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3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2-14 1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3篇)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部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3篇),供大家参考。

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3篇)

篇一: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部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1

  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这一概念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至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告终。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共领导下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2

  并进行土地革命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1937年9月,南京政府通过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面对外侮,中国人民团结作战,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结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一般以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各部解放了全国大陆上的大部分地区为标志。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

  3

  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

  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中国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第二部分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一般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三部分一、世界古代史(三四百万年前—约公元15世纪)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世界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二、世界近代史(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三、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

  4

  程。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把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

篇二: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政治挂帅强调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形成第一次在欧洲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资本主义时代由此开始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一般说来,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许多国家的学者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几个部分.在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上,人们通常有大体相同的认识,认为这是一段关于

  资本主义的历史.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却众说纷纭.

  我们常见的一种观点是认为世界近代史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发展和日益没落的

  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到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在这277年中,

  以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和确立

  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注重政治挂帅,强调以17世纪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

  ,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

  国的形成,第一次在欧洲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资本

  主义时代由此开始.时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处于垂死,腐朽和没落状

  态,人类社会面临着社会主义的前夕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整个欧洲

  和世界的革命运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在此交替

  .在第一

  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以相互适应

  ,促进了社会发展.而

  在第二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只要内容是阐释资本主义走向日益没落,垄断的出现使社会化的生产与

  私人占有制现象日趋明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趋于越来越不相适应

  ,社会危机此起

  彼伏,社会矛盾愈加激烈并不可克服,无产阶级充当了资本主义掘墓人的角色

  .

  这种观点源于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被我国学者接受和发挥.在我国的世界近代史教学

  和研究中,它具有传统性,反映出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和状况.这

  与当时国内外政治气候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国的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中,周一

  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和王荣堂等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吉林文

  史出版社,1986年版)是权威性教材,它们都持这种观点,此外的有关教材虽难以记数,但观点大体

  雷同.

  还有一些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试图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期方法.在这些分期法中,世界

  近代史的下限基本相同,主要是对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不同理解和意见

  ,大体可归纳如

  下:

  1、开始于1492年地理大发现.美国进步历史学家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曾有此一说,

  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

  2、开始于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学者们的依据是恩格斯曾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一书中将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起义.

  3、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的依据则是来自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1883

  年意大利版序言.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开始于16世纪尼德兰革命.这不仅根据16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是以

  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的革命,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这场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

  "17世纪资本主义标本国家".

  5、开始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其源于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号》一文中曾明确地把1789年法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这些观点在学术界被视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但均未产生多大影响.在思维和方法上,这一

  系列观点有一共同特点,即选择某一被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为世界近代史的

  起点和终点.

  从8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演进,特别是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资本主义

  的认识得以深入,以往认为资本主义正走向死亡的看法逐步被修正

  .学者们注意到虽然资

  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种种可致它死地的弊病和矛盾,但是,这种社会拥有某些其他社会所没有的

  机制,对社会中存在的危机起到消除,化解,缓和等作用.学者们在对现有的分期法进行扬弃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在由王觉非等主编的

  ,作为"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的《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里,著者们提出世界近代史的

  分期法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它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

  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和事件的开始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有

  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起欧洲的商业革命的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

  ,这又对于西

  欧的工业化产生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

  实际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而地理大发现后

  出现的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是打破世界上各国

  ,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相对

  隔绝和促成世界一体化的最初活动,因此,在这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也是适

  合的.

  3、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了西

  方资

  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可见,以1500年为世界近

  代史的上限是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

  ,对中世纪史与近代史进行的

  分期断限.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4、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

  ,约当19世纪

  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此为世界近

  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从宏观考察在世界近代史期间世界是如何由隔绝状态演进为互相倚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力图在体制,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王觉非先生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进一步

  对此进行了探讨和阐述.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接受.我国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

  代现代史》(上,下)既采用了这种观点.总而言之,每一种观点的形成都与客观环境有关,其内容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科

  学性与不完美性总是相伴而行.它们的变化和异同及相互扬弃体现出在历史学的研究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尊重客观,仔细求证和大胆争鸣赋予历史学以活力.

