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4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8-27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区高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地方高校是与区域联系最为紧密的创新组织,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区人大常委会就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从校地双方认识、协调机制、资源共享、设施配套等方面分析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提高校地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地资源共享、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在**高校发展环境、加强领导搭建校地合作平台等对策建议,对于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具有借鉴意义。

  高校是人才聚集、智力集中、文化资源丰富的场所,有着巨大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科技优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创新转型,需要高校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高校与政府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双方共同发展。为此,**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相关部门和单位从今年4月开始,采取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多次座谈等形式,对区内七所高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高校入驻**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府将引进高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引进高校、推进高校建设、立足高校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做了大量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引进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电讯职业学院、**交通职业学院、**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交通大学、**能源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军医大学8所高校,除第三军医大学**校区正在建设外有7所高校实现招生,在校生总数近6万人,其中位于**新区的**交通大学和位于**新城的**工程职院在校生最多,分别接近1.2万人。目前,实现招生的在**高校公办3所,民办4所,其中本科1所,专科6所;总占地面积6066.2亩(其中从大到小依次为**交通大学2398亩、**工程职院1078亩、**交通职院862.2亩、**电讯职院596亩、**能源职院557亩、**公共运输职院295亩、**航天职院280亩),建筑面积

  163.12万m2,其中体育场23.89万

  m2,其它文体场馆2.74万m2,图书馆藏书527.57万册;在**校区学校总投资36.94亿元,高校年收入17.07亿元;共有教师4187人,其中教授340人、副教授911人、讲师1576人、助理讲师494人;在**高校共设置院系62个,专业275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1个),实验室496个(国家级实验室30个),参与课题研究1100项(国家级课题研究35项),累计申请专利721件、授权专利587件(其中通过区科委累计申请专利367件、授权专利193件,两组数据统计时间自2015年1月起),学生规模和教育水平均走在全市前列。

  二、校地合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随着高校逐步在地方生根发展,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区科委、经信委、人社局等部门主动与在**高校加强合作,部分高校也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的落户和发展有力促进了地方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高校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入驻高校在用地、水电气等方面实施优惠,在**高校规划用地总面积10704.4亩(含第三军医大学**校区4256亩),校园周边交通、基础教育、医疗、生活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高校快速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校地建立了合作机制。一是出台《**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在**高校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府办发〔2014〕116号)和《**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在**职业院校与区级相关部门开展深度合作的通知》(**府办函〔2015〕26号),在区教委内设立在**高校服务办公室,兼职联系服务协调在**高校相关事务。二是大力支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2013年起,按1700元/人/年的补助标准,其中区财政承担20%,**累计补助学校3351.47万元。

  (三)产学研结合驱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一是共同搭建了学校与企业的专利转化和校企合

  作平台,签订近30项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经费近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二是在**高校与区内四个工业园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园区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支持在**高校的科技研发项目,在**高校科技研发年投入1.36亿元,科研成果对接服务**经济转化年产出1.01亿元。四是完善专利资助,推动在**高校开展专利试点示范,去年5月**出台了《**市**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院校)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对专利试点示范院校给予工作经费补助。

  (四)探索了就业创业进校园模式。一是就业实践进校园。**区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和创新创业大讲堂对接;实施校企、校地共建就业创业和实践基地,鼓励企业车间搬进校园,帮助学校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自2013年以来,高校毕业人数和在**就业人数均连续三年增长。二是大众创业进校园。打造众创空间,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典型评比表彰,实实在在支持创业工作。三是培训鉴定进校园。区人社局在电讯职院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基地,为各类技能人才提供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水平鉴定认证服务;在高校组织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人才留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高校落户**以来,校地双方在互动融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校地合作认识不足。**是**市目前除大学城外第二大高校集聚地(永川主要以中职院校居多),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从而推动“两前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实现的认识还不足,高校的发展未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统筹,相关部门缺乏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意识;高校对**实力及在全市的地位缺乏充分了解,主动融入地方的愿望还不够强烈。

