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医保患者这样看病住院最省钱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2 19:50:08 来源:网友投稿

如今,随着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多数城乡居民不再为一点小病的看病吃药作难,然而,如何使用医保看病又好又省钱呢?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隔三差五就要上医院,使用医保看病,如何能做到既省钱,又得到及时高效的诊治呢?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近年来,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公立医院改革“试水”医药分开……这些给力举措,尤其是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

截止201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总体覆盖率超过95%,可以说,我国已进入“全民皆保”的新时代。但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然较高。部分重特大疾病、一些慢性病的门诊费用、部分药品等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很多时候仍然需要自费。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降低医药费用负担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到科学就医,既最大限度地保障健康,又能少花冤枉钱。

——门诊省钱篇——

1.看病应带相关病历及检查资料

有些患者为图省事,看病不喜欢带病历,每次就诊都买新的。殊不知,老病历上记载的既往病史和检测结果可以给医生提供重要参考。老病号已多次就医,做过多次检查,如看病时不带上这些资料,接诊医生往往把你当作初诊,势必又开出许多化验单、检查单,不但增加看病的开支,还可能耽误时间,延误病情。

2.看小病挂普通门诊号

有些患者不论疾病大小,非“专家号”不挂,甚至花高价求助票贩子,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事实上,“专家号”不仅贵,而且很多专家每周坐诊次数有限,少的甚至只有1次,一些检查如果当天出不来,患者往往需要等上1周才能复诊。对外地患者来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就更大,有时还会耽误疾病的及时诊治。其实,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普通感冒、腹泻等,各级医院的医生都会治,挂个普通号就足够。

3.化验检查或定期取药挂普通门诊号

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经多次检查,诊断已明确,在复查、随访时不存在疑难之处,此时可以在普通门诊进行,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一些如甲亢、糖尿病、高血压者,到医院如果只是化验检查或定期取药,普通的门诊医生足矣。当然,在完成必需的辅助性检查之后仍没有得到明确诊断的疑难杂症,患者可以再找经验丰富的专家以便确诊。

4.看小病就去街道社区定点门诊

不少参保患者即使是小病如感冒发烧、腹泻或慢性病等,也喜欢去大医院,动不动就要求打点滴(静脉输液),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根据国内医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参保城镇居民在参保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发生的符合报销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各省市规定参保城镇居民看病首诊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在市内大医院(二甲和三甲医院)看门诊及其治疗费用不享受普通门诊报销。

有鉴于此,建议广大社区居民切勿“病急乱投医”。如在医保定点医院 (包括民营医院)诊治需多问一句,医药费用是否可以纳入医保基金报销,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药费用支出。

特别提醒:参保城乡居民如患上小病在门诊治疗,一定要先选择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有参保人员因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门(急)诊就医和意外伤害门诊就医,符合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门诊用药费、诊疗费、处置费、常规检查费,均由门诊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给予支付。

5.亮明身份

告诉医生自己是参保人员、经济承受能力如何,这有助于你在最合适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6.慢病患者不宜在门诊长期输液治疗

目前仅有少数慢性病可以在二、三甲医院普通门诊治疗中使用统筹基金报销,其他疾病在门诊治疗产生的费用,往往需要自费的比例很高。医保患者有择医选药的最后决定权,可随时提醒医生,开些价廉物美的药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建议急性病患者在就医时,符合住院指征的,一定要尽快住院,不要长期在门诊输液(1周以上)。住院虽有门槛费(即起付线),但只有起付线的钱需要自己支付,超过起付线的部分可以根据当地医保的规定报销。

7.固定几个医生看病

二、三甲医院的门诊医生,每天要接待大量患者,分配到每个患者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患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讲述更是一门学问。假如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也不妨直接告诉医生。

经常生病的患者要尽量找固定的几个医生,最好是内、外、妇、五官等科有经验的。理由是:(1)“老医生”熟悉病情,病历记录完整;(2)医患感情更容易沟通;(3)容易发现潜在病;(4)更易为患者着想,一般不会乱开检查乱开药。

