,数字化教师应该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基本思路:十六字方针

围绕卓越数字化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标准的研制思路上我们强调系统设计,坚持十六字的基本方针:从上到下、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动静兼顾。

从上到下,就是教育实践能力标准要体现上上下下多方面的要求,反映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实际。就“上”而言,主要是体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就“下”而言,主要是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如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学生成为卓越数字化教师的现有基础和薄弱环节等。

瞻前顾后,就是教育实践能力标准要关注种种前后关系。重点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前后关系:一是本科与教育硕士两个阶段的前后衔接,体现出两个阶段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水平的层次性;二是基础教育要求与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前后呼应,体现出高校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左顾右盼,就是教育实践能力标准要注意各教师教育专业之间的异同关系。既努力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的共同要求,也着力反映各个不同专业的专业特性。

動静兼顾,就是教育实践能力标准既是静态的衡量标准,也是动态的发展要求。作为静态的衡量标准,能够用来衡量师范生通过专业训练所达到的教育实践能力水平;作为动态的发展要求,能够为师范生提供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刻苦训练,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基本构想:教育实践能力标准框架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定位和标准研制思路,我们着手进行了教育实践能力标准的设计,提出了教育实践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如表一。

卓越数字化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标准在整体结构上按三级指标、三级水平来设计。

三级指标体现的是一种要素结构,反映的是教育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直接表明作为卓越数字化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教育实践能力。三级指标之间属于包含关系,一级指标包括数字化基本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每个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三级指标。

三级水平体现的是一种逻辑结构,反映的是每一个教育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水平层次,直接表明在卓越数字化教师培养进程中,不同培养阶段所要达到的不同水平要求。三级水平都用具有观测意义的行为动词来描述相应的水平要求,体现出由低到高的层次性。一级水平是本科段合格水平,二级水平是本科段优秀、研究生段合格水平,三级水平是研究生段优秀水平。

以“教育科研能力”这一指标为例,三级指标、三级水平的设计如表二。

三、构建本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基本路径。从广义上说,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师培养培训中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等,这里我们所探讨的主要是直接指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类课程。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适应本硕一体化的改革形势,瞄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标准,构建了本硕贯通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计如表三。

本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在整体上分为四类课程、两个学段。

四类课程,就是教育心理类、学科教学类、信息技术类、教师基本素养类,这些类型的课程是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载体。教育心理类课程侧重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教师基本素养类课程侧重于教师基本的专业素质,这两类课程力求使师范专业学生成为一名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教育教学者。学科教学类课程侧重于学科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意在使师范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学科属性、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者和研究者。信息技术类课程侧重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力图使师范专业学生成为一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科教学者和研究者。

两个学段,就是本科和教育硕士两个学段。两个学段的教师教育课程既具有相通性,这从两阶段的课程名称可以清晰地看到。但两学段的课程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本科阶段突出基础、关注实践,教育硕士阶段突出前沿、关注研究。就本科阶段而言,主要侧重于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就教育硕士阶段来看,更侧重于了解相应的前沿,包括理论研究的前沿、政策导向的前沿、实践探索的前沿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本科和教育硕士阶段的课程都涉及到教材分析,本科段的教材分析应该主要是基于常规教学的需要展开,引导学生熟悉中学教材,了解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尝试去分析教材,包括分析教材的地位、体系、重点难点等;教育硕士阶段的教材分析应该主要是基于教学研究的需要进行,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研究教材,为教材改进、教学开展提出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强化本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除了用课程的方式来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很多师范院校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如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集师范生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本硕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探索和实践。因此,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改革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强化本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全员提高和全面发展,通过系列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在活动中进行检验和巩固。

在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从本科和教育硕士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基于活动的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模式,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本科和教育硕士两个学段。两种模式的具体设计与操作见表四、表五。

毫无疑问,上述两阶段的实践教学都强调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价值,凸显实践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力求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同时,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也体现出一些不同的侧重和层次。本科段侧重于常规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例如在教学能力训练上,主要关注“五个一”的基本训练,即一个说课、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一个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节模拟课堂授课、一个评课。而教育硕士阶段在注意常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强调教育教学前沿的了解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基础教育领域实践探索的前沿内容,要求教育硕士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分析总结,在研究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也在研究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

[3]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

[4]黄友初,金莹.基于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3) .

[5]陈群,戴立益.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

[6]程光旭.培养卓越教师的思考和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7).

[7]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

[8]胡田庚.关于教师职前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3(7).

Abstract: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tasks of th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t is an urgent need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an actual need of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we start with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carry out some theoretical conception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erms of the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teacher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Keywords:teacher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 theoretical concep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推荐访问:构思 探索 实践 理论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