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11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29 19: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11篇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有人说,大国情怀早在鸦片战争后,就该丢掉了。而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激进派眼里,甚至认为“汉字不废,中国必亡”,建议全部西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11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11篇

篇一: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有人说,大国情怀早在鸦片战争后,就该丢掉了。而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激进派眼里,甚至认为“汉字不废,中国必亡”,建议全部西化,禁止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看中国书,进行全盘西化。被引为“先知”的人物们尚且如此,何况平民?沉重的自卑心理,在国人头上压了百年以上,其影响甚至可以用“毒入骨髓”来形容,绝不可能在短期内散去。于是在如今的公民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轻易地找到踪迹:一、品牌自卑浙江、福建等地盛产鞋业、服装业,但用本土名字的却少之又少。多数往洋牌边上靠,名字洋气得很。更有甚者,许多人走的是跑到国外注册个英文牌,然后在国内拉开洋品牌架势。“狐假虎威”的背后,藏着的却是民众心里深重的国产自卑——由来已久。常见到一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指着某某药品,用生硬的汉语拼命夸奖。经常接触网络的你或许知道这广告的虚假——没几个好鸟。但普通民众却不一样——在他们心里,老外用的东西就是好、老外用的药就是更能见效,甚至认为国内明星做的广告可信度不如一个普通外国人,与“外国的光头比中国的灯泡亮”这种想法没啥区别。类似的消费自卑,几乎所有行业都长期存在。耐克阿迪专柜旁边肯定有一大票泉州造鞋品牌、皮尔卡丹专柜旁边肯定有一大票温州品牌。不图别的,就图蹭点洋味儿。借用《大腕》里的一句话来这类形容这些行为最为合适——“不求最好,但求最洋”。不断掀起的对某友邦产品浩浩荡荡的盲目抵制潮,也可算在这类型自卑里头,只不过藏在了“肤浅爱国”和“假自信”的背后,所以显得“貌似正义”。---------------------我是分隔线二、文化自卑说到电影电视方面有自卑心理的,首先便要数“最有文化”的年轻作家们了。显然,喝着牛奶、啃着面包过来的年轻作家们对西式电影电视剧的思维方式及演绎风格更容易习惯。于是,穿着爱国这件鲜艳衣服的年轻作家们,可以不以为然地用文化自卑的心脏,挺着D罩杯般的文采,昂然走到闹市中心的台上来忽悠更年轻的人。而如飞蛾般,不停扑向好莱坞去“镀金”的演员们,便是本类型自卑的第二群体。“镀金”这类事,就好比硬着头皮上街找武林高手打擂的秀才忘了自己万种风情的诗句一样——即使习武确实有益身体,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色。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特色,但许多演员只追着钱,哪里顾得上特色。偶然“获赏”的一个小奖项,便引为“中国人的骄傲”并疯狂炒作,却在这同时,把自卑暴露得更彻底。这类事情在体育界也有严重表现——比如姚明现象:好好的体育全球化、商业化,竟然被某些人说成“不喜欢姚明就是不爱国”。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却是自卑心理在起作用——自卑积压太多了,好不容易来了个姚明,岂能轻易放过?

  自卑心理得到了弥补,却是苦了那过得如履薄冰的七尺姚明。西方某些产物如歌剧在中国根本推广不开、中国相声在外国根本没法活,这便是两种最鲜活的文化冲突实例。显然,文化冲突不能像种反季节、反地理瓜果蔬菜那样可以简单地用棚室搞定。但某些人却习惯性地认为,只有懂这些“洋东西”的中国人,才算“有品位、有层次、有素质了”。这便是典型的“国情文化品位自卑”。文化自闭固然是错,但文化自残更是可怕和悲哀的,把老祖宗的精华放着不顾直奔光亮白净的西方大腿而去,那无异于毁自己。--------------------我是分隔线三、教育自卑我没有丝毫贬低留学生的意思,但有一点是不否认的:一大部分外出留学的年轻人都是冲着国外的经济体制甚至是货币汇率去的,而不是把留学当成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的,国外大学教育体制整体水平确实要比国内高,然而当“留学”被商人盯上后,便大大滴变味了。于是很多时候便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出国了入校了上课了发现全班都是来自中国。说来说去,在太多的时候,留学和“好莱坞镀金”是一样的味道和效果。且不论“留学”的“成长率”如何,首先这“留学”的光环背后,便藏着深重的自卑心理:但凡国内百姓,一听到“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这句话时,眼神里的尊敬瞬间陡增数倍,甚至还带着些畏惧,矮人一等的情绪在这时候便唰唰唰地跳了出来。在国人眼里,这些留学的人似乎就是在享清福,而事实上,出国的这些人大多过着艰辛的二等公民生活。-----------------我是分隔线四、饮食自卑吃喝方面的自卑心理,多表现在年轻一代身上。前阵日子某明星(秦海璐,发布会上见过一次,说实话,相貌实在呛)曾说她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高质量生活——她平常喜欢喝洋酒吃洋菜(我就纳闷了,喝洋酒不也是变成尿尿么?古代美女没喝过洋酒,难道全都不如外国妹漂亮了?)。这种“明星言论”在年轻人中很常见,而街头巷尾接连不断开业的高利润西餐,则把“饮食自卑”体现得更彻底。似乎西餐厅里一瓶百来块的酒,也要比中餐厅里的茅台国酒更有档次。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西餐厅有一个共同好处——安静。我在云南曾体验过一次整整两层西餐厅只有两个人的环境——全店服务员都在为两个人服务,安静到轻动下刀叉声音都能传出几十米的程度。而中餐厅则与此相反——大多数是边吃边聊、吵吵闹闹。造成“国情饮食自卑”的原因,便是电影电视剧和煽情文人的小说。这类面向年轻人的电影和小说中,无不是“以中餐老酒为贱,以洋餐洋酒为有品位”。于是在这些人的“教化”之下,年轻一辈恋爱、聚餐时,便有目的、刻意地学起了“伪高品位”。商人们更是以“饮食自卑”为机会,赚足了“洋酒洋饭”

  钱,普通的葡萄酒、烤牛肉,一穿上外国衣服便身价倍增。-----------------我是分隔线以上种种,便是国人在长期中西方文化产生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的自卑心理。是的,在对待外来物时,大多数国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但怀着如此令人惊诧之“自卑情感”去对待的,中国绝对是不多的几个。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国情自卑心理长时间地充当着本土品牌发展催化剂。在仰视、膜拜并接受外来品牌、文化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聪明的国人会发现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接下来便是自己动手打造或转而改良自有产品。谦卑的民族往往更好学、更善学,所以一段时光后,便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结果产生——这也是事物所遵循的必然走势,例如:自卑造出了许多“假洋品牌”,但却由此很好地抵挡住了“真洋品牌”的攻势,看看如今中国服装还有家电等部分行业,已然渡过了萌芽期,并有了丰富的积累;文化自卑让西式影剧流行,却也逼着本土传统文艺改良、融汇各方特色以适应时代,近年来也渐有了声音、显出了特色;自卑让“留学”团队疯狂地增加,却也逼着国内教育体制做深度改革,如今一些企业对待商业化“海归”的态度,就像看“海外洗碗归来”一样;自卑让“洋餐厅”做大,但也逼出了中餐厅不断地做安静、层次化等改良......

