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完整)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2-10 0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劳动教育新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

  新课程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

  (二)课题界定:

  1.小学是指坐落在范围内的公办小学。2.劳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在十八世纪的近代普通教育初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被逐步纳入课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发展到体育、美育。但在总体上说,这种教

  育基本上属于“文化知识”教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产与各种社会职能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技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普通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算是技术社会。现代技术不仅广泛渗透在生产、各种工作职能与管理之中,而且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家庭生活圈子。虽有知识而缺乏足够技术、技能的人,不仅越来越难以胜任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甚至面临生活与生存的困难。因此,把以劳动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引进课程,这是学校教改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教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许多国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手工课,或创建综合中学,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劳动、技术教育引进教育领域,可以促使年轻一代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既懂科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代人的劳

  动素质,以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可见,劳动、技术教育正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转轨的不可缺少的运行机制。

  在前期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各个小学在日常工作中都渗透着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但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老师也没有相关培训,学生虽对劳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也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度不高,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开展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在普通教育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代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现代生产劳动日益向智力型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能够手脑并用,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实验,探索具体特点、规律,这是改革普通教育,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的必然要求。

  二、(一)课题研究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使学生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二)课题研究内容:

  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的劳动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劳动教材编排模式;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劳动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三)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2.形成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的劳动课程体系。

  三、(一)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

  题研究紧密联系了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各项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从而为我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最终是为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创新型人才,打下终身发展的必要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劳动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三)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

  (2020年8月-2020年12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申报课题立项;

  (2)查找资料,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设计方案,撰写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研究实施阶段:

  (2021年1月-2021年12月)

  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劳动技术的学习。搜集和制作开发教学软件,依托合作伙伴,寻求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选择实验课题,运用网络上实验课;在实验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开展有计划的研究交流活动,形成符合区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并组织对其它教师培训,为推广做好准备。

  3、成果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22年1月-2022年9月)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论文汇编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

  (4)聘请专家进行鉴定。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拥有从事课题研究的优秀科研团队

  周莹,小学二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次参加市区语文课堂教学比赛,2016年参与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于2018年8月结题。撰写《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论文在《十堰教育》发表。

  田秀芝,小学一级教师,十堰市小学语文四星级教师,十堰市学科带头人,张湾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车城西路中心小学教务主任,多次参加十堰市优质课、语文素养大赛等均获得一等奖。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于2017年10月顺利结题。

  高峰,小学高级教师,十堰市小学语文三星级教师,张湾区青年教师十佳教学能手,车城西路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兼任文科教研组长。张湾区国培项目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团队组长,多次参加市区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比赛并多次获奖,擅长组块教学,学法指导课,主张“趣味

  原味

  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多次参与过语文课题研究,并均已顺利结题,主持并参与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于2015年一月结题。

  撰写《批文入情,让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流淌》论文在十堰教育发表。

  刘东芳,小学高级教师,十堰市四星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车城西路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主任兼任教务副主任。连续六年被聘任为张湾区家教讲师团讲师,在区内各街办、社区、学校,主讲了大大小小十余场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同时身为张湾区国培项目县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团队成员,多次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所执教的数学课先后多次获得部级、省市级嘉奖。负责主持的市级课题<>于2015年结题,先后参与了市级课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省级课题《师生心理健康对学校的发展》的研究均已结题。教学中的反思感悟也笔耕不缀,先后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十堰教育》上,有若干篇论文获各级嘉奖。

  张达春,小学副高级教师,车城西路中心小学校长,担任校长期间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多次获得市镇各种荣誉称号,个人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干部荣誉。他有着严谨的研究和治学态度,并能自觉把研究成果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走在我市前列,在省、国家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中,骨干教师4人,其他成员都是教学一线教师,都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能保证研究时间,学校将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研讨。

  近两年,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师资队伍基本素质上的保证。

  2、研究硬件条件保障

  学校网络硬件提供有力保障,近几年,学校加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每位教师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千兆网络进校,百兆网络到教室和老师桌面电脑。学校办公室全部无线wifi覆盖,全部班级教室建立了班班通。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马鸣和.小学劳动教育的在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1999(3).

  2.陆小平.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00(4).3.田素芹.小学劳动课的现状及成因[J].教学与管理,2000(5).4.孙志昌.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5).

  5.严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课题编号:8568

推荐访问:小学教育课题申报材料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课题 申报 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