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7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2-24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7篇)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探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完善高校教育体系  申亚峰【摘要】高校教学应实现和社会的充分接轨,这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基础.加强和完善高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7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7篇)

篇一: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探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完善高校教育体系

  申亚峰【摘要】高校教学应实现和社会的充分接轨,这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基础.加强和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探究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充分挖掘高校人才,更好地融合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主体,实现"1+1>2"的效果.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促使高校向更深层次发展,增强了高校的社会服务意识.【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教育体系;服务意识【作者】申亚峰【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5.037当今时代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彼此之间的合作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高校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视野,通过与企业的商业化合作,以及与科研机构的课题探究合作,逐渐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产学研”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强人才和技术

  优势,产业界与高校之间进行了多样化的合作,获得了高校宝贵的人才资源。通过科学研究机构、产业研究所等合作,产业界获得了无可比拟的技术资源。产学研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涉及三大主体,即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将三者所拥有的不同资源及优势进行整合互补,能够建立将高校理论教学和注重考查实践能力的社会生产活动,以及追求更深层次研究成果的科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由其内涵可知,产学研模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层次。具体来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现实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推动高校体制创新首先,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高校内部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不少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已呈落后趋势。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打通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推动学校市场化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进而获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进一步充实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其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能够引导高校管理者转变旧思维,积极拥抱变化,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彰显自身特色,树立高校品牌榜样。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愈发强烈,加强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发挥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有利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产学研模式集合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三个主体,既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又要求充分利用科研机构资源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学生将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理论学习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也吸引企业深入学校进

  行培训。高校学生的学习将更具拓展性,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提前感知社会氛围,为将来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三)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学创新首先,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了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也加强了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因而能够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引入更新鲜的教学内容,及时淘汰教材中的落后知识,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教学内容大多比较陈旧,与现实脱节严重,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难题。其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长期实践必定能逐渐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其充分意识到高校教学的层次性,即克服偏理论性教学的弊端,从高校、社会和科研机构等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加强高校教学的实用性。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以课堂为主,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少之又少,长此以往,高校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越来越差。正如上文所述,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另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还能够帮助高校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学水平,向更加专业称职的教师行列迈进。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空间变大,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丰富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完善高校教育体系的积极作用,高校应不断强化和社会企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一)加强理论研究,奠定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必须以为高校为中心,向企业、科研机构发散,形成层次分明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作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施阵地,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多样化、多元化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缺乏统一

  的理论指导,导致围绕产学研合作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偏离预期方向,最终浪费有限资源。(二)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涉及到多个主体,要求与企业紧密合作。为了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效果,高校产学研合作还需要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因此,政府部门应在深入研究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激励行业发展的政策,打通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体制性障碍。另外,高校内部也应加强制度建设,尽快落实围绕产学研的各项配套规定。(三)加强科研,实现科研与教学并重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高校的科研投入十分有限,学校仍以教学工作为主。科研活动只在部分教师之间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要求高校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竞赛活动,引导师生走出课堂,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寻找合作意向,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或者吸引企业走进学校,交流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为高校开展科研提供指导。(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产学研引向课堂高校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一方面课堂纪律松散,难以形成高效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部单调,纯理论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可引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将科研项目、与企业的合作案例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创新课堂探究方法,也可围绕课堂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五)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产学研模式的核心是实践,只有进行最广泛的实践,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产生实效,参与科研机构项目研究才能获得成果。高校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改变理论教

  学和实践教学分布不平衡的局面,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在产学研中的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方式,结合多样化的实践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实施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加强高校与产业界深入合作以实现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引入科学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果研究,不断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因此,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推动高校、社会发展,以及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调动了参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力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献】

  [1]禹奇才.刘晖.开展以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前提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王娟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3]刘力.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产学研合作的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2(4).[4]吴文华.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0(2).