  纵观许多领域,这类现象很是普遍,总的看来,就像荒土被沸水浇过一样——先是下沉许多,然后草木发始疯狂萌芽生长。自卑与自信成反比例,会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减弱——从这个角度上看,国情谦卑是社会的主要心理推力。而在初级阶段,这种情怀恰恰是必然和必要的。所谓“居下位而纳百川”,身为大国的卑谦一面,正是中国的“可怕”所在。

篇二: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推荐文章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些让你的人生更平坦热度:不自信的原因是什么:掌握原因告别自卑热度: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热度:出气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解决热度:现代人压力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热度: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下面是店铺带来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自我认识不足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家庭经济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自卑心理怎么办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

  人生。作业法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

  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补偿法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补偿现象,如盲人尤明、聋者尤聪,这是大家常见的。其实,人还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华罗瘐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记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赶上他人。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补短。亚历山大、拿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所以说,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到补偿。领悟法领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

  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中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

  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暗示法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训练法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当之处,如内向,不与人交往,敏感多疑等,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训练。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第二、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第三、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第五、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第六、去表现你的新个性。要提醒你的是,不要指望很快便能发展成一种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性格,还必须以自己性格的内核为基础。

  其他n协助该生认识“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结”。自卑并非一文不值,适当的自卑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改变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肯定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

篇三: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诚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所说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深入研宄和揭示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的社会历史根源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自身的优势和缺陷,确立文化自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文化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在中国自殖民时代开始,伴随着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击碎了国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和以世界中心自诩的梦呓,其唯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一落千丈甚至丧失殆尽。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无能也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其中的每一次民族危机都加重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失望甚至都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中国人在屡遭顿挫中产生了对自身文化认知上的自卑。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在五四’运动中就集中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否定,甚至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罪恶感和’赎罪’意识……文化自卑最为极端的表现是有的人甚至对中华民族在种族方面的品质也产生了怀疑……在中国这个历来以血缘为根本的宗法道德社会中,国人在潜意识中居然己经发展到对自身血统的鄙视足见文化自卑程度之深了我国近现代多次出现的全盘西化论”、’全方位西化论”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在文化自卑心理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时至今日,这种文化自卑心理依然在许多方面有着突出的表i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虽然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概念但经济实力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毕竟还处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相对于后工业化、信息化文明,我们的文化从其影响力等方面来说还是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一种势单力薄的弱势文化。这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文化自卑心理那种认为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观点,以及盲目崇拜欧美文化,幻想或试图通过全盘西化或完全移植西方文化以彻底改造中国的观点都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的表现,这些观点也是不切实际的、不科学的。

  与这种文化自卑心理相反,同时存在的是文化自负心理。文化自负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的自满自足和妄自尊大。这种心理的思想根源是天朝"意识和’中央之国”情结,其特点是为我独尊从各个角度强调华夏相对于夷狄的尊贵地位和不容侵犯的权威’,并最终形成华夏为尊,夷狄为卑’的文化等级观念”从这种民族本位意识和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出发认为只能以夏变夷,不能以夷变夏在文化上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以致自我封闭。正因为如此,当面对外来文化时,往往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加以对待,反而产生对立、排斥和抗拒情绪,固守传统盲目排外致使闭关锁国政策占据上风,失去了本应获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中兴的机会。直到今天,不少人依然保留着一种习彳惯世界上一有什么先进的或者进步的东西出现,就有人去查点自己的文化存货,说多少年前我们在这方面就有所发现了,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早就有了,如此等等。与这种文化上的自满、自大和自负相伴随的,往往是文化上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同时也包含和折射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自我封闭处处设防。其实文化自负或者文化自大,在一定意义上所表现和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极度的文化不自信。

  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确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不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九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

  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

  许多的优秀内容和因素,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中指出:任

篇四: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孩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父母意识到宝宝性格变得内向,不敢主动和人交谈时才发现宝宝的自卑,及时的教育引导才能让孩子摆脱自卑。下面是为你准备的孩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快来看看吧。自我认识不足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家庭经济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

  1

  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成长经历有关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个人性格特点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孩子自卑的几种表现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

  2

  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中,成绩、才艺、行为等等,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家长的比较范围之内,家长以为,这样的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拒绝交朋结友,不敢与人交流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自卑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缺陷,也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儿童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不过,感到不自在尴尬也是个好现象,这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知道要去如何融入群体。让我们来帮助你容易脸红的孩子回到他舒服的状态吧。

  3

  我长得和别人不一样2-4岁时,你的孩子还超爱耍宝——他不会在意光着身子或者只穿着内裤就到处乱跑。但是现在他开始注意隐私了。那些让人烦恼的生理现象(比如:打嗝、放屁),别人可能觉得好笑,却会毁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好吧,没那么夸张,但是哪个孩子会喜欢别人叫他放屁精呢?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知道男孩女孩有不一样的身体器官,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身高、体重、还有眼睛、鼻子、耳朵的形状和大小。这些比较是正常的,如果有个孩子发现他和别人在某些方面不一样——也许是太胖,戴眼镜,或者他的鼻子比他朋友的大——那么,他就会在这些方面产生强烈的自我认知。解决孩子自卑的方法帮助你的孩子理解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身体是自己的,他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允许他关门换衣服,不要求他接受不喜欢的身体接触。至于生理现象,那就再简单不过了。家长要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会放屁,打嗝,有时候肚子会咕咕叫,如果碰到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只要说声“不好意思”就行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他人也会碰到这种状况。所有人都在看我当你把女儿介绍给同事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她盯着地板,藏在你身后,或是咯咯傻笑。成为众人的焦点会让很多孩子感到不自在,因为他们不知道在这种场合之下该做什么,说什么,他们也担心自己

  4

  会把事情搞砸。解决方法让她抬起头来。让她知道你要向大家介绍她了,而且他们都很期待能够认识她。事先,你们可以一起聊聊她应该说什么,这样她就不会怯场了——比如,可以给他们看看最喜欢的玩具,或者自己画的画。如果她真的非常害羞,先跟其他人打个招呼,这样他们就不会提一些让孩子不知所措的问题了。除此之外,你可以和孩子进行模拟情景练习,偶遇妈妈朋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很简单,只要抬起头说“很高兴见到你”,然后耐心等妈妈说完话就行了。别人什么都会如果你女儿的朋友知道她的地址,你的孩子也要知道对方的。她的姐姐做了一个后空翻,她也要试一下。她的同学会溜冰,你的女儿也央求你给她报个班。每次有人会做她不会的事情,这就是出大事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在意他们做的事而且喜欢拿来跟别人比。如果一个孩子做得不如她的同伴好,她就会有自卑感。将焦点放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告诉她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强调她擅长做的事。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如果她朋友会的她不会,不用感到难过。她想学的话,也可以帮她想想应该怎么学或者怎么提高。这可以帮助她意识到,虽然尴尬的感觉让人不舒服,但是至少她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一下。搞砸了

