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正文

圆标准方程教案3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3-01-21 0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标准方程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圆标准方程教案3篇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圆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①

  化简可得: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课本例1)写出圆心为,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

  (3)<,点在圆内

  解:

  例2.(课本例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从圆的标准方程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三个参数。

  解:

  例3.(课本例3)已知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且圆心在上,求圆心为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由于圆心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分线m上,又圆心在直线上,因此圆心是直线与直线m的交点,半径长等于或。

  解: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的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②﹑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本P120练习1,2,3,4)

  归纳小结:

  1、圆的标准方程。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作业布置:课本习题4。1A组第2,3,4题。

  课后记: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圆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①

  化简可得: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课本例1)写出圆心为,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

  (3)<,点在圆内

  解:

  例2.(课本例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从圆的标准方程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三个参数。

  解:

  例3.(课本例3)已知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且圆心在上,求圆心为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由于圆心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分线m上,又圆心在直线上,因此圆心是直线与直线m的交点,半径长等于或。

  解: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的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②﹑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本P120练习1,2,3,4)

  归纳小结:

  1、圆的标准方程。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作业布置:课本习题4。1A组第2,3,4题。

  课后记: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联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二)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选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生: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②写出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③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f(x,y)=0;④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省略)。[多媒体演示]

  师:这就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四步曲。用这四步曲我们可以求适合某种条件的任何曲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看圆这种曲线的方程。[给出标题]

  师:前面我们曾证明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x2+y2=52 即x2+y2=25.

  若半径发生变化,圆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能否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启发)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 ,亦即 x2+y2=r2.

  师:x2+y2=r2 表示的圆的位置比较特殊: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有时圆心不在原点,若此圆的圆心移至C(a,b)点(如图),方程又是怎样的?

  生:此圆是到点C(a,b)的距离等于半径r的点的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即:(x-a)2+(y-b)2= r2

  Ⅱ.讲授新课、尝试练习

   师:方程(x-a)2+(y-b)2= r2 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特别:当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

  师:圆的标准方程由哪些量决定?

  生:由圆心坐标(a,b)及半径r决定。

  师:很好!实际上圆心和半径分别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由此可见,要确定圆的方程,只需确定a、b、r这三个独立变量即可。

  1、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多媒体演示]

  ① 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圆心在点C(3,4),半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式题[多媒体演示]

  ① 求以C(1,3)为圆心,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的圆的方程。

  答案:(x-1)2 + (y-3)2 =

  ② 已知圆的方程是 (x-a)2 +y2 = a2 ,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答案: C(a,0), r=|a|

  Ⅲ.例题分析、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看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例1] 已知圆的方程是 x2+y2=17,求经过圆上一点P(,)的切线的方程。

  师:你打算怎样求过P点的切线方程?

  生:要求经过一点的直线方程,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来求。

  师: 斜率怎样求?

  生:。。。。。。

  师:已知条件有哪些?能利用吗?不妨结合图形来看看(如图)

  生: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故斜率互为负倒数

  半径OP的斜率 K1=, 所以切线的斜率 K=-=-

  所以所求切线方程:y-= -(x-)

  即:x+y=17 (教师板书)

  师:对照圆的方程x2+y2=17和经过点P(,)的切线方程x+y=17,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想?

  生:。。。。。。

  师:由x2+y2=17怎样写出切线方程x+y=17,与已知点P(,)有何关系?

  (若看不出来,再看一例)

  [例1/] 圆的方程是x2+y2=13,求过此圆上一点(2,3)的切线方程。

  答案:2x+3y=13 即:2x+3y-13=0

  师:发现规律了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分别用切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代替圆方程中的一个x和一个y,便得到了切线方程。

  师:若将已知条件中圆半径改为r,点改为圆上任一点(xo,yo),则结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胆地猜一猜!

  生:xox+yoy=r2.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若对,可否给出证明?

  生:。。。。。。

  [例2]已知圆的方程是 x2+y2=r2,求经过圆上一点P(xo,yo)的切线的方程。

  解:如图(上一页),因为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故半径OP的斜率与切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半径OP的斜率 K1=,∴切线的斜率 K=-=-

  ∴所求切线方程:y-yo= - (x-xo)

  即:xox+yoy=xo2+yo2 亦即:xox+yoy=r2. (教师板书)

  当点P在坐标轴上时,可以验证上面方程同样适用。

  归纳总结:圆的方程可看成 x.x+y.y=r2,将其中一个x、y用切点的坐标xo、yo 替换,可得到切线方程

  [例3]右图为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精确到0.01M)

  引导学生分析,共同完成解答。

  师生分析:①建系; ②设圆的标准方程(待定系数);③求系数(求出圆的标准方程);④利用方程求A2P2的长度。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圆心在Y轴上,设为

  (0,b),半径为r,那么圆的方程是 x2+(y-b)2=r2.

  ∵P(0,4),B(10,0)都在圆上,于是得到方程组:

  解得:b=-10.5 ,r2=14.52

  ∴圆的方程为 x2+(y+10.5)2=14.52.

  将P2的横坐标x=-2代入圆的标准方程

  且取y>0

  得:y=

  ≈14.36-10.5=3.86 (M)

  答:支柱A2P2的长度约为3.86M。

  Ⅳ.课堂练习、课时小结

  课本P77练习2,3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能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Ⅴ.问题延伸、课后作业

  (一)若P(xo,yo)在圆(x-a)2+(y-b)2= r2上时,?求过P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课本P81习题7.7 : 1,2,3,4

  (二)预习课本P77~P79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阅读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1)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3篇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1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教材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圆的标准方程》,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解析几何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决的学科。圆是同学们已经熟悉的几何图形,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推导圆的标准方程需要在直线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直线引入。同时和今后的直线与圆等课程有重要联系。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关键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经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学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体会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目标: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重点: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②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提问启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圆的定义自己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题安排由易至难,采用变式题形式,形变神不便,层层递进,深入分析。在应用问题的安排上,启发讨论的同时,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法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金融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基本运算过关,可是主动思考问题能力较薄弱。因此本堂课我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一:直线学习过程中已经借助*面直角坐标系体会用代数法研究几何问题,圆如何用代数法研究?

