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13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21 13:10:05 来源:网友投稿

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13篇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创新德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  作者:吴德胜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10期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13篇,供大家参考。

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13篇

篇一: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创新德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

  作者:吴德胜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10期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创新德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可从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举办更多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启动心理教育机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建立家校管网,實现无缝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在优良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成才、成人,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管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0-0013-02

  立德树人是德育管理的基本追求,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德育管理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新形势,如何全面校准教育教学方向,圆满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创设文化环境、举办集体活动、展开心理教育、建立家校管网等,都能够为学校德育管理带来助力支持。

  一、创设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对文化环境有特殊的敏感性,学校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采取多点并进的策略,打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让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引领学生逐渐内化吸收,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接触中实现自身蜕变。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传授文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觉进入文化情境之中,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洗礼。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众多内容,将德育融入文化建设之中,需要有更鲜明的操作路线。首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要贴合学生思想。文化长廊、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训校规专栏等,要紧贴时政和学生需求,以话题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其次是班级文化建设,文化墙、墙报、学习园地、班报、图书角,以及读书活动、文娱演出、公益宣传等,都属于班级文化建设范畴,教师要将德育管理内容渗透其中。再次是网络文化教育的机制建设,学校要为学生推出更多的文化学习活动,形成崭新的德育管理契机。最后是学科教学的文化教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文化教育,教师自然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教学动机。

  二、举办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品质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活力,这些活动无疑是展开德育的重要契机。初中生思想比较活跃,对集体活动有着更为强烈的认同感,为此,学校要针对学生心理诉求展开活动设置和组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想蜕变。特别是班集体,班主任每周都要展开一些集体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德育管理悄然发生。

  学校集体活动与德育管理可形成完美契合,如节庆活动安排,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都可以设定配套的活动,以此广泛渗透德育内容。如一些文化宣传活动,书法比赛、主题演讲、朗诵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歌咏比赛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活动设计。再如一些即时性活动,也能够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公益宣传、敬老院服务、读书月活动、植树活动、卫生大扫除等,都能够体现德育功能,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思想成长力量。学生对集体活动有主动参与意识,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教育契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具有特殊性,其德育管理也呈现个性化特征,我们要做好深入调查,展开匹配性设计,以顺利启动德育管理机制,让立德树人成为集体活动的终极目标。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省

  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学校需要针对学生心理现状作出积极应对,通过推出心理校本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

  初中生出现心理波动现象是常态,如何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引导,教师要有更多的应对之策。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展开心理辅导,集体活动中需要教师做出一些心理干预,学习生活矛盾处理中更需要教师做出合理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教师,可为学生展开心理辅导提供便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需要做好及时协调,为学生提供最为贴切的心理辅导服务;学生需要有自我反思的机会,班级要建立反思机制,在学科学习中、在班级管理中,都要求学生能够定期进行思想梳理,及时反馈心理状况,以便为教师针对性施教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家校管网,形塑学生思想

  建立家校管网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共识,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家校管网的建立带来了便利条件。家庭在德育管理中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学校与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络机制,为家校管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班主任与家长、科任教师与家长都有网络交互平台,为德育管理提供更多的交流通道。

  在家校管网建设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协商,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育管理计划,对学生展开全面有效的教育。第二,教师要为家长传授专业的德育管理经验和方法,促使家长落到实处,对学生展开更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第三,在家校互动中,教师要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对学生出现的情绪波动要有全面的掌控,确保学生思想始终处于健康

  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展开互动协助,及时干预,将问题隐患解决于萌芽之中。第四,家校互动形式需要及时调整更换,网络交互不能成为“万能”的方式,教师要适时家访,与学生家长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

  学校德育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作为教学工作者,教师需要建立立德树人教育原则和理念,在具体执行教育教学规范时,要形成自觉行动,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举行丰富的集体活动、执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建立多元的家校管网,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给予科学的教育应对,以顺利完成既定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显飞.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

  [2]余永波.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

  

  

篇二: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

  的实践

  摘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校园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并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提升学生的得到素养。本文主要分析“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同时进行积极实践,致力于实现小学德育教学性的显著增强。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小学生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他们的三观意识还尚未形成,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会对其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现代教育提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德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1.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1.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改革,我国教育方向逐渐转向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始终贯彻德育因素[1]。具体来讲,立德树人内涵会通过以下方面来展现:(1)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在校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父母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教师教导怀有感恩之心、对他人帮助怀有感恩之心。学生在有了感恩的意识之后,会意识到身边事物和人物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社会立足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提

  供力量。(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之本,并且只有具备诚信才能够与人真实的交流。现阶段,小学生的诚信意识较为薄弱,经常发生一些失信之事,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长久以往就会发展成为不良恶习。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鉴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心智水平,需要保证讲解内容的通俗易懂。(3)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约束与职称,我国作为法制社会,所有公民也必须要按照法律行事,而小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尚浅,很多事情都需要教师及时的知道,从而让学生知法、懂法。

  1.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的优秀品质都是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一直都处于社会的精神层面中,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小学的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此外,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处在无知懵懂的状态下,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常犯下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正面指导。并且正确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健全学生人格,使其成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2]。

