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12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22 19:00:33 来源:网友投稿

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12篇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  1.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说的是混社会的话,当面八面玲珑,背后恶言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12篇,供大家参考。

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12篇

篇一: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

  1.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说的是混社会的话,当面八面玲珑,背后恶言相向。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个别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6.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老百姓对我们意见越来越大了。

  7.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对群众办事冷硬横推、敷衍搪塞,甚至设置障碍、吃拿卡要。

  8.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9.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

  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2.有的领导干部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时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了解掌握科室、学员队建设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电话,还没达到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14.日常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表面,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我虽然出生于农村,对群众有着深厚而朴素的感情。

  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8.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9.工作中力尽所能地为群众搞好服务,但由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下乡的次数较少,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接触距离变远,联系不够紧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了解的不多,掌握的不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20.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份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

  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21.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22.“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23.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24.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

  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

  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7.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8.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篇二: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三篇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个人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个人。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注意事项建立健全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有愿意反映问题的措施,保证群众知无不言。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纪检和组织部门的监督作用,制订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和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干部作风监督工作机制。

  一、解决涉及民生问题的差距大。整改措施:一是梳理涉及人社部门的民生问题。二是明确责任部门,具体细化到人。三是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解决措施。四是设定解决落实时间表,按推进时间点督促检查完成情况。五是制定考核办法,对解决民生问题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二、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不力。整改措施:一是制定解决方案,落实专人负责。二是根据突出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按解决方案限期解决。三、对群众诉求解决不及时。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受理群众诉求,二是及时针对群众诉求展开调查。三是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四是根据解决方案及时解决到位。五是反馈解决情况。四、社保、医保宣传不力。整改措施:一是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二是印制政策宣传手册、宣传单。三是在电视台开展政策讲座和利用LED显示屏制作政策宣传条目。四是到参保单位开展宣讲活动。五是利用节日或农民工返乡开展宣传活动。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

  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__思想和__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

  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

  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

  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篇三: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党员群众方面存在问题

  联系党员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

  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

  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

  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联系党员群众方面存在问题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篇四: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在对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结合不够重情轻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问题回避绕道走不敢批评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难搭挡批评下级怕伤感情的错误思想怕丢荣誉丢选票对下级管理讲哥们义气和气过盛而锐气缺少讲一团和气甚至放弃原则精力投放在谋人上而对谋事谋管却浮于表面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群众路线心得】群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同义词为民众、大众、大夥、大家、公共、团体、集体、全体。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问题及原因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

  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当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甚至

  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如某地一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竟质问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

  (二)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不会协调群众利益。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既:遇到难题绕着走,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前门来,领导后门溜,群众烦心事,一躲了之;怕暴露问题,影响升迁,掩盖矛盾蒙混过关;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

  二、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因为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为广大穷苦百姓打天下,谋福祉。当我们党执政60年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极少数党员干部更是见利忘义,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二)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深入基层的扎实工作作

  风。一些干部工作在县里住在市上,或者工作在乡镇住在县城,下基层也是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认不到干部。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作为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看见上访群众就头痛。遇到群体性事件,就束手无策,举措失当,驾驭不住局势。一旦为群众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大肆宣传,自以为是。群众形象地说:交通便利了,干部离群众反而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反而更难了;干部文化水平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降低了。

  (三)工作目标错位漠视群众需求。发展是第一任务,但也不是经济繁荣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今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降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所以有识之士指出:干部在GDP的迅速增长中陶醉,而群众却在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不断下滑中埋怨。当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党和政府化解他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作为执政党,我们不能回避人民群众的重

  大关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目前干部队伍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置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首先是岗位设置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机构设置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对应。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我县机关干部交流的力度不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