  5

  假设你的儿子在学校食堂里滑了一跤把午饭都掉地上了。或者在足球比赛中进了一个乌龙球。每次他把什么事儿搞砸了以后,总想躲起来。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在同伴们面前犯错误是很丢人的事情,因为他们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他们觉得其他孩子在看到自己的糗事之后就不愿意和他们玩了。告诉你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笑置之。虽然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大哭或者生气,对发生的事开个玩笑或者说“现在好了,多可笑啊。”是转移他人注意的好办法。提醒你的孩子,如果在其他人犯错误的时候,给他们留下空间,那么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这么做。异性朋友你的儿子时常和隔壁的女孩一起玩,但是是不是边上有同性玩伴的时候就无视她呢?也许他常常跟你谈起学校里的某个女生,但是在他朋友面前却说她“很讨厌”。男孩-女孩之间的事情是超级容易尴尬的事情。很多孩子始终觉得男孩应该和男孩玩,女孩应该和女孩玩,所以,如果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在其他孩子看来是不正常的。不要觉得你儿子和女孩子交朋友就意味着他喜欢她。告诉孩子你也有异性朋友,那很正常。但是,如果他有心动的感觉了,那你就应该探听一下这件事的细节了。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对异性有好感。如果他愿意和你聊异性朋友的话题,就跟他聊,如果他不愿意,给他留点空间。

  6

篇五: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民族文化的三种心理我把中国人对待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心态整理出来三种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大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一种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理。民族文化自大心理主要来说就是只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厉害无比,什么都好,一点点糟粕也会被他们解释成精华,容纳不了一点的外来文化,当外来文化与他们要做一样的事情时,他们又极度鄙视,认为他们心胸狭隘,这种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胜性,但无限扩大了自己心目中中国文化的这种优胜性。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主要说就是不认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为全是封建糟粕,这种人的心理大多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外国十分迷恋,对于中国文化极为鄙弃,从而导致了崇洋媚外,这一种人完全迷信外国文化,而对中国文化十分不自信,造成了对于中国文化认识不足。民族文化自信心理主要是既认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不鄙视外国文化,而能够不断的学习外国文化,并且可以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不足,也认识到外国文化超越我们中国文化的地方,从而不断学习,使得中西方文化对自己的精神言行方面都有影响,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自信心理。民族文化自大心理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后,被这种文化吸引,但没有学习外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面面俱到,不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点,即使是中国文化中学习容纳的外国文化,他们也一概否定,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而否定是外国文化,形成这种心理主要的问题还是学识不够,见识不够,这一类人在中国占据了极大一部分,而他们也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靠着自己积累的知识来认可和反驳一切,而从来不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是对或者错,是事实还是胡说,从而造成了自己一叶蔽目、心里滋生骄傲自大的特点。民族文化自卑心理主要的原因还是崇洋媚外,造成这种心理的人们大多是受到民国时期各大师的影响,看到了各位大师关于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发扬西方科学精神等言论,各位大师的言论也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当时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在一瞬间冲进了中国,极大的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精神冲击,很多有学问的人看到这种思想的先进性,就不断的宣扬这种先进思想,导致了忽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部分人在中国也是极多的,其实在民国各位大师的笔下,也有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之作,国学经典之作,但是因为学习的人少,而社会上留下的关于西方思想的多,导致了后人学习时候的偏听偏信,造成思维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当今一部分人的崇洋媚外,既国外的月亮是圆的这种思考方式。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理,这一种心理非常适合学习的时候来用,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优胜的继承,糟粕的也可以思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那一个可以丢掉,弃用,那一个可以继承,学习,优胜的和糟粕的在不同的学识和格局下来看,他们的分法是不一样的,只有学识越高,格局越大,才能更好的选择优胜和糟粕的部分,从而塑造自己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他们在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化的时候,同时也能看到外国文化的优胜和糟粕,可以清楚的去学习和鄙弃他们的学问,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情况,他们承认中国文化的其中又不好的部分,也承认外国文化中有好的部分,他们有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中国文化中借鉴和抄袭他国文化的情况,也会看到中国文化影响周边国家,乃至于全世界的情况,因为有前一种情况,所以他每天都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的去努力学习,又因为有后一种情况,所以他们能够坦然自信的面对周围一切情况。

篇六: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第一种是强烈的文化不自信也就是文化自卑感认为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罪魁祸首如五四时期形成的激烈批判传统的思潮第二种是现代焦虑症就是对现代的强烈崇拜和追求渴望获得西方的认同把西方的文化和社会逻辑内在化如现代科学技术理性等词汇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都具有正面价值不像西方人文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反思现代主义反思科学主义的传统

  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坐标

  作者:张慧瑜来源:《艺术评论》2020年第3期

  张慧瑜

  【内容提要】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主体状态和文化结构:一是传统中国、乡村中国;二是现代中国、城市中国;三是工业中国、工业乡村。这三种主体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回应特定的时代命题。与西方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有着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当下中国保留着两种文化遗产,第一种是上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实践;第二种是百余年中国挣扎、蜕变的现代历史。只有充分辩证地把这样两种历史经验对象化,中国道路才具有真正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文化坐标;中国主体;中国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西方的挑战,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时间)、中国与世界(空间)、乡村与城市(社会)三组文化坐标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自我指认是传统、非西方和乡村;追求现代化、变成西方和实现城市化成为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内在焦虑。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这三组文化坐标也发生了位移,现代中国、城市中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底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获得重新评价,变成新的文化身份;中国的视野中世界景观也不只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还出现了非洲、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乡村也不再是愚昧、落后之所,而是“舌尖上”的诗意田园。与这种截然二分的文化、社会图景不同,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种克服这种二元对立的文化、政治逻辑,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辩证法,以及工(业)农(业)联盟基础上的工业城市、工业乡村的想象等。可以说,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浮现了三种主体状态和文化结构。

  一、传统中国与乡土中国的自我指认

  经过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下被动、主动地走向追求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传统与现代的框架下,中国被认为是未完成现代化的传统中国。因此,启蒙、向西方学习是“五四”以来的基本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受到批判和反思。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这种中国传统、西方现代的“五四”意识再次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共识。这就造成两种文化情感结构。第一种是强烈的文化不自信,也就是文化自卑感,认为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罪魁祸首”,如五四时期形成的激烈批判传统的思潮;第二种是现代焦虑症,就是对现代的强烈崇拜和追求,渴望获得西方的认同,把西方的文化和社会逻辑内在化,如现代、科学、技术、理性等词汇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都具有正面价值,不像西方人文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反思现代主义、反思科学主义的传统。1984年的电影《黄土地》就是这种文化意识的典型反映。这部电影通过重新讲述革命历史故事,把“黄土地”表现为一种压抑人的、没有希望的、从来不会被改变的陆地文明,即便穷苦女子翠巧爱上八路军战士,也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这种对革命历史故事的反思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启蒙的现代化叙事。

  这种文化自卑感和现代焦虑症是互为表里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定型化的认知结构:中国的就是民族化的、民俗化的、传统的,而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科学的、理性的;现代中国处于一个无法被表达、被叙述的主体状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线性时间逻辑与中国是传统、西方是现代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想象。在冷战时期,中国、苏联、东欧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欧洲、日本等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这两种阵营在政治、经济、文化

