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2023年)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2-06 08:21:03 来源:网友投稿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原专职委员、国家副总督学郭福昌一、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供大家参考。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教育部原专职委员、国家副总督学

  郭福昌

  一、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一个有着13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向世人昭示:中国教育提倡教育家办学。这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远的大事。他饱含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信任、殷勤期望、庄严要求,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优先发展科学教育战略”“落到实处”,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举措。

  两年来,各方面的回应力度不大,动劲不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响应温总理的号召,尽快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早日跻身到教育家办学的行动中来,认真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育家从哪里涌现出来

  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既是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又是在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领导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取得优异成绩的杰出代表。只要留意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老师、班主任、校长或局长,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具备教育家的某些品格和条件,有些人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每一位老师、班主任、校长或局长的成长,都要经理由普通到职称,由职称到优秀,由优秀到杰出的历练过程。

  在座的各位老师、班主任、校长和局长,只要消除“教育家”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克服与“教育家办学”无关的消极心态,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理想,明确前进的目标,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坚持数年,一名又

  一名一线的教育专家就会从在座的各位中脱颖而出。像大家熟悉的李吉林、魏书生、李希贵等等,他们都是从名师成长为校长,有的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有的被聘为国家督学,有的担任了地区教育局长,有的被大学聘为教授,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时,都被介绍为教育专家、知名教育家、著名教育家,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大量的事实证明,教育一线是早就教育家的沃土和摇篮。

  三、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品格和条件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他一生从事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他为教育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结合我从中的体会,提炼出几条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品格和条件,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1、要忠诚祖国,并将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化作注在献身教育事业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陶行知,首先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他创造的教育事业和学生。

  如果一个人,他不爱祖国,不爱教育事业,不爱学生,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教育家,即使混在教师行业之中,也是一名不称职道德老师。汶川大地震光亚中学的“范跑跑”就是一个职业教师的反面典型,最总被清除教师队伍。

  由此可见,爱祖国,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成就教育家的首要品格和条件。

  2、要有符合国情反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从上世纪的年代开始,针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提出要征集100万名同志,筹集100万银元,创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要办好农村教育,用乡村教育改造乡村社会;提出教育要与农业携手,科学要下嫁。他说,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情。改造社会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

  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能彻骨地改造社会。他强调:教育本身没有独立的生命,他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惟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现在教育只是一个目标,民族解放。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中国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那么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距今已经有七八十年的了,但他站在民族解放、国家度的高度提出的教育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陶行知所处的时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了,今天的校长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这教育思想又何而来呢?我建议大家要重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学习方针呢?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上至下提出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近20多年来,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从整体上看,实施“素质教育”,依然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从2006年秋开始,在全国范围开了大讨论与大调研后重申:“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长时间以来,不少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总是强调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较少提到教育方针,结果淡化了教育方针;有人甚至提出:“素质教育”就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结果混淆了教育方针。

  16大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以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什么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并列起来提,而且把教育方针放在前边,把素质

  教育摆在后边?

  (1)教育方针是执政者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比如各级各类学校学制长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育人模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督导评价等等,都是有方针决定的。教育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它规定了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素质教育为贯彻方针提供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模式,处于为方针服务的地位。

  (2)“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素质教育”是下位概念,两者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缺少。离开教育方针的素质教育,就失去了“核心内容”,丢弃了“实质”,成为空泛的口号。因为方针准确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等重大问题。相反,离开素质教育,方针也难以鲜活的、与时俱进的落到实处。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讲两句完整的话,千万不要讲半句话。

  (3)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只能从教育方针中来,在教育方针之外,不存在执政者的教育思想。如果说,校长是国家意志的代表,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方针则是校长的灵魂。因为校长的教育思想应该从方针中派生出来,离开方针的教育思想最终会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3、要有在学校中实践自己教育思想的行动

  从1927年开始,陶行知依据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南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和晨更工学团、在浙江创办儿童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论

  断。同时将自己从21岁开始使用的陶知行改为陶行知,充分表明他对行动与实践的重视。他说,社会实践是教育之源、是学习之源、是道德之源、是创新之源。

  今天的校长,如何开展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呢?