篇二: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赵鹏汤利华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10期

  把产学研一体化作为高等旅游院校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是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30年来在旅游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学院在全国700多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中能够名列前矛、创建特色品牌的重要经验。

  一、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基本理念及模式的构建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以下简称“一体化”办学),是高校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通过产学互动、校企结合的形式,将教育、科研、行业生产等活动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

  在应用型大学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有效整合教育、科研和行业资源,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体现学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社会贡献力,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等旅游教育是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产业需求是其办学的依据、动力和前提,也是充分发挥旅游教育办学功能之所在。办好旅游教育,关键要处理好教育与产业间的关系,即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需双赢”的原则,实现产学互动、校企合作办学。同时,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学校就要担负起科学研究的使命和责任。当前,迅速发展的旅游业提出的许多课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因此,包括应用型科研在内的研究工作成为我院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校企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综合体现。

  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关键是在我国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框架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找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结合点,积极争取旅游主管部门支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格局)发展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学生、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值得强调的是,学院与企业之间应是一种具有联盟性质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学院的办学局限于单一企业的经营活动,或是单向寻求业界资源,满足办学一方需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院“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系统观为指导,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以面向全行业的教学科研、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合作为基础、纽带和保证,各种资源互相促进。这一办学模式在全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全过程的实践、全员性的参与,并有制度做保障。

  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合作育人为中心,具体表现为:在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安排、师资培养、学生教育与管理等环节上都要体现和强化校企合作的理念。

  我院在发展中明确了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定位,即面向现代旅游业发展,创办新型旅游高校,培养旅游业所需高级服务管理专门人才,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服务首都旅游,应用本科为主,国内同类领先,创建特色品牌。学院的一切办学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办学宗旨和定位,由此形成“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内在机制。

  根据旅游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需要和高等教育相关学科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的要求,以及旅游产业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旅游院校培养既有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又有鲜明职业特性的专门人才,在专业教育中要将大学素养与职业素养融合,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建院以来,我院所开设的各类专业都适应了旅游产业内部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需求。在培养方案的设想和制定过程中,学院首先听取行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稳定和持续的人才需求为根据,与企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在听取和收集企业专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与更新专业培养方案,使其更加完善。目前,我院主要围绕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在不同专业尝试PBL(问题导向学习)、IBL(行业导向学习)、LBD(在做中学)等模块化教学方式,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我院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中借助于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分析总结企业实践经验,由此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成模式,开发出创新的课程体系。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日益成熟化,我院相继开设了新的课程和编写了新的教材。这些课程和教材所体现的教研成果,实质上更具有校企深层合作的本质意义,反映出了学院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起到了规定性、指导性作用。

  实践教学是“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的职业体验、实践经验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我院在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强调和实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基础性体验,通常通过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以及学生参与旅游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专业教学阶段,我们增加了模拟、仿真、见习和实习的内容,专业实习通常安排在企业,学生直接参与接待、管理和经营活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院与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实践时间,每个专业通常不少于半年。旅游黄金周期间,对专业教学阶段的学生,不仅提出实践体验要求,同时还组织学生参与学院或教师的科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学院适时利用企业的重大活动,如会展、大型国际会议、大型活动等,组织学生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直接从事企业一线涉外活动。近几年来,我院还逐步开拓了国外实训基地,安排跨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我院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并已成为学院的办学传统和教学方式。

  我院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始终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培养适合于旅游业的职业从业者,主要在于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环境和氛围的塑造,心灵的启发、感悟都孕育在学院职业活动和专业理论教学中。学院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把握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篇三: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之一体化模式探析

  杜云;刘根厚【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正在成为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文章在分析传统的合作模式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之模式.这种模式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实体,通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并形成利润中心.【期刊名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作者】杜云;刘根厚【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它正在成为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发展的一种

  基本趋势。产学研合作教育将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其重要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拟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希望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有所裨益。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时,职业教育主要是一种非学校教育,直至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学校教育形态的职业教育。但是,这种学校教育形态的职业教育一出现,就因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而得以快速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被誉为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在办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为本位,学生的教育是在学校和工厂这两个空间交替进行。学校和工厂各自独立地进行教学与训练,两套学习计划是并行的,但总体上是以工厂为主。受训者在学校中的身份是学生,在工厂则成为学徒。工厂为这些学徒配备技能训练的教师或师傅,投入大量经费以提供满足教学与训练所需要的当前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数的英国职业教育采用各种类型的工读交替制,学生在校期间的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走出校门去参加实际工作,这种安排就像一块肉夹在两片面包中的“三明治”一样,因此又被称作“三明治”教育,这种制度体现了社会经济的生产发展对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力图把“工厂的训练”和“学校的教学”两方面最大限度地沟通和融合在一起,其基本做法是:专科的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即三年级时,按照其选择的专业方向进入有

