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项目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7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手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形式,我国高等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坚持校、院合作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构建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科学性、系统性设计教学信息化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化、多样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最后达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需求,能够胜任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理论扎实、技术精炼、素质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1(b)-0101-02

随着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迅猛,医学影像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替代,数字化影像技术不断普及,使单纯的医学影像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1]。为了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医学影像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坚持校、院合作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构建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2],科学性、系统性设计教学信息化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化、多样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需求,能够胜任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理论扎实、技术精炼、素质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的构建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1.1 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路

该校于2014年对京津冀地区400余所二、三级医院进行专业调研,专业调研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于各级医院影像检查技术及相关岗位,包括X检查技师、CT检查技师、MRI检查技师、超声操作员、影像核医学检查技师等。核心技能包括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良好的医学影像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5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共同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转化学习领域,结合DSA设备、CT设备、MRI设备等上岗证等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进行核心课程的构建。突出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技能培养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操作接轨,核心课程的构建进一步满足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 专业课程构建的方法与内容

通过调研全国150余所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结果显示多数院校核心课程设置大致相同,包括《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虽然具有学科的完整性,但缺乏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及岗位知识的系统性,课程之间还存在简单的重复,在课程衔接上也缺乏岗位技能培养的规律性[3]。因此,针对未来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力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对接。通过分析5个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转化学习领域,创建《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5个项目核心课程,将较新型检查技术融入教学内容,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于职业岗位需求,达到与临床实际应用同步,突出课程与检查技术岗位的针对性。

2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条件

2.1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整体思路

学校与医院深度融合,全程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色,采用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依托与行业合作及行业资源,组建建设团队,教学资源信息容量大,质量高,受益范围广,搭建网络平台,满足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设计,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师生随时网络互动的学习模式。

2.2 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设计涵盖3大模块课程基本资源、单元教学资源、拓展资源,具体资源内容,见表1。课程基本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基本文件,让学生了解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的学习目的,学好本门课程的方法。通过单元教学资源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本单元课程的教学重点及学习要求,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到该单元课程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在线互动平台与教师或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讨论。行业在职人员可以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规范岗位操作流程,学习专业前沿知识,掌握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操作录像、影像图像等素材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 以“职业认知规律”为主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1阶段,主要由医院影像科医师、技师及影像设备工程师在校内影像设备一体化教室完成设备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和设备管理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使用设备原理动画、微课等手段,加强教学中难点的理解,改善部分工作、成像原理内容较枯燥的教学难题。第1阶段的教学主要突出岗位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影像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对职业岗位有个初步的认知。第2阶段,主要由医院影像科技师在校内模拟“医学影像科”和医院影像科实施分组教学,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医院设有供学生上课和培训的多媒体教室,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学校设有临床医院的仿真职业环境,进行专业课程的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融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资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常规体位检查规范化操作流程视频、影像图像质量分析等信息化资源,使学生清晰了解每项检查的操作流程。第2阶段的教学主要突出岗位专项的培养,每种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图像后处理及图像的质量评价,对每一个职业岗位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核心操作要领。第3阶段,在医院影像科进行检查技术项目专项顶岗实训。首先进行顶岗前培训,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沟通能力、检查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顶岗实训前了解影像检查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多项技能。遴选操作技能强、理论扎实的影像检查技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并在顶岗实训过程中,安排临床实训指导和理论教学。第3阶段的教学主要突出岗位综合的培养,通过岗位专项的实训,强化学生对于每个岗位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基本具备医学影像检查技师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实现了到职业人的过度。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的构建,打破了原有延续多年的学科体系,针对未来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力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发以“职业认知规律”为主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职业认知规律,递进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校院的深度融合,“院中有校,校中有院”,医院中有教學环境,医学影像医师、技师教学相长,专业知识技能逐渐加强,学校中有医院职场环境,加强学生职业认知,岗位技能的递进培养,使学生岗位核心技能融会贯通。有效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学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达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需求,能够胜任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理论扎实、技术精炼、素质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1):117-119.

[2] 赵红兰,孙存杰,赵英红,等. 新医疗环境下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4):458-460.

[3] 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 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 卫生职业教育,2012(7):33-34.

(收稿日期:2016-10-15)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 实践 核心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