  1.现阶段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农村小学中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德育教育也只是趋于表面,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字面上的教育,并没有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容与形式相对落后,再加上教师没有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并且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经常有一些“特殊照顾”,这就会为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居民本身受教育水平偏低,再加上道德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如果家长存在了不良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道德行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部分家长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提出严格的要求,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思想。在日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一味的管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压榨课后时间,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1.德育教学制度化现象严重

  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制度化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3]。小学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不是通过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其行为,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缺乏人性化的教学机制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且也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

  1.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有正确的认知,在校园中加强德育教学,其根本目的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保障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才能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的接班人。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以此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能够意识到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内容,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此外,教师应当

  与家长保持良好联系,展现和谐的探讨和沟通,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4]。

  1.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死板的为学生灌输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种小事,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例如,有些学生在遇到教师时会主动问好,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对其进行表扬;有些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其他的学生会积极的对其进行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件事为学生传递关爱同学的道德品质等。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程,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身边的事物拥有正确的认知,使其成为了德才兼具的优秀人才。

  1.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学

  小学德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应当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需要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明确主题,如关爱社会、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从而增强学生思想素质[5]。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然后开展“我为母亲做的一件事”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为母亲做一件事情,从而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在班会中每名学生都要说出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感受等[6]。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7]。

  结束语:

  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中,应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有正确的认知,有意识的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日

  常生活渗透德育教育和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学等方式,让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飞.关于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161-162.

  [2]刘桢.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4.

  [3]邝敏静.“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3):101.

  [4]谭佳志.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教师,2017(22):8.

  [5]田博文.立德树人任重道远——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中),2017(06):290.

  [6]孙显伟.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探究[J].新课程,2021(24):75.

  [7]崔洪喜.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吉林教育,2021(16):48-49.

  

  

篇三: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

  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教育很快成为了小学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的重点,也明确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向.然而想要有效的实施德育教育,首先就需要教师要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也要积极的做出创新和改革,要以立德树人的理念做好自身管理工作的创新,这样才能发挥好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呢?下面本文将对此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德育工作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要求班主任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德育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德育教育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结合学龄段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将德育教育和文化水平教育相融合,突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加强多样化的工作方式的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培养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化

  以前的小学德育工作,班主任都是用疏导的方式,或用评价的方式,或有时用示范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缺乏实践。班主任不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即使有一部分班主任组织了实践活动,但由于形式化问题的存在,使德育教育活动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他们习惯以一种很高的姿态和权威来面对学生,把学生"服从命令"作为课堂管理的成功表现,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恋,对自己和外界事物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独立思考和辨别对错。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探析

  (一)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做好表率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在学生的心中,班主任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是非的公正裁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印在脑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枯燥空洞的说教对如今日趋早熟的学生来说已不起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逐渐增强自我意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更在意的是老师的“做法”,而不是“说法”,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例如:在操场做课间操时,老师在学校地上看到纸屑时,如果能以身作则将纸屑捡起,扔到了垃圾箱中,那就会为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会维护校园的卫生环境,乃至校内的一草一木。

  (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责任感

  新课改倡导突出学生的主公翁地位,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难动性的作用,将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故而,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也十分关键。在实践管理教学中,班主任可借助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养,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班主任应通过公正的选举制来组建班干部队伍,发动全班学生投票,选出班干部、卫生委员、课代表等职务,这样以民主方式促进学生的参选积极性,

  也使班干部更好为同学们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有效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同时,班主任还要完善班干部管理及评价制度,鼓励班上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干部的评价,从而避免班干部的“自我膨胀”。另外,班主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以此给予每位学生锻炼的机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增强集体责任感,形成乐于帮助他们的优秀品质,使自身的能力及品德得到有效提升。

  (三)开展合理引导评价,渗透德育德育

  主题班会的开展的意义不单单向学生讲解德育知识,而是改善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们注重班会评价环节,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挑选相应的学生作为德育模范,引导争当做他人学习的榜样,促进学生们素质水平的提升,进而打造高效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例如:针对个别学生随意践踏草坪的行为,班主任以引导的方式向学生们提出“践踏草坪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问题,让学生们发散自身的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解答,例如有学生认为践踏草坪会踩死花花草草,有学生认为践踏草坪会影响花园的整体美观性,让随意践踏草坪的学生产生羞愧的心理,进而改善自身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标,以学生们自主判断行为正确性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提升主题班会开展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们以列举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行为,比如公交车上主动向老人让座、不说脏话等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文明的行为,引导学生们向其学习,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效性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形成完善、高效的主题班会教学模式。这样,在具体的主题班会开展中,班主任将自身所观察到的学生行为进行展示,对错误行为进行合理性的批判,对正确行为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

  (四)通过多元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品德

  道德教育中,如果班主任只靠口头教育,那绝对是不够的,这样很难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小学班主任应注重德育工作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多元的实践活动,有效渗透教育,发展学生的品德。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工艺品,或是将旧玩具、旧书等拿出来义卖,然后把所得全部捐给志愿者。此外,班主任还可在周末引领孩子们去敬老院送爱心,整理房间与老人聊天解闷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道德教育这个主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学会了怎样去关心、帮助别人,增强了社会责任心,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清扫校园垃圾,带领学生到社区去清扫道路,让学生通过这样一种简单而又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引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要时时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诱导学生,教育、关心学生。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班级管理是核心,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文化素养的提高,班主任至关重要,要把一个班级带好,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班主任必须献出特别的爱。

  参考文献:

  [1]汪宗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145-146.

