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10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2-26 16: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10篇)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习市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10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10篇)

篇一: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习市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学习中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和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九个严禁止九个一律纪律要求重点掌握四个廉洁四个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质变量变规律质变量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按照质变量变规律,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注意增加产品数量,更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要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注意经济效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4、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推动;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5、内外因的辨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6、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

  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1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2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自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创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作用、刺激作用、分化作用。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14、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6、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中国正处于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任务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

  3

  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8、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它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如何去实践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是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理所当然地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

  2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政治

  25、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当代中国,人民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对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对敌对分子颠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图谋,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分裂活动,对暴力恐怖活动,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对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等等,依法坚决予以防范和打击,用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6、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三,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5

  2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28、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农村基层组织,包括设在镇(办事处)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主要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及“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由此可知,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29、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0、“三农”问题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31、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问题答:我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农村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没有农业社会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安康富裕。32、“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形成购买力,才能使潜在的、巨大的农村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为工业经济的升级发展创造持续的拉动力量,带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农民“走出去”,即走出第一产业进入第二、三产业,走出乡村进入城镇,走出农户经营进入大市场。只有当大部分农民走出去,使农村绝

  6

  对人口减少,人均可耕地大幅增加,农民才可能大幅增收。33、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和根本举报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本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4、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困难。35、怎样做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时,应向农村倾斜。二是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运销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寻求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权能完善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形式;在家庭承包经营不变的基础上,寻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科教兴国战略在广大农村得到落实。五是构建城乡一体的体制框架。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36、新阶段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37、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二是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全面正确贯彻农业结构调整方针,不能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化为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五是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是什么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7

  第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第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述所表示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含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40、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4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4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8

  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体现在那些方面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45、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7、为什么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廉洁奉公,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人格修养的核心,更是其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决定了我们反腐倡廉的责任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党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就是领导干部的生命。执政党的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深入、持久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突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48、四项监督制度包括哪些方面的制度《责任追究办法》《有关事项报告办法》《“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离任检查办、、、法》等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监督制度。49、《责任追究办法》中规定的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50、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5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52、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如何追究责任?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在提拔任用等方面有什么限制

  9

  答题要点:《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已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其中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在提拔任用等方面限制包括: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53、中组部、中纪委提出的换届纪律要求基本内容中组部、中纪委提出的换届纪律要求基本内容是: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54、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三、经济

  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7、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9、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1)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2)权责明晰。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3)政企分开。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管理科学。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60、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援,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四、法律

  61、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具有规范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1

  6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6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6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

  12

  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65、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66、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五年。67、行政法概述行政法上的“行政”指“公共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控制。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行政法的特殊渊源:法律解释,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惯例。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行政应急性原则:现代法制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它是合理性原则的例外,但是应急性原则并非排斥任何法律控制,不受任何限制的行政应急权力同样是行政法治原则所不容许的。69、行政行为概述

  13

  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A.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B.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C.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D.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规定。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A.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B.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C.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D.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E.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B.行政行为不适当。7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71、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72、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参加培训;(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提出申诉和控告;(七)申请辞职;(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五、行政管理

  73、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74、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

  14

  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75、政府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76、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77、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

  15

  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78、国家机构的组成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政府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79、群众组织群众组织亦称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包括各种依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三大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80、政府机构设置原则(1)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2)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4)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6)依法设置原则

  六、公文写作

  81、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16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82、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1)规范性文件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领导指导性文件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3)公布性文件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4)陈述呈请情文件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5)商洽性工作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83、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17

  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记、抄送机关、注释、印发说明等。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84、公文格式排版规定保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标注后,加“★”,必要时加期限(如机密★5年),3号或4号黑体。紧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级下一行,字号字体同保密等级。发文字号:位于文头下方,居中;如有签发人,居左,两者排一行,3号或4号仿宋字。签发人:发文字号右侧,空一格,字号字体同发文字号。标题:标题由作事、事由、文种组成(可省),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除出现法规、规章的标题外,不用书名号;具体形式有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号形,公文如经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的,应加题注,即用圆括号居中附件:附件应标明标题、件数、份数。在正文以下日期以上,排出附件号。注释:注释排在日期下方,用4号或小4号仿宋体。85、公文的稿本(1)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记。(2)定稿。具备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4)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5)暂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6)副本。正本复份(与正本同时印刷)在外形上与正本没有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为复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件)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样标记。(7)修订本。可以标题结尾处标作:(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做题注,在圆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修订”。86、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87、行文规则可以采用越级行文方式的情况: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

  18

  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不涉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行政机关不能迳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迳向党的组织报告工作或请求指示或批准。88、各种文种的撰写(1)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公文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纲领”。(2)决定。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3)决议。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别,特点在于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4)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5)通报。标题由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以及文种(通报)。(6)批复。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批准”与否的态度。(7)通告。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8)请示。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9)函。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动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复函。格式正规、郑得、涉及相对重要问题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涉及一般具体事项的是便函。89、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公文语言的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公文中需用历史年号时,要先标出公历年份,再注历史年号并加圆括号,如1912年(民国元年)。数量表示时,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七、国情、省情、定远县情国情、省情、

  90、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分八个部分共3,0条,包括: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9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量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91、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国家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部崛起的涵义: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应当有其可以把握的内涵,以及可以判断的标志。我们认为,中部崛起的涵义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中部崛起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加快发展的崛起,而不是就中部谈中部的发展。二是中部崛起是以对外开放和区域竞争与合作为动力来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但中央政策的倾斜具有重要的“启动”和促进作用。三是中部崛起是以接近东部中等发展水平为基本目标,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发展。四是中部崛起应该体现整体加快发展的“共同崛起”与部分重点地区率先崛起的双重目标。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9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93、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94、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要和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95、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

  20

  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96、“十二五”期间,安徽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2)(3)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4)(5)(6)97、安徽省“十二五”时期“861”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加快建设综合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工程、生态环保工程、金融支撑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六大基础工程,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提供坚强保障。98、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对推动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作出了怎样的部署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和“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全方位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努力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权,在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区域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示范园区和江北、江南两个集中区建设,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高水平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龙头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物流、金融和职业教育等建设,构筑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99、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探索进城农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有偿流转、有偿退出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100、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向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101、我县“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奋力追赶、加速崛起为主调,以省内争先进位、对标追赶盱眙为主目标,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富民强县和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02、我县“十二五”规划时期大力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工业强县、商贸兴县、开放活县、城镇带动、统筹发展五大发展战略103、我县“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总量增加的目标要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38.4%;固

