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17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24 18: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17篇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多篇)  第1篇:换届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换届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加强我区镇级党委换届工作中网络舆情突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17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17篇

篇一: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多篇)

  第1篇:换届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换届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加强我区镇级党委换届工作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

  换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区委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组织机构

  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办、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委组织部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

  联席会议职责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

  入突发事件的处置。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置。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注意发挥联席会议的应对作用,具体程序为:1、各单位密接注意网络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区委组织部报告,由区委组织部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联席会议。2、联席会议接到区委组织部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媒体报道,必要时可设立新闻发布中心。3、联席会议将网络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区委,及时向区委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24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四、严格奖惩

  对在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领

  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2篇: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我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二)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三)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和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使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工作方法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

  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三、应对机制

  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

  

篇二: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管理及处置预案

  舆情管理及处置预案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须严格按照此预案开展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第十七条一般舆情处置流程(一)受理留言。公司舆情管理员对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登记审核并向部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汇报。(二)批办留言。对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舆情处置工作联系单》形式,经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示后转相关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或部门。(三)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舆情处置工作联系通知后,对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48小时日内以书面形式报舆情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并对外回应。需紧急处理的,所涉单位在接到舆情处置工作联系通知后,24小时内内予以明确答复。(四)跟踪督办。舆情管理办公室对批转出去的受理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五)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公司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原途径进行反馈。一般事项回应的时限为反映事项后48小时内,紧急重大事项的回应在24小时内。(六)立卷归档。舆情管理办公室对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及时立卷归档。公司本部各职能部门、各项目部自行发现的一般舆情信息可及时主动处置、妥善回复,并于48小时内向公司舆情管理办公室备案。第十九条舆情危机处置流程(一)及时反应。在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行为或事发生后,责任部门或单位应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妥善处置,并编辑简炼的紧急信息,在半小时内电话报告舆情管理办公室,在1小时内做出书面报告。

  

篇三: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舆情应急处置预案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1

  为提高柳河蒙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舆情应急处置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我行和谐稳健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与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在我行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分支机构、各部室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行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分支机构、部门及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发现涉及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应急工作以服务我行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则,切实化解

  负面舆论,维护我行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柳河蒙银村镇银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行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本行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徐芳

  领导小组副组长胡顺利、罗慧、陈永新

  成员赵媛媛、苏晓迪、郑兆铭、关健、张雪、杨中将、张强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柳河蒙银村镇银行综合管理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领导办公室负责人杨中将

  联络人张强、李萍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行或主发起行业务经营、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行、主发起行或主要股东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行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我行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行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或重大舆

  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二)跟踪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我行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本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我行各分支机构、各部室按照我行规定及时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报。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四)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及时听取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管控。针对不实报道,由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责任主体或责任部门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

  稿源,明确目标媒体、发布渠道和发布要求、方式,在舆情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序发布,并及时监督反馈宣传效果;根据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协调联动。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要及时做好本机构、本部门公众舆论的监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回复,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八)舆情报送流程。经我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为特别重大、重大或较大舆情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本行董事会。同时,在1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特紧急情况,先以口头形式)上报属地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

  六、应急评估

  (一)后期工作

  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继续加强对舆情事件相关性质、相关领域、相关群体的舆情信息研判和应对处置,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涉及相关主体责任部门的舆论事件,应依法有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本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正面形象宣传,组织策划新的宣传主题和亮点,

  消减舆论影响。

  (二)分析总结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就舆情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舆情分析专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在我行由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负责人专人负责,确保舆情相关工作,联络畅通、及时。

  (二)培训保障

  应定期组织负责舆情方面的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舆情应急处置人员政治上、业务上的敏感性和应急处置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由柳河蒙银村镇银行负责解释。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2

  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3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农林水利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秀文同志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股室、各单位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股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办公室主任和单位主要领导、股室负责人是舆情的监控第一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

  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单位股室,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股室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篇四: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一、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呈现出五大特点,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因此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实时的应对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企业就需要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1.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2.划分舆情监测重点区域,包括各大新闻门户类网站和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等。

  3.选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监测系统,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尤其是网络口碑和自身形象监测,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助力用户网络舆情的顺利应对与处置。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与己相关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

  如利用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自动采集并整理分析全网舆情,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自动识别负面准确告警,确保舆情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策略

  1.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确定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内外发声的统一性,防止因表态的偏差而产生矛盾的激化或扩散。

  2.强化网络媒体沟通,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专家进行合作,降低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阻力。

  3.利用像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通过系统设定特定语法或关键词,进行实时全网监测,挖掘舆情演变过程中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及时掌握舆情发展动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置措施。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通报应急处置办公室;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事件真相,为快速开展实地调查、源头化解工作,提供决策和处理意见。

