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体育意见】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8-12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意见】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体育意见】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总体规模不大、活力不强,存在体制机制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76号),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突破、激发活力,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总体要求

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体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和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总量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重,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协调、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一致,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消费的机遇,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体育组织、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用品销售及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及体育服装、鞋及器材等体育制造业。协同发展体育产业各门类,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供给充足。

――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以市场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体育消费旺盛,经济效益凸显。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加快提升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常住人口的4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5%,公共体育服务覆盖全民,总体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体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与服务认证相结合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监管职能,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推进协会实体化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从2015年起,公开年度市级体育赛事与体育活动综合目录及竞赛规程,对允许社会资本参与的大型赛事承办权进行公开招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公共服务事项。

2.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鼓励建设以足球为重点的职业俱乐部;政府在职业俱乐部建设训练场地设施、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申办职业联赛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建立重大职业赛事政府奖励机制。

3.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品牌管理公司,在确保满足全面健身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拓展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公共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大型体育场馆运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O&M)等市场化模式,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促进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格局,形成强有力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4.优化产业布局。以《梅州体育产业布局策划方案》规划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着重沿绿道、沿江、沿山打造体育产业带,培育12个市级体育产业要素集聚区,争取打造1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5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将梅州打造成为休闲生态产业融合的绿地,振兴中国足球运动的圣地,山区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地。

5.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休闲、培训中介、经纪咨询、营销会展等现代体育服务产业。实施服务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批服务品牌、龙头企业和重点赛事活动,鼓励举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本土品牌赛事活动发展,探索赛事产权转让交易模式。提升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体育产品研发机制,对重大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和支撑技术纳入市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各类新兴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上项目、登山攀岩、射击射箭、航空、汽车摩托车、极限运动等国际流行项目,深入发掘项目产业发展潜力。

6.大力发展足球产业。以《梅州足球文化产业发展策划方案》为规划指导,充分开发梅州深厚的足球历史文化资源。加快足球综合改革发展,支持足球职业俱乐部发展及建设青训体系,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扶持。大力推广校园足球,进一步完善竞赛机制和人才输送渠道,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鼓励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加大足球场地建设及升级改造力度,支持各类组织广泛开展足球赛事及人才培训等活动,鼓励开发足球无形资产、附属产品及融合相关产业发展,打造足球小镇等足球产业龙头,形成完整的足球产业链。鼓励发展社会足球,支持业余足球俱乐部建设,打造社会足球赛事品牌。

7.培育多元主体。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体育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规费减免、融资服务、财税政策、补贴奖励等方面与国有单位享有同等待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引导专业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入相应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产业龙头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争取打造23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品牌,若干个连锁经营、具有较大影响力、管理专业的体育服务品牌,进而形成具有活力的体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

(三)促进融合发展

8.完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小型足球场建设、完善绿道体育设施配套。到2025年,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新建社区及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乡镇可开放足球场全覆盖。

9.盘活场馆存量资源。落实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综合性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到2025年,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70%。从20159月开始,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积极改造老场馆、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实行属地安全与管理维护责任制。

10.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全国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在各地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足篮排及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基础较好的业余体育赛事。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专业社会力量举办城市马拉松、自行车、徒步、自驾露营等商业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活动品牌,发展平远县健身跑、健步走,丰顺县、兴宁市自行车骑行,蕉岭县水上运动,梅县区、梅江区登山攀岩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力争在57年内每个县打造12个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加强对外体育科研交流与合作,联办跨区域、跨省赛事活动,鼓励开展多样化的体育交流和企业联盟推广活动。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强化与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交流联系,积极融入国家、省“一带一路”战略。

11.推动产业融合。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养老、卫生、商业等产业融合。结合梅州休闲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推动体育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康体结合,构建集体育训练、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景区。推动体育与文化融合,发展体育动漫、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出版、电子竞技等体育产业,发挥麓湖山动漫基地等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促进康体休闲产业发展,支持社区设立科学健身及老年运动康复指导与服务站点,鼓励嘉应学院等机构开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打造梅州健康休闲体育品牌。

12.大力扶持创新创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引导社会围绕体育赛事运营、健身服务、智能硬件以及增值服务等打造体育全产业链。支持“互联网+体育”融合创新,开发手机应用程序(APP)、微信公众号等便利化产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服务模式。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完善体育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营造健身氛围

13.大力推广健身活动。各地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带头实行工间、课间操制度,鼓励各单位完善体育健身设施,为干部职工及学生创造健身条件,提倡每天健身一小时。加强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督促指导中小学切实保障体育课课时,实施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有条件的学校每周开设足球课,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争取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要切实采取措施,在学生中全面推广游泳技能,普及游泳救生常识与基本技巧,鼓励社会举办水上赛事活动。

三、政策措施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公私合作(PPP)等方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提高体育产业市场化水平。鼓励企业参与体育产业资源及版权交易。争取以多元化方式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体育设施建设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拉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完善体育赛事活动安保和服务标准,采取措施降低赛事活动成本。梳理梅州体育产业资源,编列梅州市体育产业投资指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完善体育行业标杆评价体系,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大财税金融优惠力度

全面落实国发〔201446号文及粤府〔201576号文规定的各项税费价格优惠政策。县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将全民健身经费和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维修与运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2015年,市财政安排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采用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赛事活动等产业项目。由政府牵头、社会筹资设立体育专项基金,奖励一线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及运动员。体彩公益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并继续支持以足球为主的群众体育活动。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拓宽资本渠道,支持体育企业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体育产业债券融资、风险投资及体育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原中央苏区和振兴粤东西北等优惠政策,积极对接相关项目。

(三)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

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不达标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争取在2025年前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应建设群众体育设施,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活动空间。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国有体育事业单位改制后,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批准后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后以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处置。

(四)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支持嘉应学院在办好足球本科专业基础上,创造条件设立体育产业、体育服务相关专业,推动嘉应学院足球本科班80%毕业生在本市学校任教。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和体育企业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参照“千人计划”将高层次体育人才列为短缺特殊人才,适当放宽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限制予以引进。加强创业孵化,研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加强竞赛表演业经营等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训,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和从事体育产业及中小学专项师资工作。

(五)开发无形资产,强化产权保护

支持体育赛事主办方注册体育赛事名称、标识、标志。推进体育场地与票务、体育装备、体育信息、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体育要素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和便捷、高效交易。支持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加大对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六)强化宣传引导

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振兴足球,加大对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和成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面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市级媒体对体育赛事宣传、体育公益广告播出给予费用减免,对体育产业商业广告给予优惠。加强赛事活动品牌与体育传媒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格局。

(七)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由发改、体育、商务、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市发展改革局和市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注重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和相应指导,落实专人负责体育产业工作。市统计局、市体育局要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将体育产业统计纳入统计部门的常态统计,并做好体育产业研究报告及信息发布工作

推荐访问:梅州市 体育 实施意见 【体育意见】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