  问题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蕴含圆方程的实例,比如赵州桥,它的圆方程是什么样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通过提出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打下铺垫,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蕴含着圆方程,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生活中的数学,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2、探索实践,推导方程。

  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画圆的过程,抽象得出圆的定义。让学生总结出圆的定义并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是C(a,b),半径是r,求圆的标准方程:

  注: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复习: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与圆心C(a,b)的距离判定)

  (1)点P在圆内,则|PC|<r

  (2)点P在圆上,则|PC|=r

  (3)点P在圆外,则|PC|>r

  设计意图:从基本入手,熟悉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点与圆位置关系等基本性质。

  穿插课堂练习,反复巩固新知。

  1.口答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8,-3),半径为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心在(0, 2),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如果是,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并判断原点

  (0,0)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直接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设计意图:3道变式例题,形变神不变。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本堂课的重点求圆标准方程的关键条件。

  例3如图为著称于世的赵州桥的示意图,圆拱跨径AB(桥孔宽)为37.0m,拱高OP=7.2m,如以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分线为y轴,建立*面直角坐标系,求赵州桥圆拱所在的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与情境引入时相呼应,联系到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方程的应用。同时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课堂小结,回味无穷。

  (1)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回家作业,课后巩固。

  练习册P7.习题7.3(1)/1、2、3、4

  6、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7、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的标准方程》是在学习《直线与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对解析几何进一步深入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解析几何的能力,为后来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奠定基础。

  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坐标法研究圆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并能正确使用标准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③通过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会在错误中反思并获得学习自信;

  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必修二的第三章“直线的方程”的学习,对解析法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对于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学生接触不多;

  学习障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分析方法形成思维的多样性较弱。

  2、教法

  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画一画:分别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各画一个圆。

  问题1:初中几何中圆的定义是什么?确定圆的要素有几个?

  问题2:我们如何用坐标法来研究圆呢?(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述)

  (二)深入探究(探究圆的方程,获得新知)

  方法一:坐标法: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例1.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1(5,-7),M2(设计意图:几何法角度分析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圆心离原点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

  坐标法角度分析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将点的坐标代人方程的式子与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例2.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C在直线上,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这是课本中的例3,书中用几何法直接求得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大小,从而得出圆的方程。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用坐标法(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在寻求待定系数法的等式时又有多种思考途径:圆的几何意义(半径相等或对称性);向量的运用(数量积相等或垂直向量内积为零)。

  当学生的解法出现得较多时,引导学生归类:几何法与待定系数法。

  解法归类后提出要求:书中例2你还有几种解法,课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练习:课本P120第4小题:已知△AOB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4,0),B(0,3),O(0,0),求△AOB外接圆的方程。

  练习的1,2,3小题课后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由初中所学的不共线的三点唯一确定圆升华到可以唯一求得圆的标准方程,进一步巩固旧知并明确要求得圆的标准方程需要三个条件。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①待定系数法(坐标法);②几何法

  2.分层作业:

  (A)巩固型作业:课本P120练习1,2,3(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课本习题4.1A组2,3.B组1,2.(独立完成后教师阅

  (B)思维拓展:

  1.用*面几何知识证明:三角形三边中垂线交于一点.

  2.已知圆的方程是,求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

  (C)预习:课本4.1.2圆的一般方程.

  五、评价分析

  设计理念:

  1.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召唤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效的数学课堂实际上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一个历程,教师要善于帮助学习寻求适合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3.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情感体验节点,努力让学生心动而神动,营造出师生心灵共振的景象。

  设计思路: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确定的多样性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探究兴趣、领悟数学的灵动性。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探究圆的标准方程时和例1中,设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操作、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2)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3篇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讨论交流法 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h动画。

  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

  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

  (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 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 ;

  (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

  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

  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

  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

  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上

  (2)点在圆外

  (3)点在圆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当堂训练(18分钟)

  1.求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的标准方程

  3. 设圆(x-a)2+(y-b)2=r2

  则坐标原点的位置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与a的取值有关

  4.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5

  (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6,-2);

  (3)以A(2,5),B(0,-1)为直径的圆.

  5.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贾伟

  6.巩固提升: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C的标准方程并作图

  指导学生就不同条件下给出的圆心和半径关系,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两个要素展开训练。

  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

  回顾小结

  (1分钟)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

  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1分钟)

  课本87页习题2-2

  A组的第1道题

  布置训练任务

  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

  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在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要遵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结构编排:

  本节课位于直线方程之后和圆的一般方程之前,学习直线方程为后边学习圆的方程奠定了基础,而学好圆的标准方程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圆的一般方程和切线方程打好基础,因此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已知圆心和半径会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

  (1)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圆的标准方程会写出圆的圆心和半径

  (3)已知圆心坐标和半径会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4、教学难点

  (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2)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

  (三)说学法

  1、 主动探究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钟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钟表的指针头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圆,第二个钟表是让学生了解圆是一系列的点来构成的,第三个图是抽象出圆是由动点运行的轨迹有此形成圆的定义。

  2、知识衔接

  (1)圆的定义,圆上的点具备的特征性质

  (2)*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通过复习为后边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奠定基础,降低难度。

  3、新课学习

  (1)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化解难点)

  怎么推出圆的标准方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圆看成一个动点,既然是动点,那他的坐标是变化的,就用(x,y)表示,既然是圆上的点就应具备圆的特征性质即|CM|=r接下来就容易推出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标准方程(突出重点)

  先分析它的结构,圆心的横纵坐标及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了巩固这个知识安排两个练习,练习一是已知圆心坐标及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练习二是已知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3)为了加强知识的应用,我加了一道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这道题也是有难度的,为了降低难度,我给学生建立坐标系,让学生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4)小结本节的重点知识

  (5)根据所学为了加强巩固,适当的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正中间是题目圆的标准方程,左边是圆的标准方程,及确定圆的条件,右边是例子及演板的地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醒目,大家一看就知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3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 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 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

  深入探究 获得新知

  应用举例 巩固提高

  反馈训练 形成方法

  小结反思 拓展引申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首先:纵向叙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 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由用勾股定理求线段CD的长度转移为用曲线的方程来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车不能通过的结论的同时学生自己推导出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

  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入,进入第二环节.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 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几的圆的方程?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xx时又如何呢?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一进行归纳,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再让学生对圆心不在原点的情况进行探究.我预设了三种方法等待着学生的探究结果,分别是:坐标法、图形变换法、向量*移法.

  得到圆的标准方程后,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应用*台,进入第三环节.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 内化新知

  问题三 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经过点,圆心在点

  2.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题是直接或间接的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II.灵活应用 提升能力

  问题四

  1.求以点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2.求过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3.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什么?

  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题有了刚刚解决问题三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求出半径,根据圆心坐标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第二个小题有些困难,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再求解,从而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第三个小题解决方法较多,我预设了四种方法再一次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空间.最后我让学生由第三小题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想,在论证经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的过程中,又一次模拟了真理发现的过程,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

  III.实际应用 回归自然

  问题五 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

  我选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三个参数的又一次应用,同时也与引例相呼应,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建模的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

  1.求过原点和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2.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3.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接下来是第四环节——反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三个小题作为巩固性训练,给学生一块“用武”之地,让每一位同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另外第3题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由于学生刚刚归纳了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因此很容易产生思维的负迁移,另外这道题目有两解,学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时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初中已有的圆的知识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把圆的标准方程与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加以小结,提炼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数的方法

  ①圆心为,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圆心在原点时,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2.分层作业 (A)巩固型作业:教材P81-82:(习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表示什么图形?