  二、俄国190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1、1905年的俄日战争,以俄国战败蒙辱而告终;

  2、1905年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引发大规模城市暴力活动;史称列宁称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1905年革命,它被

  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以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很简单,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很小,所以很

  多人不以为然。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国革命虽比尼德兰革命晚•个多世纪,算不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耍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三是”1500说”。越來越多的人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巫耍转折。在这Z前,人类基木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随肴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正发展起来。因此在16世纪前后,人类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近代”是一个学术名词,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収决丁•如何定义”近代”。不同的定义,对应不同的开端,通常谈不上谁对谁错,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助于研究,以及是否得到公认。

  我国中学课木屮的”世界近代史”,是继承前苏联的定义,也就是一部资木主义的兴衰史。它的开端是英国内战,或者是尼徳兰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终结则是前苏联的诞牛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定义诞生的年代,前苏联学者们乐观的认为社会E义很快就会取代资本K义,因此会卜这样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定义。但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的诞生显然不是资本主义衰落的标志。

  西方主流历史学者很少使用”世界近代史"这样的字眼,毕竞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他们通常把欧洲的文明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而我们所说的近代,人致对应在西方所谓的”现代早期“。占代指《荷马史诗》的记述到酋罗马帝国的灭亡,但是中壯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却右很多种说法。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是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因此这道分水岭通常被认为是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于”现代早期”结束的标,忐,酋方比较流行•观点是”工业革命“,也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几种说法。至于英国内战和苏联的诞生,很少有学者视其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所谓1比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它应该是•件划时代的人事,这件事发生前后,世界的整体格局乃至各国的面貌当冇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英国内战,不耍说影响亚非拉各大洲,就是在西欧,它的声音也很小。英国的近邻法国直到一百五十年之后才爆发大革命,摧毁封建君主制,并通过京破仑战争把新思想散播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影响,远比英国内战的影响耍大得多。

  至于文艺复兴、地理人发现和宗教改革三件人事,地理人发现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影响迟至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Z后才凸现出来,至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丁•中国的影响主耍都是间接的,特别足宗教改革,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它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却髙于文艺复兴甚至是地理大发现,因为解放思想,摆脱教会的束缚,是欧洲振兴的前提条件,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真称得上是判若两人。有关世界近代史发展主线和历史分期的争论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审耍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冋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乂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一、阶级斗争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由于受前苏联史学的影响,在"文革"前的十余年

  中,以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作为历史发展主线的观点在史学界十分盛行。

  其论据是:

  第一,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

  《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已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政治兴替则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重大后果,也是历史

  不断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第三,政治、思想、文化等都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的表现和反映。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既然

  世界近代史是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没落的

  历史",那么,它所研究的历史内容主要有三项:(1)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

  制主义的斗争;(2)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3)殖民地人

  民反对殖民帝国主义的斗争。(周一良、吴于区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卷,人民出

  版社1962年版)由于把阶级斗争和政

  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历史活动看得如此重要,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解决历史分期问题时,

  往往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作为断限的标志,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历史分期法,其中有两

  种影响比较广泛。

  1.尼德兰革命说:认为应该以发生于16世纪末叶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种

  观点认为,革命前的尼德兰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其宗主国西班牙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它顽固

  地维护封建制度,压制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尼德兰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

  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区,面对日益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尼德兰民族毅然走上了推翻

  西班牙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革命道路。尼德兰革命的领导者是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

  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

  其主力军则是广大城市平民、农

  民和渔民,打击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因此,尽管当时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关系

  尚未完全成熟,但这次革命依然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征,

  如:革命时尼德

  兰处

  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已经不相容了;在宗教外衣下进行革

  命;资产阶级与一部分贵族结成联盟,领导了革命,并使之具有保守色彩;革命后产生的新政权是

  资产阶级与部分贵族的联合专政;革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道路等等。尼德兰革命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给世界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这个17世纪