  关“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这种“工业项目组”,实际上就是由学校与当地的企业联合举办的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教学工厂”把职教运转的重点环节由德国“双元制”中企业这一元转移到学校这一元,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和功能。加拿大CBE教学模式是一种系统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把职业能力的开发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对相关职业的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综合能力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科目,以职业分析表中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各专业的教学和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管理严格科学有操作性。以上各种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均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或是在我国因环境不同而无法借鉴。“双元制”、“三明治”教育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两张皮”现象是不可解决的矛盾,企业、学校这两个教学体系的独立运行使这类教育模式无论在师资、设备等方面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统一、融合;新加坡“教学工厂”更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但其把教学作为唯一办学目标的做法,使办学成本急剧提高,不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要求,也无法在我国照搬照抄;加拿大“CBE”教学模式在我国也曾得到很多的引用,但其把技能培训做为唯一或是最主要的目标,不符合当今社会对毕业生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也不宜在高职教育层次推广。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难找,以及政府角色转变、国营变私营的企业模式的转变、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等等现实,都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办学带来不可调和的合作上的难处。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已进行了四十余年,但至今仍然没有摆脱产、学、研独立运作,难以统一、融合的弊端,没有解决企事业单位参与积极性对此种模式所起决定作用的缺陷,而且这种模式分散管理、成本偏高、效

  果不理想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囿于以上多种合作模式的局限,本文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之模式,以期在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和讨论。在产学研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一体化是有优势的:结合者,是指不同的实体为了某一共同利益而在某些领域组合,但因为教育成效很难量化,不象产、研部分有最终的产品的优劣判别,故难以在实施中制定标准,也就难以给予约束。而产学研一体化作为一个实体,可以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突出强调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产、研作为软性的发展指标,保证在最大限度的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利用闲置资源拓展产、研功能和优势,从而再对教育教学给予一定的反哺和促进。所谓产学研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体系内实施、联合开展产、学、研三者的工作。“产”,应是广义上的概念,已不再囿于工商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而应扩大到除学校以外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等社会各个部门,包括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学”,应是广义上的教育教学的概念,不仅仅表现为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组合,而且扩展为课堂教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这里把其重点放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实施;“研”,着重强调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术的改造和开发,因为是高职院校,故排除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强调三者的有机融合与统一,最终将实现三者的共同和协调发展,其评价标准也是三者的综合发展指数。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和发展,社会对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传统的注重“知识”但忽视“工作”的高等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一需求,而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因为将“学习知识”和“参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应成

  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模式,不仅与其实践性教育环节有关,而且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管理体制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等方面均有密切的联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因为它涉及到知识、身心、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全人”的有效模式,使它形成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又一显著特征。对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施,需要我们选择适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选择最有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完成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这种模式与一般合作教育的区别在于不仅把适应社会、经济作为唯一目的,而是直接让其融入其中,融为一体,其适应性自是不言而喻,该实体追求的目标更象是行动场,与足球场很象,各场边都排列着球门(目标),其最终的考核指标是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目标。这就象现代企业,既要完成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最终要体现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研究效益的综合目标。因此,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职教育模式要做到内容上兼顾实用技术与市场需求,形式上兼顾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效益上兼顾知识收益与经济收益,目标上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标准方面要兼顾产业需要与教育规律,对这种模式进行效益评价时,其社会化、产业化、大教育和连锁化应是我们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考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标准,我们在进行该模式功能界定时,也需要拓宽视野,不局限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还要把创新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要“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的培养过程处于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等不同的环境域,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将理论