  21

  定资产投资突破24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19.1%。到2015年,经济总量实现倍增翻番,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104、我县“十二五”规划时期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部署做大做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推进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聚集,打造定炉工业经济带,聚力培育盐化主导产业,大力提升五金机电、粮油食品、服装球类、家具板材等传统产业,着力扶持光电光伏、机械电子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45:35。105、我县2010年主要经济社会数据指标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5.1亿元,增长30.9%;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增长18.7%;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7099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370元,增长17.9%;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106、我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107、2011年我县工作的总体要求2011年我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奋力追赶、加速崛起为主调,以重点突围、争先跨越、和谐发展、蓄势起飞为主线,大力实施“一二三六”工程。即咬定一个目标,扭住两大龙头,推进三大战役,实施六大攻坚。咬定一个目标,就是全力冲刺百亿目标,立足全市争先,对标追赶盱眙,确保全年引进30个亿元项目、实施30个重点工程、实现100亿元生产总值。以大目标凝聚人心,以高标杆引领跨越,激发斗志,增强活力。扭住两大龙头,就是牢牢扭住打造千亿盐化产业和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两大龙头,全力推进工业强县和城镇带动战略,锻造工业“脊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三大战役,就是以“园区建设提升年、重大项目攻坚年、城乡统筹推进年”三大活动为抓手,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实施六大攻坚,就是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举全县之力,打响千亿盐化品牌。(二)汇多方之资,聚焦现代中等城市。(三)乘示范区建设之势,发力承接产业转移。(四)强惠农之基,提升现代农业效益。(五)借政策之力,打造新型服务业态。(六)固民生之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08、定远县情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县。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13′~32°42′与东经117°13′~118°15′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

  22

  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人口93.8万,辖2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定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汉时境内曾置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候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定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近入南京、合肥都市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与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成本和市场优势,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淮南铁路贯穿境内,津沪铁路紧邻而过,新建的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定远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粮食、油料、水产品和肉类等,还盛产棉花、烤烟、大蒜、薄荷等经济作物。油料总产进入全国前6名,居安徽第一位,粮食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居全国第27位。年产粮食8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我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多、质量好。已探明的有岩盐、石膏、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20亿吨,为安徽省独有,已形成年产120万吨盐的开采加工能力。石膏储量3亿吨,平均品位70%以上,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规模。省政府一号工程、省861计划和“十一五”重点工程——安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正在实施,当前,我县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3

篇二: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54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55海绵城市指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标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2020年干部必修应知应会

  1“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中国梦中国梦,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7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8“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9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2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3八项规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14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5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6党的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6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18党的“四条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19“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21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2一案双查

  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23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24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5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26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7心中“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28“三个维护”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29“三会一课”“三会”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

  30三去一降一补答: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1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32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33“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34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35党的十九大召开时间

  2017年下半年。

  36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7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38我国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1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42“一府两院”“一府”是指人民政府,“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3“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4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5“两个倍增”答: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46“两个同步”答: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47

  两免一补答: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8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49三医指医疗、医保、医药。

  50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51新三板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52四大板块指要大力建设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53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54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55海绵城市指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标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56数字家庭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极大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57深港通

  答:指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58地条钢答: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59“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0货币M2答:广义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61“万企帮万村”行动答:“万企帮万村”行动主要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62“猎狐”猎狐是中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的专项行动。

  63“老赖”老赖,就是专指欠了别人钱迟迟不还的人。(国家执法机构也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措施,即使债权人胜诉也无法获得还款的人)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主观上,“老赖”有故意拖延履行债务的恶意;客观上拒不履行到期债务。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也出现“老赖”。

  64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65被脱贫被脱贫就是没有脱贫,被人说脱贫了。

  66

  廉政风险点指在工作和生活中从廉政建设的角度,各个环节、部位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可能存在的向坏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或危险。

  67“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答:划出了健康政商关系的界限和底线。“甘蔗不能两头甜”,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应去合法经商,这是硬道理、明规矩。只有政商边界清晰、彼此清白,各就其位、互不勾结,才能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这不仅让政商双方有规可依、有度可量,更给党员干部和企业家之间怎样打交道,指明了方向,划出了底线。这对于打造绿色的政治生态、构建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意义。

  68红色通缉令红色通报是最著名的国际通报,俗称“红色通缉令”,由经办国国际刑警中心局局长和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秘书长共同签发。它是应特定国家中心局的申请,针对需要逮捕并引渡的在逃犯作出的一种通报。具体又分为要求对逃犯进行起诉的红色通报和要求逃犯服刑的红色通报。逮捕证或者判决书是申请国在申请红色通报时须提交的必备文件。

  69有权不可任性“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指国家行政机关拥有职权的公务人员都要秉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须为”准则,做到依法行政,不能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而肆意妄为,否则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法律的惩罚、良心的谴责。

  70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71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

  7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73云计算

  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

  74网络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三方面。

  75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网络空间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网络空间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论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76互联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事物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77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78简政放权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79“尾巴主义”放弃领导,迎合落后分子的错误意见的思想和行为。

  80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81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主要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军转民”,就是军事技术在民间的使用;二是“民参军”,即民营主体参与军工市场。(同时也包涵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82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83“十三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84“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85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86证照分离答:指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需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87同线同标同质指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

  88河长制指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89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90“三军”战略思想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

  91“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92“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93“四铁”过硬部队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94我军“两个差距还很大”

  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95我军“两个能力不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

  96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打得赢、不变质。

  97解放军“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98我军新的格局、作战指挥体系和领导管理体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99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100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四个维护”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2020年干部必修应知应会》

篇三: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农村干部应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

  1、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收养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条例等。

  2、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森林法、草原法等。

  3、关于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担保法和税法等。

  4、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6、“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1-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7、廉洁自律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8、责任追究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

  -2-

  -3-

篇四: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质变量变规律质变量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按照质变量变规律,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注意增加产品数量,更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要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注意经济效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4、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推动;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5、内外因的辨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6、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1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自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创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作用、刺激作用、分化作用。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14、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6、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中国正处于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任务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

篇五: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2016年乡镇(场)干部轮训应知应会知识100题

  一、争做具有新疆特色好干部知识1、“四强”干部指的是什么?(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2、什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3、作为新疆干部,首先要主动学习理解什么政策?并自觉落实到工作和行动当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4、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作用的总办法是什么?(“一反两讲”、“两手硬”和“五把钥匙”。)5、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要努力提高哪三力?(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6、张春贤书记在《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讲话中指出,好干部标准的定义是什么?(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具体要求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7、当前,争当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即“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8、张春贤书记提出,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必须严守什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9、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标准是什么?(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奋发有为。)10、新疆各族干部都是党的干部,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坚持党员讲党性、干部讲标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11、张春贤书记在《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讲话中强调,检验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主要看干部能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12、什么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13、好干部的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哪一条?(理想信念坚定。)14、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坚持原则、敢于担当。)15、张春贤书记指出,新疆干部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作用的总要求是什么?(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持主动进攻态势,围绕总目标、查找薄弱点、案件汲教训、工作抓落实。)