  三、应急预案的流程设计

  (一)发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至少每天早晚各一次浏览各大主流媒体网页,各单位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要密切关注本地媒体报道,以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对微信、微博、报纸文章、电视画面、广播声音、互联网网页等,应及时保存,固定证据。

  (二)报告。发现舆情危机信息后,应将信息逐级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报送上级部门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信息应包括舆情发生后媒体与网络评

  论、引发舆情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单位、过程、结果)、网上跟贴的言论倾向。

  (三)评估。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在获取发生或可能发生危机的事件信息后,落实人员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是否需要应对、进行何种程度的应对措施提出意见。按照舆情的性质、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将舆情分为一般舆情与重大舆情。一般舆情指仅涉及管辖范围,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影响不大的舆情;重大舆情指跨地区的,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有较大影响的舆情或被省、市级主流媒体(论坛)曝光,或微博转发达100条以上的舆情。要按照实事求是、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系统配合的处置要求,根据不同舆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流程。

  (四)处置。根据舆情危机的不同等级和职责,各单位各司其职,迅速、稳妥地开展工作。对一般舆情,由应急处置办公室牵头,协同各业务单位,经分管领导审定并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对重大舆情,由主要领导牵头,会同各单位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主要负责人审核、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再统一发布权威信息。要主动争取话语权,通过新闻通稿、主动邀请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全面报道事实真相,减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将危机引起的毁损度降到最低。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视情与宣传部门、地方政府应急办、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沟通,掌握社会舆论、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反映,直至事态平息。必要时,可联系有信誉的媒体,让当事人接受采访。未经领导小组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信息,不得擅自接受记者采访。

  (五)后续。如舆情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妥善处理,社会媒体不再关注,当地民情趋向平和,处置工作可视为结束。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确定人员对舆情处置回顾总结,改进现实具体工作,防止类似负面舆情再次出现。

  四、应急预案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与舆情主体部门有重点地选择小组成员开展工作。舆情主体部门包括舆情涉及业务的分管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联络工作。

  (二)队伍保障。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反应灵敏的网上发言人、舆情员(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员(网络评论员)至少要自行注册1个微博账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以备网络评论之用。

  (三)响应保障。要形成和完善一套反应快速、运作有效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对发现涉及本系统的重要敏感负面舆情在4小时内、特别重大敏感负面舆情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对网上重大敏感负面舆情事件还应及时向宣传部门(网宣)和公安部门(网警)通报相关

  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24小时网上舆情值班制度。舆情主体单位要及时受理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在知晓发帖内容后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需按程序办理的,经部门领导审定在5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确定答复意见;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当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对属地明显的网上信息,由当地政府或部门独立处置;对属地不明显或跨辖区的网上信息,由上一级机关处置、落实源头化解、处置工作。

  (四)培训保障。要加强对舆情应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应对舆论的能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系统应急指挥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五)奖惩保障。对及时上报信息,处理坚决果断,处置及时有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予以通报表彰。对执行预案不力,玩忽职守,贻误时机,导致事件恶化,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或不遵守纪律,擅自向外界透露事态发展、处置进程等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信息隐瞒不报或未及时上报的部门及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我校为有序引导,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等媒体的能力,依据已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我校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及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许昌实验中学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我校突发重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舆论。学校宣传科负责舆情处理,电教网络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二)岗位职责

  宣传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相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突发重大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有技术上问题的及时与电教网络中心联系。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学校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宣传科,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对于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学校及时提出答复意见,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对于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综

  专人负责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釆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上报市教育局,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篇五: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县第二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

  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网站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校办及相关部门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制高点,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

  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为了协助相关部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法制尊严,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快速妥善处置涉检网络舆,结合实际情况,分享此网络舆情监测预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检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检察长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科室内勤为信息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内勤负责本科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

  二、开展涉检雨晴风险评估

  对办理的自侦、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明行检查、控告申诉等各类案件全部纳入办案风险评估体系,办案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的同时,对案件是否存在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检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案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检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案件,社会关注的案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诉讼环节的重点案件给予关注。如在侦查环节确立“拟作不立案、撤销案件”;在审查批捕环节,确立“拟作不批捕或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不立案决定,检察机关同意侦查机关不练的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确立“拟作不起诉、不予抗诉决定的案件”等为风险关键点。

  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完善预警、监测研判机制

  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检舆情案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使其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面地收集涉检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四、发挥检察宣传的整体效应

  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检查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