  (二)校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校地双方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低层面、窄角度的表面,在科技创新、产学研等方面合作的项目不多、带动性不强。一方面在**高校仍固守封闭式办学理念,缺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对于加强校地合作,促进高校与地方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深度、力度都不够。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没有真正把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作为己任来抓,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校地合作的机制体制不顺。校地合作领导机制与平台尚未建立完善,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与监督能力。在**高校服务工作联席会的议题大多集中在解决高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服务办协调力度不够,区级各部门与高校间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未按照将社会服务作为高校核心职能的要求,成立专门负责与地方开展合作事务的机构。从实际效果来看,比如区人社局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给予1000元/月/人的补贴,2015年全年仅发放4.3万元。

  此外,政府和学校均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与考核制度,造成部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数据显示,在**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中只有一半是通过区科委进行申请的,高校的专利申请和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申报均未在区级层面进行统筹。

  (四)高校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一是高校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未与地方共建共享,整体利用率不高。二是各类专家教授、文化艺术人才没有参与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去,人才资源校地共享不够。三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资源与地方共享不够,比如**区中心血库的采血车无法进入在**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五)入户入住**的师生少。一是外籍学生迁入在**高校集体户籍比例低,落户**占比仅为2.38%。二是常住**的教师、在**就业的毕业生少,近四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比例仅占

  1.61%。

  (六)高校的总收入和科研投入等经济数据未纳入**统计。在**高校年收入约17.07亿元,科技研发年投入约1.36亿元,区教委、区统计局均未纳入区内统计。

  (七)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主城尚有差距,公共交通出行不方便,基础教育、医疗、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及其教职工融入地方的意愿不强。

  四、建议

  当前,**在利用高校的资源和优势来助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条件已经成熟,为了加强校地合作促进校地共同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校地合作重要性的认识。高校是人才汇集、科研创新的高地,充分利用好在**高校的各种资源优势,与高校共同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实现“两前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高校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谋划、去安排,主动衔接、主动服务,提高在**高校的归属感和融入感;加大地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引导高校把优势专业、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紧密结合,实现高校与地方发展共赢。

  (二)进一步加强校地资源共享。一是加强校地体育资源共享共建,落实市政府关于体育场馆设施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设施共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提高**社会知名度。二是加强校地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艺创作等文化方面的合作。三是整合地区高校志愿服务资源,提倡大学生志愿者无偿献血,实现志愿服务与社区需求有机融合、长期对接。四是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建立完善各类专家咨询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一是统筹全区专利申请、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建立项目信息库,将高校的专利申请、科技项目和成果的申报纳入全区统一管理,享受与本地同等的申请申报奖励政策,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地方科技创新水平。二是支持学校与企业的专利转化等方面开展协作,建议区政府建立专项科研成果研发应用推广奖励基金,调动高校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全区的科技综合实力。三是支持高校建立研究所,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同设立国家级实验室、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四)积极衔接市级部门将高校的科研投入、收入等经济数据纳入区级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口径,对做大**经济总量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在**高校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出行环境;统筹布局建设和完善学校、医院、购物娱乐等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缩小与主城的差距,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吸引人才长住**。二是促进在**高校有序政治参与,增强高校入驻**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加强团区委等群团组织与在**高校的互动交流,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团委书记兼任团区委副书记;推荐在**高校专家、教授等优秀人才选入市区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鼓励**各民主党派、科技协会、文艺体育团体等社会组织吸纳高校优秀人才;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在校师生落户当地,促进其参与地方选举。此外,区级层面的政治荣誉、物质奖励应向在**高校师生倾斜,增强高校入驻**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六)进一步加强领导搭建校地合作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高校服务领导小组。建议由一名区领导担任组长,成立常设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按照校地合作的领域与内容的不同,建立校地合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落实各部门单位的责任,督促其根据自身职能职责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校地互助互促,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篇二: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增强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研究

  王琳;刘雁红;胡煜;朱素萍

  【摘

  要】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天津市高校教师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初步对策.

