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刍议新媒体的类别与形式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7 10:10: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新媒体种类繁多,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当前的新媒体可以划分为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三种类别。每类新媒体都具有多种形式,本文对各种新媒体形式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和明确新媒体的类别和形式有助于加强整个社会对于新媒体的认识并取得共识。

关键词:新媒体;类别;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14-02

一、引 言

当前,网络社会已经进入“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其名称各异,种类繁多,应用形式五花八门。研究和明确新媒体的类别和形式有助于加强整个社会对于新媒体的认识并取得共识,有助于促进学界的理论研究和业界的技术发展。

二、新媒体的类别

依产生的先后顺序,当前媒体可分为五类: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平面媒体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具有高度互动性和非线性传播特质的,能够传输多元复合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如图1所示,在五类媒体中,新媒体主要是指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两类媒体,重点是指二者的增值服务这一块。但这并不是说,第一媒体到第三媒体就被排除在新媒体之外,它们经过改良与发展,也衍生出很多具有新媒体特性的新媒体形式。因此,当前的新媒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图1 新媒体范围与类别示意图

1.数字新媒体。数字新媒体不是真正发展出来的媒体的新类别,而是指第一媒体、第二媒体、第三媒体应用数字技术以后的新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三类媒体纸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都无法再坚守传统的、固有的传播方式,而是加快了数字化进程,走上与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经过融合创新后升级换代为数字新媒体。例如传统报纸、杂志、书籍发展为使用手持阅读器等多种终端读取的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电子书;传统广播发展为用数字广播收音机、网络收音机、车载卫星收音机等收听的数字广播;传统电视发展成有线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等。

2.网络新媒体。第四媒体发展到宽带互联网阶段成为网络新媒体。它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模式,使得信息瞬间便可传播到全世界。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扩展,标志着网络环境的形成。网络环境的形成正式宣告信息社会来临。在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彻底改变。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全社会的共享。

网络发展到2005年,新的互联网分水岭出现。2005年之前被认为是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 1.0时代。2005年9月Tim O’Reilly正式阐述了Web 2.0的概念和架构[1]后,Web 2.0时代到来。Web2.0之前,网络信息主要存储在服务器上集中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浏览器被动地接受信息,所获信息的质与量取决于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缺乏创造性与个性化,这个阶段被称为Web1.0。在Web2.0平台中,信息内容的产出主要来自用户。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生成自己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传播、交流与共享。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分享、用户创造是Web2.0的重要特点。如果2005年之前的网络媒体还介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那么Web2.0爆发式地催生了网络的参与性、社会性、开放性和对等性,从而使网络媒体发展成为网络新媒体。

3.移动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是指第五媒体即移动网络的无线增值服务。它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移动视听终端,传播和展示即时信息内容的个性化媒体。它首先继承了第四媒体即网络新媒体所具有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其次,移动新媒体覆盖人群广,使用手机和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用户全部是其受众。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 [2]。这使得移动新媒体具有了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及时、传播方向可定向、传播成本低、影响力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促使移动新媒体成为当前社会最普及、最快捷、最方便并可实现强制性信息推送的主流媒体之一,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手机是移动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移动新媒体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SMS、MMS、WAP、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可阅读电子书、手机可收听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手机博客、手机微博、各种社交媒体手机版、移动社交、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等。

上述三类新媒体类别由于不是按同一标准划分产生的,所以内容会有交叉。比如手机电视既是数字新媒体又是移动新媒体,电子书是数字新媒体但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进行传播和阅读。三类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可以作为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的内容,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可以成为数字新媒体内容的载体。

三、新媒体的形式

新媒体形式是指新媒体的使用模式、表现形式与应用形式。从技术产物层面看,指网站平台、应用软件和系统等;从产业层面看,还包括新的媒体经营模式。博客、微博、Wiki、SNS、播客、微信都是新媒体形式。目前较热门的新媒体形式不下30种,其中多数是Web2.0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工具,多数属于促进信息创建、协作、共享的社交媒体,多数主要应用于或可应用于第五媒体即移动网络之上。这些新媒体形式基于人的互动关系而形成“社会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模式,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开放、共享和聚合。表1显示了笔者基于类别对新媒体形式的分类和归纳。

Web 2.0时代的博客被认为是是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信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也有人说在Web 1.0时代,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信是三大主导产品。笔者认为,网站、搜索引擎是Web 1.0时代的基础应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信是Web 1.0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交流形式。此外Web 1.0时代还有网络杂志、网络报纸、网络文学、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等多种媒体形式。

Web 2.0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而Web 1.0时代产生的媒体形式也随着技术更迭而升级变革。例如即时通信、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等媒体形式都染上了浓厚的Web 2.0色彩。在表1中,即时通信、网络论坛产生于Web1.0时代,但也将其归于社交媒体,而社交媒体本是基于Web2.0的。其实,Web2.0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应用的工具,即时通信、网络论坛这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媒体形式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

各类社交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母体里萌芽和发展,随着移动应用的快速普及,如今已经拓展到移动互联网支撑的手机媒体群。因此,表1将新媒体形式的典型应用分为手机端和桌面端。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形式都有了手机版的应用。各种媒体形式向移动形式上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很多应用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手机媒体三者之间的交集应用,例如QQ即时通信、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优酷视频等。微信在CNNIC报告中被列为即时通信类。笔者认为,从主要功能上看应将其归入移动社交类,它同时兼具即时通信的功能。

当前网络新媒体正在逐步迈向Web3.0时代。Web3.0在表1没有表现出来。它是融媒体乃至智媒体的实现,其核心思想在于融合,它能融合各种网络内容。Web3.0的主要应用形式是个人的门户,它是完全按照该用户关注信息的偏好和行为习惯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是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聚合。Web 3.0时代媒体的评价标准不再是流量和点击率,而是信息到达率和用户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R/OL].(2016-05-17)[2016-09-22].http:/m.mai goo.com/news/455795.html.

[2]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R/OL].(2016-05-17)[2016-09-22].http:/m.mai goo.com/news/455795.html.

[责任编辑:思涵]

推荐访问:刍议 形式 类别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