  [2]武海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3):264.

  [3]陶晓桃.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文学少年,2021,(8):318.践

  

  

篇四: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之新时代“心行”德育教育创

  新

  【摘要】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着,而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教育的不断创新,新时代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朝着社会全能型人才前进。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育者,不仅要掌握必备的数字、科学运用技能,还应该怀揣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将“爱心教育”用于班级、学校工作,落实一名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责任,努力打造“新鲜”的学习方法,传达“心行”的以德育人理念,实现“心行”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和“教书育人终有果,桃李满园为最佳”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创新爱心教育心行结合

  一、德育精神的传播意义

  科学的发展带给了我们高科技的教学方式,学校开启了“电子教学”时代。丰富多样的知识展示,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这种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积极率,这便是“新”型教育的优势。而在传授这些固有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如今的社会,知识体系并不缺乏,各种各样的书籍满足了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却无法把德育知识落到实处。

  班级生活中,首先应该教会学生“集体荣誉感”。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的存在,初来乍到的学生们组成了一盘所谓的“散沙”,有的学生会习惯于家庭的宠爱方式并将其带到学校,最终变得形单影只,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或许还会做出一些带有破坏性的事情,因此需要教育者的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积极的正视集体生活。目前开设的“思想道德”等课程是一种精神传播方式,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树思想新风”的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观。

  二、班级道德、文化建设方法

  集体意识可以分为两种:“集体存在意识”和“集体服务意识”。因此要教导同学们能够把班级时刻放在心中,能够做到积极维护班级名誉及利益。班级里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选出相关的班级管理协助者(即班干部),规范学习态度,做到“规则有限,能力无限”。以下则是可供参考的三点建议:

  (1)学校可每两至三周提供一次主题班会时间供每班自由发挥,围绕“礼待人,理让人”等主题进行,方式可以以表演、游戏等进行。通过这些有趣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对道德方面印象深刻,能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

  (2)学校可每月提供一次电影展播的机会,学生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动画片是一个良好的工具。正能量的影片内容,有趣的展示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能在无形中传播正确的理念。

  (3)班级中的管理协助者可以采取轮流的形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班级服务,承担班级责任,了解班级事务,提高班级中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同时在不同的轮换中,能够让班级管理者(即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长处和不足,也能让同学们相互了解,更快的熟识班级中的每一个人,有利于无形中提高班级凝聚力。

  合理的方式可以让人愉快的接受,这也是教育者必备的一种能力,道德文化的建设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做出措施以外,家庭也应该承担一些教育孩子的责任。家是孩子的启蒙学校,家教也是素养的一种体现,良好的家教素养可以更加快捷的树立孩子正确道德观。

  (4)家庭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不善于言辞的表达,这时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在家门口放置一个信箱,在你来我往的书信中增添生活乐趣,尽可能减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这种方式还可以扩展到整个家族里,首先长辈们需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亲人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相处,孩子才能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文化建设的种类繁多,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改正,教育才会不断创新和提高。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体验者,也应该成为新时代的传播者。不仅

  仅传播高端的科技技术,也应该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发杨光大,努力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

  三、建设总结

  “良禽择木而栖”,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教书育人。所谓“育人”的重点更是在于“育”字。想要成为“人”,首先便是孕育,“成人”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意义。胚胎在母体内被孕育,发展成为奇妙的生命,幼体在父母的哺育下而茁壮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人群跨入校园,经历小、初、高和大学,在这之中的学习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眼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在渐渐树立和走向成熟。这时“人”的模样得到初现,我们拥有了可以进入社会的资格。新时代的生活走向数字化,我们不再有古代文人墨客宁可游山玩水,也不沉沦官场的心态,现代人被科技“占有”,低头族逐渐成为“主流”,学生的世界也被数字化产品占据,各式各样的学习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取代教师这个职业。

  然而,道德教育是无论任何再高端的机器都取代不了的,机器是冰冷的产品,无法将心比心的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性,所以更加无法生动的传授最为真切的道德感观。未来的世界是否会变得冷淡,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教育者传教的方式不应该改变。“以心传心”用真心教育学生,也会收获学生的真心相待。与古代和旧社会相比,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与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诱惑,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盲目的抛弃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传统教育中,学生能做到真正以礼相待老师,老师也能将其一生所学无私奉献,现代教育不必将其摒弃,而是需将其更好的传承,作为中国优良的传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活在当下是一种新鲜的体会,真正做到“将心比心”的教育者将会是现在甚至未来都较为成功的人。教会学生空泛的知识并不难,将道德文化传播更是泛泛之辈都能做的事情,而如何“育人”才是关键。“育”是教育,是孕育一个生命体,容不得马虎对待,父母可以为子女奉献一生,教师也甘愿在三尺讲台为学生奉献所有,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教好学生”。

  四、“心行”结合构想印证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能力,无可否认,所以何不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新型的范畴里发扬传统的文化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不仅学生感到有趣,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流连于其中。新时代是二十一世纪的代名词,新世界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而“心”“行”是知行合一的具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变的信念。“心行”结合的教育理念,从“心”着手发展,改变老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课堂形式,浸润人心,“教考结合”的方法可以保留,而我们现在也应该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让学生们真正做到自己动脑、动手、动心。通过我们老师的些许的引导之后,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尽可能独立完成想法和目标。如今的大学几乎是以教导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学习途径不重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心求知,热心教授知识是一种美妙的组合。