  上代表两种不同的制度和逻辑。当时中国的世界想象是与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联系,反对美国与苏联的霸权结构。到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国际空间想象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开始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把自我书写为“黄土地”,把欧美国家变成发达的“海洋文明”和“蔚蓝色文明”的代表。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1993)就体现了这种文化空间的意识,讲述北京的音乐家想到美国去实现个人成功的梦想;直到2013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依然延续这种文化想象。这种叙述与中国是传统、西方是现代的中国故事相似,背后的逻辑都是中国属于非现代,西方、美国是现代的、理想的所在。

  这种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文化想象,在社会空间的意义上,又被转化为中国是乡土的、非城市的。这也造成近代以来乡土中国及其所代表的农业文明成为中国的典型形象和自我指认。如在五四时期,农村是鲁迅笔下需要被打碎的“铁屋子”,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盛筵,愚昧、落后的乡村就是整个中国的象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城市化加剧了乡村社会的内部矛盾,在文化上出现了两种乡村故事。一是重申乡村的传统伦理,来批判和反思城市的消费性和诱惑性,如电影《故都春梦》(1930)、《奋斗》(1932)、《天伦》(1935)等;二是呈现乡村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小生产者的破产(如叶圣陶1933年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前者是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现代式的乡村视角,后者则是用社会阶级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对乡村秩序的破坏。这两种叙述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他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中国又被“恢复”为乡土中国,如第五代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1987)、《菊豆》(1990)和黄建新导演的《五魁》(1993)等都是当时典型的中国故事。

  可以说,从“五四”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传统中国和乡土中国成为两种最常见的中国形象。这是在启蒙主义和现代化的逻辑下形成的中国认同,代表着一种负面的、需要被现代化所抛弃的价值观,也形成了20世纪历史中深入人心的一种文化自觉,就是激烈地自我否认和文化批判,斩断传统中国与现代的关系,渴望把一系列现代价值观从外部内置到中国文化内部。这也是一种自我他者化、自我现代化、自我殖民化的过程。

  二、现代中国和城市中国的浮现

  这种传统中国和乡土中国的主体认知,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发生了逆转。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也基本完成了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目标,传统中国蜕变为高度现代化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启蒙话语中,有两种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状态:一是前现代的主体,是落后的、愚昧的中国;二是把中国故事放置在西方人的视角之中,比如20世纪90年代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1996)、《黄河绝恋》(1999)和叶大鹰执导的《红色恋人》(1999)。21世纪以来,这两种中国故事开始发生转变。一种现代中国的新主体开始浮现,使得现代与中国的内在张力被克服,中国也能够占据现代的、西方的主体状态。

  首先,从现代中国、城市中国的视角叙述中国故事。这体现在一部生态电影《狼图腾》(2015)上。这部电影由擅长拍摄动物题材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改编自2004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本来是一个城里的知青到内蒙古上山下乡的故事,但与20世纪80年代所讲述的伤痕累累或者青春无悔的知青故事不同,《狼图腾》成为一部保护动物的生态主义电影。电影一开始就是从城里来的北京知青的视角,讲述插队、在农场生产过程中与狼的遭遇,批判了那种为了生产而对狼赶尽杀绝的工业化逻辑,反而主张一种与狼友好往来、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狼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崇拜。这种对工业、城市文明的反思,也是一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逻辑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之后再反思发展主义的弊端,这恰好是后工业时代的价值观。在此,中国不只是一个现代的、城市的主体,而且还是一个反思现代、批判工业发展的主体。

  其次,出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世界图景变成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在喜剧片《泰》(2012)中出现了泰国。中国人去泰国旅游,这是当时一种新的文化经验。之前都是西方人、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现在是中国人去国外旅行和历险。而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2016)也是这样,训练有素的中国特种警察,跨越国境、追捕异国的犯罪分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中国故事。因为之前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会呈现美国大兵到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执行特殊任务,现在中国人也能够讲述这种故事,这本身反映了中国主体状态的“逆转”。2017年暑期档的《战狼2》更是如此,这部电影创造了56.83亿人民币票房,是目前为止在中国上映的票房最高的电影。片中武打演员吴京所扮演的特种兵,是新时代的中国军人,高度自信、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冷锋在非洲保护中国人和非洲难民,这不再仅仅是表现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而且体现了强大的中国已经能为自己的海外侨民提供军事保护。和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的《湄公河行动》相似,《战狼2》中的许多情节也来自于中国从非洲战乱国家撤侨的故事,这改变了中国作为弱国的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或者强国。2018年初上映的《红海行动》讲述的是中国海军特种兵从中东战乱之地拯救难民和撤侨的故事,采用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模式,用大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景来凸显中国军人的勇猛和意志。这些电影既与中国资本和劳动力十余年来深入中东、非洲等地区有关,又与中国崛起时代新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关。

  再者,在这种现代中国的主体想象之下,乡土与城市的对立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以城市为主体、以乡村为他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叙述变成路遥式的农村青年进城和陈忠实式的乡绅主体的农村故事。乡土中国呈现为两种空间。第一种是落后、愚昧、非法治的异度空间,也就是恐怖片、惊悚片中的农村,如在近些年上映的《光荣的愤怒》(2006)、《心迷宫》(2014)、《中邪》(2017)等中小成本电影中,乡村被他者化,变成了非文明的、非法治的空间,滋生鬼魅的地方;第二种是诗意的乡村、自然化的乡村,如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012)、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等呈现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乡土,赋予前现代、自然空间和乡土一种有机的、绿色的文化想象。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以美食文化为主体的纪录片,用影像和对白构造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诗意田园画面。不是食品工厂的标准化生产,也不是商业化的超市网络,所有的食材、美味都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乡间,来自于普通人的厨房。这种民间的、自然的美学诉求,是一种典型的去工业化的、去都市化的文化逻辑,通过对自然的崇拜来反思现代、城市文明的异化。

  可以说,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现代中国成为一种新的中国主体位置。这种文化位置,使得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市与乡村等文化坐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使得中国重新回收优秀的传统文明,看到西方之外的第三世界空间和建构一种反现代化的乡愁,而且治愈了文化自卑感和现代焦虑症,找到一种文化自信和对现代中国的认同。

  三、革命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启示

  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文化逻辑背后都隐含着一种以现代为核心的价值观。不管是批判传统的包袱,还是重新把传统作为正面遗产,都是把现代作为参照系,这是五四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及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的支配性观念。这其实压抑、忽视了20世纪50到70年代革命中国、当代中国的历史和另类尝试。这种文化实践,改变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想象,变成一种在批判传统中继承传统、在批判现代中追求现代的文化逻辑。这体现为三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一是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二是农村在地现代化的路径,三是相对平等的亚非拉想象。

  第一,城市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文化逻辑中具有一种暧昧性。城市文化被作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城市里的消费主义空间如咖啡馆、歌舞厅、高楼大厦等是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社会罪恶的象征。这种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既是工业社会、城市化以来西方现代性的自我批判,又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在负面化资本主义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也创造了一种与资本主义文化针锋相对的现代文化,这就是把消费性的城市改造