  1

  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1、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十三五”规划。)2、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必须要遵循几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3、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哪些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4、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哪些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6、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协调。)7、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绿色。)8、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开放。)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享。)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11、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1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13、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4、继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又一项人口政策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15、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多久举行一次?(每五年举行一次。)三、惠民政策知识1、伊宁县劳动力技能培训,在免除参训学员学费的基础上,给予学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是多少?(参训期间,学员每人每天可获得15元生活补助,对全程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学员再给予每人每天5元奖励。)2、伊宁县在建设环境优美乡村综合整治中,提倡开展的农村环境四化综合整治指哪四化?(美化、绿化、净化、亮化。)3、伊宁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种植业的保险范围是哪些?(小麦(含春小麦)、玉米、油料(油菜、油葵、大豆、花生)保险)。4、目前我州人均收入低于多少即可申请低保?(城镇居民是328元/月,农村居民是1912元/年。)

  2

  5、职业高中学生每人每学年1600元的学费由谁承担?(国家和县财政承担。)6、高龄老人补助津贴的享受标准是什么?(80周岁-90周岁(50元/月);90周岁-100周岁(120元/月);100周岁以上(200元/月)。)7、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医疗费用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的群体是哪些?(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孤儿、优抚对象。)8、艾滋病病人的“四免一关怀”指什么?(一免:对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二免: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三免:为感染艾滋病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四免: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9、我县划分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原则控制在多少?(330平方米(5分地)以内。)10、划分宅基地,由村民小组、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确定,上报县乡国土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需张榜公布多少天?(公布期限为15日。)11、拥有伊宁县农村户籍计划内正常分娩的妇女,可享受多少补助?(国家补助500元,新农合报销100-300元。)12、结婚的必备条件是什么?(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13、农村五保的范围?(五保范围: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14、“治村强村”目标是什么?(“治村强村”的目标是班子坚强有力、村务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安定和谐、生活文明富裕。)15、农村“四老”人员是指哪些?(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16、村级“三资”是指什么?(是指村级资产、资金、资源。)17、在“治村强村”工作中设臵了哪11类村级岗位?(设臵了“两委”正职、副职、治保主任、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驻村民警、协警员、宗教协管员、劳保协管员、党建宣传员、民兵专干11个岗位。)19、“361”制度指什么?(考核成绩按30%为优秀,60%为合格,10%为不合格进行排名。)20、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中要创建哪“十颗星”?(领导核心星、社会稳定星、宗教和谐星、民族团结星、民主管理星、能力提升星、服务群众星、先锋模范星、村容整洁星、增收致富星。)21、村级“一榜五公开”包括什么?(光荣榜;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决策失误公开。)22、村队大小是如何划分的?(2000人以下为小村,2000-3000人为中村,3000-5000人为大村,5000人以上为特大村。)

  3

  23、“治村强村”中的“22211”工程是指?(每村11个岗位至少配备2名女干部、2名汉族干部、2名大学生、1名复转军人和1名机关下派干部。)24、从哪一年开始,伊宁县免除了在本县就读普通高中学生的学费?(2013年。)25、满足哪些条件的高考考生,可以享受伊宁县参加高考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学生的奖励?(学籍在伊宁县;当年参加高考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学生。)26、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政策中住院报销标准是多少?(乡级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为150元,报销90%;县级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为300元,报销80%;州级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为700元,报销60%;自治区级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50%。个人一般住院年度报销封顶线为8万元。)四、法律法规知识1、党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2年)、开除党籍。)2、党的组织处理分为?(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劝退除名、劝退不退除名)。)3、公务员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在党的规章中提出了什么?(修身齐家。)5、最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梳理整合为哪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6、新录用乡镇工作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多久?服务期内原则上不得调动、借调。(5年。)7、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多长时间不得重新入党?(五年内。)8、党员受到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多长时间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一年内。)9、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多长时间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二年内。)10、行政机关公务员受警告处分的期间为多久?(6个月。)11、行政机关公务员受记过处分的期间为多久?(12个月。)12、行政机关公务员受记大过处分的期间为多久?(18个月。)13、行政机关公务员受降级、撤职处分的期间为多久?(24个月。)14、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最低要历时多久?(2年。)15、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多久不缴纳党费被视为自行脱党?(6个月。)五、其他相关知识

  4

  1、伊宁县有多少个民族,请举例说出6个民族。(伊宁县有33个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等,其中少数民族占82.9%。)2、伊宁县的总面积是多少?(6153平方公里。)3、伊宁县有多少个乡镇(场)、村队(社区)?(3个镇、15个乡、2个国营农场;140个村队(不含移民新村)、8个社区(含吉里于孜镇弓月新城和吉河社区)。)4、新疆精神指的是什么?(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5、伊宁县人民政府是哪一年正式成立的?(1950年6月成立伊宁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署。)6、截止到2015年,伊宁县已经举办了几届新疆伊犁杏花旅游节?(六届。)7、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1955年10月1日。)9、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1921年7月。)10、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确定哪一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1、党的“两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3、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六、民族宗教知识1、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2、伊犁的分裂势力活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以宗教活动为掩护,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最终实施分裂破坏活动;二是以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引诱部分群众接受其反动宣传。)3、新疆设省的时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时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5、民族平等的原则是什么?(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力上一

  5

  律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只有消灭剥削阶级,才能实现民族平等。)6、新疆“三史”指的是?(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7、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观”教育指?(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8、“四个认同”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9、“两维护”指?(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是多少?(新疆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11、什么叫宗教工作“五项机制”、“两项制度”?(“五项机制”是指:领导机制,管理机制,抵御渗透机制,排查机制,处臵机制;“两项制度”是指: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教职人员谈话制度。)12、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是指违法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列、规章的宗教活动。)13、宗教人士主麻日“卧尔兹”宣讲内容谁来审批?(宗教人士主麻日“卧尔兹”宣讲内容由村支部书记审批。)14、什么是“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1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十六字要旨是什么?(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16、界定非法宗教的表现形式共有多少条(举例)?(界定非法宗教共有26条。)例如:1.以宗教为由影响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干预行政、司法、计划生育政策和遗产分配,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2.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信教、封斋、礼拜;或以斋戒为借口干涉群众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强迫妇女进寺礼拜和戴面纱。3.由未经爱国宗教团体聘任、无宗教教职资格证书的人员组织、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4.未经批准,在本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有组织的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人员在本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地方讲经布道、聚众进行宗教活动。5.未经批准,擅自从外地搬请宗教教职人员。未经批准,擅自邀请内地宗教教职人员来我区进行宗教活动。6.自封传道人,随意发展教徒。擅自祝圣神职人员。擅自接受国(境)外宗教组