  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创新的开放教育模式,这些国家拥有着很多高端科技创新型人才,这些人随时能改变世界的状态,地球这个村落也因为这些人正在被不断的缩减相对体积。而目前的中国大多还停留在保守的教学方式,封闭的管理,严格的教育系统,这让中国诞生了很多高智商人才,丰富的知识体系压倒了很多外国学生的智商。

  以此而论,“心行”结合是心动,更是行动,是创新德育教育中的一匹黑马,从而认知转化为行动。实现“心行”教育模式,传播道德正能量,推动当代教育走向成功,把“育人”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让立德树人的教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

  

  

篇五: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下如何立德树人——小学德育

  教学的几点实践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健康处于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因此教育部门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视为教学重点。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感受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者应抓紧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并贯彻落实,为社会优秀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德育教育被列为重点发展教育,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能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健全,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品德基础,全方位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核心素养下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实践进行探索。

  一、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由于学校德育课分课不公平、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德育教学理论落后,导致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掌握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为提高小学生在以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主要分为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勇于担任、实践创新)[1]。

  德育教育是教师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民族精神、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将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

  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很多小学生处于一个养尊处优的成长环境中,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溺爱,在学校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心理上的偏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从小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的理念影响下,教师首先要懂得修身养性,先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时,教师在介绍完文字的发展史后,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阅读一些国学文献,中国以儒学思想为思想理念,所以教师可以在《论语》中选取一小片段与学生进行共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告诉我们要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能从小树立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从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德育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师应当牢记“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理念[2],并将理念巧妙的融合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下逐步长成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热爱祖国的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除此之外借助课程向小学生讲述有关在家乡的英雄烈士,例如广东省的英雄烈士有“吴勤、苏

  建中、高恬波、陈垣、邓培”等多达73烈士,讲述这些烈士的伟大事迹,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德育品质,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缺少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很强的奋斗欲望,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新型教学模式,如利用绘本、动画片来引导小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课下德育教师还要时刻留意小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面对面一对一的进行开导,以好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付出,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养成了日常吃饭挑食、浪费食物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要点,用悯农这首诗来开展教育,甚至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去田间亲身感受农民农耕的辛苦,在帮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播种技巧和知识,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更加珍惜粮食,也培养了小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从校园实践中实践立德树人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成长初期,在成长阶段里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去探索,所以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小,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都参与进来,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建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开展成班会,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和有趣的事情,列举几件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情。之后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回家给父母洗脚、给父母按摩、给父母洗头。通过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五)家庭学校互相合作

  除了学校,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但是很多家长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的内容主要是盯着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有关心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学校要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时刻分享学生在校表现,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课、亲子讲座,让家长与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仅可以拉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还能建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现代通讯工具,实时汇报小学生在校表现,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利用通讯工具完成教师布置的德育教育任务。学习还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亲子德育教育讲座或者班会,也可以举行“波浪球、神秘图形、二人三足”等亲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联合起来,还能拉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着我国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部从小学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重视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正所谓十年树人,抓住小学阶段正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机会,大力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推动我国教育领域未来发展,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拥有良好品质和高尚品德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叶云霞.双育融合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学科中德育的实施途径[J].新智慧,2020(3).

  [2]徐美娟.小学德育教育的探讨——浅谈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明日,2019(30):0284-0284.

  

  

篇六: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构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实施机制

  摘要: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立德树人,这也是此后德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对德育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效果,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实施机制,并将其全面渗透至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立德树人德育机制的具体实施,以期为此后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机制

  前言

  立德树人指的是树立德业,要求培养人才并立德立功,在我党十八大会议中,立德树人属于高校教育的新目标与新任务。但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可知,为了更好的实现此任务,学校应建立与之对应的目标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主体能动机制,在完善中改进。文章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机制内容,深入探讨了德育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需要激励机制的意义及具体实施

  由心理学层面,需要指的是人们缺失某种感受时主观产生的紧张状态,以愿望与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原始动力与动机,为了真正落实德育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合理利用激励机制。首先,需要激励机制可以为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提供根本保障,当前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自身理想具备强烈的追求与向往,此时应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其道德潜能。在人格培养塑造方面,学生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对此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塑造学生的道德灵魂。在授课期间,教师应利用时代感人的道德模范事迹激励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观念,并在日常中积极践行,倡导中华美德。同时,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需要激励机制的作用,开展更多的校园英雄活动,邀请平民英雄进行演讲,在精神与道德层面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维持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需要激励机制可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社会健康发展离不开成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道德混乱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与问题。对此,高校应为学生列举更多校内外发生的道德缺失现象,告知学生严重的后果,使其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以真诚、朴素的视角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性化的看待个人利益,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性,进而营造更好实现社会目标的稳定思想环境。

  最后,需要激励机制可以有机统一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当前国内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爱国热情,关心社会的发展情况,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国家整体命运具备密切的联系。此时高校更应该利用激励机制将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充分结合,表彰奖励在道德素养、生态环保、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激励其具备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在校园中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以榜样的力量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全体学生均可以为社会道德建设而努力。