  为生产性的城市,把灯红酒绿的夜幕变成阳光明媚的建设工地。于是,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出现了两种城市形象:“资本主义黑夜”和“社会主义白天”,前者是在旧中国、旧社会的“霓虹灯”下展现身体的诱惑与人性的沦落,后者则在新中国、新社会的“艳阳天”里表现热火朝天的生产性和工业化场景。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空间,在1958年刚从苏联学习一年归来的成荫导演的城市电影《上海姑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这部电影的片头是,波光粼粼中浮印出“上海姑娘”的片名,背景则是一幅又一幅倒影中倒置的高楼大厦。这些耸立的高楼大厦代表着彼此矛盾的文化含义,一是现代的、都市文明的象征,二是旧社会、半殖民地、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象征。电影用这种水中倒影的手法表达了社会主义文化对城市既爱又恨的双重定位,也表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批判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又要追求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一汪清泉显示出人们对于现代性的渴望和批判的矛盾心情。这样的双重任务给城市电影带来创作上的困境和难题,既要表现现代化的繁荣与“现代”,又要避免现代文明所携带的资本主义的“阴影”。片头过后,这些水中倒影消逝,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建筑工地,一个正在建设之中的工厂。一旦进入正文,一种建设的、生产性的空间,立刻取代片头中柔美的现代化倒影。用生产、工业化来表征城市,这成为20世纪50到70年代处理城市题材最重要的修辞方式。

  第二,作为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中国,被迫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土地革命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独立和社会改造,这也为新中国开启现代化、工业化提供了社会基础。相比五四时期启蒙视角下的“恶乡村”和浪漫主义视角下的诗意乡愁,新中国所形成的是一种以乡村为主体、从乡村出发的现代化叙事,在那些如《三里湾》(1955)、《创业史》(1960)等乡土、农村题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中,乡村不再是城市的他者,而是现代化的主体,是以乡村空间为主角,展现农村社会的集体化、合作化的历史,这里的乡村不再是城市之外的他者,而是从城里来的年轻人与村里的人们一起追求现代化、建设工业化乡村的地方。这种乡村主体的视角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以及以农村为主体的合作化道路的产物。这种乡村在地现代化的经验,不是把农民赶到城市里,而是通过组织化发动农民实现本土的现代化;人们不是背井离乡去城里寻找现代化的生活,而是在本土本乡实现现代化,农村不是城市的外部,现代化的生活建立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之上。这种不同于城市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工农联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可以说,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能够抵抗来自西方的挑战以及日本的侵略,很大程度上依靠广泛的农村动员。农村不是等着去救赎、去怜悯抑或恐惧的他者之地,当然,也不是鸟语花香的、浪漫化的诗意空间,而是充满生命力、有主体感的地方。

  第三,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的国际主义和阶级政治影响下,亚非拉和第三世界成为中国打破冷战结构的突破口,中国建立了一种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相对平等的兄弟想象。近些年,因为中国经济开始与亚非拉地区建立广泛的经贸联系,第三世界又重新回到中国的文化视野之中,出现了电影《战狼2》以及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现中非友谊的小品《同喜同乐》。只是在这些文化呈现中,中国被表现为现代、非洲被表现为落后,这与20世纪50到70年代关于中非友好的招贴画里中非是一种合作、互助的形象非常不同,在这个意义上,那种彼此承认、相对平等的中非想象对中国在崛起时代重新建立一种国际视野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化之旅,中国从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帝国变成现代化的国家。在根本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甚至比西方原发现代国家还要更先进、更彻底。但是,中国毕竟经历了与西方欧美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经验。简单地说,当下的中国保留着两种大的文化遗产。第一种是上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实践。当下的中国能够比较辩证地对待这段漫长的历史,其中有些是值得发扬、继承的传统,有些是与现代价值不匹配的糟粕。第二种是百余年中国挣扎、蜕变的现代历史。对于这段彼此矛盾、自我否定的历史,还存在争议,甚至在大众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跨越现代,让当下中国与传统中

  国无缝对接的“穿越术”。这也充分说明现代中国的历史需要进一步历史化、对象化。只有这样,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才具有真正的启示意义。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郁婉

篇七: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即便以思想最为活跃的五四和20世纪80年代为例西方思潮在中国匆匆走过一遍的时间跨度常常造成对新话语的盲目追求和趋附既缺少必要的消化过程又因为求新求变太甚而导致暗暗膨胀的凌驾于历史理性之上的虚无主义思潮从而出现了欲练神功引刀自宫的尴尬处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感时忧国”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作者:杨伦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2期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特征

  大体上说,20世纪中国新文学从它酝酿、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浸润在浓重的“感时忧国”①的空气中。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早在汉朝即已基本确立,儒家的道德理想和价值标准,通过官方长期的宣扬教化,成为最能够影响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绝对典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明确表述出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忧国忧民,心忧天下,而这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底色。中国近代社会遭受的一系列屈辱,进行的一系列失败的抗争,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沉淀下来,融注在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格与精神血脉之中。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现代文学肇始阶段,早期现代知识群体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传统士人群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支持他们多方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宽泛地说,其精神特征仍然是忧国忧民,也即夏志清所说的“感时忧国”精神。这种基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气节操守和爱国情怀,一遇到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诱发,就迅速地燃烧起米,发出巨大的能量,从而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

  整个20世纪的中国社会体系,处在半殖民地化宗法制社会向现代民主制社会转型的痛苦过程中,民族革命、民主革命、阶级革命、“人民内部的革命”此起彼伏,每一次革命都势必引发政治时局的波动,每一次革命都是以毅然决然的姿态与上一次革命主动发生断裂。求新求变的激烈言行,正适应了社会转型期的兴奋而盲目的总体特征。文学领域里的情况大体相似。一股又一股的文学新潮,总是以否定前一次浪潮的激进面目出现在文坛上:“五四”时期对林纾的批判,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对鲁迅的批判,40年代解放区作家对“革命文学”的批判,50年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六七十年代对左翼作家乃至整个现代文学的彻底否定,无不以独得真理的姿态切断任何历史与现实传统,企图把文学史变成一张白纸,任由自己书写划时代的一笔。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是艰难而漫长的,然而中国现代作家大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迫切感和美好愿望,他们更倾向于把希望寄托在某次政治变革上,醉心于描绘、憧憬美好的未来图景。当这些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落空时,作家就往往陷入了比毫无希望更加痛苦的精神炼狱之中,失落感、空虚感笼罩在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遂有鲁迅预言的“碰死在自己所讴歌希望的现实碑上”之慨。早在1926年,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曾经写道:“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以此来类比百年中国文学的变迁,竟是惊人的相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另一部分作家保持着比较冷静的心态,能够在云谲波诡的“革命”与“主义”的喧嚣中把目光投向社会普通民众,关注民生的艰辛、战争的灾难、政治强势话语下普通人的喜乐悲欢和心理投影。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作家继承了鲁迅先生开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向,以关注弱势群体,改造国民灵魂,进行思想启蒙为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论是以何种心理投身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中国现代作家来说,严峻的民族危机是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负担。不管是现代文学开创者之一的鲁迅、提出“文学为人生”的郑振铎,还是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冰心、倡导“自我剖析”的郁达夫,现代文学的拓荒者们都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社会责任:“中国的政治局面已到了破产的地步。野兽般的武人专横,没廉耻的政客蠢动,贪婪的外来资本家压迫,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排抑成了黄河、扬子江一样的赤流”②;“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③作为一种凝重、沉郁的社会文化心理积淀,“感时忧国”精神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保留了下来,因政治时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感时忧国”精神既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理上的原动力,同时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意义上制约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感时忧国”精神的心理投影

