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6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09-22 09: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6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6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6篇

篇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贸企业 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企业等。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

 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

 清单,参见附录 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

 5.2.1.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 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 A.4。

 5.2.1.3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5.2.1.4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工程)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2.3.2 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5.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工程,针对每一检查工程,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

 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 级\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 级\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4.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5.4.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4.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6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2 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5.5.3.1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5.3.2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 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工程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 A.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

 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A.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序号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

篇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 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 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可能性能级分类

 级别 分数 可能性 含义 预计在多数情况下事件每天至每周发生一次 多数情况每周至每月发生一次 有时发生,每月至每年发生一次 示例 个别阀门泄漏,习惯性操作等

 管道泄漏 1 4 几乎肯定发生

 2

 3

 很可能发生

 3

 2

 中等可能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4 1 不大可能 仅在特殊例外情况下发生

 后果等级

 拭自发失效 级别 分数 事故类型 1 4 死亡 2 3 重伤 3 2 轻伤 4 1 记录工伤

  危险程度等级

 危险程度分类

 危险源等级

 低

 Ⅰ 中 较高高 风险矩阵 几乎肯定发生 Ⅱ

 Ⅲ Ⅱ Ⅲ Ⅳ

 Ⅳ

 Ⅳ 很可能发生 Ⅱ Ⅲ Ⅲ Ⅳ 中等可能 Ⅰ Ⅱ Ⅲ Ⅲ 不大可能 Ⅰ Ⅰ Ⅱ Ⅱ 记录工伤 MES 法 轻伤 重伤 死亡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LEC 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危险程度分类 低 危险源等级Ⅰ 控制措施 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的,可以忽略 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

 中 Ⅱ 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 较高 Ⅲ

  高 Ⅳ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

 完美 WORD 格式

 害发生。

 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为使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安全指标要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 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 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

  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  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三、针对安全风险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1、Ⅳ级危险源各级机构都必须对其实施管理,Ⅲ级危险源由厂、车间、班组三级对其实施管理,余类推。详情如图 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2、 2、落实责任人、检查部门、监督部门

 管理机构区域公司 公 司车间班组岗位 责 任 人 区域公司专职安全员公司级专职安全员 检查部门 监督部门 3、安全风险危险源(点)日常管理措施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1)

 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培训 (2)

 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更新 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安全风险危险源,更新(或补充)

 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更新。

 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 各公司的工艺标准、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4、制定并完善危险控制对策 危险控制对策一般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中已有记载。为了保证危险源辨识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根据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结果对其补充、完善, 同时,还应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确认制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中与之相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

 5、树立危险控制点警示牌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牢固树立(或悬挂)在危险控制点现场醒目处。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标明危险源管理级别、各级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要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危险控制点警示牌的警示效果和美观一致性,最好对警示牌的材质、大小、颜色、字体等作出统一规定。该警示牌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底色采用黄色或白色,A、B、C、D

  级危险源的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分别用红、绿、蓝、黑楷体字书写。

 6、制定危险控制点检表 危险源辨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对检修单位为开工准备检查表),以便通过该检查表的实施掌握有关动态危险信息,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为隐患整改提供依据。

 7、对有关危险源按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实施检查 各有关责任人或检查部门对不同级别危险源实施检查的周期 8、制定临时措施 对尚未进行彻底整改的危险因素制订并实施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保证不被触发引起事故。

 四、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华润雪花啤酒(伊春)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部

篇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1.总则 为加快推进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有关规定,制订本细则。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今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深化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动安全生产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从事后的调查处理向事前的预防、源头治理转变,从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向以针对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管控为主的系统治理转变,全面提高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水平。

 3.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 AA 区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

 4.编制依据 4.1《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字〔2016〕10 号); 4.2《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

 4.3《关于印发<2017 年下半年全省“两体系一平台”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法〔2017〕54 号; 4.4《关于印发建筑施工行业“两体系一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建质安字〔2017〕25 号); 4.5《关于印发<2017 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青安办〔2017〕35 号);

 4.6《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7〕20 号); 4.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

 4.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

 4.9《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细则》(DB37/T 3014-2017); 4.10《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 3015-2017); 4.1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T 3034-2018); 4.1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B37/T 3035-2018); 4.13《2018 年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青建办字〔2018〕68 号; 4.14《AA 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导则》; 4.15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 号) 5.术语和定义 5.1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5.2 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5.3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5.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5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6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5.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5.8 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5.9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10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5.11 隐患信息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6.工作机制 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部应分别建立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方案,建立制度,强化考核。

