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公平导向”引发“不公平的质疑”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09 0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与《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备受瞩目。作为与新高考政策相关的重要方案,两者着眼于招生分配问题,与教育公平密不可分。方案一经出台,便迎来了大规模关于“公平”的讨论,其中不乏质疑与批评。本文在思考政策本身及由其引发的社会“风波”的基础之上,尝试探究“风波”背后的可能成因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教育政策 公平 招生 生源调控

一、牵动人心的改革方案

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涉及2016年各地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等多项相关工作,其中《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和《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是国家为缩小各地之间录取率差距而颁布的重要方案。

1.《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

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分为本科部分和高职(专科)部分,旨在促进高等教育区域之间入学机会公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6年,由北京、天津、江苏等14个省(市)的公办普通学校面向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10个中西部省(区)招生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

2.《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

在《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中提出:“2016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升学压力较小的省(市),要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3.两项方案内容分析

维持考试制度公平,不仅仅在于选拔制度的平等,更重要的在于指标分配的均衡,基于以上两项调控方案中的相关规定以及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基本事实:第一,《2016年“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将本科和专科分开进行指标分配。根據输出规模排序,本科生源分别从江苏、福建、天津、湖北等14省合计输出14万人,高职(专科)则从山东、辽宁、广东、江苏等14省合计输出7万人;本科计划部分江苏、湖北分别处于第1和第4输出大省,上海、北京居于第7和第11的位置;高职(专科)分部,江苏、湖北处于第4、第8,上海处于第12,北京则不在此列。第二,《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中,按调出人数排序,湖北、江苏、浙江等14个省市共调出学生16万人,调往中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江西等10个省市;外调生源居于前两位的湖北、江苏分别调出学生4万人、3.8万人,共占总调出人数的48.75%。需要注意的是,此项调控计划是在《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基础上额外增加的计划。

׭zxt}ߝv_iu9M4mumwim5덶iiMtMMxM{Mw뎻6iiMzM<M=mzxZ人物,也有一部分政策来源于大众传媒的报道、社会舆论的压力,如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疯传,促进相关政策的出台。当然,我国也逐步走向基于研究的政策研制,如民间智库等专门人员的研究和调查,但大多数政策来源于官方主体的力量,且在官方主体制定教育政策时,较少咨询民间意见,和相关利益群体缺少必要的磋商、交流。

5.政策推行过程

两项方案以“通知”的形式下发,缺少解释、说明与群众认可接受环节。这种通知方式,使得我国多年以来推行“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方式。官方贯彻教育政策一般通过下发相关通知、会议精神、决议等层层传达,由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教育局,最后落实到各个学校。这样“单线式”的精神领会——执行,很容易出现政策失真现象,带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关系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人心向背。政策的推行意义重大,同时需要多方了解、多方认可、多方支持,方可发挥应有的效果,实现既定政策初衷。

四、政策出台、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家长的严厉行为,教育部和江苏、湖北等教育厅,分别在政策公布之后发文对政策进行详细的解释、澄清。为缓和家长和教育部门的冲突,教育部2016年5月15日指出确保各省份2016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5月11日上午发布了《关于2016年江苏高等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说明》,表示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不会影响本省学生的高招录取[5],且对江苏2013-2015年的高考生源下降情况,高校扩招情况予以说明(见表4)。

基于以上种种努力,这些方案才被逐步接受和理解。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以公平为取向旨在促进教育良好发展的政策,为何会有如此波折的推行路程。我们在政策出台、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科学的教育政策,是良好执行的前提。教育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还要考虑其可行性。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决不能“一言堂”,要充分征求多方意见,做好足够的调研和数据搜集,根据科学的程序制定政策。此外,要时刻牢记教育政策的实施对象和实施主体,教育政策要把人的复杂性、利益诉求等考虑在内,做到科学严谨,又不完全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上两个方案难以推行,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方案本身没有充分考虑各方因素,使得政策过于简单、生硬,缺乏扎实的数据基础、严密的逻辑论证以及必要的文本解释说明。

2.注重政策实施环境

制定好的政策是前提,能否顺利实施是关键。政策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政策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审慎对待。政策实施是多方力量、各种利益的博弈过程,教育政策本身能力是有限的,倘若缺乏必要的运行环境,必定举步维艰。以上两个方案,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障下,仍然受到了阻挠,因为高考是调节我国人才流通的关键通道,涉及教育公平,在整体教育公平没有得到很好保证的情况下,人们对此自然会格外敏感,以此足以见到政策实施环境的重要作用。

3.加强政策的适时监督与反馈

任何政策都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反馈和控制机制,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政策执行者、政策執行过程、政策执行效果。通过建立一个灵敏有效的监督系统,可以及时获取真实的、充分的政策执行信息,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予以反馈,在此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控制手段,对原有政策作出修改、完善或补充。避免由于利害冲突、以权谋私、认识不足、理解错误等导致的政策失真。从而促进好的教育政策充分发挥其效能,有偏差的教育政策得到及时的控制与修正,防止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和失误。

参加文献

[1] 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1.

[2] 黄忠敬,教育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永华.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提高生源质量的对策——基于影响考生志愿填报的关键因素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4] 王后雄,詹先君.中国高考改革40年艰难探索历程及价值追求[J].中国考试,2017(1).

[5] 杨频萍,蒋廷玉.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不会降低我省考生录取率[N].新华日报,2016-05-12.

[作者:郭斌(1983-),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工商学院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推荐访问:不公平 导向 质疑 公平 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