8.得了慢性病,申办特殊病种

临床上,某些病程较长、需连续治疗或长期服药、符合住院条件而又可在门诊治疗的病种,称为特殊慢性病种。现行各地医保政策中,门诊规定病种共30种左右,例如,2期以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结核病、异体器官移植、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帕金森病等,参保人员(尤其是老年患者)若患有上述慢性病,可申办特殊病种,在门诊治疗时,参保人员发生的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慢性病费用,只要被医保部门批准,在职职工统筹基金将支付70%,退休人员统筹基金支付75%,城乡参保居民视病种不同可获取100~300元/月不等的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费,其余由个人支付。

9.到医保定点零售药房购药

在日常医疗消费中,药品支出所占的比例很大。城镇职工参保人员手持“医保卡”,可以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有些医保定点医院允许处方外带(配药),到平价药房购药可以便宜20%左右。

10.莫轻信“医疗广告”,更不要偏听讲大话医生的话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十分发达,但仍然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不甚清楚,没有根治的好方法,但针对不同的发病期和临床表现,都有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缓解或临床治愈。要注意的是,一些江湖郎中利欲熏心,利用人们求医心切的心理,吹嘘自己有“根治”、“保证永不复发”的“祖传秘方”。一些患者偏听误信,病急乱投医,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治疗,结果人财两空。

11.医保个人帐户可支付相关费用

个人帐户(即医保卡)上的钱主要用于支付:(1)看普通门诊费用,如到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治疗药品;(2)生病住院个人应自付的费用。广州市还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医保者的个人帐户可支付直系亲属相关费用——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费用和因住院发生的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住院省钱篇——

(一)正确选择医保定点医院

现行的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是负责因病住院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那部分费用的一定费率,因此参保人在就医时,一定要先了解定点医院。原则上,患上普通疾病(常见病或多发病),先到低级别医院(一级医院)住院,病情需要时,再向上级医院转诊;能在本市定点医院治疗的疾病,不要到外地大医院或非定点医院治疗。但现实的情况是,有资料表明,到大中城市三级医院住院的患者,70%完全可以在一、二级医院得到有效诊疗。因此,患者(参保人员)应正确地选择医保定点医院。首先要根据自身病情,不要一味追求大医院、名医院,要因病制宜,酌情择医。该大则大,该专则专,该小则小。

1.常见病或多发病可在中小医院诊治

病情不是十分严重的医保患者住院可以选择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综合医院;对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目前已有标准的治疗方案,这类病在不同医院诊治几乎没有医疗质量差异。“大庙有小和尚,小庙也有大和尚”,因此,你完全可以省时省钱就近在小医院诊治。如果在乡镇卫生院或一级医院住院就可以解决的小手术,就没必要到二、三级医院,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应该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的就医观念,主要理由有:

(1)各城市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一级医院,定位在“小病”、“常见病”、“多发病”医疗,都分布在最基层的地方,离老百姓最近,看病非常方便;

(2)社区医院报销比例高,参保人员就诊可享受基本药品零差率,且药价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较二甲医院便宜;

(3)社区医院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可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大医院收治的有关患者在康复期也能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可让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门诊服务,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开展临床科研,培养医学人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案例1:

去大医院做小手术 多花冤枉钱

下岗职工张军因痔疮发作,到附近医院门诊打针服药数天,疗效欠佳。随后来到市内一家三级医院看专科门诊,诊断为“混合痔”,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张军想,反正参加了辖区城乡居民医保,于是办理了住院手续,经手术治疗1周后拆线出院。到该医院“直报”,共花医药费5780元,只报销了42%(即2427元),其他都是自己掏腰包(自付58%)。事实上,像他这种常见病如在市内一级或二级医院住院治疗,个人只需付30%左右(1734元)的医药费。

众所周知,稍大的手术一般都要住院。出于对生命的重视,许多患者都选择到大医院(三级医院)做手术,那怕是小手术,其实这是在花更多的钱享受与一、二级医院同样的医疗服务。

目前医院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俗称“门槛费”是不同的。如三级医院为1600元左右,二级医院为800元,一级医院为400元。去哪一级医院做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医疗消费的高低。一般来说,医院越大,级别越高,其门槛费、手术费、治疗费等就相对要高。另外,手术质量的高低不在于医院,而取决于医生。

那么此时又该如何选择呢?