  的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既沉重打击了

  西班牙的殖民霸权,

  又破坏了封建主义的国家机器,走

  上了建设资产阶级政权的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十月革命说:认为应该以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

  近代史的上限。

  这种观点认为,尼德兰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成功是有限的,仅仅在尼德

  兰北部地区取得了胜利,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十分微弱,而且革命的结果,尼德兰并没有走上工

  厂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不能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

  1640年爆发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大不相同了,英国革命是一场

  具有全欧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1)在政治上,它首次在欧洲的一个大国宣布实行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封建王权,

  建立起了以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政治制度。英国革命促进西欧、北美

  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加速了世

  界范围内封建制度的崩溃。

  (2)在经济方面,美国革命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不仅使

  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而且使欧美各国也深受影响,在工

  业和农业方面,都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迅跑。

  (3)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革命后产生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对

  世界的影响十分深远,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文化史上,为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

  兴起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英国革命开始,这样分期断限会使许多重大历史

  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以上两种观点都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其理由的要点如下: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阶段,而1917年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

  一个新纪元。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地面上,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

  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样就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

  时代,以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标志的世界近代史结束了,开始了以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

  页。)

  所以,应该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结束,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社会经济形态

  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为发展主线的历史观在国内史学界兴起,并

  格外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取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

  '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

  有本质的不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这

  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是基础,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决定政治,而不是政治决定经济,

  这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理,因此,世界历史的分期应以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作为主

  要依据。由于对历史发展主线有了新的认识,便有了新的分期法

  --"19世纪

  说"和"1500〜1900说"。

  l.19世纪说":认为世界近代史始于19世纪。

  一些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西方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绝大部分的亚非拉各大洲

  在19世纪进入了近代阶段,这样,世界才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近代,而此前,世界只有局部地

  区(即欧洲)进入了近代历史。

  这些学者进一步分析道;15世纪后期是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

  洲正式进入近代,但直到18世纪末为止,世界历史只是处在近代史的准备期。

  其理由是:

  (1)马克思在论及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指出,英国和法国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算作欧洲进入近代史的标志。

  (2)虽然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在17世纪扩大了,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

  (3)16〜18世纪是欧洲手工工场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因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工场

  手工业不可能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是世界从前资

  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的过渡期,所以应被看作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因为在这一时期,

  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其资本主义社会在蓬勃发展,而且,占世界人口和面积绝大部分

  的亚非拉各国,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时代,因此,整个社会就进入到了资本主义时

  代,即世界近代。

  在具体分析整个世界在19世纪是如何进入近代史阶段时,这种观点又提出了"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在19世纪内共有三个:

  第一,19世纪初--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其理由是: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开始向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倾销,把上述地区卷入到近代史阶段;英国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表明大工业生产力已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因此,近代史的世界性初步形成。

  第二,19世纪中叶--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其理由是:工业革命在西方主要国家胜利发展,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具备了向全球传播的能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西方机器工业品的倾销,使世界上许多落后国家开始发展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此除个别地区外,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已

  经基本到来。第三,19世纪末--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其理由是: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大工业生产已完全具备了向全世界传播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资本输出具有了重要意义,把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都纳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2•"1500〜1900说":认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左右发生的地理大发现,下限

  是1900年前后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其理由大致有四:

  (I)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和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

  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

  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

  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2)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

  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

  整个世界在经

  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

  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

  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

  1500年前后的

  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

  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

  原则的。马克思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

  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德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

  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

  4.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

  19

  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

  志。以这一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参见刘炸昌主编《世界史•近

  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三、全球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在历史研究蓬勃发展,各种史学观点和史学流派层出不穷、相互辉映的今天,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悄然兴起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探讨和争论之后,当今国内外史学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不能用狭窄的旧眼光去孤立地、割裂地观察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