  2.目标导向机制的意义及具体实施

  人类的任何活动均为了某种目的,需要思考。对此,为了促进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还应有效采用目标导向机制,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看做主要的教育任务,全面统一学生的思

  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知识技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因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自身问题,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同时,在学校中也应积极开展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强化民族意识,真正在个人行为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目标与个人理想相结合,为建设富强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3.主体能动机制的意义及具体实施

  当前学生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对一切事物均具备自身的判断与选择,为了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应充分调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力量,为学生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首先,社会各界部门应针对学生特点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社会平台。其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在课堂与教材讲解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引导学生面向正确道德方向发展。期间还应注重师德的培养,由教师带动学生。最后应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应善于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及时矫正行为障碍,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创新驱动机制的意义及具体实施

  一方面,立德树人属于较为复杂的教育活动,高校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时代在不断变化,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也在发生改变,对此高校应采用合适途径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各种道德活动进行辅助教育。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媒体也应积极参与,为青少年学生搭建乐于参加的德育平台,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严格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任务,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据此高校应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掌握其特定内涵,并具体至各个工作环节,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完善开展。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学科德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选择[J].中国德育,2019(08).

  [2]赖金茂.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生态德育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篇七: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

  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环境下,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愈发重视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运用,为了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实际小学德育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实现对德育教育策略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小学生人才。本文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小学;德育教学

  前言: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阶段,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运用下,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进了德育教育的改革深化进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构建起完善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小学德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培育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改革。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教育思想,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浓缩在这一思想理念中,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强化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时期,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学德育的教学实践中,是德育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通过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贴近学生实际,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引导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树立起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德育教学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有机融合,发挥出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教育价值,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实践有效性,是值得教育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点课题[1]。

  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下,小学德育教学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在校园物质环境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贯穿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教学物质环境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是营造德育教育氛围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物质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德育教学成效,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学校的物质环境中,加强对德育内容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教学楼内的横幅标语,激发学生的向学心理,强化学生回报学校、回报教师的思想意识,在学校文化景观、自然景观环境的建设中,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为目标,营造良好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保持教室内书桌整洁,教室内的环境洁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名言警句、名人肖像布置班级,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中受到提醒,将德育思想和教学物质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对学生的德育熏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养[2]。

  (二)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和德育教学的相互结合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领悟能力,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德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化建设。在德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引进其中,激发学生的深

  刻反思,对自身的思想、行为展开思索和研究,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创建起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实现言行合一的德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景的体会,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创建起公交车上的情景,布置公交车的座位排列,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老人、幼童、成年人,使学生体会到尊老爱幼的精神,感受让座者和冷漠者态度上的不同,体会德育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反思,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品质[3]。

  (三)强化德育实践

  德育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离不开德育实践活动的支持,要强化德育践行力,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将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激活,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践行到实际。教师可以促进德育教学课上到课下的延伸,组织和开展德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例如美德校园、感恩父母、社会志愿者等,此类活动均能够使德育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深层次领悟和思考。由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作为活动中的主体,将道德品质行为展现出来,不断提升道德情感修养,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强化成就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道德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完善个人修养[4]。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要以身作则,发挥出道德榜样的作用,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当中,自身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对自身语言和行为的约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楷模,引导小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在日常生活、教学课堂上,应将积极的教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来,用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都要从教师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延续教师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用言行影响学生,构建起和谐的教育环境,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由教师进行行为指导和情感疏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5]。

  结论: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实践起到了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的课堂实践中,使小学德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融入,切实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创新探索,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小学生人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洪喜.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吉林教育,2021(16):48-49.

  [2]冯小龙.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76-277.

  [3]李雪飞.关于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161-162.

  [4]赖光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J].学苑教育,2021(11):19-20.

  [5]黄建彩.响应时代,立足育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举措[J].智力,2021(10):129-130.

  

  

篇八: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容县中学创新德育工作纪实

  作者:杨加武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8年第8期

  [摘要]德育工作凸现内涵丰富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形成积极进取的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进行。德育工作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落实两个抓手,激发潜能,形成活力;以活动为平台,提升素养,形成战斗力;抓常规,持之以恒,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24-0076-02

  俗话说“有才无德不可用”,我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目标,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德育工作方面走出了一条促进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一、德育工作开创的新局面

  1.凸现内涵丰富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容县中学具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带领下,从我校的办学特点思考,梳理历史、精炼传承、认准方向,将学校的鲜明特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建设系列化的德育体系,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目标,落实在学校全部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

  2.形成积极进取的“两个群体”

  即“讲团结、比奉献、识大局的和谐教师群体”和“校风正、班风严、学风浓的向上学生群体”,摸索出一条“在文化熏陶中抓德育,在德育中学文化”的发展思路。我校德育落实到位,深入人心,教师乐于教,学生勤于学,高考成绩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年年一个新台阶。同时,我校2015年通过了区特色高中的评估,2018年又通过了区示范性高中的评估。这些成绩既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肯定,又是对我校以后工作的一个鞭策。