  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检察队伍新风貌、检查工作新业绩和检察改革新措施,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通报应急处置办公室;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事件真相,为快速开展实地调查、源头化解工作,提供决策和处理意见。

  三、应急预案的流程设计

  (一)发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至少每天早晚各一次浏览各大主流媒体网页,各单位负责舆情监测人员要密切关注本地媒体报道,以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对微信、微博、报纸文章、电视画面、广播声音、互联网网页等,应及时保存,固定证据。

  (二)报告。发现舆情危机信息后,应将信息逐级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报送上级部门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信息应包括舆情发生后媒体与网络评论、引发舆情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单位、过程、结果)、网上跟贴的言论倾向。

  (三)评估。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在获取发生或可能发生危机的事件信息后,落实人员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是否需要应对、进行何种程度的应对措施提出意见。按照舆情的性质、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将舆情分为一般舆情与重大舆情。一般舆情指仅涉及管辖范围,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影响不大的舆情;重大舆情指跨地区的,经初步分析,对单位整体形象有较大影响的舆情或被省、市级主流媒体(论坛)曝光,或微博转发达100条以上的舆情。要按照实事求是、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系统配合的处置要求,根据不同舆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流程。

  (四)处置。根据舆情危机的不同等级和职责,各单位各司其职,迅速、稳妥地开展工作。对一般舆情,由应急处置办公室牵头,协同各业务单位,经分管领导审定并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对重大舆情,由主要领导牵头,会同各单位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主要负责人审核、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再统一发布权威信息。要主动争取话语权,通过新闻通稿、主动邀请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全面报道事实真相,减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将危机引起的毁损度降到最低。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视情与宣传部门、地方政府应急办、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沟通,掌握社会舆论、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反映,直至事态平息。必要时,可联系有信誉的媒体,让当事人接受采访。未经领导小组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信息,不得擅自接受记者采访。

  (五)后续。如舆情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妥善处理,社会媒体不再关注,当地民情趋向平和,处置工作可视为结束。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确定人员对舆情处置回顾总结,改进现实具体工作,防止类似负面舆情再次出现。

  四、应急预案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与舆情主体部门有重点地选择小组成员开展工作。舆情主体部门包括舆情涉及业务的分管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联络工作。

  (二)队伍保障。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反应灵敏的网上发言人、舆情员(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员(网络评论员)至少要自行注册1个微博账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以备网络评论之用。

  (三)响应保障。要形成和完善一套反应快速、运作有效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对发现涉及本系统的重要敏感负面舆情在4小时内、特别重大敏感负面舆情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对网上重大敏感负面舆情事件还应及时向宣传部门(网宣)和公安部门(网警)通报相关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24小时网上舆情值班制度。舆情主体单位要及时受理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在知晓发帖内容后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需按程序办理的,经部门领导审定在5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确定答复意见;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当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对属地明显的网上信息,由当地政府或部门独立处置;对属地不明显或跨辖区的网上信息,由上一级机关处置、落实源头化解、处置工作。

  (四)培训保障。要加强对舆情应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应对舆论的能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系统应急指挥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五)奖惩保障。对及时上报信息,处理坚决果断,处置及时有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予以通报表彰。对执行预案不力,玩忽职守,贻误时机,导致事件恶化,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或不遵守纪律,擅自向外界透露事态发展、处置进程等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信息隐瞒不报或未及时上报的部门及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六: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1篇: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市**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工作中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舆情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公司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组织机构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舆情,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市**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虞忠凯、党委书记刘佳华担任,副组长由营销副经理迟晨林、生产副经理李春文、纪检书记王超、物资副经理闫铁君担任,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安监部、党群工作部、客服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的评估、预警、分析和报告。工作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三、应急程序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1、各部门、各班组要密切注意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由各部室负责人集体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2、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宣传报道。3、工作领导小组将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公司新闻中心,及时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24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四、健全制度1、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2、建立舆情监控体系积极应对于媒体舆情,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络等媒介传播的舆情信息,要加强监测监控力度,设专人进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应对、早处置。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明,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

  3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发展。4、完善信息摸排机制针对用户对公司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认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情况,向用户作出解释说明,让用户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平性。**市**2021.3.22

  第2篇: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市**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工作中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舆情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公司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组织机构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舆情,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市**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虞忠凯、党委书记刘佳

  华担任,副组长由营销副经理迟晨林、生产副经理李春文、纪检书记王超、物资副经理闫铁君担任,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安监部、党群工作部、客服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的评估、预警、分析和报告。工作职责:

  1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篇七: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处置预案6篇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舆情处置预案6篇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舆情处置预案篇1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暂行)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院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院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院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学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主管宣传工作的院领导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院领导成员: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主要职责为: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院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四、工作原则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