  史,而应该站在全球的大视角,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

  世界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和相互交往的发展中,打破相互隔绝状态,形成为一个相直依存

  又相互矛盾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全球史观打破了过去用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历史编纂模式,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

  斯所说:"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它探讨的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西欧或欧美这一统一体内诸有影响的力量的运动、矛盾斗争和融合,

  而是探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全球这一统一体内诸有影响的力量的运动、冲突对抗和交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47页。]由此看来,全球史观

  研究的重点在于产生那些历史运动的区域。

  在历史分期方面,全球史观与"1500〜1900年说”比较相近。

  在1500年以前,虽然在某些地区的某个时代商业相当发达,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仍是以农耕

  生产为主。由于农本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世界的整体格局是孤立而分散的。在那时,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也有交往,例如,地中海各国的海上交流,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中国的郑和

  下西洋,以及频繁的国际战争、征服和扩张等等。但是,对于这些交往的估计不应过高,它无法打

  破当时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代表不了世界历史的整体面貌。

  在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而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

  的变革表现得尤为剧烈。资本原始积累的启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和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推

  动西欧站在了这场运动的最前沿。这时期,社会中资本的积聚,对广阔市场的需求,基督教的扩张

  精神和寻找贵金属的渴望,再加

  上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的提高等等因素,使得西欧人骤然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在这一过程

  中,他们开辟了可以到达世界各地的航线,发现并控制了美洲新大陆,世界在人们面前突然展现

  出了一个极为广阔灿烂的巨大市场。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了西欧的财富和力量,使各个文明和

  民族之间的实力对比失去了平衡,而且迅速改变了世界各民族传统的地理分布,把欧、亚、非三

  块互相隔绝的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历史从黑暗的中世纪进入到了近代史阶段。从此,人类历史的

  分散和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了,传统的地区自治逐步让位于全球统一,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从1500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即世界历

  史的近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先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他们

  的舰队用"血与火"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相互隔绝,

  促使新旧两块大陆和东西两大

  文化体系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和交汇。在160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

  了西、葡,从而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朝气和扩张性的地区。几乎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在西方主要国家完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十分重大,它使得西方人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

  文化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控制力。

  当俄国横贯欧亚大陆

  的扩张达到太平洋沿岸时,世界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有机联

  系形成,并出现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新中心。

  从此,欧洲获得了世界霸权,在历

  史进程中占据了十分显赫的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欧洲成功地进行了科技革命、工业

  革命和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最早兴起于欧洲,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因素

  的增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变革,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促进了第一

  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与之相伴的科技进步的发生,

  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

  大发展。在西方,科学革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作用,同时又连锁反应。

  牛顿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政治思想的变革有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起于英国,又扩散到欧美

  和世界其他地区,而政治革命亦先发生于英国,而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反之,政治革命对于经济以

  及科学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

  科学革命创造了全新的工业,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并由此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着世界,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工业革命使欧洲的人口和物质财富急剧膨

  胀,它产生的剩余资本和对原料的巨大需求加剧了欧洲的对外扩张,它所提供的机械和技术则使这

  种扩张成为可能,这就为欧洲

  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的和军事的基础。政治革命在实质上结束了人被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的传统观念,它还显示了政治与人民的密不可分--民众已经觉醒,他们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看作自

  己的权利。

  由于三大革命,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北美洲首先觉醒,北美人在粉碎了西方人殖民

  枷锁的同时,迅速走上了西方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他们取得的成就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显赫得

  多;欧洲的其他地区紧随其后,由于国情通异,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革命、改革、王朝统一

  战争等)加速了各自的近代化进程;西方势力对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影响也十分强烈,使之彻底欧

  化--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方面,而且包括种族被取代,当地的土著被驱逐或消灭,400万

  白种移民成了这里的主人;在传统的东方世界(亚洲或非洲),西方人遇到了最为有力的反抗,

  结果,一个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先后被迫敞开了门户,

  以不同

  的方式、速度和程度逐步汇入了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中。最晚被西方侵入的是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到19世纪末,西方人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至此,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阶