  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具有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伦理道德修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使毕业生能很快进入并适应职业市场的竞争。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还能通过联合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专长和人格等方面的价值,他们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工作经历对其一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是效果显著,使这个培养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个性、身心、能力与人格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教育过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毕业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由于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促使他们融合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其进行跨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通,因而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也会十分明显。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象一个学习实验室,学生在探索不同的、多样化的知识和理论过程中,能在工作绩效方面也得到全面的促进。这种模式的责任范围有效对应传统高校功能的“教学、科研、服务”三个方面,并且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学习技术、自我发展工具和知识转移,通过把学习和企业的商业目标联系起来,并通过这种易于接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方式来实施这一学习过程,使三大功能在紧密联系度上比传统高职院校似乎更胜一筹。另外,这种模式通过人力资本发展来提高生产力,对于企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对于学生,则在满足基础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的同时,亦可满足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把学生学习与组织的核心能力有效调整到一致的状态,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机构把教育和发展保持在同一轨道上,把培训和发展与企业绩效真正地粘合在一起。因为其教育对象包括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链成员,通过向外部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授予学位或学分,通过对技术、师资、设备和技术劳动力的优势的充分张扬,很容易使组织通过产、学、研三者共同发展而成为利润中

  心。为了保证该模式所描述的上述目标和功能得以顺利实现,需要在运行机制上加以创新,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学习方式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以促进这种模式的健康发展。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进行DACUM表开发设计模式,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摒弃传统高职教育机构主要是基础性、理论性和普遍性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开发技术性、应用性和更具个性的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渗透的三个方面,同时每一部分又由不同的教学模块构成,并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及时改进。要忽略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在保证总学时、突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把传授理论和技能放在实践中进行,把素质教育融入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去。课程安排原则要打破学科模式的传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学习、工作环境,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采取企业模式,实行8小时工作制,在生产间歇中开展基础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的训练。以专业综合改革为中心,将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改革教学计划的突破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各专业培养规格,对原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分解、重新划分和组合,并结合职业分析对每门课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形成新的育人模式和课程模块。教学安排应综合考虑产、学、研三者的关系,服从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并充分考虑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因此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灵活性。师资聘请要坚持优质优酬的原则。产学研一体化是由三个不同质的概念,通过一种共同的价值目标组织在一起的,实践表明,维系这三者有效联结的纽带只能是技术和人才,只有技术和人才是三者共同的、必需的构成要素。要最大化地实现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利益追求,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和人才的特征和规律,分析能满足各自活动的要素,并探索把要素有效组合起来的机制。教师一人兼双职,既是教工又是工人,他

  们的工作是分段进行的,因此,既要给予其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的机会,又要提供总结经验升华为理论的环境。要进行实践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以学、研养产,以产养学,成立实体。产学研一体化这个实体,是以学、产、研综合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管理模式的探索应以效益倍增的追求为目标,制定教学工作标准,制定投入产出标准,寻求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使之既能推动学的发展,又能保证产、研收益,既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又要保证产出、研发质量,既能保证学生规模,又能保证产研不断发展,既能保证结构优化,以学生结构优化为主,又能适度发展产、研项目。改革教学模式,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的需求是一体化培养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学生在这个办学模式中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合作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所有的教育活动必须要都围绕着学生进行。“三方参与”并不意味着三方权重相同,恰恰相反,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强调学校在整个合作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合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是学校的“主业”,不能否定,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所有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等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需要产学研实体中的有关领导扮演全新的角色,掌握新的技能,需要他们在实体动作过程中倡导新风气,把工作和学习在本质上视作为同一件事,把全体师生员工分享心智作为该办学模式长期成功的关键,把基于效率与规模经济的成功到基于知识工人的多元文化工作能力的管理思想贯彻到底。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现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种有效的完善,这种模式能否顺畅、有效地运行,取决于校企双方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更取决于满足多方需求、优势得以互补和互惠互利、共求发展机制的形成,因此,要把事业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技能同等的地位,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管理体