  6

  织的祝圣。7.非法开办教经班(点),修道班、神学班,未经批准私带学经人员。8.未经批准,在各级各类学校和非学历机构开设宗教课程或进行其他宗教活动。9.强迫、唆使、纵容、放任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礼拜、学经、封斋。10.给未领结婚证者以念“尼卡”等宗教仪式结婚,未依法办理离婚手续而以念“三个塔拉克”就离婚等方式干预婚姻。11.恢复或变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搞“教主”继承,放口唤,派阿訇,收宗教课税。12.在宗教活动场所架设高音喇叭进行宗教活动。13.利用参加婚礼、葬礼、家庭聚会,以及“麦西来甫”等机会,进行“太比力克”等讲经布道活动。14.以“阿拉力”和“哈拉木”为名宣扬、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干扰正常宗教活动15.内地非法宗教组织以派遣人员、培训骨干和提供资金等方式,拉拢我区信教人员,培养地下势力,建立非法宗教组织。16.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活佛转世”,以及跨地区进行活佛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17.蓄意挑拨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或同一教派内的纷争、制造混乱。18.未经批准,擅自编辑、翻译、出版、印刷、复制、制作、发行、销售和传播宗教类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19.未经批准,利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手机、移动存储介质等媒体宣扬、传播宗教。20.非法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听、收看、传播境外宗教广播电视节目。21.擅自组织、参加非由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组织的赴国外朝觐活动。22.未经批准,擅自接受国(境)外组织或个人宗教性捐赠。接受境内非法宗教组织宗教性捐赠。23.未经批准,擅自参加国(境)外宗教组织的各种培训和会议,擅自与国(境)外宗教组织联系进行宗教活动和交往等。参加境内非法宗教组织的各种培训和会议等。24.境外组织和个人以经商、旅游、讲学、留学、文化交流以及给受灾地区捐款、捐资助学、扶贫帮困、防病治病等为名,进行宗教传教活动。25.未经登记和批准,私设活动点。未经批准,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或者修建其他建筑变相用以宗教活动。以出资修建为由把持操纵寺院。26.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7

篇六: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实用文档

  从事乡镇领导工作和基层工作应知应会基本知识及相关素质能力

  从事乡镇领导工作和基层工作应知应会基本知识及相关素质能力?

  推荐答案1.基本的公文写作(如:会议记录、通知、计划、方案、总结、请示、报告、函等)2.基本的电脑知识(如:办公软件、系统安装等)3.要有顾全大局意识和统筹安排、做事细心4.人员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如何加强班子团结很重要5.现在基层工作档案资料要求比较严格内容多,所在在资料整理这方面也因有一定的基础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3、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4、党的宗旨是什么?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处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

  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9、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0、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1、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答: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12、中国共产党党徽由什么组成?答: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13、中国共产党党旗图案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14、入党宣誓誓词是什么?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判党。15、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答: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9、“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什么?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20、党的党龄如何计算?答: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是党员之日起算起。21、党员的义务是什么?答:(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22、党员享有哪些权利?答:(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23、党的纪律处分分几种?答: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答: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5、什么是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管理能力修养等。中国共产党是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党,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26、什么是党的生活?从广义上讲,党内各种活动,都属于党的生活。党的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委会、党代表大会、党内选举、党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课、传达党内文件,以及其他党内各种活动等等,都是党的生活。党的生活,就是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27、什么是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指党员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以及党员的民主生活会。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基础,是党的生活中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部分。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可以加强学习、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组织生活,也是党的基层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监督和保证党员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组织措施。党的组织生活既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党内外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组织生活必须坚持思想性、政治性、原则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8、什么是党课?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组织好党课教育,建

  立党课制度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课制度坚持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支部

  党内生活制度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讲课中,不仅要把基本道理讲清,还

  要联系实际回答党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党课也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的重

  要形式,通过党课,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党的基本知识,端正入

  党动机,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党的组织,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9、什么是党费?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

  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

  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党章规定: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

  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预备党员应同正式党员一样按照

  规定交纳党费,并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开始交纳。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

  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

  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路线。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

  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

  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第二节认识和真理

  1.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

  第五章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了解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构成和形式。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涵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3.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4.能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阶级国家革命1.了解阶级的起源,理解阶级斗争的根源及其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状况。2.了解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掌握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发生条件。3.正确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作用。第四节群众、个人的历史作用1.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及其表现。2.正确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全面准确掌握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的关系。

  4.理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掌握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正确认识人的个

  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及二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正确理解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趋势。

  第二部分邓小平理论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1.了解中国国情,认识时代特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

  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3.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涵义。

  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4.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

  义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

  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实际要求。

  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涵义及其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3.理解并掌握部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

  4.了解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掌握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并掌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

  5.理解并掌握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特征。

  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了解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企业制度形式的涵义

  及其优缺点。

  2.深刻理解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

  导方针。

  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5.结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有关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需要抓好的几个环节。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了解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涵义。

  3.理解并掌握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的作用、功能、特点。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2.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了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4.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类型及其作用。5.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涵义。2.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确立的原因。3.理解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集体经济及其作用。4.深刻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有制实现形式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内容。5.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涵义、特点和作用。6.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重点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3.了解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4.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5.掌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

  2.深刻理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了解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途

  径。

  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深刻性和广泛性。

  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3.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所取得的实践成就。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

  2.掌握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基本

  方针和重要作用。

  第四节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1.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目标、方针。

  第五节“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2.了解“一国两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成果及意义。第三部分法律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掌握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了解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规范。3.认识法的作用。理解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具有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作用。第二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了解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理解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2.正确认识法与政治的关系;深刻理解法与政策的关系。3.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第三节法的制定1.了解法的制定的概念。法的制定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2.掌握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了解立法程序。通常包括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讨论;

  法律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4.了解法的渊源与分类。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5.了解法律体系。

  第四节

  法的实施

  1.了解法的实施、法的适用、法的执行。

  2.熟悉法律的效力。包括空间上的效力、时间上的效力、对人的效力。

  3.掌握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正确、

  合法、及时。适用法律时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

  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以及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4.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结构,法律关系的发

  生、变更和消灭。

  5.掌握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了解违法、违法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法制

  制裁的分类。

  6.了解法律实施的监督、法律监督及其构成;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

  1.明确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的法律特征和政治特征。

  2.了解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明确宪法保障制度的概念;理解在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不仅是遵守宪法的主体,而且也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主体。

  4.明确宪法监督的涵义;了解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的分类;掌握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的机关。

  5.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了解对现行1982年宪法进行的三次局部修改。

  第二节国家性质1.掌握国家制度和国家性质的概念。2.明确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包含的基本点。3.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掌握这一制度包括的主要内容;了解在目前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形式。4.掌握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明确政协按其性质不属于国家机构,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第三节经济制度1.重点掌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掌握宪法确定的所有制经济形式。2.明确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明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宪法规定。第四节国家形式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明确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明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这一制度包括的基本

  内容。

  3.明确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了解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的分类。

  4.掌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明确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大致分类。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掌握公民的概念;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明确

  我国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指导原则。

  第六节国家机构

  1.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主要职权。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

  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2.理解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了解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和主要职权。

  3.重点掌握国务院的性质、地位;掌握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明确国务院的

  主要职权和领导体制。

  4.了解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

  5.掌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了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

  组成、任期和主要职权。

  掌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了解县级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和主要职权;明确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权和领导体制。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掌握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6.明确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涵义;掌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范围;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民族构成和自治权。7.明确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人民法院的组织;了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明确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掌握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第三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了解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理解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了解行政法的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理解行政法形式上的特点与内容上的特点。2.重点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构成。掌握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3.了解并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及行政应急性原则。4.了解行政法的作用。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掌握行政主体的概念。理解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重点掌握行政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主体的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2.了解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第三节行政行为概述1.掌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重点理解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