  

  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院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院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院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1.重大突发事件(I级)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2.较大突发事件(II级)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具体执行标准是:(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指小范围内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

  

  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1.分级响应I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II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

  

  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2.应急处置(1)预案启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

  

篇八: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

  第一条总则为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明确网络舆情预防、预警、应对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我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洛南对外形象,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工作原则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县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上报上级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县形象的事件,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第三条组织机构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2、对涉及芦山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发言人;4、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宣传报道内容,安排新闻发布,接待、引导采访事件的媒体记者;5、收集、跟踪、分析、处置境内外舆情,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单位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6、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第四条舆情预警各科室要尽快组建一支能预测、善分析、助决策的舆情预警队伍(即舆情评论员),舆情评论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芦山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填报《舆情处置单》,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在报告的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第五条舆情引导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芦山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第六条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主体单位和评论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洛南的良好形象。

  第七条舆情应对1、明确态度。应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对事件及时关注和重视,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2、提高速度。要迅速与有关单位和媒体取得联系,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协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违法信息。3、把握尺度。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发布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4、规范法度。在消除负面报道危害时,要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密切关注媒体动态,防止事态反复。5、调整角度。对于确属工作人员失误的情况,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显示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6、提高满意度。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力争把重大舆情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第八条舆情协调

  建立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学习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科学方法。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二、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

  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

  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四、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

  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四)动态跟踪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五、工作保障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一、目的为了保障市交通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安全,提高处置网络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把握涉及交通工作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突发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由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办法。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处置各级各类、微博和贴吧发生的涉及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工作的网络舆情。三、工作原则(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突发网络舆情公共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满足群众信息需求,防止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信息失真和谣言泛滥。(二)主动引导,突出重点。坚持准确报道事实、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撰写网评文章等引导方式,先入为主,打好网络宣传主动仗。要着重组织宣传报道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妥善处理事件的情况,引导公众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舆论,相信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上舆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理。

  (三)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交通工作网络舆情处置制度,严格执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网络处置应急响应(一)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网络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由领导组组织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专题部署会,传达市委的指示精神,分析舆情的发展形势,统一宣传口径,明确引导要求,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二)启动新闻发布审批和通报机制网络舆情发生后,严格按照《安庆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制定新闻发布方案和发布内容,报市委批准后组织发布,及时通报网络舆情发展,汇编舆情专报。(三)启动网络监控和引导机制启动公安局网络监控设备,严密监控舆情的发展动向;及时封堵和删除网上有害信息,组织网络舆情监测员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撰写网评文章,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解释疏导,引导正确舆论发展方向,做好网络媒体的宣传导向工作。四、总结评估

  做好应急处置结束后的善后各项工作,并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针对处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办法。

  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部门由纪检部门实行问责制。

  

  

篇九: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网络舆情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单位对网络舆情也越来越重视。而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从容应对处置,维护自身口碑形象,就必须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掌握网络舆情的应对原则,制定一份科学详尽的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为此,关于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问题,小编制定了以下这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可供参考。

  -、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般而言,网络舆情呈现岀五大特点,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因此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实时的应对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企业就需要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2•划分舆情监测重点区域,包括各大新闻门户类网站和主要的社

  交网络媒体平台等。

  3•选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可对全网舆情进

  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尤其是网络口碑和企业形象监测,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助力企业网络舆情的顺利应对与处置。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企业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

  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

  如利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自动采集并整理分析全网舆情,及时发现

  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自动识别负而准确告警,确保舆情应对处

  置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舆悄应急处豐预案三篇

  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策略1•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确定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内外发声的统一性,防止因表态的偏差而产生矛盾的激化或扩散。2.强化网络媒体沟通,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专家进行合作,降低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阻力。3.利用像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通过系统设定特定语法或关键词,进行实时全网监测,挖掘舆情演变过程中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及时掌握舆情发展动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置措施。舆情应急处置预案2为了协助相关部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法制尊严,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快速妥善处置涉检网络舆,结合实际情况,分享此网络舆情监测预案。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检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检察长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科室内勤为信息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内勤负责木科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二、开展涉检雨晴风险评估对办理的自侦、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明行检查、控告申诉等各类案件全部纳入办案风险评估体系,办案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的同时,对案件是

  舆悄应急处豐预案三篇

  否存在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检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案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检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案件,社会关注的案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诉讼环节的重点案件给予关注。如在侦查环节确立”拟作不立案、撤销案件“;在审查批捕环节,确立”拟作不批捕或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不立案决定,检察机关同意侦查机关不练的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确立“拟作不起诉、不予抗诉决定的案件”等为风险关键点。