  段,世界领土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形成,全球一体化过程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阶

  段,世界近代的历史随之宣告结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人的大规模入侵和资本主义的扩张打破了原先比较平静、稳定的社会

  生活和国际秩序,开始了东方依附于西方的时代,西方将其文明凌驾于一切其他文明之上,工人

  阶级也戴上了资本奴役的枷锁,在国际关系领域则出现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以及强国

  富国对弱小民族的欺凌。可见,世界在其一体化过程中必然伴随出现许许多多不合理、不平等和非

  正义的现象,带来剧烈的动荡、混乱和各种痛苦。因此,世界近代史中便充满了各种各样反抗奴役压

  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其中包括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斗争、贫困

  国家和地区反对富国、强国的剥削并要求自由发展的斗争、世界人民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抵制

  以及欧洲中心模式的世界体系的崩溃等等。

  上述斗争和运动表现为一种与一体化相谨的离心倾向,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对抗与分裂。但它

  有助于纠正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平等、非正义的现象,使一体化的基础不断良性化,

  从而使世界在进步的同时日趋公平和谐--这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另一条发展主线。一体化与合理化这两

  条主线贯穿于整个世界近代史,它们互相制约平衡、交错互动,使近代历史表现出明显的曲折

  性、周期性、动态性和阶段性,世界历史使在这两大板块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选自王玮主编《世界近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篇三: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及世界历史分期表

  RevisedonNovember25,2020

  朝代原始社会

  夏朝

  商朝

  奴

  西周

  隶社

  春秋

  会

  周朝

  东周战国

  秦

  西汉汉(新)朝

  东汉

  三国

  魏蜀吴

  两晋

  封建南社北会朝

  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

  北朝

  隋朝唐朝

  五代

  十国辽国

  宋朝北宋南宋

  西夏国金国元朝明朝

  中国古代史表

  时间

  代表人物

  170万年前—前2070

  年

  前2070年—前1600年

  夏启、夏桀

  前1600年—前1046年

  商汤、盘庚、商纣王

  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周公、周幽王、周平王

  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管仲、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苏秦、张仪、蔺相如、廉颇、吴起、白起、赵

  前475年—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

  奢、赵括、李牧、项燕、屈原、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商鞅、李斯、王翦、吕不韦、荆轲、秦王嬴政、老子、庄子、孟

  子、荀子、墨子、韩非

  前221年—前207年

  秦始皇、秦二世(胡亥)、李斯、赵高、陈胜、吴广

  前202—8年(8—23年)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吕后、晁错、主父偃、董仲舒

  25—220年

  光武帝、班超、甘英、董卓、袁绍、曹操、汉献帝

  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曹丕刘备、诸葛亮、刘禅孙权、卫温

  265—316年

  晋武帝司马炎

  317—420年

  晋元帝司马睿

  304—439年

  420—589年宋/齐/梁/陈386—581年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

  北魏孝文帝

  581—618年618—907年907—960年后(梁唐晋汉周)902—979年916—1125年

  960—1127年

  1127—1279年1038—1227年1115—1234年1271—1368年1368—1644年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魏征

  朱温、石敬瑭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赵构、岳飞、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夏景宗李元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世祖忽必烈、郭守敬、黄道婆、马可·波罗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燕王朱棣)、明思宗朱

  清

  鸦战以前

  1644—1840年

  两朝半

  鸦战以后

  1841—1912年

  社会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949—

  由检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中国近代史阶段线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49)

  旧民主主义时

  期(1840-

  1919)

  新民主主义时

  期(1919-

  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洋务运动(1860年

  代-1890年代)

  中国边疆危机

  (1870年代-1890年代)

  中法战争(1856-

  1860)

  中日战争(1894-

  1895)

  瓜分狂潮(19世纪末)