  3.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大家都知道,进入容县中学读书的很多是基础差、起步低的学生,但经过常抓不懈,我们的校风正了,班风严了,学风浓了,学生自信了,校园干净了。自治区特色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和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到我校进行评估验收,了解到我校情况和是招生的具体情况后,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专家组认真看了我们的大课间和艺体学生表演,都发自内心地感叹:学生很阳光,学生的情绪传递给了我,让我也倍受鼓舞。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取得了“低进高出”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工作体系的形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一,领导组织到位。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健全以校长为组长,负责政教工作的副校长为主要负责人,以各中层正职领导为小组长,中层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学校工会、共青团、班主任协同为学校德育主要工作小组成员,构成“校长—校级分管领导—中层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完整德育网络。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成系统、分层次、全面地开展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第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建立德育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目标,先后制定了《值日教师职责》《学习纪律评优制度》《先进班集体评估细则》《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容县中学流动红旗评比办法》《容县中学三好学生评定办法》《容县中学优秀学生奖励办法》《容县中学违纪学生处理办法》《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清洁卫生评比制度》等,使德育常规有“法”可依。

  第三,明确各职责人员责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学校明确政教处岗位职责、年级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政教干事职责、值日教师职责、保卫人员职责等,明确各层级人员的职责,签订德育工作责任状,按职责开展工作,做到德育工作时时抓、处处抓、事事抓。树立德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的育人功效。

  2.落实两个抓手,激发潜能,形成活力

  第一,加强教师德育意识的升华。学校以两个“创建”为目标,提高对教师的思想定位,通过定期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讲、德育辅导讲座、德育课题研究、德育课题学习大讨论为途径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网络学习交流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心态,致力于以学习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师德师风形象。

  第二,着重学生德育思想的提高。创建自治区特色高中和示范性高中,要营造相适应的校园氛围,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树立“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德育理念,按计划组织以励志专家讲座、副校长法制讲座、古典诗词知识讲座与创作、国旗下专题讲话、禁毒宣传、主题征文、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班会等活动,切实落实“六大养成”教育:即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健身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养,营造和谐校园。

  第三,强调德育的学科渗透。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是我校的一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校特别强调学科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和现实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探讨、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习惯和意志方面的渗透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和语文课中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爱国主义的教育,发挥情感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做到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第四,在特色教学中融入德育。我校的两个“创建”,本着“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目标,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致力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在特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是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特色专任教师根据艺体科目的特质和美感,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学会鉴别、学会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3.以活动为平台,提升素养,形成战斗力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校德育行之有效的阵地之一,积极的、价值高的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篇九: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课程构建与实

  施

  摘要:现在在学校实施德育课程的构建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德育课程主要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强化他么定的德育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做到身心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了立德育人下的小学德育课程构建来进行讲述的,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做到全面发展学生。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课程;构建实施

  引言:

  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帮助学生可以进行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入德育课程教育。这种课程的加入在于帮助学生在今后发展的时候,可以做到德育意识的提升和培养,现在为了积极的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对德育课程进行构建,才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一、德育课程构建思路

  (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多方位的发展。

  现在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较高的要求,学校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也在探索学生应该怎样可以培养好自己的德育意识。教研活动开展的时候,对于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也可以进行研讨,让教师在活动中互相讨论,将德育意识内容加入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中。现在小学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都会开设一些思想道德课,在课堂上教师正在将立德树人意识和德育意识进行结合,为学生树立比较和谐的价值观念,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德育意

  识。教师也需要不断的适应教育理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可以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才可以确保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当前时代的需要。

  1.加强德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在德育课程开设的时候,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比较先进的德育意识,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不会和时代脱节。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德育教师进行全新理念意识的培养,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帮助教师可以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多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学校也可以多请一些优秀的德育教师到学校进行演讲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保证学校的德育课程做到有序的发展。

  二、德育课程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一些情境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六年级学生上册学习的德育教材主要是关于法律,学生对于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而且法律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意识,可以找到一些有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法律意识有一个浅显的理解,然后通过一些动漫法律视频的引入,可以吸引到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主动的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学习。

  像教师在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前的时候寻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漫,然后根据这些动漫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从这些动漫中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他们的德育意识观念进行培养和强化。教师还可以为他们讲述一些课外的知识,方便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法律在自己身边。

  (二)营造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德育意识

  学生在校园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校园环境内部的影响,在校园中可以对教职工加强德育意识观念的培养。这样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将德育观念意识增加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当中,去影响着在校园内学习的学生。学校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去建设学校的德育环境,像安装一些电视,校园网络,在课件闲暇的时候,为学生进行一些正能量视频的播放。学生在学校可以了解到一些伟人事迹,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对他们自身的德育意识也是一种培养。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好的形象,让他们去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像教师在讲解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时候,教师在国家召开人大代表大会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进行观看,观看期间为学生做好讲解,方便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法律意识,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此外还可以在学校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到学校进行讲解,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意识观念的影响。

  1.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学校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意识培养的时候,对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是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到《探访古代文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博物馆和文物馆,让学生去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可以带着学生参观一些家书和历史上的德育伟人,这样方便学生在学习到他们的事迹时,切身体会到这些情感,有利于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到这些人的影响。只有不断的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才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德育意识,并且将这种德育意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三、结语

  现在对小学学生进行思想培养教学的时候,是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学校多对学生建立一些相对的课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学生在进行德育意识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

  社会发展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也是对他们爱国意识的一种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切实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立芬,杨冬梅.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天府新区白沙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2019.

  [2]张明威.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2019.