  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原因:(一)思想教育隔靴搔痒,导致张力不强。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部分干部对教育不感兴趣,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教育没有入脑入心,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教育作用弱化。一是内容多杂。在当前的干部管理教育中,内容包罗万象,说教多于引导,使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把教育当负担,抓教育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二是方法滞后。现在的干部与干部之间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等方面相差无几,从而使受教育的干部觉得学不到东西,对教育不感兴趣,加上一些干部开展政治教育、做思想工作缺乏经验,方式方法简单,很难收到实际效果。三是流于形式。现在的干部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抄笔记任务来完成,用来应付检查,表面工作多,实际教育少,单位领导和干部业务交流的多,思想交流得少。(一)队伍管理瞻前顾后,导致威力不大。党管干部缺乏力度,个别基层党委正副书记在干部管理中瞻前顾后,既不愿管理也不敢管理,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一是自身不硬,管理上底气不足。有的领导干部自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研究和虚心求教,对干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想管管不好,甚至觉得不管不乱,越管越乱,不敢严管,致使有的单位班子没有凝聚力,人心涣散;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但管不好别人还管不好自己,甚至带着下属整天忙于社会交际和应酬,自身不正,威信不高,因而在管理上底气不足,导致对下属干部不敢管、不会管现象。二是不愿较真,管理上硬气不够。由于长期受社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蜕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事关系等因素,一些干部对自身职业产生倦怠心理,造成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

  三是不敢批评,管理上锐气不多。在对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结合不够,重情轻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问题,回避绕道走,不敢批评,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难搭挡,批评下级怕伤感情的错误思想,怕丢荣誉、丢选票,对下级管理讲哥们义气,和气过盛而锐气缺少,讲一团和气甚至放弃原则,精力投放在谋人上,而对谋事谋管却浮于表面。

  (三)奖励惩处举重若轻,导致动力不足。一是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力度偏软。在各项绩效考核中,考核和被考人员都不愿得罪人、惹麻烦,奉行好人主义、平均主义,加扣分凭主观印象,对业绩突出者不多奖,对碌碌无为者不多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受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执行效果有失公允。干部素质能力不同,责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务有重有轻。各单位在分配任务中普遍存在能者多劳,而完成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干得多失误多、受到的批评多、压力大,不干或少干的反而出现错误的机会少,自然受到的批评少,从而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绩效评价顾此失彼,导致压力不够。干部考评标准本身存在一定的难操作性。一是标准相对较粗。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干部,没有按照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的不同来区分,而是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二是标准相对较偏。干部考评突出了对日常管理的原则性考评,但与业务工作、与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应证核心履职情况。三是标准相对较虚。一些考评的标准看似很具体,但具体怎样去量,没有量的具体办法,似乎干部民主测评成了干部考评的唯一定性依据,甚至出现工作任务越重付出越多的干部绩效考评结果却越差的倒挂现象,造成部分分值失实,达不到真正竞争激励的目的。

  

  

篇五: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5篇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

  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

  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

  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篇六: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通用多篇)

  第1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第2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用好的作风和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在走进群众中,升华公仆情怀市委书记孙春兰在一篇体会文章中这样写道:“领导干部与群众走得越勤,群众的心离我们就越近;我们把群众的事当自己事,群众才会拿我们当自己人、当亲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联系点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深入到分管的部门行业和基层单位,尤其是到条件艰苦、困难比较多的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工地等108个基层单位和95户困难家庭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同时还邀请民营企业家、科技研发人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人民教师、个体工商户、普通菜农、环卫工人等基层干部群众到市委机关,面对面听取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市委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的实施意见》,1256名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基层联系点1877个,其中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基层联系点32个,每人确定一个村或社区、企事业单位、项目、学校为联系点,经常深入群众当中,听取意见,调查研究,协调帮助解决了农村和社区组织工作经费与场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困难群体帮扶,食品安全,以及群众用水、用电、看病、出行、垃圾处理、留守老人照料等60多个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经常化、制度化。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在北方网搭建了市委书记、市长与群众直通交流平台,开辟了“我对书记说心里话”、“我向市长提建议”、“我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建议”等栏目,搭建起市领导同志与群众的直通交流平台。2013年共办理人民网网民留言1596件,已办结1516件,办结率达95%。

  带着感情做事,是一种温暖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的“正冠明镜”,群众不满意的就是我们着力整改的,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所干的。滨海新区各级领导干部不影响基层正常生产,不增加群众负担,先后有2500多次走街村、访百姓、进企业、下工地,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解决了改建小学操场、配齐楼道暖气、增设校车、部分村居基础设施配套、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小、防暑降温设施不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市容环境整治等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10家以上企业或所属单位。市司法局推进律师事务所与村(居)委会结对子,在全市设立法律服务站点1042个。市人民检察院的党员干部在接待群众信访工作中,树立“五个决不能”的思想,即决不能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决不能对人民群众的要求敷衍塞责,决不能对人民群众的求助置之不理,决不能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不管不问,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天房集团组织党员干部入住空闲的保障房,与困难群众做邻居,亲身体会群众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疾苦。市民政局干部李金铸在参加了“当小巷总理”体验式活动后,深有感触