  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完善预警、监测研判机制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检舆情案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使其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而地收集涉检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四、发挥检察宣传的整体效应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检查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检察队伍新风貌、检查工作新业绩和检察改革新措施,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

  舆悄应急处豐预案三篇

  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3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院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院造成的负而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木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木预案。二、适用范围

  木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院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学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主管宣传工作的院领导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院领导成员: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

  舆悄应急处豐预案三篇

  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主要职责为: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

  

篇十: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舆情应对处臵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臵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

  -1-

  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

  -2-

  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和人民网舆情

  -3-

  频道(yuqing.people.com.cn/)等是国内比较权威的舆情监测专业网站。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方法“盯网”——手动搜索加上人工分析,所以出现“漏网之鱼”在所难免。每天上网搜索,关注BBS(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置,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置。之

  -4-

  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四、网络舆情的处置程序及实战技巧在处置网络舆情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舆情信息处置应对的指导和领导。现在对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网络重大负面舆情的处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样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情、调查事实真相、分析研判、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总结上报。(一)发现负面舆情。元谋县,除了宣传员和分管宣传的领导外,每年不仅聘任了特约通讯员,还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明确专门的领导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处置。他们就是网络监测员,舆情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利用好这支队伍。发现舆情后,要求先报告分管宣传或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根据情况安排上

  -5-

  报县新闻外宣办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如果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必须同时报告县政法委、县公安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多部门协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重大的负面舆情信息还必须形成舆情专报,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舆论动态。

  (二)调查事实真相。在上报舆情的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必须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如果是影响较大的负面舆情,可能还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发展动态,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下步的分析研判、撰写新闻通稿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在应对处置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参与调查,还可以邀请网民全程参与,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与透明度,有了这样诚恳的态度,要取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会更容易。

  (三)分析研判。简单说就是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比如说这个负面舆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在网上被“热炒”,下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等

  -6-

  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口头或书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初步方案,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还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这个内容后面还会提及。

  (四)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这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负面舆情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接踵而至,一下子涌向舆情爆发地;或者是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舆情大战,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网络博弈。虽然说狼不一定会来,但是请做好随时被狼“咬一大口”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个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乱了阵脚,陷入非常被动的尴尬境地。

  新闻通稿就是为了发布信息或者媒体采访时我们能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文字材料。最常见的新闻通稿结构可以采取典型的“三段式”:即第一部分简单陈述事实真相;第二部分陈述我们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事态最新进展。如果还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第二部分;如果已经采取了措施,则要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新闻通稿必须抓住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实真相,而淡化其它方面,

  -7-

  甚至可以避而不提。通稿的撰写和拟定要求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尽量避免长篇大论。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说多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由此引发更多的问题。另外,掌握了多少真实情况就说多少,拿不准的、不确定的不能乱说。有专家建议用“挤牙膏”的方式,等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再发布或提供新的信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东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除了很复杂的事件,我们建议新闻通稿几百字、一两页纸能说清楚就不要再繁杂累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新闻通稿力求避免板着面孔、使用“八股”的官话套话,这样会给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十足的印象,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官员形象。在这里我们建议领导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外,还要换位思考,站在记者、媒体和公众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平时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和锻炼一支能胜任网络舆情管理、能打“硬仗”的宣传干部队伍,在残酷的网络博弈里成为成功的胜利者。

  统一宣传口径,我们可以理解为异口同声,一个鼻孔出气。统一宣传口径的最好方法,除了之前说的拟定新闻通稿外,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由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的组织发

  -8-

  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其他不熟悉情况或者未得到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情况,把发言权“推给”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组织。尤其是在接受外国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们不能限制获得批准的记者入境采访,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把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和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当然避而不见也未必不可,如果没有比“躲”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向县新闻外宣办申请并获批准后,除了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外,还可以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变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说”。接受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也需要灵活处理,对于比较有争议,比较棘手的负面舆情,可以先让副职或工作人员出面说,必要时才让主要领导上场讲,这样做是居于这样的考虑:万一先出面的有什么闪失,后上场的才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可以缓冲、减压的“挡箭牌”。当然,如果是事实清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情况,直接让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效果会更好。但是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重任,我们更需要有气魄、敢于面对挑战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新闻发言人。不管领导小组安排谁先“出场”,目

  -9-

  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使事态向着更好的、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了新闻通稿、统一了外宣口径,我们就能够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言行一致,从容应对,避免有人抓住“话柄”炒作。

  (五)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这个阶段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备战”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真枪实刀”的实战,这是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于网民关注度高,可能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的负面舆情,回应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回应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微博、短信、网络论坛等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当然,回应也包括对引起负面舆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恰当处理。如果是不当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可以让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出面真诚道歉,以求获得谅解,尽快息事宁人。对于因官员或一般干部个人严重的失职或错误言行

  -10-

  引发的负面舆情,我们主张尽快采取“切割”战术:割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如辞退、开除甚至依法依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以及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关联,不因一人一事而影响“一大片”。当然,也别一出事就老拿“临时工”说事儿,连我们都不信了,你说网民还会信吗?