  在本课的结尾设计这两个问题,作为对这节课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起点与终点都蕴涵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知识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圆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准备.

  以上是我纵向的教学过程及简单的设计意图,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横向的进一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横向阐述教学设计

  (一)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

  求圆的标准方程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布设了由浅入深的学习环境,先让学生熟悉圆心、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逐步理解三个参数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思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了难点.

  第二个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是学生固有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应用问题的题目冗长,学生很难根据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为此我首先用一道题目简洁、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了信心.最后再形成应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并尝试应用该模式分析和解决第二个应用问题——问题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了方法,难点自然突破。

  (二)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探究主线

  本节课的设计用问题做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从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到应用都是在问题的指引、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点设计了两次思维发散点,分别是问题二和问题四的第三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真理发现的复杂与艰辛,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侧面帮助、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走向成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培养思维 提升能力 激励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问题一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具体的教学过程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向生成性课堂进行转变.最后我以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力争“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3)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3篇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联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二)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选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生: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②写出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③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f(x,y)=0;④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省略)。[多媒体演示]

  师:这就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四步曲。用这四步曲我们可以求适合某种条件的任何曲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看圆这种曲线的方程。[给出标题]

  师:前面我们曾证明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x2+y2=52即x2+y2=25.

  若半径发生变化,圆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能否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启发)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亦即x2+y2=r2.

  师:x2+y2=r2表示的圆的位置比较特殊: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有时圆心不在原点,若此圆的圆心移至C(a,b)点(如图),方程又是怎样的?

  生:此圆是到点C(a,b)的距离等于半径r的点的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即:(x-a)2+(y-b)2=r2

  Ⅱ.讲授新课、尝试练习

  师:方程(x-a)2+(y-b)2=r2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特别:当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

  师:圆的标准方程由哪些量决定?

  生:由圆心坐标(a,b)及半径r决定。

  师:很好!实际上圆心和半径分别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由此可见,要确定圆的方程,只需确定a、b、r这三个独立变量即可。

  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多媒体演示]

  ①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圆心在点C(3,4),半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题[多媒体演示]

  ①求以C(1,3)为圆心,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的圆的方程。

  答案:(x-1)2+(y-3)2=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x-a)2+y2=a2,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答案:C(a,0),r=|a|

  Ⅲ.例题分析、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看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例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7,求经过圆上一点P(

  )的切线的方程。

  师:你打算怎样求过P点的"切线方程?

  生:要求经过一点的直线方程,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来求。

  师:斜率怎样求?

  生:……

  师:已知条件有哪些?能利用吗?不妨结合图形来看看(如图)

  [例1/]圆的方程是x2+y2=13,求过此圆上一点(2,3)的切线方程。

  答案:2x+3y=13即:2x+3y-13=0

  师:发现规律了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分别用切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代替圆方程中的一个x和一个y,便得到了切线方程。

  师:若将已知条件中圆半径改为r,点改为圆上任一点(xo,yo),则结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胆地猜一猜!

  生:xox+yoy=r2.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若对,可否给出证明?

  生:……

  [例2]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r2,求经过圆上一点P(xo,yo)的切线的方程。

  解:如图,因为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故半径OP的斜率与切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半径OP的斜率K1=

  ,∴切线的斜率K=-

  =-

  ∴所求切线方程:y-yo=-

  (x-xo)

  即:xox+yoy=xo2+yo2亦即:xox+yoy=r2.(教师板书)

  当点P在坐标轴上时,可以验证上面方程同样适用。

  归纳总结:圆的方程可看成x.x+y.y=r2,将其中一个x、y用切点的坐标xo、yo替换,可得到切线方程

  [例3]右图为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精确到0.01M)

  引导学生分析,共同完成解答。

  师生分析:①建系;②设圆的标准方程(待定系数);③求系数(求出圆的标准方程);④利用方程求A2P2的长度。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圆心在Y轴上,设为

  (0,b),半径为r,那么圆的方程是x2+(y-b)2=r2.

  ∵P(0,4),B(10,0)都在圆上,于是得到方程组:

  解得:b=-10.5,r2=14.52

  ∴圆的方程为x2+(y+10.5)2=14.52.

  将P2的横坐标x=-2代入圆的标准方程

  且取y>0

  得:y=

  ≈14.36-10.5=3.86(M)

  答:支柱A2P2的长度约为3.86M。

  Ⅳ.课堂练习、课时小结

  课本P77练习2,3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能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Ⅴ.问题延伸、课后作业

  (一)若P(xo,yo)在圆(x-a)2+(y-b)2=r2上时,試求过P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课本P81习题7.7:1,2,3,4

  (二)预习课本P77~P79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数学发展规律,并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创设一系列数学实验环境,在情境中让学生观察、类比、猜想、尝试、探索、归纳并引导加以证明,强调主动建构,从深层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理念:

  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上建立*等、互助、融洽的关系,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教材只是教学的蓝本,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教学有利于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圆的标准方程。鉴于此,本节在给出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中,运用简单、特殊的到复杂、一般的数学思想,使用了观察、猜测、经验归纳等方法进行合情地推理,同时引导学生对照圆的几何形状,观察和欣赏圆的方程,体会数学中的美——对称、简洁。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设计三个例题。第一、二个例题,从特殊到一般给出切线方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三个例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演示,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更强的注意,从而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最后设计了“问题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学生不断求知、不断探索的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措施都是为了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手、动脑、动口并且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媒体设计:

  采用powerpoint媒体。本节知识容量大,同时又有图形。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故采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增加信息量,节省时间。同时动态演示图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更强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联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二)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选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生: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②写出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③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f(x,y)=0;④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省略)。[多媒体演示]

  师:这就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四步曲。用这四步曲我们可以求适合某种条件的任何曲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看圆这种曲线的方程。[给出标题]

  师:前面我们曾证明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x2+y2=52即x2+y2=25.

  若半径发生变化,圆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能否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启发)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亦即x2+y2=r2.

  师:x2+y2=r2表示的圆的位置比较特殊: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有时圆心不在原点,若此圆的圆心移至C(a,b)点(如图),方程又是怎样的?

  生:此圆是到点C(a,b)的距离等于半径r的点的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即:(x-a)2+(y-b)2=r2

  Ⅱ.讲授新课、尝试练习

  师:方程(x-a)2+(y-b)2=r2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特别:当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

  师:圆的标准方程由哪些量决定?

  生:由圆心坐标(a,b)及半径r决定。

  师:很好!实际上圆心和半径分别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由此可见,要确定圆的方程,只需确定a、b、r这三个独立变量即可。

  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多媒体演示]

  ①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圆心在点C(3,4),半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题[多媒体演示]

  ①求以C(1,3)为圆心,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的圆的方程。

  答案:(x-1)2+(y-3)2=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x-a)2+y2=a2,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答案:C(a,0),r=|a|

  Ⅲ.例题分析、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看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例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7,求经过圆上一点P(

  )的切线的方程。

  师:你打算怎样求过P点的切线方程?

