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鱼类疫苗的研究探讨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8 12:50:4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水产研究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制的投入,疫苗的种类逐渐增多.除传统的死疫苗、活疫苗、化学疫苗以外,DNA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已得以发展。就鱼类疫苗的分类、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鱼类;疫苗;问题

1 疫苗的分类

1.1 传统疫苗

根据疫苗的获得方法,可分为死疫苗、活疫苗、化学疫苗;根据疫苗的性质与组成成份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联苗;根据病原的类别可分为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寄生虫疫苗。

1.2 新型疫苗

1.2.1 合成肽疫苗

合成肽疫苗具有制备容易、可大量生产、稳定、易保存、副反应少、使用安全等优点。但也存在免疫原性弱等不足。目前为止,鱼用合成肽疫苗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实验阶段,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免疫途径以及免疫效果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2.2 活载体疫苗

鱼用的活载体疫苗如针对IHNV、VHSV 和IPNV,Noonan 掣将它们的抗原表位基G蛋白基因转入杀鲑气单胞菌的无毒株 A440中,通过活菌苗A440感染大麻哈鱼可产生针对这几种杆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

1.2.3 基因缺失疫苗

如 Marsden将杀鲑气单胞菌的aroA基因删除构建了减 毒活疫苗。又如 Vanderheijden将斑点叉尾鲴病毒的ORF50基因中删除一段1200bp的序列成功构建了减毒株V60。

1.2.4 DNA疫苗

目前,对鱼用 DNA疫苗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鲑、鳟的传染性造学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 (VHSV)、鲤春病毒(SHRV)等传染性病毒病的防治上。

2 鱼类疫苗面临的问题

2.1 活疫苗的开发

由于活疫苗存在复毒的危险性,所以,在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已明确规定,鱼用疫苗只能采用灭活疫苗。鱼用疫苗中难以采用活疫苗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条:①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体在陆地上和水体中的传播机制不同,各种病原体在水中的传播更为迅速;②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是群体养殖,一旦发生疾病,很难做到对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③水产动物病原体的宿主范围较广,而且对大多数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传播机制尚不清楚。

2.2 疫苗接种方法的改进

欧洲的研究者在鱼用疫苗中添加佐剂,并且以注射法接种,能显著提高受免鱼的免疫效果,已有报道指出注射添加有佐剂的疫苗可能造成受免鱼体的注射部位腹腔膜与内脏的粘结;疫苗自动注射机也还存在“误注射”等问题,这都是注射免疫接种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如何使疫苗大量进入鱼体内则是浸泡法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畜、禽的免疫接种方面,为了节省人力和避免注射接种疫苗对受免动物形成的应激性刺激,已经有人在试验用喷雾的方法将疫苗直接喷在被称为病原体入侵门户和增殖场所的粘膜处,并正在开发能经过粘膜上皮而进入机体内的所谓 “粘膜疫苗”。

2.3 改善养殖环境以增强鱼用疫苗的免疫效果

即使有了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如果是应用于处于恶劣养殖环境中的鱼类,也是不可能成功地诱导受免鱼类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应答的。在鱼用疫苗的应用过程中,能影响疫苗效果的环境因素是很多的,而且有一些因素至今还未被人们重视。如:①养殖密度对鱼类免疫应答的影响,那种认为已经对养殖鱼类接种了鱼用疫苗,即使提高养殖密度也不会发病的想法是错误的。②渔用药物对鱼类免疫应答的影响,将某些化学和抗生素类渔用药物与疫苗同时使用的作法是欠妥当的。③抗原之间的竞争和涉作用,将多种病原菌制成混合疫苗使用,虽然在由于各种抗原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其免疫效果可能性,但是,对各种抗原之间的竞争和干涉作进行深入研究则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先乐,陈远新.鱼用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学报,1996,20(2):159-167.

[2]夏永娟,黄威权.新型鱼用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1,8(1):86-88.

[3]夏春.鱼用疫苗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4):40-41.

[4]夏永娟,黄威权.新型鱼用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1,8(1):86-88.

作者简介:

游滔(1985-),男,四川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推荐访问:鱼类 疫苗 探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