  进一步探求“感时忧国”这一时代主题的形成因素,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无法回避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整合中,在半殖民地化的传统宗法制社会里孕育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作家,如何为中西文化定位,并在这种文化、政治选择基础上,形成怎样的文化心理,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融会和碰撞直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鸦片战争导致的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的入侵,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异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保持民族独立的斗争,它开启了中国的殖民地化,同时也是近代化的新里程。这场军事、文化冲突的独特性在于,以往历次民族冲突和造成的汉族文化危机,从结果上看,汉族总是文化上的主动者和最终的胜利者,不论政治、军事上是如何一败涂地④。而鸦片战争的爆发,把中国强行拖入了世界的现代化格局之中,这一次,中国面临的不是哪一个番邦小国,而是整个西方世界。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对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入侵的应对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的态度始终犹豫不决,时而主战,力图维护天朝的尊严;时而主和,唯恐遭受武力重压之下的更大损害。和战之争,几经反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巨大挑战面前不断重新定位、寻求自救之途的努力。从“放眼看世界”的魏源到“中体西用”的张之洞,从狂妄无知地自诩“天朝大国”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的惨痛时局,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也在不断地探索着文化自新的道路。自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以来,中国传统士大夫中比较清醒的一部分人即开始向西方寻求民族自强的办法,形成中西文化碰撞中的一条线索。流风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及,后来就有人“开始由衷地钦佩西方文化,将西方文化尊为楷模,甚至不惜公开模仿。这样,民族自强的企图巧妙地成为文化归附心理的首要依据。”⑤

  与士大夫知识分子相映成趣的是,在民间,1900年前后活跃于京畿、直隶、山东一带的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用极端的手段毁灭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东西,同样是出于强烈的爱国之情。义和团盲目排外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复杂矛盾的心理根源:一方面,外国资本、武力和文化(洋教)的入侵,直接破坏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的生存方式,因而排外是民族观念的自发反应;另一方面,以封建迷信鼓动群众,透露出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外来压迫之后,文化上对失败教训的反思远远不够,其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依然贫乏到只向鬼神求助。这又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培养机制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际。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根源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普通民众的一种普遍心态,既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有在烈火与屠刀下极度的自卑感。它真切地反映出世纪之交中国新文学酝酿期民众狂放与怯懦混杂交织的矛盾心态。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梁启超提出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以及鲁迅所说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时,鲁迅从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启蒙主义立场创造出阿Q这个形象。事实上,阿Q性格中的许多特征,正是义和团拳民的总体特征:怯懦残忍、麻木贪婪、狂放冷漠、忌妒健忘。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都巧妙地凝结在中国人的身上,并在无形中影响、熏染着中国现代作家和现代知识分子。如果把上述特征概括地称为“殖民时代的民族创伤心理”,则1949年之后,虽然中国已经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但其精神实质仍然顽固地部分存留下来。由于历史语境的不同,可以把它称为“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创伤心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达到极致,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纷纷涌入,思想文化领域才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和闭塞,文化自卑主义又盛极一时,颇以译介西学、侈谈尼采为荣。继而文化寻根兴起,自豪主义再度抬头,为西方学说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寻找源头。时而自卑落后无比,时而自叹博大精深;或迷信西学,或迷信传统,结果常常是各执一端,多争论而少建树,多模仿而少创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原创性匮乏,缺少享誉世界的思想家、文学家,究其原因,不在于中国人智慧的不足、物质的贫乏,而在于自卑感与自豪感交替左右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换言之,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思想领域中弥漫着的“感时忧国”精神,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创伤心理”,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如果不能摆脱这种矛盾复杂的弱势心态,抛弃历史与现实的一切精神包袱,则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停留在缓慢的移动之中,中国文学的价值与思想的价值,只能是创造出更多的“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那样廉价的自豪自诩和“落后就要挨打”那样简单化的自卑自怨。

  从历史到现实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任何一种西方理论传到中国,接受都可以是极迅速的,因为想在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为任何一种理论寻找到例证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但是,这样并不就表明此种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表明它已被完美地、恰当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吸取了。我们看到的是,基于潜在的创伤心理之上的封闭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态正是创伤心理的自我安慰和天然补偿,而创伤心理的双重特性——“师夷长技”的殖民地心态和“曾经阔过”的精神胜利直接导致了理论建构上的本土化和原创性的不足。即便以思想最为活跃的“五四”和20世纪80年代为例,西方思潮在中国匆匆走过一遍的时间跨度,常常造成对新话语的盲目追求和趋附,既缺少必要的消化过程,又因为求新求变太甚而导致暗暗膨胀的凌驾于历史理性之上的虚无主义思潮,从而出现了“欲练神功,引刀自宫”的尴尬处境。从近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演化发展中可以看出,任何理论上的偏颇或局部放大都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良好的条件,而一劳永逸的理论建构往往成为作茧自缚的教条主义乌托邦。众所周知,对真理的认知是无止境的,任何试图一次把握世界全部规律——也包括文学艺术规律的努力都将是自大而虚妄的。无数事实证明,一种理论一旦成为一个封闭的、百试不爽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体系,其内在的活力必然渐渐丧失,沦为教条,变成时代进步、思想进步的枷锁。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扬弃,其积极意义正在于此。

  这里还隐含着一个培植思想的土壤问题。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在原创性问题上的作用如何,文化思想界对原创性的呼唤,与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合流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些因素都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从当前的文学批评现状来看,文学批评逐渐被纳入到野心勃勃的文化批评的理论框架,其本身存在着一个价值悖论: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发掘、完善、再创造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价值指归,也就是从事此项活动的评判标准和最终目的;同时,在全球文化融合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日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化意识的今天,单纯地追求价值、以价值判断作为文学批评的彼岸,已经日益呈现出与世界文化主流偏离的倾向。在这一现代化的历史悖论中,重新构筑清醒的主体意识和评判标准,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仍旧生活在历史断裂的中国的独特文化系统中,不能无视生存环境、学术空间的诸多现实制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要被迫以妥协作为维持生存空间的必要代价;另一方面,从事此项精神创造活动对主体意识、个性体验的强烈要求又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如何从容地在两者之间作出取舍,也将是改良土壤的一部分。

  注释:

  ①“感时忧国”一词出自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附录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沫若文集》,卷10,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83页。

  ③郁达夫:《沉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④这类民族矛盾冲突现在被宽容地解说为民族(广义)内部的地域性冲突,但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其残酷性不亚于任何一种国际间的种族斗争。