  生:要求经过一点的直线方程,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来求。

  师:斜率怎样求?

  生:……

  师:已知条件有哪些?能利用吗?不妨结合图形来看看(如图)

  [例1/]圆的方程是x2+y2=13,求过此圆上一点(2,3)的切线方程。

  答案:2x+3y=13即:2x+3y-13=0

  师:发现规律了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分别用切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代替圆方程中的一个x和一个y,便得到了切线方程。

  师:若将已知条件中圆半径改为r,点改为圆上任一点(xo,yo),则结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胆地猜一猜!

  生:xox+yoy=r2.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若对,可否给出证明?

  生:……

  [例2]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r2,求经过圆上一点P(xo,yo)的切线的方程。

  解:如图,因为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故半径OP的斜率与切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半径OP的斜率K1=

  ,∴切线的斜率K=-

  =-

  ∴所求切线方程:y-yo=-

  (x-xo)

  即:xox+yoy=xo2+yo2亦即:xox+yoy=r2.(教师板书)

  当点P在坐标轴上时,可以验证上面方程同样适用。

  归纳总结:圆的方程可看成x.x+y.y=r2,将其中一个x、y用切点的坐标xo、yo替换,可得到切线方程

  [例3]右图为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精确到0.01M)

  引导学生分析,共同完成解答。

  师生分析:①建系;②设圆的标准方程(待定系数);③求系数(求出圆的标准方程);④利用方程求A2P2的长度。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圆心在Y轴上,设为

  (0,b),半径为r,那么圆的方程是x2+(y-b)2=r2.

  ∵P(0,4),B(10,0)都在圆上,于是得到方程组:

  解得:b=-10.5,r2=14.52

  ∴圆的方程为x2+(y+10.5)2=14.52.

  将P2的横坐标x=-2代入圆的标准方程

  且取y>0

  得:y=

  ≈14.36-10.5=3.86(M)

  答:支柱A2P2的长度约为3.86M。

  Ⅳ.课堂练习、课时小结

  课本P77练习2,3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能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Ⅴ.问题延伸、课后作业

  (一)若P(xo,yo)在圆(x-a)2+(y-b)2=r2上时,試求过P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课本P81习题7.7:1,2,3,4

  (二)预习课本P77~P79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数学发展规律,并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创设一系列数学实验环境,在情境中让学生观察、类比、猜想、尝试、探索、归纳并引导加以证明,强调主动建构,从深层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理念:

  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上建立*等、互助、融洽的关系,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教材只是教学的蓝本,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教学有利于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圆的标准方程。鉴于此,本节在给出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中,运用简单、特殊的到复杂、一般的数学思想,使用了观察、猜测、经验归纳等方法进行合情地推理,同时引导学生对照圆的几何形状,观察和欣赏圆的方程,体会数学中的美——对称、简洁。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设计三个例题。第一、二个例题,从特殊到一般给出切线方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三个例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演示,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更强的注意,从而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最后设计了“问题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学生不断求知、不断探索的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措施都是为了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手、动脑、动口并且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媒体设计:

  采用powerpoint媒体。本节知识容量大,同时又有图形。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故采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增加信息量,节省时间。同时动态演示图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更强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4)

——圆的周长教案10篇

圆的周长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C=πd c=2πr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 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圆的周长(2)》教学设计=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圆的周长教案2

  教学设想: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使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课件中两只小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是生活问题,却是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十一册第137~13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圆形实物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教师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

  黑兔和白兔比赛跑步,黑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白兔获胜。黑兔看到白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

  (二)认识圆的周

  1.回忆正方形周长:黑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那白兔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出示课题 圆的周长)

  3.小组合作,测出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录。

  4.反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5.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6.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教师甩小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吗?刚才大屏幕上白兔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

  (三)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一生用绳子拴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四人小组讨论,猜猜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

  2.师课件演示:直径越大,周长越长;直径越小,周长越小。

  3.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3倍。 生2:我猜3.5倍 生3 :…… )

  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

  1.明确要求:将前面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并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2.反馈数据

  生1: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4倍。

  生2: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2倍。

  生3: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师: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二)介绍祖冲之

  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

  3.应用

  (1)甩动小圆球,告知绳长3分米请学生选用公式计算此圆的周长。

  生:我选 C = 2πr,2×3.14×3=18.84分米,此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

  (2)课题外的圆的直径是20厘米,用哪个公式计算?

  生:我用 C = πd计算,3.14×20=62.8厘米,此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黑兔和白兔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3.14 ( )

  2.出示例1,学生自己计算。

  3.如果黑兔沿着大圆跑,白兔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圆的周长教案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圆的周长教案4

  教材内容:

  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㈡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㈢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⑴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⑵学生拿出自备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A.哪个圆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⒉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⑴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⑵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

  (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⑶出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演示。

  ⑷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吗?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直径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C1、C2、C3分别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⒊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⑵介绍π的读写法

  ⑶指导阅读,了解*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⑴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板书:C=πd

  请同学们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然后跟测量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⑵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合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几何画板”上的小球轨迹形成的圆你会求周长吗?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⒈完成教科书92页第1题的(1)、(3)题。

  ⒉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圆周率。()

  ⒊例1和“做一做”任选一题。

  ⒋看书质疑

  四、新知小结

  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五、新知运用,迁移拓展

  ㈠基础练习

  ⒈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

  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8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⒊我们再来判断米老鼠、唐老鸭谁跑的路程多?为什么?

  ㈡提高练习

  在我们永和小学的校园外,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六、反馈回授,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圆的周长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表示。(指导读写。)

  (3)了解让*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圆的周长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正确解决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间的关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二、自主先学

  出示例6和导学单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展示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251.23.14=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五、质疑拓展

  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②d=Cr=C2

  六、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上第6题

  各自填表,说说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先求出花圃的周长,再求出种的棵数。

  6、作业:练习十四第8、10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周长教案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教案8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教案9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一)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⑴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⑵利用不同长度的小球形成的三个圆,让学生观察思考考:.哪一个圆的周长长?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⒉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⑴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⑵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

  (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⑶出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演示。

  ⑷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吗?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直径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⒊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⑵介绍π的读写法

  ⑶指导阅读,了解*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三)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⑴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板书:C=πd

  请同学们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然后跟测量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⑵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合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几何画板"上的小球轨迹形成的圆你会求周长吗?

  学生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并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⒈基础性练习:

  (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

  r=3厘米 d=4厘米

  (2)、我们现在有办法求唐老鸭跑的路程吗?

  ⒉、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圆周率。

  3、提高练习

  在我们校园内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是怎么学到的?