  通过重新学习教育方针,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贯彻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

  (1)什么叫方针意识?是指全体教育工作者对贯彻方针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要求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时间中,都能站在方针的高度,想一想自己的工作与贯彻方针有什么关系,并学会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方针为标准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如果每一所学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将自己担任的工作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以及为什么培养这样的人紧密联系起来,这所学校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始终站在方针的高度,不断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如何提高贯彻方针的能力?一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做到使每一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两个全面”既将了整体、又讲了个体,既将了数量,又讲了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整体和个体、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第一,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从受教育者的整体和数量上讲的,这里有个“度”的要求,就是。为此,要从三个方面落实: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要一视同仁,办好每一所学校(包括原有的示范学校、实验学校、一般学校、薄弱学校),保障学校之间均衡发展。

  每一位老师,要一视同仁,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包括尖子生、一般生、后进生),真正实现学生之间教育结果的公平。

  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偏废掉一所学校、校长偏废掉一个班、教师偏废掉一个学生,就没有做到“一个不漏”的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要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从受教育者的个体和质量上讲的,这里也有个“度”的要求,就是“无一例外”。

  不管每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潜能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都有要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在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总之,从学校的层面上,只有不断增强和提供全体教师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才能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减少盲从和左右摇摆,最终把学校办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场所。

  4、要培养一届又一届能够担当起时代重任的人才

  陶行知教导学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他说,教师的职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是智育的核心要求,“学做真人”是德育的核心要求。“双真”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学校工作应该始终坚持“以智启德,德智兼求”。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与教人变,将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或是教人不变不是教育。他还说,教师的成功和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一些,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了老师,学生与老师合作共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天天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有共和国的总理李鹏、张劲夫,教育部长刘季平,董纯才、戴伯滔,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等等。

  人类已经跨入新世纪。新世纪有四个特征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二是,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三是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气候变暖),自然资源短缺(能源、粮食、水),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艾滋病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之间,这种竞争的实质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即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一定要深化改革,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什么是教育质量?学校如何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陈玉琨先生的观点:质量是指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程度。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既要看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的程度,又要看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程度,只有在“两方面需求的程度”上正确把握,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任何偏执一方,都会使教育活动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眼下,不少学校都悬挂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十分醒目的标语,反映出这些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如何引导他们自觉为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准备显得不足。因此,不少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时,还不知填报什么志愿才适合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是无差别教育,往往又养成学生的从众心理和行为,缺乏明确的个人成才、就业、报效国家的理想和目标,既影响了全面意义上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又制

  约了创新与服务能力的增强。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协调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课程改革首选目标,把今天在校学生作为国家和未来社会的主人,因而非常注重学生的发展,这不仅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处理好不同学段两者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加德纳教授的观点:质量是指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加德纳指出,许多国家的教育总是习惯用一张考试卷测试所有学生的学校成效,使许多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学生中考试成绩优异者,走上社会后因缺乏工作能力,业绩平平。因为传统教学的要求是: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考什么,学生又将记住的内容返还给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开创精神与能力,是情理之中的事。

  加德纳教授强调:教育价追求的远大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获得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这种教育,学生不仅会复述所学的教育内容,更应该学会解决新的问题和开发新的项目。达到这个程度,才能表明这所学校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一所学校,只有保持高质量,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5、要有一支以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凝聚起来的教师团队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出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精神,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孜孜以求的教育事业。他说,真教育是从教师心底里发出来的,只有心底里发出来的教育,才能达到学生心灵的深处。他强调,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还说,教师的服务精神,系着民族命运。

  今天在校的中小学生,他们大约在2020年前后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也就

  是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中等发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将落在他们的肩上。校长应该关心教师、培养教师、引导教师,共同承担起培养和造就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

  6、要有体现自己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的研究成果和著述

  陶行知在世55年,留下了700多万字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著述,什么时候读起来都感到站得很高、看得很远、想得很深,切中了教育的要害,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指出具体行动的措施和办法。

  每次读起来,都徐徐感到是中国特有的、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思想财富。

  今天的校长,要学习陶行知先生。

  7、要获得当代的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二、积极创造条件,早日跻身教育家办学的行列

  1、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正常升学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积极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具体到教育工作,我们应该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急国家所急、想百姓所想,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

  的智慧,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升学率融为一体的新路。

  2、要学会自我诊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和校长以及全体教师,要带头清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时时刻刻反思和审问自己:①教育行政部门要反思是否一视同仁,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了?②校长要反思是否一视同仁,办好每一个班,“一个不漏”,面向全体学生了?③教师要反思是否一视同仁,教好每一个学生,“无一列外”,使每个同学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了?④校长和教师还要反思是否采取正当手段,保持正常的升学率了?如果有不足,就要勇于克服,使素质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下去。