  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2.掌握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行政行为的内容: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3.了解行政行为的分类: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与委托的行为。4.掌握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功能要件。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5.掌握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及法律后果、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及法律后果。第四节抽象行政行为1.了解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2.明确行政立法行为。了解行政立法的概念、行政立法的主体与分类。重点理解行政立法行为的特征:立法性;行政性。掌握行政立法的原则:依法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

  相协调原则。掌握行政立法的程序:规划;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与签署;发布与

  备案。第五节具体行政行为1.理解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行政没收、行政

  征购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了解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2.了解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许可的分类以及行政许可的作用。3.理解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了解行政确认

  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及行政确认的作用。4.理解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行政监督检查与监督行政的关系、

  行政监督检查的分类、行政监督检查的方法与作用。5.掌握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执行、

  执行处罚等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行政处罚的原则:处罚法定;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公正、公开;处罚救济;一事不再罚;过罚相当。熟悉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声誉罚。了解行政处罚的管辖和行政处罚的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适用。掌握行政处罚的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了解行政处罚的执行。

  6.理解行政强制的概念、分类;掌握行政强制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7.理解行政给付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8.掌握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行政奖励的原则;了解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9.理解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的区别,掌握行政裁决的程序。第六节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掌握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理解行政合同的作用。2.了解并掌握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指导的作用。第七节行政程序1.理解行政程序的概念与特征。2.掌握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程序公正原则。3.掌握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资讯公开制度、公开调查制度、通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职能分离制度、辩论制度、回避制度、行政救济制度。第八节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掌握行政违法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的分类。2.明确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方式。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九节行政赔偿1.掌握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2.认清行政赔偿的范围,了解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3.掌握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具体规定。4.明确行政赔偿程序。5.掌握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第十节行政复议1.掌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并掌握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3.了解行政复议的范围,包括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4.明确行政复议的管辖。5.了解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复议第三人。6.掌握行政复议程序,包括复议申请、复议申请的管辖、复议案件的审理、复议决定的作出。第十一节行政诉讼1.掌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及行政诉讼法的概念。2.掌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注意了解与其他诉讼共同的原则,特别掌握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3.明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4.明确行政诉讼管辖,了解确立诉讼管辖的原则、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5.掌握行政诉讼参加人,重点掌握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被告的资格及其转移;了解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6.了解第一审程序。7.了解第二审程序。8.了解审判监督程序。9.掌握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决定。第四章刑法第一节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1.理解刑法的性质。2.理解刑法的任务。3.掌握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4.了解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第二节犯罪的本质和概念1.理解犯罪的本质。2.掌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三节犯罪构成1.明确犯罪的客体。2.了解并掌握犯罪的客观方面。3.明确犯罪的主体。4.了解并掌握犯罪的主观方面。第四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特征。2.明确紧急避险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五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1.了解犯罪的预备。2.了解犯罪未遂。3.了解犯罪中止。第六节共同犯罪1.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2.掌握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第七节单位犯罪1.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2.掌握单位犯罪及刑罚。第八节刑罚的概念和目的1.了解刑罚的概念。2.理解刑罚的目的。第九节刑罚的种类1.掌握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2.掌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第十节刑罚的具体运用1.了解量刑的概念和一般原则。2.了解累犯的概念、分类。3.掌握自首的概念、条件及立功的概念。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4.懂得数罪并罚。5.明确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6.掌握减刑的概念、适用条件。7.弄清假释的概念、适用条件。8.了解时效,重点了解追诉时效及其具体规定。第十一节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1.了解犯罪的种类。2.掌握贪污贿赂罪的概念、特征、种类。3.掌握渎职罪的概念、特征、种类。第五章民法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了解民法的概念。重点理解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明确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2.掌握法人的概念、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法人的特征。3.理解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熟悉民事法律行乡镇干部必须具备的几种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基本能力□?卢建民

  新时期新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从管理逐步转为管理与服务并重上来,并要渐渐地转化到服务为中心上去。作为基层的乡镇干部则是落实政府职能最关键的节点,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随着职能的转变,乡镇干部的具体技能也悄然地发生变化。而要做好当前乡镇工作,乡镇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一是学习总结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学习的知识要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办事与处理能力的角度去把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这样收效才能快而且大。漫无目的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哲学、政治理论、法律、科学技术等,尤其是政策理论知识,紧紧把握其精神实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好落实。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习,更要从实践中学习,特别是向一线的干部群众学习。同时还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善于总结,使知识与经验成为自己的东西。提倡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要把知识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从实践中提升理论,以此来互促共进。

  二是操作项目能力。项目已经成为新时期促进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如今各类政策扶持资金、新农村建设发展都要靠项目支撑。操作项目也就成了乡镇干部不能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从思路谋划开始到项目顺利实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要积极争取项目。充分了解相关政策背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精心谋划,然后向上争取立项。并着力做好前期工作,包括政策处理等工作,必须细致又认真,不能出现一点马虎。二是要认真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实施项目。通过法定程序,完成相关的程序,落实施工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抓好质量、进度、安全、廉政等工作,确保实施到位。三是要持之以恒地推进项目建设。从一开始谋划到全面完成建设,要坚定不移地、一以贯之地做好具体各项细节。也就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清楚的段落、坚定的意志和力量,这样才能操作到位。

  三是梳理关系能力。乡镇干部每天直接面对人民群众,还有无数各个层面的社会人员。对象的复杂迫使乡镇干部必须切实提高分析梳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从中理顺各类关系,使其都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形成整体合力,这十分关键,也可以说是党执政基础稳固与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一是要维护公平正义。乡镇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与政府的形象,始终要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与崇高的标准,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大到项目的建设,小到为村民办一件小事上,都要体现这样的原则。始终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保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二是要始终把握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人、用健康正面的典型带领人。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于游走在法律与纪律边缘的人进行积极教育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抓两头促中间,形成做好事做善事,人人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是廉洁从政能力。廉洁从政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操守,本不应成为一种能力,然而新形势下,出现许多新情况,乡镇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有人曾经说过,不怕领导与权力部门廉洁,就怕他们没有兴趣与爱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法分子会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攻击,想方设法拉你下水,迫使你成为他的奴隶。虽然乡镇干部权力不大,但是具体操作者,事权不小,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廉洁从政能力。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并且时时地巩固与强化。一个党的干部就是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思想和力量。二是要严守廉洁从政这条底线,严格遵守《廉政准则》,抵挡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三是要低调做人,不与人攀比,高调做事,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做事、做成事。