  维新运动(1898

  年)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

  军侵华(1898-

  1901)

  清政府新政(19011905)

  辛亥革命(1911-

  1912)

  北洋军阀(1912-

  1927)

  五四运动1919

  国民大革命1924-

  1927

  国民党时期

  1927-

  第一次国内战争(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

  (1927-

  191937)

  《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洪秀全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火烧圆明园自强,求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学堂等)

  美日侵略台湾,英国侵略滇藏,俄国侵略新疆

  《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

  《马关条约》

  租借地,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康有为,梁启超等,百日维新,失败告终

  《辛丑条约》

  清政府预备立宪(1905-1911)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独裁,二次革命,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军阀混战,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中共一大1921,中共二大1922,中共三大1923,国民党一大1924,北伐战争1926-1927国民党一大1924,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国民会议运动1924、五卅运动1925,省港大罢工1925-1926、广东国民政府两次东征1925三大武装起义(南昌、秋收、广州),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根据地

  49抗日战争时期

  (1937-

  1945)

  第二次国内战争(19451949)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内战爆发,防御阶段(

  中国现代史阶段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新政协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追歼残余,西藏和平解放1950夏

  巩固政权的斗争-1953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950-1953,镇压反革命

  1950-1953,三反、五反运动,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财

  展1949-1952底

  政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路线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953-1956

  三大改造1953-1956底,,第一步宪法

  开始的标志《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

  中国八大195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曲折的探索1956-1966

  主要探索

  盾》毛泽东1957,整风运动1957,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0,七千人大会196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始,总路线提出

  探索的失误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三年

  经济困难1959-1961

  导火线

  1965《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全面发动

  1966《五一六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

  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发展

  一月革命,二月逆流,打击迫害领导干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十年文革1966-林彪反革命

  1976

  集团覆灭

  动乱中的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1967-1968,九一三事件

  民经济

  后周恩来调整,“批林批孔”运动严重干

  扰,邓小平调整1975

  江青反革命“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5,四五运动

  集团覆灭

  1976,覆灭

  徘徊中前进政治“左倾”错误,经济的冒进,邓的整顿

  伟大的历史性转十一届三中思想,政治,组织

  折

  全会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决议》

  经济体制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

  现代化建设的迅革

  革:国有企业改革

  速发展

  对外开发

  过程,成就

  有中国特色社会根本前提

  四项基本原则

  主义道路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一国两制”和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

  祖国统一大业

  世界古代代史表

  古代埃及

  金字塔的国度,两次大分裂(BC22世纪-BC16世纪),埃及奴

  BC3500-BC6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BC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国力强盛),

  世纪

  埃及的灭亡(BC6世纪西亚的波斯)

  亚非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BC18世纪,

  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统一),汉谟拉比法典,腓尼基城邦,希

  古国(BC3000年起)伯来人国家的建立和分裂(BC8世纪以色列王国灭亡;BC6-7

  世纪左右犹太王国灭亡)。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城邦,雅利安人入侵,阿育王的短暂统一

  (BC2500年起)(BC3世纪),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的产生、教义和传播。

  爱琴文明(BC2000年左右),克里特和迈锡尼,(BC8世纪)斯巴达(军事城邦)和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希波战争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称——

  (BC6世纪-BC479年),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昌盛,希腊城邦的衰落,马其顿控制希腊(BC338),亚历山大东侵(BC334)和大帝国的建立罗马共和国的建立(BC6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BC2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BC27年屋大维),“罗马

  霸地中海的国家和平”时期,基督教的产生(1世纪)和发展,罗马帝国的分

  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帝国(法兰克王国5世纪,查理大帝帝

  国800年)

  欧洲早期封建国家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查理大帝帝国分裂843年《凡尔登条约》,英吉利王国形成9世纪早起)3、西欧封建社会(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封建等级制度,封建主对农奴的剥削,封建社会的发展,城市重新兴起)