  对于关注度不高,可能不会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的舆情,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但在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如有些舆情,过一段时间或两三天后这些负面影响就会烟消云散,不攻自破,不战而胜。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须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就要及时跟进,组织网络评论员回复和跟帖、举行新闻发布会。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我们都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给网民亲切、轻松的感觉,拉近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尽量避免把政府和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平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建议网络评论员和主要领导开通微博、注册重点论坛和网站,抽空参与网络讨论,提升

  -11-

  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平时与媒体、记者交朋友也很重要,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把新闻通稿交给他们发布出去,为我们“正名”。这样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才能占据更有利位置,虽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必要准备,在实战中却仍会被动挨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个能力也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战和平时的学习、演练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六)总结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置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痕迹材料,上报给县新闻外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备今后查阅和相互交流学习。经过这些程序和环节,网络舆情处置才算暂告一段落。

  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1、要领导挂帅,亲自指挥。在应对和处置重大负面网络舆情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指挥。虽然在接受采访和发布新闻信息时,

  -12-

  主要领导不一定要上场,但是在处理负面舆情,尤其是涉及民生、拆迁及医疗纠纷、司法不公等负面舆情过程中,“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临现场,靠前指挥。这样做,不但便于统筹协调,提高应对处置舆情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而且有利于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从容处置。

  2、要树立守土有责的观念。虽然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专门负责全县的新闻外宣工作,但是在发生负面舆情时,其职能是指导、帮助、协调应对和处置工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负面舆情都必须由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来处理。舆情信息管理同样采取属地管理原则,涉及舆情的部门单位和乡镇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主体,必须积极主动,不能缺位,更不能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抓住处置应对的最佳时机,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如果处置不当或错失了最佳时机,最后“受伤”的仍是自己,政府和官员本人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如果面对重大网络舆情置若罔,无动于衷,这就是政府和官员的不作为,事后要依法依规调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要协调一致,多部门联合行动应对处置。有句俗话叫“城

  -13-

  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表明诸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的联系。虽然负面网络舆情可能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乡镇或者某一组织、某一个人的不当言行引起,但是,他与全县工作大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任何负面的舆情都有可能给全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给全县抹黑。在应对和处置负面舆情时,所有涉及的单位部门、乡镇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解决问题,都要本着“一盘棋的思想”,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处置网络舆情。

  4,要端正态度,站稳立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措施远比“打圆场”更为重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网民对突发群体事件和负面舆情有着空前的热情,他们迫切希望了解事情真相和问题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解决,甚至有的人会失去理性的判断。因此,我们要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凭事实说话,抓住舆情的主要矛盾,以真诚态度解决问题,以更加全面有力的措施来化解矛盾。唯有力戒“鸵鸟政策”,才能尽快平复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5、要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应急预案。有备无患,网络负面舆情有时就像定时炸弹,在你不经意中触碰了它的“引线”,就会

  -14-

  立即引爆,迅速传播扩散,造成惨重的损失。“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经常性的“备战”和“演练”是十分必要。应急预案是我们在极短时间内应对和处置负面舆情时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纲领性、规划性文件,它的落脚点是综合应对处置规划。它主要包含以下几大重要子系统: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建立领导小组、开展日常工作以及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强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人员、车辆、设备、经费等);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多部门协同处置);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有了应急预案,一旦需要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从容不迫地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有条不紊地处置和应对。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把它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考核内容。通过平时的实战演练提高和查缺补漏加以完善,处置负面舆情就能做到迎刃有余。

  (作者单位:元谋县委外宣办、元谋县政府新闻办)

  -15-

  

  

篇十一: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应对处置措施3篇

  舆情应对处置措施1篇H常生活中网络舆情的表现以及重要性:

  首先,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要求。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新渠道,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其次,制定政策的参考。网络舆情日常应对中的一项基本工作是采集舆情信息,通过采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了解公众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热点以及他们对这些问题和热点的态度、观点、意见。

  最后,可以防患于未然。做好网络舆情的日常应对,在舆情发生的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及时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舆情的扩散与危机的到来。

  网络舆情应对方案正确的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1.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一旦发现针对大化法院的负而舆论,立