圆的周长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45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r3.14223.144=6.28(厘米)=83.14=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P65-66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5)

——《会变的圆》教案3篇

《会变的圆》教案1

  一、设计意图:

  绘画的形式多样,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同时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活动力图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同的绘画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大胆表达,畅所欲言,共享成功。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指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激发幼儿在活动前、中、后畅所欲言,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成天线宝宝乐园,配班老师扮成天线宝宝。室内已调好的各种颜料,水彩笔、白纸、抹布等。

  2、美工区提供许多圆形,引导幼儿想像将它们可以变成哪些图形,并把它操作出来。

  四、活动流程:

  1、观看魔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带领幼儿来到天线宝宝乐园,“天线宝宝”热情欢迎大家。天线宝宝出示颜料引导幼儿谈论:颜料有啥用处?

  天线宝宝用手指蘸颜料变魔术,引起幼儿操作欲望。

  评析:这一活动环境的创设很有童趣。符合幼儿天真、好奇的特点,天线宝宝变魔术很自然激起他们的兴趣,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

  2、引导幼儿畅谈准备变什么。

  天线宝宝问幼儿:你们想把圆形变什么呢?

  幼儿讨论:小兔采蘑菇,笑的小娃娃,刺猬背果子,小鸡吃毛毛虫……

  教师小结:啊,原来用我们的手指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也做一回魔术师,试一试自己的本领,请你们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

  评析:好操作、好模仿的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说起来便滔滔不绝,这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幼儿手指画活动,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想像的东西,学习与伙伴合作创作完整丰富的作品并用较有表现力的线条构画出来。鼓励幼儿活动中讨论作品的布局、更新、完善等。

  评析:这里老师以支持者、建议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融入活动中,注意个别帮助、引导他们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并且鼓励幼儿操作中进行讨论。体现了尊重幼儿教育行为。

  4、分享成功的快乐

  天线宝宝:哇!你们真了不起,变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把画介绍给大家吧。

  幼儿描绘介绍自己的作品;参观同伴作品,猜猜、讲讲别人的画;小组间组合成连环画,编出丰富的童话故事;多次与不同小组作品组合创编故事。

  评析:操作后引导幼儿讲述作品,再次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引导幼儿多次组合创编故事又培养了幼儿的与同伴合作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讨论各种图形能组合那些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手法创作。从而激发幼儿新的兴趣,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始终发挥其活动的主体性。

  六、活动总的评价:

  1、活动开始教师便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亲切、轻松的氛围:带领幼儿来到天线宝宝乐园里,一起坐在地上观看天线宝宝“变魔术”,使幼儿的创作欲望很快就激发起来,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幼儿手指画的过程,与其说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是一种游戏,是在游戏中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在绘画中幼儿情绪高涨,意愿是自主的,教师更多用语言引导、鼓励,始终把自己定位于鼓励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让孩子至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大胆想象,活动在纸上尽情尽兴地“变魔术”,活动后畅所欲言,快乐分享。

  3、幼儿在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时,师引导其他幼儿安静地倾听,同时也需要老师自己尽量用夸张、诙谐的表情倾听与肯定,让幼儿共享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

  4、这次活动的另一特点便是综合性:融语言、美工、社会于一体:操作前、中、后的畅所欲言使幼儿的口语得以充分发挥,操作中的同伴合作、作品组合又大大培养了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5、延伸活动的提出注意激发幼儿新的活动兴趣,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体现了始终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会变的圆》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进一步了解圆的形状。

  1、通过了解圆能用圆变出不同的物体。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让幼儿在发挥想象的同时感受到了动手与动脑的快乐。

  教学准备:自制图画若干幅(如:毛毛虫、蝴蝶、糖葫芦等)不同颜色大小的圆片若干个、胶水或者浆糊若干瓶,棉签若干,图画纸若干张。

  活动内容:

  一、导入: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圆。

  2、知道圆是没有缺口的,

  3、通过变魔术的小游戏,知道圆可以变以很多的物体。

  二:基本内容:

  1、教师示范圆可以变毛毛虫、蝴蝶、糖葫芦等。

  2、教师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告诉幼儿使用胶水或浆糊时要用棉签轻轻地将胶水或浆糊均匀地涂在圆片的背面,并告诉幼儿胶水或浆糊不能吞食,也不能将棉签对着小朋友。

  3、每位小朋友人手一张图画纸,圆片若干,胶水棉签若干。

  4、教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将幼儿用于拼摆出来的各各图形放在教桌上巡回展览。

  三、活动严伸: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带回家给家人欣赏。

  2、告知家长在适当的时候陪幼儿到户外,利用大自然各种各样圆形的石头陪同幼儿进行创意拼摆。

《会变的圆》教案3

  活动目标:

  1、再说说、想象、变变的过程中,感受圆形的特征。

  2、幼儿能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形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3、在绘画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绘画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魔术表演视频。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一大张长方形绘画纸(可供全班幼儿作画)、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看魔术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视频:魔法表演

  教师:魔术表演好看吗?那小朋友看到魔术里都变出了什么?(幼儿回答:魔术师把画有一幅鸽子的画,变成了真鸽子)。

  二、基本部分:

  在圆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圆形变化的特征。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1)出示PPT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用PPT圆形变出一朵花。

  (2)再出示一个圆形PPT圆形变成小猪的头。

  2、圆形添画,知道圆形能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教师:我不仅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还会变许多圆呢。

  (PPT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气球,四个圆变成了蝴蝶,许多圆变成了葡萄。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1.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一大张绘画纸。)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贴上双面胶,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2.教师巡回指导。

  3.欣赏交流:说说我的圆都变成了什么?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圆都变成了什么?他们都能干什么?(例如:圆变成了皮球,可以拍球,等。)

  4.游戏:幼儿跟着音乐玩“我问你答”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跟着音乐节奏老师问:你的圆形像什么,幼儿答:我的圆形像太阳,等)。

  小结:今天你们的圆形变了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等会请小朋友把它们带*室,帮它们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和背景,好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中,观看魔术师视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幼儿自由讨论想象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先观察老师是怎样用一个圆形变成一朵花和一个小猪的头,用两个圆形变出小鸡。再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你是魔术师,你要用一个圆形、两个圆形、三个圆形、四个圆形、许多圆形变出什么呢?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学习用语言表达圆形的各种有趣的变化。

  本课抓住了幼儿好奇好动喜欢探究的心理,让幼儿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又约束了幼儿的乱想,幼儿想象力丰富,画面完整情节生动,如:小乌龟在沙滩上散步,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做游戏,西瓜地里有好多大西瓜,小女孩在吃棒棒糖,小鱼吐泡泡等。幼儿想象力极其丰富,,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是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弱,想象力有限,需要老师的不断提示和帮助,所以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一幼儿都能发挥想象力,大胆作画,体验活动中带来的乐趣。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6)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3篇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材第67、第68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长方形、*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3.*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小结:*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给我们一种研究*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即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割、拼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明确圆的面积的概念。