  地说:“在参与街道、社区的日常工作中,更直接地了解到基层干部群众的需求,发现了在低保救助、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改进作风、改进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方向明确。”

  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市委委员联系市党代表和市党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等。市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牵头督办重要信访事项以及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制度等。市政府制定了进一步改进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作风八项措施、市政府党组成员联系社区、农村和困难群众制度等。市政协也分别制定和完善了加强政协党组、政协主席会议和政协常务委员会自身建设的制度。各部门各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市国资两委制定了《深入困难企业调研帮困制度》,对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每月深入困难企业的时限、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市委农工委、市农委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用三分之一时间开展调研。市级机关工委修订完善了“每个党组织联系一个基层单位、每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困难群众”的“双联”制度。到目前,全市共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制度902个。在全市开展联系500个社区、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从市级机关、区县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抽调3836名干部深入社区和困难村。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成水向记者介绍说:“驻村工作组与

  困难村的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村解决实际问题,让机关干部们真正能够面对面和基层群众打交道,实实在在地接到了地气,大家不仅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与群众的感情也不断加深。”

  第3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

  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

  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第4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

  节。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

  作。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

  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第5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

  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

  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

  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

  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

  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

  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

  “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

  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

  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

  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

  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第6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

  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

  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

  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第7篇:对照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问题及原因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

  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篇七: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三篇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一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与不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三篇

  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一篇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当前党员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

  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

  流动性增强。(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

  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

  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络

  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二篇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

  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

  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

  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

  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

  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

  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

  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

  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不足三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与不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可是在新形势下,有的基层党组织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这就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一、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1、个别领导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够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只重视抓经济工作,轻视抓党建工作,没有完全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2、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党员队伍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甚至发生了一点动摇,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失去了信心;有的党员只顾自己得失,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部分党员组织观念

  较为淡薄,起不到党员作用,有个别党员认为当党员吃亏了,只认为现在的党员只有奉献,不求索取,只有交党费,而没有党组织的温暖,只有带头而没有盼头,不愿意继续当党员了,党组织的概念在他们心中已经淡化了;还有的党员不知道该做什么,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3、党务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党的事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然而在当前,有的人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不务实,没有行政经济工作实惠,而不愿意从事党建工作,小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多少人愿意担任党支部书记,不愿当支部委员。认为支部书记又不多享受一份待遇,只是多了一些工作,反而增添了一份负担。又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从而造成不愿意从事党建工作,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

  4、党的组织生活过得不很正常的问题。近年来,过党的组织生活出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够好,特别是上党课,有的基层党组织一年都没进行过一次;少数基层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就是去党员活动室吹吹牛,搞形式、走过场;有的基层党组织很少过组织生活。特别是近年才发展的年轻党员对过组织生活比较模糊。

  5、部分基层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

  着党员年龄老化,不太愿意参加党组织活动。特别是有的退休老党员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本人老了,行动上不方便了,思想上也该自由了;还有的认为工作退休了,党员身份也该退休了;还有部分下岗党员,他们下岗后,异地居住,认为参加不参加组织生活都无所谓,部分农村老党员认为自己年老了,党组织应该关心和照顾,可以不做什么工作,出现思想与党组织脱节的现象。

  6、部分党组织党费收缴难问题。党费收缴难,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和极少数在职党员,不按标准按时交纳党费,认为交多交少一个样;二是少数农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不愿意交纳党费,认为交与不交一个样,上级党组织拿他们是没有办法的。特别是农村党员,个别认为,我们本身没有工资,国家又没有对党员有特殊照顾,不交党费是理所应当的。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上述问题的产生,绝非一时一事,也不是偶然,其主要根源表现在:1、部分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摆不正位置。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弱化的局面,人们对党组织的热情逐日递减,固然有现实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追根就底,却是领

  导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基层党建工作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办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各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应有的领导与指导水平。

  2、党的建设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理念不适应。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不少人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党的整体利益,加之党建工作缺乏经费,以致于形成了党建工作以与经济工作脱轨,没有形成助推作用。