(1)该开刀的就开刀,不要害怕手术而拖延治病。如果是做小手术,最好选择一、二级医院。如果是动大手术,最好找相关的外科专家。

(2)手术前的检查如血液系统检查、心电图、B超、CT等,完全可以在大中医院门诊或小医院完成,这样可以节省住院费用。

(3)对需要动大手术的患者来说,住院的“黄金期”就是手术当日及术后一1周,一旦度过术后危险期或拆了线,就没有必要住院到痊愈,提前回家休养,可以节省约1/4的开支,而且手术后疗养的家庭环境更方便、更温馨,也有利于康复。但有时需要定期复查。

特别提醒:需做手术的参保人员必须到当地省市人社局或卫生局认定的各级定点医院做手术,否则医药费将不能从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2.专科病上专科医院诊治

恶性肿瘤患者最好去省市肿瘤医院诊治,这些公立肿瘤医院都有先进的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及肿瘤综合治疗的先进理念。又如,14岁以下儿童患病最好选择儿童医院诊治。这样做,相对医疗水平更专业,疗效更好。

案例2:

癌症患者切勿“病急乱投医”

年过半百的朱师傅右上腹持续疼痛,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到市人民医院检查为晚期肝癌。急忙转诊到省肿瘤医院治疗1周,症状无缓解,听信朋友推荐,到某省一家民营医院住院治疗半月余,疗效更差,因连续转诊又缺乏规范治疗,回到当地后不久就过世了。而与朱师傅年龄相仿的刘女士被查出晚期乳腺癌后,马上转省肿瘤医院接受全程化疗,积极配合,疗效较显著,至今病情稳定。

特别提醒:癌症患者首诊首治的确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两选”,即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当在一、二级医院发现可疑癌症后,患者或家属可以上网查询一下大城市肿瘤医院的相关信息,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医生;也可直接到省市肿瘤医院检查确认,然后给予规范化治疗。如果首次就被误诊,得不到规范化治疗,会影响到肿瘤治疗的效果,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患者千万不要相信虚假广告和宣传,更不要惊惶失措、胡乱投医。

3.大病上大医院诊治

危重病患者、疑难杂症患者或需动大手术的(俗称“大病”患者),如果先在当地医院(一、二级医院)诊治,疗效不好才转入大医院(三级医院),最后有可能导致一些患者人财两空。因此,急救医学专家提醒,下列情况最好直接上大医院诊治:

(1)突然深度昏迷或休克;

(2)不明原因的全身抽搐或肢体瘫痪;

(3)身体多部位大出血,包括脑溢血、晚期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和宫颈癌等;

(5)严重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衰;

(6)大面积严重烧伤;

(7)急性重型肝炎;

(8)重度颅脑损伤;

(9)急性中毒,如急性食物中毒、急性药物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危重病直接去大医院诊治的理由是:

(1)时间对危重病的预后极为要紧。如果先去小医院再转院,往往错过最佳诊治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2)大医院分科细,多数医生更专业、水平更高。在救治病人过程中,较少因判断有误顾此失彼而贻误抢救时机;

(3)检查手段更多,可以迅速查清病因。诚然,医保规定级别最高的医院(三级医院)收费标准高,自费比例也高,这样虽然一次花销很大,但比稀里糊涂乱治乱吃药要划算;

(4)“大病”在大医院被称为“生命的绿色通道”,这里除了有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外,还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可以确保急诊急救的各个环节准确、快捷、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大病”患者抢救是在医院,康复则在社区康复最好。如心脑血管病等在大医院抢救成功,病情趋于稳定,建议转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住院费用,因一级医院住院“门槛费”低,医保报销较高,又能得到家人更好的照顾,事半功倍。

推荐访问:医保 看病 住院 省钱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