  【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93-95)

  【关键词】高校教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策

  【作

  者】王琳;刘雁红;胡煜;朱素萍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现代化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迅速延伸和拓展,高校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高

  校也成为带动地方高新技术进步的基地,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体,是实际的组织者和完成人,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本课题组针对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天津市高校教师和企业都进行了调研。在对天津市高校教师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市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针对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充分掌握天津市高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程度,进一步了解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26份,有效问卷426份,调查对象来自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滨海职业学院6所高校的20个学院。在被调查的426名教师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9.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5.91%,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92.49%,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占90.62%,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占40.61%。

  二、天津市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1.天津市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较好

  (1)校企合作有序开展,合作情况良好

  调研结果显示,有47.89%的教师和企业有合作研发的经历,这表明天津市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教师能够和企业共同开发产品,校企合作有序开展;有77.46%的教师认为本校与企业合作紧密,成绩显著,这表明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情况良好。校企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有了制度保障。

  (2)校企合作内容丰富,合作潜力巨大

  调研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

  会,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设计与实施,高校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员工培训等,合作内容丰富,这也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合作效果明显

  调研结果显示,有49.77%的教师认为本校聘请企业教师定期到学校讲授课程或者指导学生实训,使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同时,学生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间隙”、学生与员工“零过渡”,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校企合作效果明显。

  (4)校企共同研发项目,合作成果显著

  调研结果显示,有72.06%的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与企业或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能够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研发科技成果。校企共同研发项目,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同时引导高校教师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用科研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天津市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天津市也出台了

  《关于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等文件,为高校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有57.98%的教师认为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是由于缺少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鼓励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不够,难以满足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

  (2)部分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不强

  在被调查的人中,有35.92%的教师认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科研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科研成果无法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分析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第二,部分教师做的是基础研究工作,科研成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第三,教师确实没有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因此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开展校企合作。

  (3)少数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被调查的人中,有24.41%的教师认为高校的考核制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激励作用,科研导向和评价体系不健全。高校的这种科研管理体制使得高校教师进行科研选题时只求获准立项,不太关注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造成教师的科技潜力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脱节,进而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成效。

  (4)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发展滞后

  在被调查的人中,有48.83%的教师认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缺乏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高校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在企业进行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发挥。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整合区域内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或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广泛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增强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对策

  1.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涉及到金融、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近年天津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但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地方政府应该在诸如校企合作专项的立项、税收优惠、利益分配、科技信息共享等问题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协调管理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社会,特别是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积极组织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共性技术中心等公共科技资源和创新基地向中小企业开放,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支撑服务平台的作用。

  2.高校教师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高校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过去那种认为高校工作仅仅是教学和科研的观念,要强化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坚持实际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一方面,高校教师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逐步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积极为地方政府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决策提供理论论证、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3.高校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深化校企合作

  高校应根据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主要的合作模式有:技术转移、转让;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教师以知识产权入股和企业共同创建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等,努力在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及时做出调整。高校既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又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条件,增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主动把学校的发展同当地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把学科建设融入到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上来,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5.高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最为关键一点是高校教师应该把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科研的主要导向,注重创新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重成果转化的实际应用效果,努力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村、企业和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此外,高校要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技术孵化基地建设,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6.高校制定评价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高校中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往往侧重对教师承担国家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数量的要求,忽视了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工作,影响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就要充分发挥高校和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校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应将校企合作纳入到高校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协调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进行。其次,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高校应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并将合作效果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的重要评价指标,充分调动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形成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

  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最根本的任务是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除了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外,高校应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制定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持续的人才保障。

  【相关文献】

  [1]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2):389-390.[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论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4-7.[3]韩宝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10(11):3-7.[4]殷惠光,宋思运,朱炯,等.地方高校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和保障措施[J].江苏高教,2011(4):57-58.[5]彭仲生,陈海利,罗筑华.地方普通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54-55.

篇三: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对策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对策研究

  一、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经济论文

  →经济学

  →地方经济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篇四: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社会保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王鑫

  【期刊名称】《文摘版: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5(000)00【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许多发展水平及条件差异悬殊的经济区域。同时,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对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调控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的经济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主要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等进行研究,为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总页数】2页(P10-10,17)

  【作

  者】王鑫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相关文献】

  1.论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兼析广东省通过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龙江和谐发展——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秦玉德就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答记者问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4.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管理政策研究5.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 加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 融入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