  3、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员观念发生了变化,党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思想观念也变得更现实,然而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随形势的变化而更新。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搞软件资料,继续沿用以前的说教式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这就难以适应今天的现实情况,解决不了党员干部的具体问题。

  4、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轻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党政缺少沟通,

  党建工作缺少行政应有的支持;三是“虚事实做”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与行政工作的“实”形成较强的对比,党建工作经费紧缺,效益不高,工作难度大,不易出政绩,不实惠,吸引力不强,而行政经济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出政绩快,更实惠,有利可图。因此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也就不能相互促进了。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及措施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基层党建的层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如何围绕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开展工作的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工作的焦点集中在党的执政问题上,要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执政、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来研究部署基层党的建设问题,基层党组织必须在党委的指导和行政的支持下,把这项工作摆进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即当好主角,又要当好配角,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动地创造出新的方法和实现途径,并在其中扩大视野,提升思维层次,把基层党建工作导向更新的境界。要深刻领会“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新水平。

  2、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到把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一视同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享受同等待遇。各级党委要坚持每年至少专题研究讨论一次以上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每半年一次听取各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一年一度“十佳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创先争优评选活动,制定激励政策,做到奖惩分明。

  3、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认真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是各级党委要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解决政治待遇;二是加大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交流力度,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同经济业务干部进行交流;三是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不但强调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还要真正落实用待遇留人,提高党务工作的吸引力。要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党务干部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稳定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四是注意党务干部的培养,提高业务素质。应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党务干部到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县、乡镇考察学习,取长补短,拓宽视野,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服好务。五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党务知识的培训,如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

  推动经济协调发展。4、认真开展“无职党员为民实践活动”。一是实施无职党员设岗

  定责活动,要根据党员各自的特长和条件择优配岗,做到一个党员一个岗位,一个党员一份责。二是开展“一个党员掌握一门技术、办一件实事、联系一户贫困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实施“双带双培”活动,将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融为一体,产生能人效应扩大到能支部效应,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关心离退休老党员的生活,认真开展“退休党员,永不退休”的活动,激发老党员同志的热情,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5、加强党员教育,加大党费收缴工作力度。一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认识交纳党费的重要意义,在年初,根据上级党费收缴标准,各基层党支部严格按标准进行党费收缴概算,在收缴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收缴。二是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按时发放流动党员证,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动向,使流动党员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6、严肃党的纪律,处置不合格党员。一是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重点在青年农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

  党组织,改善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二是疏通“出口”畅通,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谈话,并作组织处理,对那些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进行说服教育,经教育不改的,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理,尤其是要对“三不”党员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

  

  

篇八: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1.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说的是混社会的话,当面八面玲珑,背后恶言相向。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3.个别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6.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老百姓对我们意见越来越大了。7.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对群众办事冷硬横推.敷衍搪塞,甚至设置障碍.吃拿卡要。

  

  8.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9.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2.有的领导干部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时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了解掌握科室.学员队建设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电话,还没达到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

  14.日常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表面,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我虽然出生于农村,对群众有着深厚而朴素的感情。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

  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21.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22.“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

  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23.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24.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7.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8.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篇九: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联系党员效劳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1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

  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拟重视,对打根底、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方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缺乏。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效劳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工程,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效劳水平还比拟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缺乏,

  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开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抗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决,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表达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局部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

  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效劳的意识。比方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缺

  乏,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效劳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效劳开展、效劳决策、效劳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效劳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开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开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

  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快乐不快乐、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阔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开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工程、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

  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篇十: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思想上还比较传统守旧性格偏于内向工作泼辣劲不够遇事有点畏首畏尾勇于提出创新性意见不多有时还拘泥于具体的工作之中为党委领导在工作谋长远谋发展上缺乏好的意见建议变中求新新中求效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工作起色不大进步不明显反映出自己革命精神的不足和进取意识的弱化

  党员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

  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

  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

  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

  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

  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

  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

  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

  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

  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

  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

  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篇十一: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3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供借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中省和委党组的要求,认真参加委教育实践办和支部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把自己摆进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照检查、自己反省、群众反映、同志批评等多种方式方法,查找出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切实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标,现将个人整改方案汇报如下:

  一、关于理论功底不高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整改措施: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中省和委党组的各类方针政策,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要坚持不懈地学,原原本本地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学深学透。同时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带着问题向书本、向专家、向同志多学多问。二是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