  (1)老师出示一个圆,提问:谁能联系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圆所围成的*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3)展示由“曲”变“直”的渐变图。

  引导学生逐层观察圆周曲线的变化情况,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周曲线就越来越直,当我们继续分下去……圆周曲线就变成一条近似的直线段了,用这样的小块拼摆的图形就更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中的一份是个近似的三角形,

  (1)指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几个问题:

  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2)学生动手摆学具,然后发言。

  拼成长方形:

  老师说明: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出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图加以说明。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是πr,宽是r。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出示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指名读题,让学生试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板书: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老师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方,再与π相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直接写出得数。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0.22=0.72= 0.92=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4.一个圆桌桌面的直径是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四思维训练

  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491625364964811000.040.490.81

  2.12.56*方分米28.26*方分米1256*方厘米28.26*方米

  3.28.26*方分米

  4.1.1304*方米

  思维训练

  3.44*方分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已经有了*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课堂设计说明

  1.通过实际情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

  2.教学时,强调知识迁移的过程。

  *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能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组织学生观察猜想。

  先观察再猜想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材第67、第68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长方形、*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3.*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小结:*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给我们一种研究*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即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割、拼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

  二教学实施

  1.明确圆的面积的概念。

  (1)老师出示一个圆,提问:谁能联系我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圆所围成的*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3)展示由“曲”变“直”的渐变图。

  引导学生逐层观察圆周曲线的变化情况,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周曲线就越来越直,当我们继续分下去……圆周曲线就变成一条近似的直线段了,用这样的小块拼摆的图形就更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中的一份是个近似的三角形,

  (1)指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几个问题:

  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2)学生动手摆学具,然后发言。

  拼成长方形:

  老师说明: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出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图加以说明。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是πr,宽是r。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出示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指名读题,让学生试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板书: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老师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方,再与π相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直接写出得数。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0.22=0.72= 0.92=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4.一个圆桌桌面的直径是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四思维训练

  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491625364964811000.040.490.81

  2.12.56*方分米28.26*方分米1256*方厘米28.26*方米

  3.28.26*方分米

  4.1.1304*方米

  思维训练

  3.44*方分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圆的面积=πr×r=πr2

  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坪需要2512元。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已经有了*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课堂设计说明

  1.通过实际情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

  2.教学时,强调知识迁移的过程。

  *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能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组织学生观察猜想。

  先观察再猜想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羊吃草的动画:一个放羊娃将一只小山羊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请问小山羊最多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

  2、圆的面积--含义:圆所占*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如果将绳子加长一点,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猜想比较:

  出示图

  师:看了这两幅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右图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左图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能猜一猜圆的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吗?

  活动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引导转化: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

  以上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进行推导。那么圆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转化成为熟悉的*面图形呢?

  2、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A、剪--怎样剪?剪成几份?B、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

  想象一下,*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

  (4)小结:*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4、情景延续: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5、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们真了不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活动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量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的直径,并计算出面积。

  2、社区公园有一个圆形水池(中有假山),请想办算出水面面积。

  活动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7)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3篇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1

  周四我讲了《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讲完这节课后,积极主动地请教各听课老师,聆听他们的意见,还有第三节课后李校长、王校长、程主任、房主任的点评,虽然没有针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但我还是觉得受益颇深,我心想领导们指点的这些,好多也是我课堂上很应该注意和改进的,下面就将本节课的反思总结一下:

  这节课的备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在备这节课前,我请教了臧老师、徐老师、韩老师,她们对我上好这节课提出好多实实在在的宝贵意见,让我从自己备课这个小圈子里扩展到我力所不能及的大圈子里面,因为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好多不到之处请老师一指点之后恍然大悟,上课自然顺彻很多,很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指点。

  这节课我用课件讲的抛物线,其实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用几何画板来比较形象的演示抛物线的生成过程,学生好接受、我也好表达,然后学生们自己在下面建系、做题,我用投影仪展示,一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再就是不用再在黑板上写一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耗费,增加课堂容量,再一个就是小组讨论,先学生们一起学后教,一开始小组成员有一半会的,通过同学的讲解小组的每个同学就都会了,这样老师也安心,不用怕有学生不会,学生也开心,因为他学会了知识。最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总结,点出来重点、本质。在这里的不足就是在小组讨论之前,我没有给同学们充分的自己思考的时间而是很快的进入了小组讨论,应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小组讨论,先学后教。班级授课,共同成长。

  对于小组,现在我完全是依靠组员的自觉和小组长的责任心,听了王校长的指点,我认识到我的不足,我应该经常性的评优秀小组,让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的水*,让他们有集体荣誉感,能很好的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的题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难度要考虑全体同学,全体都能做完,昨天领导们在这里指点了一个地方我理解为“小组内要有和老师‘一路’的人”,如果有同学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一定能够知道才好,不能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老师的了解情况中间脱节。这一个我应该好好去想想,用用心,每一组培养1~2人,常和老师沟通,并且能带领大家按时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当课堂的旁观者,一节课下来,一定要学到知识,比上课之前要有进步,程度差的可以少进步些,程度好点的进步的.大一些,但总是要有所收获的才行。什么是高效,昨天李校长的一语点醒了我,高效不是一节课讲的多,而是在等时间内学生所接受所学会的东西多,一节课讲一道题如果学生都会了也比一节课讲十道题学生迷迷糊糊要强的多。讲完之后要再落实一下,看看学生是不是真会了,他自己做能不能做出来,再做一遍,会了吗?

  这节课,我采取会的学生主动去讲台讲题,有个别学生数学比较有优势,所以更积极一些,一些想去又不大有信心的同学这时候就没有机会上台展示,信心就更不好培养了,同一个人上讲台的次数太多,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以后,我认为这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的看看班里的情况,看看那些想上去又不大有信心的同学,点名让他们去讲台展示。

  这节课的整体感觉就是节奏自己掌控的不够好,还有就是对教材还是不是特别熟悉,学生猛然的课堂提问,我一时答不上来,于是当时反应就是让同学们以课后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应该再对教材多加研究,多加熟悉,这样也能让自己的自信心提升,也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知道哪里该放的时间长一些哪里放的短一些。还有就是备好教材,备好教师之后要用心思去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这一部分题哪些需要多强调,需要怎么去讲才能明白,怎么样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笔上,他们会运用知识,会做题。这些都是我应该去用心考虑,用心去想的。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2

  1、问题——创设质疑,引发兴趣

  本节课为了引入抛物线的定义,创造学生主动探究抛物线定义的情境,课堂是从学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始的,还有投篮的FLASH展示,并欣赏了生活中的抛物线模型图片及著名的萨尔南拱门。特别是通过赵州桥的拱底不是抛物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亲自体验到真理的发现与实现过程,深深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互动方式有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2、发散——提供线索,引起讨论

