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探析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8 16:10: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与昌宁县农民增收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提高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探究主要问题,针对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生产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提出加快昌宁县农机化的发展、提高昌宁县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投入,强化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加大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机化水平;农民增收 ;对策;云南省昌宁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4

农机化是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标志。经验证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农民收入的高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才会高;反之,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也低。农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高,反之则低。昌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农业装备和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是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1-3]。增加农业机械,减少农民,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昌宁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昌宁县农村经济冲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从事多种经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4]。户营农机,特别是户营农业机械,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农业生产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效率、促进增收的必由之路。可见,农业机械化,是新时期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5]。

1 农业机械化与昌宁县农民增收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昌宁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机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冲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从事多种经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户营农机,特别是户营农业机械,为振兴昌宁县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新世纪、新时期振兴昌宁县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昌宁县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工具较为原始:犁、耙、锄头、镰刀等,人力畜力耕耙、播种、收割普遍;劳动对象利用率低,耕地分散零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而劳动力储备丰富,农业人口31.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34.5万人的92%,且人口素质低。科教兴农,推广农机化势在必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那么农业机械化与增加农民收入有何关系呢?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农艺要求对人畜力的限制,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再次,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桥梁。农民增收的本质是实现农业科技化。构成农业科技化的两大要素(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艺技术才能不断地得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实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农民收入才会不断增加。第四,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农业生产的一切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必将成为最重要、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农业机械是先进工具,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的保障。第五,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保障了人力和畜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大规模完成的农业农艺技术的实施,保障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第六,农业机械化的解放生产力性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性,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

国内外农业实践活动充分证明:农机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产量,减少作业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作物商品率。如昌宁县自“八五”期末至现在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机械耕耙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苗和机械抛秧技术、小麦垄作开沟播种技术、稻麦联合收获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农业机械化技术。这些农机科技在昌宁县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运用,不仅改善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作业质量,而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试验示范分析:可节肥20%~30%;节种25%~40%;节水20%~30%;增产10%~20%;同时,提高了农作物复种指数。667 m2平均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1996年当价测)。因此,农业机械化在昌宁县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十分明显的。

2 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 昌宁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有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人畜力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不断改变。1980年,昌宁县农机总动力仅558.9万W,拖拉机保有量只有228台,农业生产主要靠人畜力手工劳动。1990年,昌宁县农机总动力已增至4 974.4万W;其中:拖拉机拥有量1 701台,配套农具2 518部;拖拉机动力2 725.9万W;200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已增至1 1026.9万W;其中:拖拉机拥有量增加到3 319台,配套农具5 236部;拖拉机动力5 823.5万W;联合收割机3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机械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

2.2 昌宁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昌宁县的农业机械近60 a的发展,至2014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 023万W,农用拖拉机总量达9 518混合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7 025台,小型拖拉机达到2 493台,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达32 105台,畜牧业机械达22 601台,联合收割机68台259.2万W。其它各类农业机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11 646.44万元,乡村农机从业人员29 160人,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8 821万元,其中农机户经营服务总收入为18 181万元,占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的96.6%。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销售、维修、推广、安全监督、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农机化作业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全县机械化耕地、耙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4.67万hm2,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1%、52%、8%和28%,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已超过45%;昌宁县农业已经进入用机械动力逐步替代人力劳动的新时代。特别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和水稻机耕机耙水平均超过70%,机械化收获水平分别为35%和25%,玉米种植机械化生产已经起步,取得较好的成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右甸坝水稻机械化耕耙已经超过了80%、水稻机械收获比例超过了30%,湾甸乡分别达到了65%和30%。

近年来,随着小麦跨区机械收获力度的加大,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机耕机耙和机收机械化。跨区机收经验正大力向水稻等其他作物和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大棚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推广实施,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增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联合收割机增长态势明显,农机装备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已成为振兴昌宁县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综上所述,昌宁县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得到有效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但从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然而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昌宁县农机化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3 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县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在全县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比例仍然偏少,特别是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昌宁县财政没有列支。其次,农民收入低,制约了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当前,昌宁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如2014年昌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 619元,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不足沿海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按照人均纯收入8 619元计算,除去生活消费支出,户均几乎没有结余。如果再考虑到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养护使用支出及柴油价格连续上调等因素,则昌宁县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能力。