  既然是诊断,就不应该“讳疾忌医”,不应该回避或隐瞒问题,而应该敢于揭露问题、正视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不断从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清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弊端,在国家教育方针统领下的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要学会第二次决策

  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各级学校去贯彻落实。学校如何去贯彻落实呢?仔细观察,情况大不相同:比如对待“减负”的问题,不少地方闻风而动,过一阵子就“偃旗息鼓”了。现在,从上到下较少听到“减负”的声音了,是否学生的负担都不过重了呢?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减负”工作从雷厉风行到销声匿迹?我认为,提出“减负”的要求时,一方面对中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缺少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采用行政指令的办法强制推行,各地为与“红头文件”保持

  一致,蜂拥而上,掀起了“减负”高潮。历史的经验说明,任何脱离实际的“一刀切”的要求与行动,都不可能持久下去,必然由一哄而起落入一轰而下。

  从“减负”的起落,使我想到要学会第二次决策。“红头文件”是上级作出的决策,学校在贯彻时,一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减负”是要减去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过重的负担,“减负”不等于减到学生没有负担了,“减负”的结果应该使学生承担合理的负担,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二要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实际负担,如城市、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之间的负担是不同的,在一个地区中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一般学校、薄弱学校之间的负担是不同的,在一所学校中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之间的负担是不同的,在毕业班中学业成绩好的与学业成绩差的之间是不同的。

  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能够“吃透两头”(上级的“红头文件”和本校的实情),就要学会第二次决策,即在上级的要求中哪些要立即贯彻执行,哪些要创造条件贯彻执行,哪些要暂缓贯彻执行或变通执行。

  进行第二次决策,也许会遭到非议或风险。但只要学校提出的目标、制定的方案、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上级的精神、符合了学校的实际、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并付诸行动,坚持数年,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就会应运而生,一名求真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校长就会脱颖而出。如果更多的校长都学会并坚持进行第二次决策,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还愁涌现不出教育家吗?

  陶行知先生说,一流教育家应该具有的品格,一是敢探未发现的真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现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和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敢于创造和开辟的人,都是第一流的人物。这种人才,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有什么学校造就?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4、要有“校本”研究成果

  目前,绝大多数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是优秀教师中的佼佼者。有人说,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校长是贯彻国家意志的代表,校长是学校的领跑者,校长跑多快、教师就能跑多快。

  校长凭什么来领跑,主要靠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会有行动。理念,即理性的思考。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就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所学校均如此。

  校长如何才能提高理性思考,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反复提炼,同时要多交流、常动笔。多交流,来源于日常的学习积累,交流可以使人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因为要针对不同听众的特点,选择通俗易懂的词汇,清晰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写,才能使思维更加条理、逻辑更加严密、用词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深刻,才能做到就事论理。讲与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讲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讲的提高和升华。

  每位校长日以继夜、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的讲和做,如果能随时把这些鲜活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及时动笔写出来,就是校本研究成果。

  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它的研究应该立足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运用校本研究,不断开发自己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能力,在将学校越办越好的同时,养成写作习惯,坚持数年,就可以成为感悟至深、成果颇丰的教育专家。

  5、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略)

  6、要有教育家的胸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学做人的时期。家长把他们的子女送进学校,等于把孩子的命运、前途交给了学校和校长;国家投资办学校,委派校长主持学校的工作,也等于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委托给了校长。但是,进入学校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老师可能喜欢这部分孩子,有的老师可能喜欢那部分孩子,也可能所有的老师都不喜欢某一些孩子。

  校长要树立学校无差生、只有有差别的学生,学校不要挑选那个学生更聪明、而要发现那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的办学理念。从而去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每一个生命体的发展倾注全部的爱心,如果没有这种爱满天下的胸怀,很难当好校长。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校长,都逐步具有全局观念、改革意识、依法治校、校本研究成果和教育家的胸怀,学校工作就会不断提高新水平、开创新局面。中国的教育家,只能从名优校长中涌现出来。

  7、实施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既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他们既是普通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又是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杰出代表。

  眼下,在座的许多校长,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在许多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了“教育家办学”的品质和条件。我衷心希望大家积极响应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树立专业理念、明确专业目标、提高专业能力,早日跻身到“教育家办学”的行列中来,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荐访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研报告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吁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 办学 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