  在发现问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使学生发现形成轨迹动点的几何特征,进而得出定义。为了使课堂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把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情境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引导者,既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导,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为了使实际操作和对问题的数学讨论卓有成效,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很多引导性的问题,如“抛物线是满足什么几何条件的点的集合”,“怎么建立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大家讨论出的三种建系方案所对应的方程那种更加简单”,“四种标准方程内在联系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各抒己见,合作学习,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客观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一过程中的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3、收敛——规范要求,引控方向

  收敛与发散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为了能完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知识的形成阶段规范要求,引控方向。所以,探究的每一阶段均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调节控制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促进学生的探究深化;同时,学生的探究进程要求教师指导、提示、组织、引导。在引导学生归纳抛物线的定义和坐标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对四种标准方程进行规律分析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提示学生去思考、讨论和表达,一方面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剖析、评价和指正。比如在比较四种标准方程的规律分析中,首先提供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发散式讨论,如从图形、系数、坐标轴、正负值、对称性等入手思考,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其次在学生讨论不完善的情况下,表明自己的看法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见解。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活动。

  4、综合——启发深入,引导探究

  综合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对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概括,形成知识之间的关系网络,使知识与知识之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将探究结论进行综合组织,并纳入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比如,在推导得到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后,由学生分组探究完成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写出另外三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二是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并总结记忆。这是数学探究课的中间层次,教师给出简要的过程提示和大致要求,对学生的结论可以不加限制,既做到理顺问题,尝试结论,又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

  5、创造——诱导点拨,引入验证

  这是一个概念的深化过程,先通过一道例题应用所学知识点,再根据本节内容设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知识点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节课设置了4道课堂练习,针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考察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运用与数学思想的把握,对探究结论有一个质的飞跃。至此,圆满完成本节课先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最终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这一指导实际生活的教学任务。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3

  周四我讲了《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讲完这节课后,积极主动地请教各听课老师,聆听他们的意见,还有第三节课后李校长、王校长、程主任、房主任的点评,虽然没有针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但我还是觉得受益颇深,我心想领导们指点的这些,好多也是我课堂上很应该注意和改进的,下面就将本节课的反思总结一下:

  这节课的备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在备这节课前,我请教了臧老师、徐老师、韩老师,她们对我上好这节课提出好多实实在在的宝贵意见,让我从自己备课这个小圈子里扩展到我力所不能及的大圈子里面,因为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好多不到之处请老师一指点之后恍然大悟,上课自然顺彻很多,很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指点。

  这节课我用课件讲的抛物线,其实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用几何画板来比较形象的演示抛物线的生成过程,学生好接受、我也好表达,然后学生们自己在下面建系、做题,我用投影仪展示,一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再就是不用再在黑板上写一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耗费,增加课堂容量,再一个就是小组讨论,先学生们一起学后教,一开始小组成员有一半会的,通过同学的讲解小组的每个同学就都会了,这样老师也安心,不用怕有学生不会,学生也开心,因为他学会了知识。最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总结,点出来重点、本质。在这里的不足就是在小组讨论之前,我没有给同学们充分的自己思考的时间而是很快的进入了小组讨论,应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小组讨论,先学后教。班级授课,共同成长。

  对于小组,现在我完全是依靠组员的自觉和小组长的责任心,听了王校长的指点,我认识到我的不足,我应该经常性的评优秀小组,让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的水*,让他们有集体荣誉感,能很好的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的题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难度要考虑全体同学,全体都能做完,昨天领导们在这里指点了一个地方我理解为“小组内要有和老师‘一路’的人”,如果有同学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一定能够知道才好,不能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老师的了解情况中间脱节。这一个我应该好好去想想,用用心,每一组培养1~2人,常和老师沟通,并且能带领大家按时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当课堂的旁观者,一节课下来,一定要学到知识,比上课之前要有进步,程度差的可以少进步些,程度好点的进步的"大一些,但总是要有所收获的才行。什么是高效,昨天李校长的一语点醒了我,高效不是一节课讲的多,而是在等时间内学生所接受所学会的东西多,一节课讲一道题如果学生都会了也比一节课讲十道题学生迷迷糊糊要强的多。讲完之后要再落实一下,看看学生是不是真会了,他自己做能不能做出来,再做一遍,会了吗?

  这节课,我采取会的学生主动去讲台讲题,有个别学生数学比较有优势,所以更积极一些,一些想去又不大有信心的同学这时候就没有机会上台展示,信心就更不好培养了,同一个人上讲台的次数太多,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以后,我认为这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的看看班里的情况,看看那些想上去又不大有信心的同学,点名让他们去讲台展示。

  这节课的整体感觉就是节奏自己掌控的不够好,还有就是对教材还是不是特别熟悉,学生猛然的课堂提问,我一时答不上来,于是当时反应就是让同学们以课后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应该再对教材多加研究,多加熟悉,这样也能让自己的自信心提升,也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知道哪里该放的时间长一些哪里放的短一些。还有就是备好教材,备好教师之后要用心思去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这一部分题哪些需要多强调,需要怎么去讲才能明白,怎么样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笔上,他们会运用知识,会做题。这些都是我应该去用心考虑,用心去想的。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8)

——《神奇的圆》中班教案3篇

《神奇的圆》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知道用1个圆至几个圆添画,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事物。

  2、让幼儿通过借助范画来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圆形事物。

  3、培养幼儿对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色卡纸若干、马克笔若干、蜡笔、圆形实物(双面胶)若干

  2、由圆变成的各种物体范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什么魔术表演?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师:那今天刘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变魔术要有道具,下面我把道具请出来。(一张白纸上画着几个大小颜色不同的圆)

  师问:这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要用圆给小朋友们变魔术,那怎么变呢?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谁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变的。

  2、了解圆能变成的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师表演魔术:在一个红色的圆上面画上苹果的叶子。

  问:小朋友们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那老师是怎么变的?

  师:要把圆变成苹果,离不开这只神奇的笔,只要画上几笔,圆就会变成有趣的东西。

  师问:如果给小朋友们一个圆,你要把他变成什么呢?请举手回答。(接着教师出示一个圆组成的东西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朋友们想不想变一个更难的魔术?用2个圆、3个圆、4个圆,许多圆变一个大魔术,好不好?

