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演变历程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4 08:20:3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追逐山水的欲望。“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是古代人们所追逐的。古人描绘山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古人创造山水,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山水画;古典;园林

中国纯粹的山水画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最初的山水画是以宗教画的形式出现的,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物画中的背景,直到宗炳时期才正真有了以风景题材进行绘画的山水画。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则是富有诗情画意山水画特色的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且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是我国艺术中的精粹,也是世界3大园林体系之最。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早于山水画,但其发展的转折期、全盛期及成熟期都基本上与山水画的发展都相对应。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就是山水写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园成景”的传统。

1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形成初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园林,它起源于殷周时期,生成期是殷、周、秦、汉,这段时间是一种以宫室楼阁为主、禽兽充塞囿中的建宫苑形式,基本上属于圈地性质,并不结合山水布局,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型的初级阶段。中国园林它的雏形是苑(将山川林木围起来以供狩猎)、园(种植果木)、圃(种植蔬菜)、囿(豢养动物)。

初期的园林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地域的自然地貌。到了秦汉时期宫苑偏重于离宫别馆的建造,布局规划不够合理,带有较多先秦时期的游猎或神瑞祯祥意识,这与我们通常概念中幽雅闲淡的古典园林是有很大的区别。随着一些大规模的帝王苑囿的兴建,一些叠石理水、凿池引流的造园手法日渐成型,造园也有所立意和构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阿房宫就是秦始皇时园林中的最大规模的建筑。这些原始的画和原始的囿台都是先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秦汉时期的统一促进了园林和中国绘画的发展,山水宫苑的出现说明园林已经有意识的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了。

2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成长期

六朝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山水画就是在这样一个文艺复兴的大潮中,从人物画的附庸中独立出来,逐渐成为气候。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成长时代。

六朝时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逐渐取消了狩猎的方式,造园活动开始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越来越多的把园林当作一种观赏艺术来对待。比如说六朝时期江南的皇家园林,扬弃了秦汉宫苑以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的形式,而是继承了古代园圃中山水的处理手法,游赏性有所增强,景观设计也更趋精致。此时的皇家园林得到了进一步的定形发展,而私家园林则开始形成于魏、西晋时期,并鼎盛于六朝。因此六朝时期的园林是形成3大园林模式的重要基础与成熟化的标志。

3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结束了战乱状态,是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唐兴建的大量宫廷和台阁上,他们在设计依山傍水的建筑时,先要绘画大量山水背景,从而促使了山水画的进步。

隋唐时期社会的兴盛,大量华丽宏大的宫殿建筑的兴建促进了山水画和园林艺术的全面发展。山水画影响着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追求“神似”,甚至有按画建园,用画来指导造园,使得园林与山水画关系更加密切。

从隋唐到两宋期间,中国的古典园林达到了全面发展时期。从这一阶段的园林,在讲究园林本身形式上,以园言志,以景寄情。尤其受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之中。如王维、白居易和柳宗元等,对后世启发颇多。有名的私家园林包括王维的辋川别业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都是山居郊墅的代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则提出了山水画意境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他一方面“承前”,为当时中国山水画之集大成者,一方面“启后”,开启五代董源等人的水墨风格,成为“南宗”之祖。

在中国的园林的发展史上,文人化园林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文人园林指的是士流园林,它更侧重赏心悦目,又能体现隐逸者寄托的理想,也能陶冶性情。推而广之,则不仅是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4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兴衰期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元代社会的特殊性,元代绘画在唐,五代,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特点是取消了画院制度,文人画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元代山水画基本上以赵孟府和“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为代表元末四大家出现,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技法,而且因为时代的特点,为山水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山水淡于教化而重自娱,强调高逸脱俗,尚抒发而轻模拟,讲究变化,注重技法,尊阴柔而拙刚阳,喜平淡弃绚烂,绘画注重诗书画结合,舍形取神,简逸为上,重视情感的发挥,审美趣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在山水画意境的领域内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世则将此推为最高的准则。

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而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人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

清代的绘画,继续元、明的趋势,画家更多关注笔墨情趣,形成了多种形式,派系更多了且参差不齐,清代山水画亦多姿多彩,“四王”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总的来说,清代的山水画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又一个高潮。

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在明清文人画中不断张扬,也在园林中得以拓展。元、明、清时期的园林大体上是两宋的继承和发展。明末著名的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和实践的重要总结,同时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我国现存最大的最为出名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从选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大自然的原始,以自然风景融人园林景观,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一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出现了许多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物园”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圆明园还建造了西洋式的建筑群,并覆以中国式的彩色琉璃屋顶,楼前安装人工喷泉,将中西建筑形式成功的加以融合。这些不同的景色被匠师们巧妙而协调的分布于园内,各带有庄严、富丽、活泼、清幽、纯朴、雄奇、平淡、新奇等特色,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构成绝妙的天然图画。其中当时的圆明园建筑形式丰富多采,布局设计灵活生动,有供皇帝朝会的正大光明殿及官员的朝房,景色开阔的九洲清宴,湖面浩茫的福海,海中有按宋赵伯驹《仙山楼阁图》画意设计的蓬岛瑶台,园中还有包括300多间游廊殿宇的宗教建筑舍卫城,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文源阁,刊刻淳化阁帖的淳化轩。

5 总结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者大都出自古代文人之手,它是文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追求山水的情怀反映和现实载体。园林实际上是物化了的山水画。两者的起源和发展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

(责任编辑:荷初)

推荐访问:山水画 中国传统 演变 园林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