  系和认证体系,以共同推动这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关文献】

  [1]刘根厚.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动力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8,(4):20-24.[2]刘润忠.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J].江苏高教,2005,(1):68-70.[3]袁锐锷,文金桃.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及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2,(9):51-56.[4]陈立红.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办学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5.[5]李珍.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四: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产学研合作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旋律。而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融入主旋律,服务主旋律,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所有产业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发展壮大的机遇所在。就旅游业来讲,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确定为战略性和支柱性双重属性的重要产业,凸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就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

  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均出游达到2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愿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前30年,中国旅游业是世界旅游业的追赶者,我们重视的是发展速度,关注的是追赶步伐;在发展策略选择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效仿;后30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引领者,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发展方向上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中国旅游业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在校生数108.6万人,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招生总数为37.9万人,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余人。从山东省的情况看,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79所院校设立了旅游院(系、所),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招生专业达25个。可以看出,旅游院校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内涵的艰巨任务:诸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

  “供需错位”和“校企脱节”现象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能够推动旅游院校在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二、多方共赢,旅游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产学研合作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这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服务、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从产业发展看,旅游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催生了新的业态,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从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看,通过旅游产学研合作,旅游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直接对接、师生与员工直接对接,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高校与旅游产业合作,由单一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复合型产业大学,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从旅游企业看,科技、信息、人才的注入,实现了资本与管理、服务的直接对接,放大了资本效益,扩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因此,无论对产业、院校、研究机构还是对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是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三、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新突破

  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各种资源,增强创新合力。

  1、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旅游局牵头,与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共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学研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出了首批11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构建合作体系方面做出了榜样。二是营造氛围,组织召开产学研一体化大会和高峰论坛,编列产学研一体化课题指南,整理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典型案例。三是资源倾斜,重大项目优先委托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等。四是完善服务,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成果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理念,把产学研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一是重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给予各位专家与高端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与舞台。二是建立对接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的“无缝对接”。例如,我国橡胶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软控集团对应于青岛科技大学的16个橡胶类专业,成立了16个研究所,吸引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使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研发项目都有来自高校的高水平专家教授参与其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

  的激励机制,对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给予员工待遇,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建立利益回馈机制,“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无形资产入股、在学校建立奖学金、为师生提供实习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篇五: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产学研一体化及其对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摘要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成果转化与

  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一体化,对地方高校科技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等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服务1产学研一体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学研一体化是指将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结合成一个整体,集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及培训、技术推广及开发应用、生产与销售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展生产、发展科技的过程。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早在1906年就受到美国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日本从1953年开始,许多企业便开始了主动与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高校的高新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二战”后相继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我国政府也一直十分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高等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高等学

  校从与小型企业的横向联合发展到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与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联合形式由松散型逐渐向半紧密的、紧密的形式发展,由

  合同、协议的形式逐渐向建立独立的联合体以至独立的法人机构发展。产学研联合体的组成也由同一个企业发展到同几个企业联合,由企业联合发展到同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可以认

  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必将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2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特征(1)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应用各环节之间的连续性。产学研一体化将技术的研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变成连续的链接过程,各环节紧密相接,有效地消除了从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到生产应用各阶段组织上的脱离,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2)研究与开发各阶段的并行作业方式。从研究开发到技术应用的全部过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和生产准备并行作业,生产单位、科研部门、大学协同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从研究开发到技术应用的效率。(3)矩阵式组织形式。产学研一体化的矩阵式组织形式有垂直的行政领导关系及横向的学术领导与技术协作关系,将职能部门的行政目标管理与科学家、设计师等组成的学术过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从研究开发到技术应用的全部过程的协调与控制能力。3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1)松散的“联合体”模式。各主体方就某一项目及开发计划组成长期或临时联合体,各方相对独立,责任分明,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形成技术与人才的供求关系,各方出于共同的科技经济目的发生相互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缩短了技术、人才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时间。这种模式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特点。(2)紧密的“进入式”模式。各主体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机制,建

  立目标明确、产权明晰、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的产学研经济利益共同体。这种方式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源头与经济的真正的结合,为此高校必须在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内的技术系统和研究领域进行整体构建,努力实现校内科研特色与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对接,以使科研更加接近经济对技术的需求,有利于科技开发真正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使研究成果达到产品化与产业化的水准。这种运作模式是高等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4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明确各方责、权、利,目标明确,重视绩效。