3.2 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

昌宁县农村教育远远滞后于城市。据统计,13个乡镇的农村中每年约2 000人没有完成初中义务教育,如此低的教育水平严重地影响着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

首先,昌宁县农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据统计,昌宁县农民平均每户经营耕地1990年为0.59 hm2;2000年下降为0.45 hm2;2015年全县下辖13乡镇8.5万农户,面积3 888 km2,耕地面积2.80万hm2,户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33 hm2。在这样的空间内是难以推进机械化的。其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农业劳动力因转向非农产业而不足时,才适宜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于昌宁县非农产业不发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近年来,昌宁县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仍接近80%,远高于全国50%的水平。再次,农村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多数地区对农业机械的适用环境改善缓慢,尤其在山区和贫困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的出行和转移,严重影响着机械效能的发挥。

3.4 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下

昌宁县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水稻播(插)、收获、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等。昌宁县粮食生产机械化起步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统计),有基础,但发展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总体看,到2014年末,虽然全县耕耙、播种、收割等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已达到45%,全县农业已经进入用机械动力逐步替代人力劳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但是昌宁县农机化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是昌宁县最普遍的作物,全县有水稻种植面积0.88万hm2,但水稻机械收获水平不高。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昌宁县实现水稻机械收获面积1 485.33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中可机械收获面积的38%,机械化水稻栽植水平还不到1%。玉米、油菜、甘蔗等农、经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才刚刚起步,水平还相当低,严重制约着昌宁县农业发展。

3.5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薄弱

20世纪80年代的机构改革和2002年的机构合并,使昌宁县大部分农机管理机构降格或与其他农业部门合并,客观上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力度减少削弱。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很多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或处置,人员被遣散;有的虽然还承担农机管理职能,但没有经费保障,致使全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严重制约着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 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昌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34.5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1.3%;全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8%。农业是昌宁县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昌宁县农业农机部门应牢牢把握“中央实施农业机械购机补贴项目”这个机遇,以项目带动,机械化作业拉动等措施,强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增加收入为核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兴机富民”,加快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

4.1 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2006-2014年,九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支农惠民政策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昌宁县实际,争取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资金投入、加速农机化发展来实现农民增收。

4.2 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

提高农业机械工作的科技含量,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农机人员素质是全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兴衰的关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民、农机操作人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培训费用进行专项管理、纳入部门财政预算。有效利用农业机械化学校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机操作培训,增强人力资本优势,让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昌宁县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来促进农民增收。

4.3 加大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机械提高作业效益的基础。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民采取土地租赁、转包等多种形式,加大昌宁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力度,为提高昌宁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益夯实基础。其次,要强化昌宁县农村道路建设,为农民农机的出行和转移提供保障,为农业机械作业效能的正常发挥添加动力。再次,要拓宽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发挥农机化的优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一方面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另一方面,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减少农业劳动力,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以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程、提高昌宁县农民土地规模化经营效益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益来促进农民增收。

4.4 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

抓住中央实施“农业机械购机补贴项目”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机作业推动来大力发展昌宁县的农业机械化;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加强示范推广节能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和示范推广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业机械;加大推广小麦、水稻播(插)、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力度;引进实验玉米、油菜、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同时,拓宽昌宁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领域,通过开展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利用率。以提高昌宁县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和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来促进农民增收。

4.5 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昌宁县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力度,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来促进农民增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作业服务队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农机化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化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完善规范化农作物种植,提高机械适应性,加大机械化水稻、小麦、玉米的播、收和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组织保障、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来增加农民收入。

5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桥梁。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昌宁县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但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昌宁县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昌宁县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加大昌宁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昌宁县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措施,来解决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昌宁县农机化服务水平,实现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高焕文.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2]罗学刚.农产品加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

[3]许元惧,任晋阳.农业推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8.

[4]赵利红,罗学刚.农村社会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

[5]贾娜.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4:8.

(责任编辑:刘昀)

推荐访问:昌宁县 探析 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