  ???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着服务全局、协调各方的重任,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这就对党政办公室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理论素养较高,政策水平过硬??乡镇党政办干部是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秘书和助手,必须做到思想政治合格,政策水平过硬,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时刻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平时要加强对各种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对涉及农村工作的常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工作中要讲程序、讲原则,严格做到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不能凭主观臆断而随便拍胸脯、下结论。??二、熟悉乡情村情,注重调查研究??乡镇党政办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党政办干部对全乡镇的基本情况要了如指掌,并能对解决突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是要经常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农村基本情况;二是树立全局意识,随时了解各村各单位的工作进度;三是深入分析,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搞好对策研究。??三、服务基层群众,工作作风优良??乡镇党政办既是人民群众了解、认识党委、政府的窗口,也是基层政府为老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百姓服务的平台,每名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摆架子排斥老百姓,打幌子欺骗老百姓,找借口损害老百姓。当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方面要切实为老百姓搞好引导,提供服务。??四、善于综合协调,处事灵活细致??乡镇党政办工作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沟通上下、协调各方的任务十分艰巨,党政办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一项一项地把各项任务抓落实。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支持;搞好与同级部门的协调,共同推进工作;注意办公室内部的配合,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因客观情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每位干部要灵活应变,善于根据实际需要改进工作措施;对乡镇突发事件,办公室干部更是要讲原则、讲程序、讲方法,灵活果断进行处理。工作中要认真细致,时时处处多留心,多思考,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不轻视每一件小事。??五、语言表达得体,文字功底扎实??乡镇党政办既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又要做好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事项,同时还要时刻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特殊的工作使每名干部都必须能说会写。在语言表达上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观点鲜明,不能含糊其辞,甚至人云亦云。要讲究语言艺术,分清场合和对象。同时,党政办公室在公文处理、信息采集、工作安排、经验总结等方面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办公室干部要努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多看、多写、多改,使自己的文笔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公文语言要讲究严谨、准确、平实、规范,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办理程序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规定,有关内容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另外,乡镇党政办是党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合二为一,在公文处理上更要注意把党委、政府的公文公开,不能混为一谈。

  全面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具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重新审视自我、谋划未来作出的重要决策。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和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乡镇机关干部是党对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一、当前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开展“作风年”活动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开学发展观活动,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相对照,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少数乡镇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理论学习不够。机关干部中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一定程度存在,视理论学习为可有可无,不重视知识更新,靠老经验、老方法办事,与时代发展要求格格不入。有的干部不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也缺乏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业余时间热衷于各类娱乐活动;有的干部虽然也在学习,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用脱节;有的干部没有把学风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对待,学习不注意联系实际,难以虚实相结合,效果不佳。??(二)作风不够端正。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浮夸,深入务实不足,解决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事论事,照搬照套,不动脑筋,办事无立场、无观点、无原则,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问题拖、拉、推;有的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求安稳,不求学习凭经验,不求纪律求自由,问题矛盾全上交,认为权力不够,一摊了之;有的干部抓工作流于形式,不求实际效果,只凭主观想象,缺少了解实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三)精神不够振作。有的干部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认为进了机关门工作就安稳了,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无精打采,对自己无要求,做天和尚撞天钟;有的干部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只图享受不讲奉献,只比待遇不比贡献,总感到自己吃亏,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心态之中;有的干部组织观念淡薄,机关制度不遵守,工作无纪律自由散漫,影响了机关干部的整体形象。??(四)思想观念陈旧。有的干部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于用传统方法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主观教条,形而上学,其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不找自身原因,一味责怪群众觉悟不高工作难做;有的干部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一切以金钱多少为标准,在工作上表现为华而不实,只求应付了事;有的干部办事不讲原则,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团结协作精神不够;有的干部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勤政廉政意识不强,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上述种种现象尽管只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体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严重损害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又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二、形成问题的根源??从表面上看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但实际上也有选人用人体制和管理体制、督促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客观因素有关。??(一)选人用人渠道单一。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主要停留在两方面: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多在原干部队伍中;对新充实干部队伍的人员,主要来自于新毕业的大中专生,选人用人渠道过于单一,范围欠广。这样的选人用人渠道,无法真正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广泛性原则,也无法做到跨体制、跨行业使德才兼备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制约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使用度制不够灵活。干部使用制度的终身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只进不出,只上不下,如此则容易造成庸碌之风难除,官僚主义之气难消,庸者不下,智者难上,导致干部的流动不畅,新老交替困难,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激活,新陈代谢功能得不到合理正常发挥,制约了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三)考核制度不够均衡。对干部的考核重实轻虚,对实际工作量化有余,对务虚工作约束不足,奖惩措施偏奖轻惩。政治工作既有实的方面,也有虚的方面,两者必须有机相结合。只重实际工作,轻视理论修养的结果,容易导致干部思想发生偏差;只认工资奖金,不注重工作作风、思想道德建设,难以树立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朴意识,制约了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四)督促力度不够强。对干部的督促,主要靠纪检部门,干部对干部、群众对干部的督促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作用,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纪检部门人员有限无法面面具到,干部与干部之间碍于情面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群众对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干部怕报复不敢行使督促权。督促力度的欠缺不强,容易滋生腐败,导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个别的腐败分子的行为,却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三、加强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有关问题和原因,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根除,以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认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从建立完善机制入手,以制选人、以制管人、以制律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1、建立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从而使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使优秀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促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2、建立激励机制。要激活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乡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更加务实工作。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建立退出机制。“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目前干部任用中的一个难题。要在重视思想观念上引导和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建立退出机制,能让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干部自觉做好自身建设。??4、完善监督机制。对乡镇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从完善构架组织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为主体,建立一支高效精炼的干部队伍??1、整体性建设。乡镇机关干部队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三大要素并举。思想建设处在干部建设的首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证,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作风建设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外在体现,是对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检验。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必定是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完全过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具备领导和带领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力的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如果忽视了建设要素的整体性,重组织建设,轻思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致使干部队伍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果少数干部有不良思想行为、浮夸的工作作风、萎靡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因而加强机关干部的整体性建设显得非常重要。??2、结构性建设。要使乡镇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而客观上要求乡镇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客观上需要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具备潜能的中青年骨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从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他们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领导职务。这样一个由老中青三支队伍组成、在他们最佳使用期得到合理使用的干部结构,不仅能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而且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保证干部的稳定、连续和活力。而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功能优化。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知识结构,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质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协调组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中,更要注意能力和气质结构的优化。??3、层次性建设。在乡镇干部队伍中,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由于层次不同,产生了不同层次干部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因而要求也不一样。层次从功能上相应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决策层主要是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方针和主要目标,协调层主要是起到参谋助手和桥梁作用,执行层直接负责人、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财、物的调动和组织,操作层主要从事具体任务的完成。不同的层次,履行不同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层次性原理,通过制订并落实各自有针对性的内容,可以使整个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由于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客观上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有所差异。领导班子建设是层次建设的关键。因此,从层次性角度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4、稳定性建设。干部队伍作为政治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即就是必须选拔任用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对保持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吐故纳新,从而保持活力,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干部队伍也一样,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不可抗拒,时刻面临新老交替与合作的任务,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三)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培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乡镇干部??一个地方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否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个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干部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我认为,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并不轻,面对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实干型”、“修养型”的干部。