  对于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的研究机构,以求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档次研究成果

  为主。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成为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咨询者与决策支持者。其运行机制按照实体化运作的思路对其进行目标管理,学校每年根据其取得成果水平及开展研究工作业绩进行投入,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以争取项目经费为主。

  对于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机构,以市场机制为向导,进行实体化运作,以进入市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开发,以形

  成可供转化的源创性技术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关键工艺与技术为主要职责。其运行机制为学校进行基础平台性建设投入与初期建设扶持,按照市场机制逐步建立按实体化运作、灵活、高效、有特色的科研实体,再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优质资产共建产学研共同体,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其进行资本、技术、无形资产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形成学校、企业和个人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职责分明、产权明晰的经济共同体。5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规划(1)重点实验室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依托。在产学研一体化中担负源创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作用,以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出高档次的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有选择地重点投入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篇六: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一、优化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理解:从微观层面看,它是一个“教育发展系统”,指高校内部的产学研系统。这里的产学研系统体现的是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种职能的统一性。凭借内部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为社会培养既有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宏观层面看,它是一个“经济发展系统”,指高校外部的产学研系统。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体,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以追求科技成果市场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层面的产学研一体化,都需要通过各基本主体的协同创新来实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高校外部的产学研系统表现尤为明显,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重点大学联合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取得的科技成果每年约6000~8000项,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出现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窘况。在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许多仪器设备在不同部门重复购置,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非常低。据统计,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超过150%。而我国科学仪器设备数量虽然超过欧盟15国的总量,但利用率远不及发达国家。④这些都反映了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的协同创新程度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存在昭示着协同创新对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协同创新能综合优化和充分、合理地利用相关资源,能有效地统合高校、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创新活动。加强协同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激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还能够完善成果转化的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社会联接机制,改变高校以往过度注重学术价值的状况,从而将学术价值转移到真正的技术集成上来。所以,协同创新可有效地提升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协同创新是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之间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已建立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大学科技园,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型高校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我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学科技园是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依托高等学校,综合各类社会资源,从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⑤大学科技园具有聚合与孵化的效应,这种效应体现在以高校为中心形成了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如美国“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聚点)、“128公路”(以麻省理工学院为聚点)、北卡罗来纳的三角研究园(被北卡罗来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三所名校环绕)、中国的中关村(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聚点)等,它们既是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现实意义的有力诠释。可以预见,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协同创新要求后,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和成效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激发高校转向创业型大学高校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研究型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适应协同创新要求,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需要变革转型,积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特别是科研方向要尽量指向现实社会需求。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校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师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协同创新既对我国高校创新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改革指明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建立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国亨利•依茨科维茨(HenryEtzkowitz)教授是创业型大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大学的职能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应当拓展和更紧密地服务社会,“大学不仅仅生产知识,还要将研究成果商品化、市场化,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⑥协同创新要求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转向创业型大学,因为建立创业型大学,有助于高校在观念及能力上实现与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此,高校在改革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校都应该转向创业型大学。但是,作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向标,协同创新的提出将对我国众多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转向创业型大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篇七: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浅谈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五大意义发布时间11-05-09

  作者Admin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它与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正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兴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皆是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引导从而有效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比较。希望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美国是产学研联合的发祥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如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著名的“硅谷”第二由企业组建如“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如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由地方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类由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力第三类由风险投资公司、种子基金等私营企业主办第四类是公私合营。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往往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衍生出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风险创业型二是产学合作型三是技术植入型四是外力嫁接型。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一个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形成研究中心二是由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三是由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与企业、大学签订合同进行合作。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美国的专利可分为三大类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通过专利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的利益和国家竞争优势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战略。此外为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界转移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技术转让机构。从发展趋势看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促进产学研联合将成为美国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尖端化、复杂化和综合化许多重大科研课题难以独自攻破所以日本政府更加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三者的合作研究。大学主要通过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通过派遣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聘请大学老师讲学等途径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日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工同研究该项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同一课题的共同研究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研究时间一年至数年。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进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双方共有委托研究该项制度是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接受民间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进行的科