 6.1 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6.1.1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总体牵头与统一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具体实施与综合管理责任;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监理责任;勘察、设计、检验、检测、监测等单位应参照履行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有关职责。

 6.1.2 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序号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标识颜色 管控层级 责任人 1 一级风险 重大风险 红色 企业 主要负责人/部门 2 二级风险 较大风险 橙色 项目部 项目负责人 3 三级风险 一般风险 黄色 施工班组 班组长 4 四级风险 低风险 蓝色 作业人员 岗位员工 6.1.3 风险等级划分 依据国家现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常发易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将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一级风险: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下简称“危大工程”)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判定为一级风险,详见《建筑施工安全一级风险管控清单》(附件 1)。

 (2)二级风险:“危大工程”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判定为二级风险,详见《建筑施工安全二级风险管控清单》(附件 2)。

 (3)三级风险: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可能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判定为三级风险,具体参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3134-2018)附录 B。 (4)四级风险:风险较低可控,不需要另外增加控制措施,只需作业人员确保已有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即可维持安全生产的,判定为四级风险,具体参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3134-2018)附录 B。 6.1.4 风险分级管理 (1)风险评估 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发生重大变化,

 进而引起“危大工程”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动态开展“危大工程”风险辨识与评价,建立风险评估台账。

 (2)风险管控 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科学配置风险控制需要的各类资源,做到“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安全风险管控。坚决杜绝违反标准规范和冒险赶工期、抢进度施工行为。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督促监理单位落实安全监理责任,负责组织协调同一建设工程区域内多个标段多家施工单位间的交叉风险管控工作。

 监理单位应建立项目风险管控措施核查验收制度,重点核查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人员持证上岗和设备设施监控监测、预警应急等安全管理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施工单位逾期不整改的,监理单位应下达停工整改指令;施工单位拒不停工整改的,应及时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报告。

 (3)风险公示 项目部应根据辨识和评价出的安全风险,在施工现场大门口显要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公示牌》(附件 3)进行公示告知;在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点,详见《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点清单》(附件 4),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附件 5)进行风险等级、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的公示告知。

 (4)文件管理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管理档案,企业建立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一企一册”档案,具体详见《安全“两个体系”建设“一企一册”清单》(附件 6);项目部建立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一项目一册”档案,具体详见《安全“两个体系”建设“一项目一册”清单》(附件7)。

 6.2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6.2.1 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督促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监理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监理责任;勘察、设计、检验、检测、监测等单位应参照履行工程项目隐患排查治理有关职责。

 6.2.2 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序号 排查 类型 排查 时间 排查目的 排查要求 排查范围 组织 级别 责任人 备注 1 日排查 每天 及时发现和消除日常的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和巡查。

 对所分管或负责的区域、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

 作业人员 施工班组 安全员

 2 周排查 每周 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每周定期进行检查。

 以对施工现场各风险点存在的事故隐患为检查重点,进行全面排查 项目部 项目 经理

 3 月排查 每月 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 企业 企业安全负责人

 4 专项检查 适时 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确保施工安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企业 企业安全负责每半年至少组

 全。

 人 织1次 5 季节性 检查 适时 防范季节性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所属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春季、夏季和冬季 6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适时 防范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施工状况和应急物资等进行检查。

 项目部、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五一、十一、春节及重大活动前 7 事故类比 隐患排查 适时 吸取事故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同类型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 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8 复工前 隐患排查 停工超过1 个月需开展复工前隐患检查 防范停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停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施工班组 项目部 项目经理 春节后必须开展复工隐患检查 6.2.3 隐患排查 施工单位应明确企业与项目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隐患日排查。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负责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危大工程、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③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2)隐患周排查。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项目本周的隐患日排查开展情况;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危大工程、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④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市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3)隐患月排查。由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项目经理是否带班生产的情况;③项目本月的周排查、日排查开展情况;④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危大工程、

 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⑤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施工单位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排查出的隐患应记录在案,履行签字手续,通过《隐患整改通知单》等形式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对风险等级高的项目,要加强隐患排查频次和强度。

 6.2.4 隐患分级 根据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DB37/T3014-2017)中“5.1 条规定”,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隐患一旦失控极易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隐患;或整改难度较大,应全面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建筑施工活动以下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未按照依法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

 (2)国家现行标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并...