  即向各庭科室主管领导汇报,并由领导小组召集成员研究应对措施,立即用

  网民的方式靠上去做工作,努力化解矛盾,使其不再蔓延。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事件或问题的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有关负而报道、跟帖被上级领导批示的,可能出现越级上访等问题,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后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

  2.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

  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法院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当事人或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第一时间告知社会公众或受害者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3.借助媒体,增大应对空间。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

  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

  4.加强宣传,依托信息调研的力量,提升法院的良好形象。调研员有目

  的、有计划、分阶段确定网络宣传主题,采写新闻稿件,在网络上大力宣传我院开展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用正而的声音唱响网上主旋律。让更多的网民了解法院、客观看待并正而热议法院审判工作的成效。

  网络舆情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让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如运用不好运用不

  当,则会适得其反。做好舆情监测防患与未然,助力解决企业和政府与潜在群体隐形矛盾和问题,化“危”为“机”请让云腾舆情成为您最得力的助手。

  舆情应对处置措施2篇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局突发网络舆情工作机制,规范突发网络舆情处置程序,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特制定本预案。

  一、责任主体(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木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

  QQ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

  (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

  二、工作机制(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

  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而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负而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而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而引导舆论走向。

  (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工作要求(一)增强主动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舆情信息,不得应付、敷衍、拖沓、草率处置舆情。

  舆情应对处置措施3篇

  网络舆情风险一般会经历萌发期、发展期、爆发期、衰退期和沉淀期,在不同周期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需要规避的风险和误区也各不相同。企业在而对舆情风险时也应有不同措施来应对可能到来的舆情危机。

  舆情风险萌发期处理措施萌发期的网络舆情通常呈现为线索式内容,如星星之火,还未被网友普遍关注。如果此时介入得当,往往能将其快速平息;如果介入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使其快速进入舆情发展期。在风险萌发期,企业可以使用识微商情

  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工具进行7x24小时全自动监测,发现负而信息。

  而对负而信息,企业切忌盲目控评、删帖,舆情多是现实问题在线上的延伸,在引导处置时只是重视舆情引导处置的形式,而忽略舆论背后的网民关切和舆论诉求,不但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会给公众留下恶劣的负而形象。企业要针对网友负而信息中提出的诉求妥善处理,积极回应。

  02

  舆情风险发展期处理措施发展期的网络舆情迫切要求企业的快速有效回应,并开展实际处置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陷入回不回应、如何回应的困惑。面对舆情风险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借助识微商情网络舆情监测工具掌握舆情起源、发展中真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不能仅凭主观意识进行回应与判断,这样不仅不能平息舆情,反而易导致次生舆情风险的出现。在舆情风险发展期,线上线下舆论会出现频繁联动的现象,舆情工作的重心要放在着手解决线下存在的实际问题。线下问题处置不当,就会激化相关矛盾,进一步刺激线上舆情发酵,扩大线上负而舆情的影响。

  舆情风险爆发期处理措施

  爆03发期的网络舆情热度高,议题较多元,诉求相对明确,能量亟待释

  放。此时的总体策略应以疏为主,切不可盲目进行堵截。在舆情爆发,舆论己经形成一定惯性,具有强大的语话权,在这种时候,切忌过度封堵、

  切忌形式化或情绪化的信息发布、切忌采取强对冲的处理方式。爆发期的舆情格外关注客观事实。如果在舆情爆发期强行处理,不仅会

  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引起网络舆情的反扑,激发更多的质疑。以上的几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缓和舆情风险,而且会波及舆情引导主体,引发次生舆情危机。

  04

  舆情风险衰退、沉淀期处理措施进入舆情发展后期,舆情热度会慢慢消退并趋于稳定。但如果疏于防范,会导致新的焦点议题再次产生,也可能会造成舆情热度反弹。这种时候要切忌盲目乐观,要继续使用识微商情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负面信息实时报送,密切关注线下线上舆情的联系,进行动态的观察和评估,防止舆情的良好发展态势发生反向逆转。

  

  

篇十二: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山东省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工作中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舆情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公司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舆情,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昌邑市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高洪征、党支书记王西海担任,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安监部、党群工作部、客服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的评估、预警、分析和报告。三、工作职责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应急程序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1、各部门、各班组要密切注意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由各部室负责人集体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2、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宣传报道。3、工作领导小组将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公司新闻中心,及时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24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五、健全制度1、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2、建立舆情监控体系

  积极应对于媒体舆情,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舆情信息,要加强监测监控力度,设专人进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应对、早处置。