  持之以恒的自觉学习各类理论精神,要力争做到“五个有”,即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有学习成果。三是处理好学用结合的关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找好工作着力点,力争做到想干、会干、干好。

  二、关于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一是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同志间的思想交流不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督促还不够深入,致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整改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二是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委党组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三是要努力做到善于克

  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四是要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关于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一是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在工作上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系统,联系群众不广泛,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对基层群众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

  整改措施:一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二是加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加强群众观念,认识群众的首创精。

  四、关于勤政廉政不深,廉洁自律的力度不够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树立勤政廉政的宗旨意识还不够牢固,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方面还不够深入。

  整改措施: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个人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个人。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

  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注意事项建立健全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有愿意反映问题的措施,保证群众知无不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纪检和组织部门的监督作用,制订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和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干部作风监督工作机制。

  

篇十二: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党员在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清单三篇

  党员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问题清单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作风建设活动月以来,溢河镇党委和镇机关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学习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积极参加上面的视频培训,收效良好。通过学习,使本人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轻装上阵,按照上级要求,现对照党章党纪,就本人的作风问题自查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1、学习上抓得不够紧、不够好。政治学习缺乏主动性、系统性,缺乏钻劲和挤劲,不求甚解,不能持之以恒。没把学习提高到增强工作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存在时冷时热、时紧时松现象。2、有轻微的主观思想。虽说是个“老兵”,多以服从为天职,犯不了官僚的错误,但有时还是不乏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自认为“好的建议”一旦没被采纳,积极性便大打折扣,甚至敷衍了事。有些事情事后想来,人家是对的,我的想法是错的。不然咋有“屁股决定思想”一说呢。官僚官僚,当官的“僚”就“僚”在这些地方。3、消极应对形式,只求做像,不求做好。甚至错误的认为:形式的工作不能做得太出色,一旦被上面看中、黏上,当成典型连连看,影响正事,那就糟了。4、思想上存在享乐的想法。食色性也。毋庸讳言,本人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来说,有些虽属奢望,但从思想深处检讨,非分之想是不应该有的。5、看到奢靡之风我很眼热。人生在世,都想风光无限。看到前些年当官的居高楼、坐豪车、喝洋酒,美女前呼后拥,好生羡慕。也想来生走点官运,风光风光。我这人思想缺乏定力,有时把持不住自己。我若官至“处、厅、部、国”,很难百分之百保证是个清官。

  

  二、问题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政治学习不够,思想革命不彻底。平时虽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学的东西真正“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三、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注意思想改造,提高思想素质。2、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工作热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服好务。3、以党章为准则,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职尽责。4、以活动月为起点,作风建设不停步,思想改造不停步,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党员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问题清单二十八大以来,工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紧紧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出实招、动真格,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一、强化教育,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自觉性有新的提高一是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提升南宁首位度”主题党课巡讲活动。市委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对工委主题党课巡讲方案专门作批示。市委常委、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为机关党员干部开展

  中剥离出来,集中到一个专门的审批部门办理,以“分级受理,集中审批”的方式开展行政审批工作。通过实行“受理、审核、批准”三级审批模式,减少了审批环节,彻底打破科室的职能边界,形成了“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了多头办理转为集中“一站式”审批、多重审批转为“流水线式”审批、分工审批转为“值班式”审批、排队等待会审转为“突出重点式”会审、审管混用转为“运动员式”五大转变,审批工作从人员、办理环节、业务会议、使用印章等方面得到了精简。改革后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限大幅缩短,审批业务整体提速58,土地登记业务最高提速可达到75。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各级媒体对这项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赞扬。

  三、抓活载体,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取得新的成效一是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总队设在工委,各机关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服务队900多支,队员11000多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去年,

  层“结一联五”制度的实施方案》,规定单位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分别与一个村党组织结对联系,每位领导干部分别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普通党员户、1户村干部户建立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的“基层联系户”关系。同时,各单位其他党员干部以“一帮一”为载体,即每一名党员与1户困难党员或群众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市直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1705个,开展帮扶活动9800多人次,投入帮扶资金680多万元,扶持项目2400多个,形成“万名党员下基层,心系百姓连万家,鱼水情深促和谐”生动局面。

  

推荐访问:党员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党员 联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