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探究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8 08: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博物馆行业标准逐渐规范、社会职能定位逐步清晰。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非营利机构,对公众开放,以达到学习教育娱乐的目的。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具有新颖娱乐、视觉冲击力强、接受度高、空间利用率高、内容展示全面、资源节约等特点,能够引起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的兴趣,激发参观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改变人们的欣赏方式与观赏习惯,在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用一种更加现代化的方式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使展示内容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展示;应用

引言

现今,“新媒体”一词在各大传播媒介频频现身,伴随着博人眼球的新闻事件,不断形成了一股又一股新的城市议论热点,占据了我们大量的城市生活碎片时间。这样一种快速便捷、贴近受众群体关注点的传播方式引起了相关行业和学界的广泛热议。就博物馆行业来看,博物馆承载的藏品和文化是被主流学界认可的主流文化,但是在我国商品大潮和消费社会的冲击下,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基因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因远离经济生产而一直被边缘化。直到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需求也随之提高,同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事实和践行,以及知识经济、共享经济的萌芽和兴起,博物馆才作为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主题重新被人们所重视。然而由于长期的边缘性,博物馆在传统媒体时代的积累是较为薄弱的。不过近年来以智能手持终端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社交时代给予了博物馆传播自身的绝好机会。博物馆适应并主动拥抱这一时代信息传播的新规则,也就成了博物馆目前重要的机遇和挑战之一。

其实,“新媒体”并不是当下的时代产物。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在全美高等教育学会演讲中首次提到“新媒体”一词。他解释说新媒体是一种相对于旧媒介的媒体,当然,这里提及的新旧媒体之分,显然是在当时时代语境之下对传播媒体变革的一次描述。回顾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和传播学理念的发展过程,从结绳记事、刻印甲骨文(兽骨文字)、编织书简(动物皮革记录文字)再到排版印刷(造纸)、广播电视(光电信号)、互联网……“新媒体”迭代出现而最终又被取代,那么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概念是什么样的?从博物馆行业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又如何实践应用呢?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定义新媒体是依托于数字信息技术,具有互动传播及创新形态的媒体。

相较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个性化、交互性、海量性等特点,它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卫星等渠道将信息传输到用户手上的手机、电脑、数字化电视等终端,以此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达到学习教育、娱乐休闲等目的。

新媒体的重点在一个“新”上。首先是新媒体传播渠道主要依靠于网络传播,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发展与软硬件的不断更新,会有更多地传播渠道被新媒体所使用;其次是新媒体实现了无限互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加灵活,不受时间地域影响,用户可以根据内容随时随地抒发意见,完成转发点赞等行为,与作者、平台形成良好互动;最后,新媒体内容多元丰富,无论是时政新闻、官方消息,还是个人生活琐记、成长记录等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内容。

2传播介质

传播介质又可以细分为传播技术(广播电视的光电转换技术等、互联网的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和传播平台。传播技术不是本文重要的阐述内容,这里不详细分析。我们主要探讨传播平台在博物馆传播中的作用。2006年前后,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办的公司Obvious推出了新兴社交媒体Twitter。同一时间里,Facebook、LinkedIn、Google+等社交型新媒体传播平台层出不穷。

国内方面,早在2005年以打造知性沉稳社交圈为定位的豆瓣网就已经面世,吸引了大量以“文艺”、“小资”为自我认识标签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新浪微博、微信、bilibili弹幕网、斗鱼、知乎……形形色色的社交平台通过市场淘汰或者自我更新的方式,以即时通讯、媒体分享、短篇文字、评论交流为互动手段,形成了用户群庞大的固有平台。

相较这些新媒体平台,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甚至是较早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网站,这些平台受公众的关注度已大不如前,而目前正处于新旧两代媒体转型的间隙。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就是以一个切入点,用少量文字和若干张图片组合,更集中营造了感官冲击力,原始信息还可以用链接进行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内容传达,符合当下媒体受众“多层次阅读”和“浅层次阅读”交叉并存的实际需求;而且这些新媒传播方式十分简单,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即可迅速的完成文字编辑、图像采集和处理和分享,实现随时随地的记录、发布和传播,更可以灵活地进行解读和猜想。换言之,新媒体是一套便捷的信息生产和发布工具,在用户量上升并发展为一种公共平台之后,每个用户的声音无需再用传统媒体作为中介,而可以通过新媒体直接发布到公共社会之中。

3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

3.1把握适度原则,新旧相互结合

虽然新媒体具有的形式新颖、易于接受、方便传播等特点可以提升博物馆展示传播的效果,但是如果过度使用,则会破坏博物馆古典庄重的内在特质,改变博物馆在普世价值中的固有形象。所以,不能盲目过度应用新媒体,而是要经过系统分析,规划考量后,确定可以应用新媒体进行展示的展品、内容及区域,相对应的,保留一部分传统展览。

再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要把握以展品为核心的理念,将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展品本身,而不是起辅助作用的新媒体上,喧宾夺主,则适得其反。

3.2注重细节展示,巧用数字影像技术

博物馆的展览品多是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虽然被展览,但是出于保护目的,参观者与展览品之间始终保有安全距离,参观者要想近距离观察细节是十分困难地,而往往一些展览品的精彩就在于细节,对于细节展示的缺失让展览品本身的魅力大打折扣,常常让参观者感觉名不副实。

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彌补这一不足,以数字影像技术为例,博物馆可以设置专门区域,将研究资料、珍贵影像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影像,利用投影、全息等技术进行播放展示,通过影像,可以将展览品细节无限放大,供参观者欣赏。

4受众群体

在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围绕博物馆主题,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已经聚集了一批博物馆爱好者,所以这里提及的受众群体概念是“留住老顾客,吸引新公众”。

就在今年年初,历时将近一年的《国家宝藏》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顺利收官,这种全新的节目形式(我们暂且称为文化综艺节目)是新媒体传播界的又一次全新尝试。在表现形式上,《国家宝藏》独特而新颖,打破了观众对文物凝重、高冷、古雅、沉静的传统印象,用一种新潮、时尚的现代手法让国家重器温情脉脉向我们走来并开展近距离对话。为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国家宝藏》推出了明星守护人等新概念,录制了MV《一眼千年》,把同期节目放在各大新媒体(B站为主)同步更新。

结语: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数字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展示。新媒体的创造性与交互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展示传播环节中的短板与不足,使得博物馆在展示传播环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相互结合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有效地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新媒体进一步广泛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杨涛.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17):9-10.

[2]李哲.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8,(11):1-3.

作者简介:李敏(1979-),女,文博馆员,本科,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探究 博物馆 展览 媒体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