篇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风险分级管控淄博和美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6 年 8 月

 目录一、总则 ............................................................................................................................................................................ 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1三、危险因素辨识

 ............................................................................................................................................................ 11.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12. 危害因素辨识

 ........................................................................................................................................................... 2四、风险评价

 .................................................................................................................................................................. 481. 风险分析和分级方法 .............................................................................................................................................. 482. 风险评价准则

 ......................................................................................................................................................... 483. 风险分级 ................................................................................................................................................................. 48五、风险控制

 .................................................................................................................................................................. 49六、风险培训

 .................................................................................................................................................................. 49七、风险信息更新

 .......................................................................................................................................................... 49八、工作程序和要求

 ...................................................................................................................................................... 49

 1 一、总则公司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及公司财产安全,响应省、市、县各级政府号召,根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二、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 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 2010〕186 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省政府令第 260 号,2016年修订版)《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6〕36 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 2016〕16 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2013 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3 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三、危险因素辨识1.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1.1 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

 2 识;2.2 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2. 危害因素辨识2.1 工作危害分析法2.1.1 作业活动的划分本文按照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 / 服务阶段或部门结合起来划分。2.2.2 分析并选定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

 单位:

  №:序号 岗位/ 地点 作业活动 活动频率 备注1 通用区域 一级动火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2 二级动火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3 受限空间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4 一级高处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5 二级高处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6 三级高处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7 盲板抽堵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8 拆装维修阀门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9 拆装维修换热器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0 机泵电机类设备维修 特定时间进行11 拆除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2 动土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3 吊装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4 设备检修作业 定期进行15 机泵润滑作业 定期进行16 机泵换密封垫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7 泵检修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18 现场采样 频繁进行19 巡检作业 频繁进行20 用切割机切割管子 特定时间进行21 手持手电钻钻孔 特定时间进行22 角向砂轮机磨削作业 特定时间进行23 叉车叉运设备 频繁进行24 生产车间 电动葫芦操作 频繁进行25 固体投料 频繁进行26 滴加操作 频繁进行27 开关蒸汽 频繁进行28 开关循化水 频繁进行29 开关低温盐水 频繁进行

 3 30 备料操作 频繁进行31 反应操作 频繁进行32 固体物料转移 频繁进行33 液体物料转移 频繁进行34 桶装物料转移 频繁进行35 蒸馏浓缩过程 频繁进行36 离心过程 频繁进行37 洗涤过滤 频繁进行38 干燥过程 频繁进行39 包装过程 频繁进行40 装卸作业(搬运)

 频繁进行41 取样作业 频繁进行42 动设备加注润滑油 定期进行43 卸车管理 特定时间进行44 清理卫生 定期进行45 减速机检修 定期进行46 管道检修 定期进行47 控制电脑操作 频繁进行48 仓库 液体物料装卸作业 频繁进行49 包装材料出入库作业 频繁进行50 成品入库作业 频繁进行51 成品出库作业 频繁进行52 桶装物料运输作业 频繁进行53 液体物料打料操作 频繁进行54 动力车间 DCS系统检修 特定时间进行55 不间断电源检修 特定时间进行56 转子流量计检修 特定时间进行57 热电偶检修 特定时间进行58 球阀检修 定期进行59 蝶阀检修 定期进行60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检修 定期进行61 配电室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62 变压器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63 电动机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64 离心泵启动停止 频繁进行65 机泵切换 特定时间进行66 循环水系统开停车 特定时间进行67 除盐水系统开停车 特定时间进行68 现场巡回检查 频繁进行69 转动设备润滑保养 定期进行70 运转设备检修监护 定期进行71 循环水泵检修 定期进行72 轴流风机检修 定期进行73 配电室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74 变压器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

 4 75 电动机日常巡检 频繁进行76 遥测绝缘 定期进行77 二次盘柜及回路清扫 定期进行78 电容器清扫、检修 定期进行79 变压器清扫、检修 定期进行80 电动机检修 定期进行81 更换刀闸、开关 特定时间进行82 现场机柜电气元器件更换 特定时间进行83 照明维护 定期进行84 接临时电源线 特定时间进行(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2.2.3 作业过程工作分析 (JHA)记录表(包括工作活动清单、 工作记录表)2.2.3.1 工作活动清单2.2.3.1.1 一车间精制 DM产品a. 氧化操作过程车间:一车间 产品:精制 DM

 工序/ 班组:氧化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将异丙醇由储罐经物料泵打入反应釜,再将上一批次精馏得到的异丙醇由车间暂存罐经物料泵打入反应釜,开启反应釜搅拌装置。2 将袋装精 M提升至操作平台,将精 M人工投加进反应釜。3 在配置罐内使用精馏得到的 60%异丙醇将 27.5%的双氧水稀释至 4%,将稀释为4%的双氧水由配制罐经物料泵打入高位计量滴加槽内。4 控制一定的流速滴加至反应釜内,以使精 M进行反应,需使用循环水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 40℃,根据氧化温度适时调整双氧水的滴加速度5 待到氧化还原电位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加料,搅拌装置继续工作, (氧化过程中双氧水微过量,以保证氧化反应的速度)6 氧化反应结束后,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低缓搅拌,以保证物料能够反应充分,实现养晶体目的。班组- 任务 作业过程(常规性检维修、特种作业、辅助作业)7 受限空间作业b. 离心操作过程车间:一车间 产品:精制 DM