  师:那小朋友们看好了,老师要变一个大魔术了!(五个圆连起来组成的毛毛虫)

  师问: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变了个什么?它是什么?它是有几个圆组成的?小朋友们还知不知道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由圆组成的东西呢?请举手回答。(接着教师出示由多个圆组成的圆的"范例图片)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了圆可以变很多东西,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变一变呢?(分给孩子每人一张白纸、一个马克笔,蜡笔每桌一份,一桌2-3个双面胶带供幼儿画圆,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圆组成图片范例)

  师: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你想画的圆组成的东西,也可以根据老师给的图片画。

  4、结束。

  教师给画画优秀的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讲述一下自己的话画。

  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由圆组成的物品,并和幼儿分享。

《神奇的圆》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知道用1个圆至几个圆拼贴、添画,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事物。

  2、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圆形事物。

  3、培养幼儿乐意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并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中、小的圆若干。

  2、由圆变成的各种物体范例。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什么魔术表演?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师: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变魔术要有道具,下面把道具请出来。(出示大、中、小三个不同颜色的圆)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师:今天我要用圆变魔术,那怎么变呢,你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谁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变的。

  二、了解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㈠欣赏一个圆变成的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师表演魔术:在一个红色圆上画上苹果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问:我是怎么变的?

  师:要把圆变成苹果,离不开这只神奇的笔,只要画上几笔,圆就会变成有趣的东西了。

  问:你学会了吗?给你们一个圆,你要把它变成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指名到前面用圆变魔术,并说说是怎么变的。

  小结:这个魔术你们已经会了,其实用一个圆变魔术很简单,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你们看他们变出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出示幻灯片:范例)。

  ㈡讨论。

  师:咱们要变更难的魔术,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魔术,你会吗?

  指名让幼儿说说会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成什么物体。

  师:其实用多个圆还能变出很多东西,不是你们不会,只是你们没想到而已。请欣赏(出示范例幻灯片)。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㈠交代任务。

  师:你们知道了圆可以变很多东西,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变一变?

  1、不同级别的魔术师。

  出示作品展示板。

  师:你想成为什么级别的魔术师?

  合格的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简单的东西。(可以看范例:气球、小鸡、毛毛虫……)优秀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比较难的东西(如:葡萄架上挂了一串串葡萄、草地上有许多小鸡在吃草、盛开了许多的花还有美丽的蝴蝶等)。

  特级魔术师:变出了和别不一样的、图片上也没有的东西。

  注:出示范例。

  2、介绍材料、提要求。

  师:有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你们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用胶棒把它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后面的老师参观,告诉老师,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最后,把你的作品贴到展板上。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4、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吧圆形变成了什么?对有创意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表扬。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3篇(扩展9)

——圆的参数方程公开课教案 (菁选3篇)

圆的参数方程公开课教案1

  ㈠课时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式方程及其各系数的几何特征。

  2.待定系数法之应用。

  ㈡问题导学

  问题1:写出圆心为(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并把圆方程改写成二元二次方程的形式。 —2ax—2by+ =0

  问题2: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圆的方程的标准是什么?

  ① ; ② 1

  ③ 0; ④ —2x+4y+4=0

  ⑤ —2x+4y+5=0; ⑥ —2x+4y+6=0

  ㈢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把圆的标准方程 展开得 —2ax—2by+ =0

  可见,任何一个圆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Dx+Ey+F=0 ①

  提问: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不是圆?一个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否为圆有标准吗?

  [探索研究]

  将①配方得 :

  将方程 ②与圆的标准方程对照。

  ⑴当 >0时, 方程 ②表示圆心在 (— ),半径为 的圆。

  ⑵当 =0时,方程①只表示一个点(— )。

  ⑶当 <0时, 方程①无实数解,因此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结论: 当 >0时, 方程 ①表示一个圆, 方程 ①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一般方程突出了形式上的特点:

  ⑴ 和 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⑵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以上两点是二元二次方程A +Bxy+C +Dx+Ey+F=0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 求下列各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⑴ —6x=0; ⑵ +2by=0(b≠0)

  [例2]求经过O(0,0),A(1,1),B(2,4)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指出圆心和半径。

  分析:用待定系数法设方程为 +Dx+Ey+F=0 ,求出D,E,F即可。

  [例3]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 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分析:本题直接给出点,满足条件,可直接用坐标表示动点满足的条件得出方程。

  反思研究:到O(0,0),A(1,1)的距离之比为定植k(k>0)的点的轨迹又如何?当k=1时为直线,k>0时且k≠1时为圆。

  ㈣提炼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 +Dx+Ey+F=0 ( >0)。

  2.二元二次方程A +Bxy+C +Dx+Ey+F=0表示圆的必要条件是:A=C≠0且B=0。

  3.圆的方程两种形式的选择:与圆心半径有直接关系时用标准式,无直接关系选一般式。

  4.两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离、相切、内含)。

  ㈤布置作业

  1.直线l过点P(3,0)且与圆 —8x—2y+12=0截得的弦最短,则直线l的方程为:

  2.求下列各圆的圆心、半径并画出它们的图形。

  ⑴ —2x—5=0; ⑵ +2x—4y—4=0

  3.经过两圆 +6x—4=0和 +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公开课教案2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3、利用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习)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y2=16(y≥0)

  将x=2.7代入,得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

  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答:x2+y2=r2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

  把①式两边*方,得(x―a)2+(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习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半径为

  (3)经过点,圆心在点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求以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四)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知识性小结:

  ①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2)方法性小结:

  ①求圆的方程的方法:I.找出圆心和半径;II.待定系数法

  ②求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分层作业:

  (A)巩固型作业:课本P81—82:(习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了用解析法研究它的方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的一些应用上。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潜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最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我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圆的参数方程公开课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依据不同条件求得圆的方程。

  2、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2、难点:圆的方程的应用。

  3、解决办法 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2个例题,通过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四、学法

  在课前必须先做好充分的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五、教法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对圆的方程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还不时补充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紧紧与考试相结合。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章的直线的方程是怎么样求出的。

  (二)讲授新课

  1、新知识学习在学生回顾确定直线的要素——两点(或者一点和斜率)确定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即圆是这样的一个点的集合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 可以用坐标 表示出来,半径长 是圆上任意一点与圆心的距离,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圆上任意一点 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经过化简,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2、知识巩固

  学生口答下面问题

  1、求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① 圆心坐标为(-4,-3)半径长度为6;

  ② 圆心坐标为(2,5)半径长度为3;2、求下列各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3、知识的延伸根据“曲线与方程”的意义可知,坐标满足方程的点在曲线上,坐标不满足方程的点不在曲线上,为了使学生体验曲线和方程的思想,加深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教科书配置了例1。

  例1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三)知识的运用

  例2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因此可以求出他的标准方程。由于圆的标准方程含有三个参数 , ,因此必须具备三个独立条件才能确定一个圆。引导学生找出求三个参数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这一数学方法的使用过程

  (四)小结一、知识概括

  1、 圆心为 ,半径长度为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 判断给出一个点,这个点与圆什么关系。

  3、 怎样建立一个坐标系,然后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4、思想方法

  (1)建立*面直角坐标系,将曲线用方程来表示,然后用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是解析几何研究*面图形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学习对于研究其他圆锥曲线有示范作用。

  (2)曲线与方程之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正是“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推荐访问:方程 教案 标准 圆标准方程教案3篇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