  ⑤南帆:《个案与历史氛围——真、现实主义、所指》,载王晓明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100页。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编校:杨彩霞

篇八: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

  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诚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所说“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深入研宄和揭示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的社会历史根源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自身的优势和缺陷,确立文化自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文化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在中国自殖民时代开始,伴随着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击碎了国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和以世界中心自诩的梦呓,其唯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一落千丈甚至丧失殆尽.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无能也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其中的每一次民族危机都加重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失望甚至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中国人在屡遭顿挫中产生了对自身文化认知上的自卑。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在五四'运动中就集中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否定,甚至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罪恶感和’赎罪’意识……文化自卑最为极端的表现是有的人甚至对中华民族在种族方面的品质也产生了怀疑……在中国这个历来以血缘为根本的宗法道德社会中,国人在潜意识中居然己经发展到对自身血统的鄙视足见文化自卑程度之深了我国近现代多次出现的“全盘西化论”、‘全方位西化论"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在文化自卑心理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时至今日,这种文化自卑心理依然在许多方面有着突出的表i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虽然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概念但经济实力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毕竟还处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相对于后工业化、信息化文明,我们的文化从其影响力等方面来说还是一种势单力薄的弱势文化。这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文化自卑心理那种认为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观点,以及盲目崇拜欧美文化,幻想或试图通过全盘西化或完全移植西方文化以彻底改造中国的观点都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的表现,这些观点也是不切实际的、不科学的。

  与这种文化自卑心理相反,同时存在的是文化自负心理。文化自负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的自满自足和妄自尊大。这种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心理的思想根源是“天朝"意识和‘中央之国”情结,其特点是为我独尊从各个角度强调“华夏相对于夷狄的尊贵地位和不容侵犯的权威',“并最终形成华夏为尊,夷狄为卑’的文化等级观念”。从这种民族本位意识和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出发认为只能以夏变夷,不能以夷变夏在文化上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以致自我封闭。正因为如此,当面对外来文化时,往往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加以对待,反而产生对立、排斥和抗拒情绪,固守传统盲目排外致使闭关锁国政策占据上风,失去了本应获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中兴的机会。直到今天,不少人依然保留着一种习彳惯世界上一有什么先进的或者进步的东西出现,就有人去查点自己的文化存货,说多少年前我们在这方面就有所发现了,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早就有了,如此等等.与这种文化上的自满、自大和自负相伴随的,往往是文化上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同时也包含和折射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自我封闭处处设防.其实文化自负或者文化自大,在一定意义上所表现和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极度的文化不自信.

  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确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不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九中华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许多的优秀内容和因素,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7,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整个世界己经连结成一个整体成为‘地球村”,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文化整合,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第一,要以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资源和家园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宝库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精神支柱、精神纽带和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中华文化是历代哲人探宄“天人之道”、‘为人之道”,追求“圣人”“君子’的高尚人格以及“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境界,向往完美人生的智慧之学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对此我们理应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不仅展示了我们党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也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动力和支持.

  虽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仍然属于弱势文化系统,我们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兴盛势不可挡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应该有文化大国的气魄和胸襟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只要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逃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不断展示新优势、创造新天地就一定能够使中国文化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历史,在许多方面有着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宄、主张‘天人合一”的观点,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提倡“仁者爱人"、推崇孝道,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等等,这些思想是西方文化中比较薄弱的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公私关系、义利关系、理欲关系、智德关系等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智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藴含的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等人类共生主义的道德理想是人类谋求共同生存与发展、和谐与进取、完善和提高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突出贡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发展成为有着更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普世价值也必将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从而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当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顺应历史潮流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只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标准进行取舍和扬弃。这就要求我们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批判、清理、重释与重构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和成分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经济与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第二,更新文化观念,与时倶进,推陈出新,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世界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冲击.“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是经济、政治结构的转型,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冲突不可避免,只有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相互学习与借鉴自觉地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共生与繁荣,并促进自身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就是选择、吸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因此,文化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传播。任何由于担心全球化会带来文化冲击和消极后果而主张文化上闭关自守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努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文化自省和自我超越才能保护和发展自身文化“历史证明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如此此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它同样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内部结构,不断变革和发展自身的内容以适应世界文化的潮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保护来实现而是要与时倶进,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从自身的现代化中寻找自我发展的力量。只有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在现实生活中迸发出新的活力,才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自我。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因为它‘既能成功地将它的文化扩散出去又能始终真正地、完全地吸收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与它接触过的异己的文化,使它与自身合为一体在对待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现代新儒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辛亥、五四以来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现实和学术土壤上强调继承、发扬孔孟程朱陆王以之为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根本精神并以它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如民主'、科学’)和西方哲学(如柏格森、罗素、康德、怀特海等人)以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出路.这就是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地汲取和吸收包括外来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和文明中的优秀成果,才能不断发展也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多元文化的存在为不同文化对话、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和可能这种对话、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同文化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生成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相互吸收和借鉴彼此的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是提升和丰富自我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和转化再造的能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夜郎自大、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固然是文化发展的障碍但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也同样不可取。现代化不等于完全西化吸收和容纳外来文化也必须以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全盘西化、完全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必然会丧失自我,进而丧失民族和国家认同。一种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价值往往藴含于它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藴含于它的独特性之中。因此我们面对和吸收外来文化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贵在以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要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多国家多民族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出人头地,自立自强,就必须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发扬自己的民族主体意识保持其民族的主体性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并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只有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创新。“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高度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相应的文化自信。因此,文化自信的重建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切体察、深刻反思和正确把握而不是靠盖一些青砖黄瓦宫殿式的楼宇,或者提倡穿汉服唐装让小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就可以实现的。如果说我们现在造一个炎帝、黄帝像建一个仿古建筑群就可以重建文化自信或者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文化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我们在深刻认识、体察和科学把握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要与时倶逃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不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我们都无法与过去完全决裂,总是生活在特定的传统之中,面对某种持续的文化力量。同时,传统依靠自身无法实现自我再生和自我完善需要富有活力、欲求和热情的人们投身其中,在现实的延传之中实现其开掘和创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正是在继承与发展、综合与创新中得以延续的。孟荀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两大重镇“都表现出与时倶进、日新又新的特色’,“孟子表现为继承与发展,荀子则是综合与创新'。不断的创新与超越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的传承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将传统放入博物馆供人瞻仰,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会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都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只有与时倶进,不断自我超越,推陈出新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不会在全球化浪潮中失去自我也才会使传统文化升华为现代文化,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应当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革,重视相关制度规范的设计和建设培养和确立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和激发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的涉及众多要素的改革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逐步由浅入深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其效果是明显的。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和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新也会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旋律。

  同时,还应当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i设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且围绕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任务和目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战略部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中也指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强盛。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己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以及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彰显了一种理性、成熟的智慧。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要注重硬实力的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确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包含着我们党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新特点的自觉体认对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进程中地位与作用的深亥d洞悉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指向与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发展问题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为标志对产业的分类;该分类强调的是文化要素中观念系统商品化这一变化;该变化标志着文化的完全产业化的完成,表现为一般商品生产、产权商品化和符号生产。”目前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己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扩张以及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对于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包括在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的供给与配置上,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甩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投资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开创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作为政府而言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改进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健康发展”。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日益显现出其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特殊的重要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不但要勇于‘引进来",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对待和吸纳外来文化还要勇于‘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开辟广阔的空间。这些都有赖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供现实的强大的支撑,同时,文化自信的增强和提升,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能力,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中华文化真正“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篇九: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整理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1【单选题】与社会经验论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