  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明,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发展。4、完善信息摸排机制针对用户对公司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认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情况,向用户作出解释说明,让用户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平性。

  

  

篇十三: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

  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

  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

  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

  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

  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

  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

  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

  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

  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

  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三)分类处置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

  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股室依法依规进行办

  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

  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

  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

  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四)动态跟踪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

  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五)总结评估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

  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网评队伍人员和单位主要领导、科室负责人是舆情的监

  控第一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单位科室,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篇十四: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实用范文】为切实加强我区镇级党委换届工作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换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区委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组织机构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办、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委组织部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联席会议职责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置。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

  1

  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三、应急程序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

  疏代堵,注意发挥联席会议的应对作用,具体程序为:1、各单位密接注意网络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区委组织部报告,由区委

  组织部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联席会议。2、联席会议接到区委组织部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

  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媒体报道,必要时可设立新闻发布中心。3、联席会议将网络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区委,及时向区委上报事件

  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24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四、严格奖惩对在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要给予表扬。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

  2

  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三、应对机制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

  3

  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篇十五: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某某县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

  

  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网站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

  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校办及相关部门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制高点,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

  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为了协助相关部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法制尊严,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快速妥善处置涉检网络舆,结合实际情况,分享此网络舆情监测预案。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检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检察长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科室内勤为信息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内勤负责本科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二、开展涉检雨晴风险评估对办理的自侦、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明行检查、控告申诉等各类案件全部纳入办案风险评估体系,办案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的同时,对案件是否存在

  

  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检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案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检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案件,社会关注的案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诉讼环节的重点案件给予关注。如在侦查环节确立“拟作不立案、撤销案件”;在审查批捕环节,确立“拟作不批捕或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不立案决定,检察机关同意侦查机关不练的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确立“拟作不起诉、不予抗诉决定的案件”等为风险关键点。

  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完善预警、监测研判机制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检舆情案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使其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面地收集涉检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四、发挥检察宣传的整体效应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检查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检察队伍新风貌、检查工作新业绩和检察改革新措施,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

  

  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通报应急处置办公室;争取在

  

  

  誉的媒体,让当事人接受采访。未经领导小组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信息,不得擅自接受记者采访。

  (五)后续。如舆情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妥善处理,社会媒体不再关注,当地民情趋向平和,处置工作可视为结束。舆情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可根据需要,确定人员对舆情处置回顾总结,改进现实具体工作,防止类似负面舆情再次出现。

  四、应急预案的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与舆情主体部门有重点地选择小组成员开展工作。舆情主体部门包括舆情涉及业务的分管局领导、部门负责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联络工作。(二)队伍保障。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反应灵敏的网上发言人、舆情员(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员(网络评论员)至少要自行注册1个微博账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以备网络评论之用。(三)响应保障。要形成和完善一套反应快速、运作有效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对发现涉及本系统的重要敏感负面舆情在4小时内、特别重大敏感负面舆情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对网上重大敏感负面舆情事件还应及时向宣传部门(网宣)和公安部门(网警)通报相关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24小时网上舆情值班制度。舆情主体单位要及时受理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在知晓发帖内容后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需按程序办理的,经部门领导审定在5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确定答复意见;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当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对属地明显的网上信息,由当地政府或部门独立处置;对属地不明显或跨辖区的网上信息,由上一级机关处置、落实源头化解、处置工作。(四)培训保障。要加强对舆情应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应对舆论的能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系统应急指挥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五)奖惩保障。对及时上报信息,处理坚决果断,处置及时有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予以通报表彰。对执行预案不力,玩忽职守,贻误时机,导致事件恶化,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或不遵守纪律,擅自向外界透露事态发展、处置进程等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信息隐瞒不报或未及时上报的部门及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十六: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33篇一、责任主体(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QQ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二、工作机制(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

  

  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p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p判断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面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舆论走向。(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主动性。人力资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

  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舆情信息,不得应付、敷衍、拖沓、草率处置舆情。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2一、适用范围

  二、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p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主要职责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四、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

  

  各科室对所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各科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应立即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三)分类处置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

  

  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各相关科室、二级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五、工作保障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篇十七: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舆情管理及处置预案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___开发有限公司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预案

  

  

  (二)协调宣传、真诚沟通。公司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协调和组织好对外宣传工作,严格保证一致性,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与媒体的真诚沟通,在不违反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真实真诚解答媒体的疑问、消除疑虑,以避免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谣传。

  (三)勇于面对、主动承担。公司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表现出勇于面对、主动承担的态度,及时核查相关信息,低调处理、暂避对抗,积极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推荐访问:新闻舆论阵地预判处置措施有哪些 阵地 处置 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