  学研究是大学在研究方面与民间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共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中心”内除进行与民间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之外还进行民间企业有关研究开发的技术咨询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等。日本的产学研联合是在政府鼓励下通过加强国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第一形式各异的研究制度。根据日本国立大学与产业界在联合合作中双方权利义务、合作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合作研究。有国立大学与民间机构的研究人员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开展合作2委托研究。指企业和政府部门委托国立大学进行某项研究3委托研究员。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生代培制度指民间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到国立大学接受研究生水平的研究指导4共同研究中心。它既是大学与产业界合作的窗口又是共同研究的场所还是企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课堂。第二尖端科学技术孵化中心。主要从事大学技术转让业务包括搜集发明、申请专利、转让交涉等由大学教师担任股东有经验的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以会员制方式进行。第三科学城。所谓“科学城”指在中等城市附近开辟的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密集的新城区类似于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其中“筑波科学城”最负盛名。第四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交流实现产学研合作也是日本加强产学研联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鼓励大学通过各类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大学培养教师、培训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并鼓励大学从民间招聘符合条件的老师。日本还鼓励大学教师脱产到国内大学、研究所、大公司进行“内地留学”大大提高了大学老师服务产业界的能力和水平。第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二战结束后作为后起工业国日本政府主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以弥补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不足等问题。3英国的产学型模式英国的产学研主要特点也是政府推动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研类似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极浓的官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和贸易部发表了《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储存、转移和流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第二政府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科技园区通过政策倾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植哺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型科技企业它们活跃在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第三完善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政策。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产学研合作存在严重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英国政府于1993年5月发表了科技白皮书这是英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在国内设立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重视产业集群创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施集群创导工程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为区域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从法制和制度上对区域开发和创新给予了规范和支持为区域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英国大学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培训计划和联合聘请教授。此计划由大学与企业联合实施主要培训已在公司就职的大学毕业生。企业界为学生提供各种资助及工作实习的机会。大学和企业共同设立“联合教授”的职位联合教授在行政上向大学和有关公司双方负责大学科技园。英国大学科技园是以附近大学的科研发明为基础依托大学的人才和资源优势而建立的研发和孵化生产园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英约有100多个科技园其中大学园约占25各具特色模式不尽相同。牛津大学的科技园始终围绕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这一重要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孵化器功能。牛津科技园的成功运作有力地促进了牛津大学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大学科技产业和地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园区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多方面的互动和共赢。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比较对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的构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1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产学研联盟中需要利用法律规范不同主体的行为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处理合作中可以出现的各种纠纷。因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制度保障。美国是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盟法律最为

  完善的国家在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科研人员奖励、促进技术转移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为推动产学研联盟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和支撑。2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产学研联盟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然而面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难题来说让企业出资可能会有所顾虑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这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可以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大企业参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缺乏现象。3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政府在推进产学研联盟时首先要明确国家战略。近年来英国政府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创新能力的白皮书。全面阐述英国在21世纪的创新战略并在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可持续的财政投入、研究基础对经济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反应能力、企业的研发投资和参与、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信任等方面提出了29个子目标和40项指标。这些创新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产学研联盟创新营造了合作环境提出了合作条件也指明了合作方向。北欧国家的产学研联盟计划设置了不同的目标这与每个北欧国家产学研联盟的状态有着紧密联系。当产学研联盟动力不足、合作不紧密时计划的目标就定位在促进产学研聪明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如果要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层次和水平计划需着眼于不同主体的能力建设因为当每个主体研究能力薄弱时产学研联盟必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上。而当各个主体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时计划应以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为目标。4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英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源泉英国政府不仅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如果要想使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政府就有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支持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产学研联盟创新。5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广泛、信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技术转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欧国家的创新中继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研发交流和技术转让再如瑞典的技术转让网络中心密切了大学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英国政府一向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不仅积极利用、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联盟创新还制订了必须有中介组织参加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因此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媒介作用是保障产学研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中介机构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为企业提供创新粘结服务的需要。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成为产学研联盟创新的桥梁。

推荐访问: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产学研 意义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