  A、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

  B、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

  C、社会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

  D、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理想国》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阿基米德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们更多地是讨论()问题。

  •

  A、人类的本原

  •

  B、植物的本原

  •

  C、动物的本原

  •

  D、世界的本原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制度可以改变人。()我的答案:×

  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1【单选题】塔尔德认为()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

  •

  A、模仿

  •

  B、暗示

  •

  C、流言

  •

  D、时尚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

  •

  A、鲍德温

  •

  B、冯特

  •

  C、塔尔德

  •

  D、迪尔凯姆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麦克杜格尔认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动因是()。

  •

  A、情绪

  •

  B、逻辑

  •

  C、本能

  •

  D、制度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1875年舍弗勒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个词,他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运用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完全不同。我的答案:×

  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是从19世纪的中叶到20世纪初。()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1【单选题】以下哪一位的主要研究不涉及角色理论?()

  •

  A、乔治·米德

  •

  B、戈弗曼

  •

  C、加芬克尔

  •

  D、麦克杜格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规定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个体

  •

  B、群体

  •

  C、组织

  •

  D、国家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乔治·米德更多地是从()的宏观角度来理解社会心理学。

  •

  A、经济学

  •

  B、文学

  •

  C、社会学

  •

  D、哲学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符号互动论的思想讲的是人和自然间的互动。()我的答案:×

  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之所以被称为是标志性的著作,是因为奥尔波特在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我的答案:√

  近80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单选题】欧洲的()的出版,标志着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

  A、社会心理学标准

  •

  B、社会心理学守则

  •

  C、社会心理学指南

  •

  D、社会心理学手册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20世纪后社会心理学研究水平最高、研究队伍最大、研究成果最显著、影响最大的是()。

  •

  A、苏联

  •

  B、美国

  •

  C、德国

  •

  D、法国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社会表征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莫斯科维奇

  •

  B、塔福尔

  •

  C、波特

  •

  D、奥尔波特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踪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进展,二是尝试做本土化研究。()我的答案:√

  5【判断题】二战到70年代左右,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理论,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实验。()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

  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指向于内的死本。()

  •

  A、杀害他人

  •

  B、自残

  •

  C、自虐

  •

  D、自杀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是人的心理的最终动力。

  •

  A、欲望

  •

  B、情绪

  •

  C、思想

  •

  D、力比多

  我的答案:A『这个错了』

  3【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意识和()。

  •

  A、情绪

  •

  B、思想

  •

  C、无意识

  •

  D、逻辑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弗洛伊德认为,把痛苦的经历压抑到无意识中,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或自我防卫。()我的答案:√

  5【判断题】精神分析理论分为四大块,即经典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和新近人分析。()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二)

  1【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关键是()。

  •

  A、冲动

  •

  B、欲望

  •

  C、情绪

  •

  D、理智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是()。

  •

  A、本我

  •

  B、自我

  •

  C、超我

  •

  D、真我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人格中具有调整认知的能力的是()。

  •

  A、本我

  •

  B、自我

  •

  C、超我

  •

  D、真我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超我是按照法律的原则来行使的。()我的答案:×

  5【判断题】本我就是指人的本能。()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三)

  1【单选题】霍妮提出的三种应对焦虑的方式有依靠人、控制人和()。

  •

  A、欣赏人

  •

  B、观察人

  •

  C、靠近人

  •

  D、远离人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会有()。

  •

  A、自信

  •

  B、自傲

  •

  C、自卑感

  •

  D、自厌感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弗洛姆认为社会及其()的发展决定了自由。

  •

  A、经济

  •

  B、文化

  •

  C、政治

  •

  D、生态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提出基本焦虑这一概念的是()。

  •

  A、弗洛伊德

  •

  B、阿德勒

  •

  C、霍妮

  •

  D、弗洛姆

  我的答案:C

  5【判断题】阿德勒认为做心理治疗,就是帮助人摆脱自卑。()我的答案:×

  6【判断题】社会文化学派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影响的重要程度大于本能。()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我产生的阶段?()

  •

  A、萌芽阶段

  •

  B、准备阶段

  •

  C、游戏阶段

  •

  D、竞赛阶段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着重于()。

  •

  A、现象

  •

  B、群体

  •

  C、个体

  •

  D、关系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以下哪一本著作的作者是米德?()

  •

  A、《理想国》

  •

  B、《心灵自我与社会》

  •

  C、《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D、《自卑与超越》

  我的答案:B

  4【判断题】角色理论分为过程角色理论和结论角色理论。()我的答案:×

  5【判断题】米德所说的自我,和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是同一个意思。()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1【单选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克服了只谈行为不谈人的()的问题。

  •

  A、外在感受

  •

  B、内在感受

  •

  C、外在认知

  •

  D、内在认知

  我的答案:A『错了』

  2【单选题】斯金纳强调()的条件反射。

  •

  A、古典

  •

  B、经典

  •

  C、操作性

  •

  D、偶然性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行为主义效仿的是()。

  •

  A、物理学

  •

  B、政治学

  •

  C、经济学

  •

  D、数学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我的答案:√

  5【判断题】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通常跟周围对他的预期有关。()我的答案:×

篇十: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

  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

  认知法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

  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作业法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补偿法

  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补偿现象,如盲人尤明、聋者尤聪,这是大家常见的。其实,人还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华罗瘐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记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赶上他人。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补短。

  亚历山大、拿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所以说,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到补偿。

  领悟法

  领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

  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中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

  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训练法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当之处,如内向,不与人交往,敏感多疑等,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训练。

  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

  第二、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

  第三、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

  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

  第五、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第六、去表现你的新个性。

  要提醒你的是,不要指望很快便能发展成一种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性格,还必须以自己性格的内核为基础。

  其他

  n协助该生认识“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结”。自卑并非一文不值,适当的自卑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改变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肯定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一: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P>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下面是带来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我认识不足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家庭经济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

  1

  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

  成长经历有关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个人性格特点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自卑心理怎么办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

  2

  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

  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作业法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

  3

  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补偿法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补偿现象,如盲人尤明、聋者尤聪,这是大家常见的。其实,人还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华罗瘐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记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赶上他人。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补短。亚历山大、拿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所以说,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到补偿。领悟法领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中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

  4

  来。暗示法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

  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

  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训练法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当之处,如内向,不与人交往,敏感多疑等,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训练。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第二、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第三、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

  5

  第五、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第六、去表现你的新个性。要提醒你的是,不要指望很快便能发展成一种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性格,还必须以自己性格的内核为基础。其他n协助该生认识“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结”。自卑并非一文不值,适当的自卑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改变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肯定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

  6

推荐访问:文化自卑对哪一时期的影响最大 自卑 时期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