  4、繁荣的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11世纪末确立封建制度,

  拜占廷文化)

  5、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成

  欧亚

  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封建

  1、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统一(伊斯兰教7世纪初开始,穆罕

  国家

  默德,基本上统一阿拉伯半岛约7世纪)

  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形成,强盛8世纪地跨三大洲,分裂10世纪)

  3、阿拉伯文化(翻译古代希腊着作,“阿拉伯数字”和代数

  学,《一千零一夜,建筑艺术,沟通东西方文化》

  东亚和西亚的封建国家

  1、新罗统一(676年)和朝鲜王朝的建立(14世纪末)2、日本大化改新(大和奴隶制国家5世纪统一,大化改新646年,幕府统治的建立12世纪末)3、奥斯曼土耳其(建立13世纪末,扩张16世纪地跨三大州,

  东罗马的灭亡1453年,征服的后果)

  1、原因(到东方寻求财富,阿拉伯、意大利等商人垄断东方贸

  新航

  易,奥斯曼土耳其妨碍通商)

  路的新航路的开辟

  2、开辟(迪亚士1487好望角,达·伽马1497-1498印度,哥

  开辟

  伦布1492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1519-1522)

  和文

  3、意义

  艺兴

  复

  宗教改革

  1、天主教会的腐败2、宗教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3、农民战争(1524-1525)4、新教的建立

  文艺复兴

  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14-17世纪)

  世界近代代史表

  定义: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

  史。分期:

  萌芽——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产生——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17、18世纪)确立——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确立(19世纪初——60、70年代)初步定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也可以按照生产力标准把它分为四个阶段:简单协作阶段——(14——16世纪)

  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后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及海外殖民和贸易,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首先在西欧明显表现出来。16世纪尼德兰革命后,出现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潮流。英、美、法三国先后用革命的手段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用法律手段巩固了革命成果,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俄、普、奥等国进行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首先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的推动下,拉美人民进行了反对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独立,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这一时期,欧洲殖民国家间进行着激烈竞争。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援美抗英,英俄等国组织“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对外战争,都体现了欧洲争霸的特点。蒸汽时代——(18世纪后期——19世纪60、70年代)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美国、俄国、德意志、日本等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也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欧洲封建势力打败拿破仑之后,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恢复了旧的统治秩序。1848年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工人运动非常激烈,但最终都失败了。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工人阶级走向世界范围的联合。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以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为代表的、争取民族自强和振兴的运动。这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畴的运动。其二,是反对异族控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中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如1848年的东南欧革命;有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电气时代——(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几乎同时发生在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随着生产与资本的越来越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

  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攫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者,对内加强剥削,对外加紧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资

  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各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

  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国际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觉悟明显提高,各国工人政党和工会广

  泛建立,工人运动主要以合法斗争、政党斗争为主,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各种机会主

  义思潮也在增长。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俄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疯狂地进行殖民扩张,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为了抗击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人民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其

  中“亚洲的觉醒”尤为突出。

  (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四条线索: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主线)

  殖民扩张及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四对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

  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

  对每个时期的分析主要是从四条线索去把握,而要把握这个时期的最主要的阶段特征,

  则应该着眼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就是封建主义的解体衰落。

  1、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王朝专制统治,阶级矛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尖锐)2、过程(议会斗争1640→内战1642-1651→克伦威尔独裁165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光荣革命1688)、意义3、重要事件、人物和文件: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克伦威尔、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权利法案》

  1、起因(北美殖民地,美利坚民族,英国的殖民压迫)

  2、经过(爆发:来克星顿之战,建军:华盛顿为大陆军总

  司令,建国:《独立宣言》发表,转折:萨拉托加战役

  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777,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3、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意义

  4、重要事件、人物和文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枪

  声、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

  大捷、约克镇胜利、康华利、

  法国大革命1789-1814

  1、背景(启蒙思想家,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的革命要求,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3、重要事件、人物和文件:波旁王朝、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路易十六、三级会议、《人权宣言》、罗伯斯