  ??1、汲取营养,做“学习型”干部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两者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重任,难做大事,甚至不能成事;有才无德,难做好事,甚至只能坏事,贻害无穷;德才兼备才能多成事、成好事、办大事。其哲理就是: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更谈不上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如何成为“学习型”干部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一是要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要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三是要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脚踏实地,做“实干型”干部??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是写不出来的,和谐社会是画不出来的,民生改善是喊不出来的,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面貌。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实干”从何而来呢?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融汇贯通,对本职能独当一面,驾驭轻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一方面要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和干出工作成绩的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3、塑造境界,做“修养型”干部??修养是一个干部道德风范、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达到完美境界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对精神品位的高尚追求。做一个“修养型”的干部,主要是品格、思想、处世、廉洁、情趣等方面的修养。一是品格上的修养。作为一个干部,在品格上,首先我想应该要有三个敬畏,即敬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畏法纪、敬畏人格、敬畏口碑。其次还在于知足与平和。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始终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找乐趣、去拓展空间、去丰富自我、去体现价值。二是思想上的修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理想信念意识。一个党员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自身、立足本职、立足自省、立足今天;才会做到人生态度同那些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比,工作学习同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比,名利升迁同那些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人比,生活享受同那些工作比自己辛苦、收入比自己低微、生活比自己艰难的人比。这样,才会比出思想、比出心态、比出境界。三是处世上的修养。善于处世的基本前提就是注重团结、善于团结、能够团结。要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协调统一,胸怀宽阔。没有宽阔胸怀的人很难与同志相处,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宽阔的胸怀,单位里就有了共同的心声,就有了和谐向上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团结,不信任别人的人就不会团结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你。四是廉洁上的修养。廉洁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面对囊中羞涩要昂首做人,面对物欲诱惑要等闲视之,面对美色陷阱要不越雷池半步。不怕别人告状的人,他胸怀坦荡,心中无愧;惧怕别人告状的人,他授人以柄,心怀鬼胎。要做到廉洁修养,就是要随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约束自己,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防线。五是情趣上的修养。情趣看起来固然是生活小节,但小节不“小”,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小节影响大德,小节折射形象,小节决定命运。做到情趣修养,就是要严守生活小节,培养健康情趣,守住欲望关、爱好关、亲情关、社交关。就要按照人们常说的“克制住欲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的警言去努力践行。通过培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以愉悦身心、开阔胸怀、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富有色彩。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建设的内涵也将发生变化。因而,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也必须因时制宜进行适时的调整。但无论在什么时期,何种环境,人的思想意识始终支配着人的行动,因而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了,其行为、行动才能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历史发展的践实也同样证明,在相同的软硬环境下,最终取得不同成就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人。??因此,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乡镇干部队伍,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赵中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

  作者:蓝天鹏于2011-05-1118:12:15发表????只看该作者乡镇干部工作的地点在农村,工作的对象是农民,如果一个乡镇干部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不能很好地同村组干部相处,不能很好地同农民沟通,工作就很难推进,那么这个乡镇干部就不能算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为加强乡镇干部素质的提高,争做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幽兰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及机关干部深入村组进行调研,征集建议。现就此作些肤浅的阐述。一、要有“上善若水”的为政品格。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帮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人道。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一是守拙。水哪儿低就往哪儿流,哪儿洼就在哪里聚,此等宁静

  文案大全

篇七: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村风建设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赌博迷信等有的地点甚至还显现相互攀比修建坟墓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宽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在农村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村正气让那些扰乱农村正常生活秩序破坏农村和谐进展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为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育提供了2010年乡镇公务员考试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系列资料。本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行“两减实力。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亿元。4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1.收入差距扩大。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5元和4140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2.社会福利差距扩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是绝大多数农民都享受不到的。3.财产拥有差距扩大。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3698元上升到46133元,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1427元上升到12938元。城镇居民拥有比农村居民高得多的房产价值、金融资产和耐用消费品价值,其相对差距分别为5.3倍、7.5倍和4.2倍。4.生活水平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最终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200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997元,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322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1倍。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途径。(三)拉动内需战略当今,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内需则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不断萎缩。既然现有的内部城镇市场和外部国际市场都不大可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开辟规模较城镇市场要大得多的农村市场,以带动疲软的内需。(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多年来,我国将自身发展与向国外学习经验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外经验为韩国的“新村运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使韩国工业在10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均GDP从85美元提升到275美元。但是,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1970年4月,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其宗旨是“勤勉、自助、合作”,其目标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精神激励。这项运动最初

  1

  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韩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历时30余年的新村运动,对促进韩国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三是使城乡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更加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就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经验。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本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市场头脑的新型农民。对于广阔的农村来说,虽然每年都有一大批懂技术、高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基层,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还应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努力建设一个“县市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另外,农业部决定从2005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即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活动的人才。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有些农村地区资源特别丰富,农民的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利,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等问题。这不但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改善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这与“送物资扶贫”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不扶就贫”的痼疾。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影响也更加深远,更能彻底杜绝困扰政府多年的“扶就不贫,(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1.村风建设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赌博、迷信等,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相互攀比修建坟墓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在农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村”正气,让那些扰乱农村正常生活秩序、破坏农村和谐发展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都建了诸如图书馆、文化室等设施,但往往很长时间都不开放,当地村民也不予重视,使农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地区由于长时间只注重发展经济,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冷漠的现象在农村也出现了,对这些现象要坚决制止。但是消除这些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2.村容建设

  2

  农村的“村容”就是“污水乱流、鸡鸭乱跑、垃圾乱扔”,这是许多人在提到农村“村容”时的印象,而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变过去农村那种“脏乱差”的局面,要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实现“两化一提高”,即“道路要硬化,村落要绿化,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度”。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一提到“村容整洁”想到的只是农村道路是否宽阔、房子是否整齐划一等表面的东西,甚至把“村容整洁”理解成是“把房子推倒了重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政府应该认识到村容建设应与对其的支持程度相协调。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的是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三)管理民主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农村一级组织在发挥作用和行使权力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的农村就是“一把手”说了算,所谓“村民委员会”根本就是形同虚设,甚至于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富翁”村长,也就是说在村子里面谁最富谁就当村长。富人当村长也确实能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人由于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执政时间一长,有可能发展成为“霸王村长”。党和政府提出“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有真正的“民选村长”,要有真正体现农民意志的“村民代表”。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本村前途和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进行民主协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本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较快地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城市贫困阶层,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刻吸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近些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同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目前不少城市的

  3

  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有一些农村却还通不了路,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全国还有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数量最大、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众,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大大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干群关系是好的,农村总体也是稳定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影响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本篇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考点归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中就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此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四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本篇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考点归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二、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三、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本篇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考点归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5

  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6

篇八: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宪法:

  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重大作用

  1.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国家政权;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宪法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和最大幸福上主要是基于三个基本原则来进行的;一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人权;三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3宪法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4.宪法在实行法制方面的作用;宪法是法制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且是法治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宪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以宪法为基础而产生的宪政,其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政体

  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的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我国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无记名的秘密投票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宪法与宪政

  宪法,是以宪政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如果在政治实践中宪法得到了很好的实施,那么宪政也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两个宪政原则:一是公共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驶的权利;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与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二者都是民政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法制建设就是宪政建设;“人权”入宪的意义

  第一,确立了人权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第二,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第三,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人权精神;授权立法应当注意:

  ①所谓授权立法是指就某些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不是授权制定法律;②有些事项可以授权,有些事项不能授权;③被授权机关不得将权力转授;④法律制定后,相应的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3.行

  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基本内容

  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审定行政许可;通过规定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要一个窗口对外,一件事依法涉及几个部门要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建立政府审批超市;通过把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作为行政许可权的自然延伸,专门规定了需要通过行政的活动进行检查,从而把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统一起来;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便民原则;四救济原则;五信赖保护原则;六监督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行政许可的实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办理型行政许可的行为;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实施体制规定: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2.“一个窗口”对外;3.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1.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2.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3.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设定行政许可应该遵循的原则: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2.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3.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

  1监督检查制度;1.书面监督检查制度;2.实地监督检查制度;3.属地管辖制度;举报制度;2法律责任制度;1.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2.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3.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审查和裁判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法院受理、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的权利;p154行政诉讼管辖

  各级人民法院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1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分工;2地域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氛围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3选择管辖;是指对一般地域管辖里外规定的一种管辖;4裁定管辖;依据人民法院的裁定而非法律的直接规定确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行政诉讼参加人

  包括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1.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执,以自己名义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2.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代理权限内,以当事人名义进行行政诉讼的人;按照代理权产生依据不同,分为三类:1法定代理人;2指定代理人;3委托代理人;行政诉讼程序1.起诉与受理启动程序;1起诉;2受理;2.第一审程序;内容主要有:审理前的准备、庭审、审理期限、撤诉和缺席判决、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以及判决等;第一审做出四种类型的判决:1维持判决;2撤销判决;3限期履行判决;4变更判决;3.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做出如下审判处理:1维持原判;2依法改判;3撤销原判,发回重审;4.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提起再审程序,有三种情况: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2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3人民检察院抗诉;5.诉讼执行程序;第一审撤销判决,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五种情况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总结:

  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总目标需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形式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推进严格司法;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推动全社会梳理法治意识;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坚持依法执政;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篇九: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宪法: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重大作用

  1.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国家政权。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宪法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和最大幸福上主要是基于三个基本原则来进行的;一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人权;三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3宪法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4.宪法在实行法制方面的作用。宪法是法制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且是法治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宪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以宪法为基础而产生的宪政,其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

  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我国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的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我国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无记名的秘密投票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和获

  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

  宪法与宪政宪法,是以宪政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

  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如果在政治实践中宪法得到了很好的实施,那么宪政也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两个宪政原则:一是公共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驶的权利;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与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二者都是民政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法制建设就是宪政建设。

  “人权”入宪的意义第一,确立了人权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第二,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

  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第三,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人权精神。

  授权立法应当注意:①所谓授权立法是指就某些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不是授权制定法律;②有些事项可

  以授权,有些事项不能授权;③被授权机关不得将权力转授;④法律制定后,相应的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

  3.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基本内容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

  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审定行政许可。通过规定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要一个窗口对外,一件事依法涉及几个部门要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建立政府审批超市。通过把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作为行政许可权的自然延伸,专门规定了需要通过行政的活动进行检查,从而把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统一起来。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便民原则。(四)救济原则。(五)信赖保护原则。(六)监督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

  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行政许可的实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办理型行政许可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实施体制规定: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2.“一个窗口”对外。3.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1.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2.对可以设

  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3.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设定行政许可应该遵循的原则: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2.起草法律

  草案、法规草案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3.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

  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1)监督检查制度。1.书面监督检查制度。2.实地监督检查制度。3.属地管辖制度。

  举报制度。(2)法律责任制度。1.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2.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3.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审查和裁判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法院受理、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

  的权利。(p154)

  行政诉讼管辖各级人民法院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1)级别

  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分工。(2)地域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氛围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3)选择管辖。是指对一般地域管辖里外规定的一种管辖。(4)裁定管辖。依据人民法院的裁定而非法律的直接规定确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1.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执,以自己名义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2.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代理权限内,以当事人名义进行行政诉讼的人。按照代理权产生依据不同,分为三类:(1)法定代理人;(2)指定代理人;(3)委托代理人。

  行政诉讼程序1.起诉与受理(启动程序)。(1)起诉。(2)受理。2.第一审程序。内容主要有:审理前

  的准备、庭审、审理期限、撤诉和缺席判决、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以及判决等。第一审做出四种类型的判决:(1)维持判决。(2)撤销判决。(3)限期履行判决。(4)变更判决。3.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做出如下审判处理:(1)维持原判。(2)依法改判。(3)撤销原判,发回重审。4.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提起再审程序,有三种情况:(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2)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3)人民检察院抗诉。5.诉讼执行程序。

  第一审撤销判决,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五种情况(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总结:

  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总目标需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形式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三)推进严格司法。(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推动全社会梳理法治意识。(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建设完备的

  法律服务体系。(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三)创新法治人才培

  养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坚持依法执政。(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

  法办事能力。(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篇十: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宪法: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重大作用

  1.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宪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国家政权。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宪法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和最大幸福上主要是基于三个基本原则来进行的;一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协调的原则;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人权;三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3宪法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4.宪法在实行法制方面的作用。宪法是法制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且是法治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宪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以宪法为基础而产生的宪政,其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的体现。

  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我国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我国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无记名的秘密投票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和获

  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

  宪法与宪政宪法,是以宪政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

  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如果在政治实践中宪法得到了很好的实施,那么宪政也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两个宪政原则:一是公共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驶的权利;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与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二者都是民政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法制建设就是宪政建设。

  “人权”入宪的意义第一,确立了人权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宪政;第二,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

  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第三,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人权精神。

  授权立法应当注意:①所谓授权立法是指就某些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不是授权制定法律;②有些事项可

  以授权,有些事项不能授权;③被授权机关不得将权力转授;④法律制定后,相应的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

  3.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基本内容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

  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审定行政许可。通过规定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要一个窗口对外,一件事依法涉及几个部门要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建立政府审批超市。通过把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作为行政许可权的自然延伸,专门规定了需要通过行政的活动进行检查,从而把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统一起来。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一)合法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便民原则。(四)救济原则。(五)信

  赖保护原则。(六)监督原则。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

  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行政许可的实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办理型行政许可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实施体制规定: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2.“一个窗口”对外。3.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1.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2.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3.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设定行政许可应该遵循的原则: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2.起草法律

  草案、法规草案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3.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需要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推荐访问:乡镇干部应知应会的法律目录 应知 乡镇干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