  

  

篇十: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

  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改革和发展,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求教师注重德育教学,“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就是在此大环境下诞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思想。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小学;德育教学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品质与素养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对其开展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又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注重德育教学的开展,并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其健康成长。

  1.创建校园德育氛围

  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的第二个成长与发展的主阵地,他们的时间除了在家就是在学校度过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若想切实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校园德育氛围的创建是必不可少的,良好氛围所产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能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校园内的宣传栏、名人墙、升旗仪式等都是教师实践“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思维与行为,乐于模范他人,教师是其主要模仿的对象之一,因为他们认为教师是最具权威性的,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其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

  于此,教师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从而更好的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无形中助力其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趁势宣传德育内容,使其在此氛围之下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同时运用校园文化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此外,教师还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寻找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助力其养成良好习惯,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1]。

  1.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

  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的是实践锻炼法和说服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顾名思义就是开展实践活动,此活动是知识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此过程是学生再发展的过程。开展实践活动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收获新知。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德育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这对发展其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将其真正的落实到实际中,切实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针对传统教育理念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教师对其要有充分的认知,明确其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摒弃不足和弊端,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说服教育法,指的是教师通过案件实例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但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必须要充分、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以真实发生过、真实存在的蕴含德育内容的实例展开教育。以事实为论据支撑能够使内容更具说服力,以此拉进了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便利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养成[2]。

  1.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若想切实有效的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其实效性,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其进行实时、适时的指导教育,才能实现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

  对鼓励、赞美的话具有一定的渴望性。基于此特点,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适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满足其内心发展的需求,增强其自豪感,从而使其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学习习惯的观察,教师还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到点滴观察、细心培养。小学生的内心发展尚未完善,对待一件事情很难做到理智,这是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基于此,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助力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此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3]。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是这一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开展的必要性,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贯穿小学德育教学的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校园德育氛围、开展实践锻炼和说服教育、还要密切关注其行为习惯,切实有效的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使其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为其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旭平.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2.

  [2]邝国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8.

  [3]刘桢.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4.

  

  

篇十一: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

  实践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变得愈加重要,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德育品质为首要教学任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兼顾以“示范班级”为载体的“常规立德”;以劳动教育、生活实践、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启德”;以读经典诵经典为载体的“经典润德”;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环境融德”;以常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载德”,以此为抓手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工作;“五德”

  引言: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进程逐渐加快,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育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以此来强化德育的效果,使德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科教兴国依旧是我国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以学校方面必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精神,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德育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来说,德育教育都是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对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职能,学校方面应注意组织教师开展系统化的国学教育,确保教师的师德素养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再次,学校应该提倡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教师的道德意志、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确保教师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言行举止中充当学生的表率。最后,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所着重强调的内容,所以为确保教师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尽心

  尽力,学校还应该将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的水准,作为教师评职晋级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制定相对详细的师德水平考评细则,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指由教师向学生谈谈而谈做人的大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全面渗透。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科中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准整理,既不要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教育内容过于突兀,也不要使课程设置过于枯燥。因此,教师应该走入学生群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为其普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就要高度注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最后,教师应优化学生评比、完善“示范班级考核制度”,健全学生及班级档案,促使学生自觉践行并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孕育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素材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注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式的德育教育素材能够发挥最大化效用。首先,教师要注意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说,爱国主义中蕴含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每一名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观,同时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驱动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展开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或者诗歌朗诵活动,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形成报效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将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结合。毕竟,审美能力同样也是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素养,鉴赏水平会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的美学进行深入挖掘。比如说,在清明之际,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组织学生踏青远足,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向学生介绍社会模范的先进事迹,令学生感受人心之美。

  四、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调查研究显示,新时代的青年心理承受能力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部分在娇生惯养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基本已经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班级的凝聚力始终不高。具体来说,为研究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班级教学情况判定重点关注对象,遵循层次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令心理教育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在家校协同中共同筑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坚持生活素材的合理运用,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及比赛活动;建设彩色蔬菜种植园地,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分年级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生活启德与活动载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理念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教师应积极承担起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任务使命,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加速中华传统美德的推广普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学臣,王玫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9(Z4):35.

  [2]腾彩霞.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2019,000(041):154.

  [3]李娜.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8,000(004):P.178-182.

  

  

篇十二: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完整word)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德育行动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德育行动

  我校是一所义务阶段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我校全体师生秉承“求真尚美、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按照“严格一种保障、坚守两个阵地、开辟三条途径”的德育教育模式,坚持“制度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礼仪育人、爱心育人”的多种育人方式,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德育行动。一、严格育人保障制度,建立德育育人网络化实施系统

  我校领导特别重视德育工作,为使德育取得实效,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委会、团委负责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确定德育目标,创造育人氛围,探索德育途径,创新育人方法,加强师生德育.学校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认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发现优秀,学习优秀,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被评为殷都区(安阳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师曹海荣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教师”称号,刘艳敏获得“省级骨干教师",郭美蓉、高雷老师获得“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学生闫宇昂获得省美德少年提名等荣誉.二、坚守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两块阵地(一)、坚守课程育人阵地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课程教学,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鼓励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建立完善德育教育校本课程,开展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我校上好团队(少先队)活动课等课程,加强团(队)员的德育教育,培养先进,带动学校德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我区开展“传承中华美德"讲演比赛活动中,我校陈嘉慧同学脱颖而出,获得殷都区讲演比赛特等奖;我校老师参加在优秀少先队活动课”比赛中,我校教师闫丽红得市一等奖;我校团支部获得2017年度区红旗团支部称号。