  庇尔、马拉、丹东、拿破仑、《拿破仑法典》

  殖民主义扩欧洲殖民扩张1、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亚、非、拉美)

  张和拉美独立运动

  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1848年欧洲革命

  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和德、意统一

  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和殖民主义罪恶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804-1826

  工业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期

  1848年欧洲革命

  美国内战1861-1865

  日本明治维新1868

  沙皇俄国的改革1689、1861德意志统一1862-1871意大利统一1852-1870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2、英、荷、法三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4、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掠夺,种族灭绝政策,三角贸易和贩卖奴隶)1、背景(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2、过程(序幕:海地独立1804(法属)、墨西哥对独立1821(西属)、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和南美洲南部圣马丁)4、拉丁美洲的新兴独立国家5、重要事件、人物和文件:杜桑·卢维杜尔、多洛雷斯呼声、伊达尔哥、阿亚库巧战役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蒸汽时代的来临1、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前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30到40年代):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1831-1834,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1936-1948,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1844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早期革命活动、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1847、《共产党宣言》)1、革命风暴遍欧洲(欧洲各地起义,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2、法国二月革命(原因、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3、奥地利、普鲁士和匈牙利的革命(维也纳起义、柏林起义、匈牙利起义)1、背景(美国的领土扩张、南北矛盾: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过程:(废奴运动、爆发、转折1862、结束1865)3、意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4、重要事件、人物和文件:约翰·布朗起义、林肯、《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背景:倒幕运动(内因: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起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外因: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统治被推翻)2、明治维新(内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意义(变为资本主义国家)5、局限性(不彻底,侵略扩张道路)

  (自上而下的改革)彼得一世的改革1689、1861年改革(农奴制的废除、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的扩张

  1、德意志、意大利的分裂状况2、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三次对外战争(1864丹麦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1871统一)3、意大利的统一(撒丁王国、加富尔的统一战争18501861、加里波第率领的红衫军、1870统一)

  1、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的建2、列宁主义的诞生:-8

  立和列宁主义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

  的诞生

  约1907、.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深化

  2、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密拉特士兵起义、民族女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英雄占西女王、新高涨1905—1908:新的反英运动)4、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的革命运动)5、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起义、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非洲被瓜分、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1899、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3、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2、几次重大战役(欧洲的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1914—1915年东线的战斗、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3、1917年大事(交战国面临的严重危机、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1917、中国北洋军阀宣战)4、结束(奥匈帝国瓦解和德国投降、大战给交

  战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世界现代史表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世界现代史第一时期(1917-1945年)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是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开始现代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酝酿时期。这一时期以192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17-1929: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历史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度高涨。其中,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影响最大。由于十月革命鼓舞和亚非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在国际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的苏联,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设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德、奥、俄、土四大帝国崩溃,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建立,英、法、意等国的经济也遭到破坏,只有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膨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全球推行“金元外交”,日本则成为东亚的霸主。战后,协约国集团按其实力对比,调整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低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被镇压。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却隐伏着严重的危机。在第二阶段1929-1945: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缓和了阶级矛盾。德、日两国则相继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策,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国、朝鲜、西班牙、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展了反法西斯斗争。但是,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终于使局部战争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2、世界现代史第二时期(1945年至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今是当代世界史时期。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腐朽趋势共存的时期,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也是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兴起和困扰同在的时期,它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对全球影响的深化和扩展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40年代末,亚洲、欧洲出现了连成一片的社会主义国家,50年代初,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使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加剧,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逐步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劫难之后,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以推动社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使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在美国的扶植下,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第三世界的剥削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开始上升。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应接“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后来,两极格局发

  生演变,美苏争霸局面形成。80年代末,东欧剧变。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当前,新旧国际格局正在交替过渡之中。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呈现一体化与多极化的双重趋势。和平、发展、民主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潮流。

推荐访问: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世界历史 时期 分为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