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临床医师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的利与弊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3 13:10: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医师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的利与弊。 方法 通过首批37名临床轮岗医师的院前轮岗情况及调查问卷,分析院前急救轮岗制度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结果 首批37名轮岗医师完成了急救转运出车14 582车次,占出车总数的31.3%。并使得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13.8 min缩短到12.5 min,回车率由5.7%降到 2.5%,急救迟缓放车率由14.6%降到6.5%,平均迟缓放车率由23.3%降到12.0%。轮岗医师调查问卷中,对“急救医师工作强度”一项的评分最高为7.7分,对“急救医师福利待遇”一项的评分最低为3.2分。“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满意”及“对自己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两项的平均分均为7.5分。 结论 临床医师院前急救轮岗制度既存在有利因素,又存在不利因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急救医师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 临床医师;院前急救;轮岗;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 R197.6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71-03

在院前急救风险高、责任重、劳动强度大、收入待遇低的工作环境下,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近3年来先后有60多名急救医师辞职,加上应聘的医科毕业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的正常运转。在区卫生局支持下,从2011年12月起,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抽调临床医师,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现将相关的利弊情况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批37名临床医师自2011年12月1日~2012年5月31日到医疗急救中心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其中,男医师21名,女医师16名,年龄27~44岁,平均(32.1±2.3)岁。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31名。内科17名,外科7名,口腔科5名,中医科3名,妇产科2名,皮肤科1名,五官科1名,儿科1名。有9名医师在轮岗期间因不同原因请病假或事假,其中3名无法完成6个月的轮岗工作而提前结束,6名则延长轮岗时间。

1.2 评价标准

上海市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均规定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救护车辆≥0.25辆;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上海市区县医疗急救中心(站)基本建设标准>的通知》(沪卫医政(2003)181号)规定每辆急救车按6名工作人员配置职工总数(其中急救医师2名);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规定回车率小于3%;浦东新区卫生局《关于下发<浦东新区临床医师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浦卫(2011)58号)规定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临床医师须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并作为聘任临床医师中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1.3 研究方法

通过首批37名临床轮岗医师的院前轮岗情况及调查问卷,参照评价标准,分析院前急救轮岗制度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4 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轮岗医师调查问卷由10项内容构成,每项指标分为五档,即“非常满意(强、高)”、“满意(强、高)”、“一般”、“不太满意(强、高)”、“不满意(强、高)”;满分为10分,各档次对应的分值为10分、8分、6分、4分、2分。在统计分析中,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分值。

2 结果

2.1 轮岗医师工作情况

2011年12月1日~2012年5月31日急救中心共完成急救转运出车46 588次,其中14 582车次由首批37名轮岗医师完成,占出车总数的31.3%。并使得中心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13.8 min缩短到12.5 min。回车率由5.7%降到 2.5%,急救迟缓放车率由14.6%降到6.5%,平均迟缓放车率由23.3%降到12.0%。详见表1。

注:回车率,指因无车调派而回绝了对方的出诊要求的车数占总需求数(出车总数+回车数)的比例。急救迟缓放车率,因第一时间无车可派而超过5 min的急救派车数占出车总数的比例。平均迟缓放车率,因第一时间无车可派而超过5 min派车数(含急救+非急救)占出车总数的比例

2.2 轮岗医师调查问卷情况

37名临床医师在6个月轮岗工作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2名医师参与了调查。其中对“急救医师工作强度”一项的评分最高为7.7分,对“急救医师福利待遇”一项的评分最低为3.2分。“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满意”及“对自己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两项的平均分均为7.5分。详见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2]。近年来,院前急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在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对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各二、三级医院临床医师参与院前急救轮岗工作的利与弊讨论如下。