  (二)坚守实践育人阵地我校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好社会教育这块阵地,激励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实现道德

  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学校团支部组建“尊老敬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争做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队、“践行精神文明”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队员到安阳县跃进渠、市(县)烈士陵园、安阳航校、锦绣园社区、西区沟村等地,认真开展活动,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跃进渠精神、革命先烈精神、尊老敬老传统等作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相关事迹被《安阳新闻》《安阳县新闻》等媒体进行报道。

  三、开辟文化育人、礼仪育人、爱心育人三条途径

  (完整word)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德育行动

  (一)开辟文化育人途径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反映,是全体师生认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思想

  品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我校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坚持特

  色办学,办出水平。

  文化长廊建设,我校的文化长廊建设分三块:西侧办公楼以书法文化为主题,东侧实验楼

  以格致求知为主题,主题教学楼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特点鲜明;

  红色文化建设,学校每年都举行红歌传唱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德育文化建设,学校通过橱窗、展板、板报等形式,对师德标兵和美德少年进行展评,激

  发师生学习先进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在学校醒目位置树立“践行价值观、做文明师生”的标志,

  在每个教师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牌等.

  (一)开辟礼仪育人途径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每周

  一坚持开展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学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广大学生提出了

  德育要求,规范学生礼仪;在学生中开展自主管理,规范学生仪容仪表、维持文明就餐秩序等,

  教会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言行礼仪.

  (三)开辟爱心育人途径

  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学困生、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在关爱过程中,我们用足

  够的耐心,以满腔热忱进行了反复、耐心的教育,用温暖融化他们的冷漠,用成功代替他们的失

  败,用期待谅解他们的过错,用自己的幸福幸福着他们的幸福,用自己的欢乐欢乐着他们的欢

  乐,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成长,在成功的喜悦中转化,在自省的过程中创造全新的自我.

  

  

篇十三: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以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亦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实际上也明确答复了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培育什么样的大学生这一根本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引领

  立德树人引领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作者:莫小英孙杰

  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6期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内涵深刻而丰富。文章阐述立德树人的内涵、探讨“立德树人”在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引领、价值引领、内容引领功能,以期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德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这对于高校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校德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通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大学工作各个方面,对于我们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质

  关于“立德”、“树人”的表述,它们各有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话中,“立”是指“树立”,“德”则指“德业”;“立德”立德就是树立德业,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在这三者中,“立德”是前提与根本,只有“立德”才能“立功”与“立言”。“树人”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其中“人”是人才;“树”是培植、培养。“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表示培养人才的不易。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对立德的标准和树人之要求不同,但立德树人一直是古今统治者和教育家共同遵奉的教育理念。总之,“立德树人”意思为就是指教育者不断提升修养和内在品质,并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身树立德业,给被教育者做榜样、培养人才的过程。现阶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对“立德树人”的解读,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

  “立德树人”强调德才并重,德育是根本,树人是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的价值追求。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职能和任务,但其根本任务是育人,其他职能和任务最终都要归结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育人必须德育为先。

  其次,才以立业,德以树人,强调“树人”的长期性和“立德”的自觉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德育的过程看,“树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道德培养、道德认识到道德意志的形成的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的过程。“树人”与“育人”相比较,不但强调外在的培育作用,更关注教育对象在道德品质发展中的自我的道德认识与自我道德修养,这样更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内化,更有利于巩固德育的成果,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最后,强调教师先立“师德”,方能引导学生立“学德”。

  《管子心术》:“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这句话蕴含着一个异常深刻的道理:“德”与“得”的关系。即,只有“德”才能“得”。显而易见,“德”在先,“得”在后。师者,范也。由此可知,只有教育者“立德”,才能“树人”,方能引导受教育者“成才成人”。王明阳也把“明德”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修己治人,而成大人之德业”。同样,立德树人也强调学生“学德”。朱熹曰“学,本以修德。”强调学生加强自我良好道德修养方能成就大业。

  二、“立德树人”对高校德育的引领作用

  首先,目标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人,这也是高校德育的目标指向所在。以“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通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亦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实际上也明确回答了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培育什么样的大学生这一根本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引领。

  其次,价值引领

  “立德树人”是引领师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德育所处的环境复杂而多变,各种文化间渗透不断加剧,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不争事实。多元化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师生思想观念的嬗变。学生们表现为重智能轻修身、政治信仰偏颇、理想信念的动摇;教师则出现德育失位,职业水准下降等道德滑坡诸多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生活的某种无序和无力。以“立德树人”引领师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对各种主张进行价值纠偏和和导向作用。在新形势下,应当全面了解“立德树人”的理论来源和教育意义,深入把握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根本任务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指导,实现立德树人对高校德育的价值引领。

  最后,内容引领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可以对以上几个方面起到主导引领作用。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多,高校德育的内容正处于旧的体系尚未打破,新的体系尚未确立的一个特殊时期。用“立德树人”引领高校德育内容更新,是高校德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德育内容的调整更新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科学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质,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学习实践,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创新高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2]卞桂平焦晶浅议立德树人:内涵、实质及要求[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02).

  [3]邱克.坚持立德树人创新高校德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推荐访问: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实践 树人 学校德育 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