3.1 有利于院前急救任务的完成

院前急救医师的流失与急救需求量不断上升的矛盾直接影响了院前急救任务的完成。大量的急救需求无法满足,回车率高达5.7%,远远高于卫生部的有关规定,迟缓放车率也居高不下,近20%的市民无法在第一时间呼叫到救护车,对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危害。首批37名轮岗医师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后,共完成了急救转运出车14 582车次,占出车总数的31.3%。并使得中心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回车率、急救迟缓放车率、平均迟缓放车率均有下降。此项制度充分利用了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有效提高了院前急救周转效率,缓解新区老百姓叫车难的现状。

3.2 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急救技能

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每一位临床医师而言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专业分科的原因,除内外科之外很少有临床医师真正独立而全程地参与过危重患者的抢救。通过半年轮岗,临床医师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提高,如对危重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初步处理以及静脉开通、骨折固定、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技术。在问卷调查中,轮岗医师“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满意”及“对自己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两项的平均分均为7.5分,为比较满意。

3.3 增加了院前医疗隐患与风险

院前急救的救治对象具有病情危重,病种多,涉及的社会层面广等特点[3];救治环境复杂、恶劣,有半野外工作性质,救治工作存在较大潜在风险,急救人员需具备超常的应变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4]。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更是“单兵种”操作,缺乏上级医师的及时指导和团队的协助。而来自医院的临床医师大多无法适应院前急救中既要承担医师的角色,又要承担护士和护工的角色,在急救工作中往往手忙脚乱,险象环生。尤其是内外科之外的临床医师几乎都没有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经验,有的甚至对急救患者不经处理直接送往医院。首批轮岗医师中有3名接到相关医疗投诉,其中1起已进入司法受理程序。

3.4 增加了急救中心的管理难度

虽然区卫生局发文将院前急救轮岗工作作为聘任临床医师中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多数轮岗医师都抱着“临时”心态来到急救中心,缺乏工作积极性。有的医师因晕车或无法承受抬抱患者的体力强度而请假;有的医师不仅要在急救中心上班,还要回到医院参加值班,往往疲惫不堪,对急救患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救治,马虎了事;急救中心偏低的福利待遇与医院待遇的落差,更是让轮岗医师叫苦不迭,心生埋怨。首批临床医师中有9名因不同原因请病假或事假,其中3名无法完成6个月的轮岗工作而提前结束,6名则延长轮岗时间,增加了急救中心的管理难度。在问卷调查中,轮岗医师对“急救医师工作强度”一项的评分最高为7.7分,对“急救医师福利待遇”一项的评分最低为3.2分。可见,临床医师到急救中心来参加院前急救工作并非心甘情愿。

3.5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急救医师缺乏的现状

目前浦东新区共有常住人口517万,根据评价标准,按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0.25辆急救车、每辆车6名工作人员配置(其中急救医师2名),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应配置129辆急救车和774名工作人员,其中急救医师258名。而实际急救医师仅有68名。在区卫生局的支持下,自2011年12月起,要求局系统各二、三级医院抽调临床医师,参与为期6个月的院前急救轮岗工作。院前急救轮岗制度虽然暂时缓解了院前急救医师紧缺的现状,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各大医院临床医师也非常紧缺,无法保证每批参加院前轮岗的人数。因此,加紧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为建立一支稳定的院前急救队伍,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师不仅要在准入、培训等方面都应有统一的规定,还要在津贴、晋升、退休等方面给予特殊的配套政策[5-6]。由此可见,提高院前急救医师的福利待遇、建立院前急救医师来源的培养机制、探索院前急救医师的退出机制、促进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等都将成为院前急救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Ummenhofer W, Scheidegger D. 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 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 559-565.

[2] 王丽华. 现代急诊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3] 吕传柱. 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0.

[4] 黄德铭,施东伟. 21世纪医院急诊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6.

[5] 赵永春. 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J]. 中国医院,2003,7(11): 11-13.

[6] 刘巍,杨世兵,刘威,等. 北京市院外急救队伍现况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1):881-886.

(收稿日期:2012-12-11 本文编辑:马 双)

推荐访问:轮岗 急救 医师 临床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