  工序/ 班组:离心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养晶后的料液在重力作用下经密闭管线自流至离心机内,开启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2 离心机工作过程中使用软化水对离心机内的滤饼进行两次水洗

 5 3 分离后的母液由物料泵打入板框压滤机进行二次固液分离c. 烘干操作过程车间:一车间 产品:精制 DM

  工序/ 班组:烘干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使用编织袋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料转移至闪蒸干燥器2 在该闪蒸干燥器内将料块打碎,再依托热空气对流辐射作用进行烘干。3 烘干后的物料沿管道进入旋风放料器,由下料口放料至编织袋内,人工封袋。d. 蒸馏操作过程车间:一车间 产品:精制 DM

  工序/ 班组:蒸馏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开启粗溶剂罐的物料泵,向蒸发室内输送粗异丙醇。2 开启蒸发器的蒸汽阀门,缓慢升温。开启冷凝循环水,并开启二级冷凝器的冰盐水。待到有回流出现时,调整回流比控制仪参数,3 利用自动连锁装置来控制蒸发室物料的液位及蒸发器的蒸汽压力,蒸发室连续进料,并观察各仪表的现场显示值,以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4 将主塔底及蒸发室蒸发器的残液放到再沸器里, 开启再沸器蒸汽, 再沸 30 分钟,关闭蒸汽阀门,排掉冷凝水。5 打开再沸器排空,开启废液泵,将残液打入到污水蒸发釜中。蒸发釜中的固体废物入库,接收罐中的蒸馏水进入循环水池。2.2.3.1.2 二车间藜芦醛产品a. 合成操作过程车间:二车间 产品:藜芦醛 工序/ 班组:合成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N-甲基甲酰苯胺生产投料:将准确称量好的 N-甲基苯胺用真空抽入合成反应釜,开启反应釜搅拌,再将准确称量好的甲酸一次性抽入反应釜,两种物料抽完后排空反应釜内真空。2 反应:投料完毕后搅拌反应 4 小时以上,使反应釜内温度自然上升,最终会升高至 60℃左右,然后再继续用蒸汽升温至 80℃保温反应 8 小时。3 真空脱水:开真空泵,确保反应釜内维持在 -0.07MPa、80℃的状态下,将反应釜内的水分进行蒸发。4 放料:开启反应釜夹套冷却水冷却至 50℃以下,打开反应釜底阀,装入钢桶中称量后使用5 藜 投料:反应 1#、2#釜打开真空,分别将各自准确称量好的藜芦醚抽入反应

 6 芦醛生产釜中,开动搅拌, 再将各自准确称量好的三氯氧磷缓慢抽入釜中, 抽完后,排空,搅拌均匀。6 反应:将称量好的 N-甲基甲酰苯胺真空抽入 1#、2#高位槽,将 N-甲基甲酰苯胺控制一定的流速滴加至反应釜内, 使 N-甲基甲酰苯胺与藜芦醚进行反应。7 水解:水解釜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动搅拌,用真空将反应釜内物料缓慢转至水解萃取釜内,搅拌约 1h。8 萃取:水解萃取釜内加入适量的萃取剂(二氧甲烷)

 ,搅拌萃取两次,下层油相转入脱溶釜进行脱溶,上层水相转入中和釜进行中和。9 脱溶:萃取得到的下层油相转入脱溶釜内,通过调节脱溶釜夹套内蒸汽的流量控制釜内温度维持在 60℃,使萃取剂(二氯甲烷)蒸馏脱出,从而实现脱溶,得到藜芦醛粗品。班组- 任务 作业过程(常规性检维修、特种作业、辅助作业)10 受限空间作业b. 蒸馏操作过程车间:二车间 产品:藜芦醛 工序/ 班组:蒸馏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 -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将二氯甲烷脱溶完毕的藜芦醛粗品物料转入精馏釜中, 升温蒸馏,控制真空度为-0.098MPa以上。2 前馏分接入前馏分接收罐中,当塔顶温度达到 120℃,无馏分后转入中馏分接收罐中。待塔顶温度达到 130℃后,取样检测馏出物,合格后转入成品接收罐中。3 蒸馏至无馏分馏出后,关闭真空,以氮气置换蒸馏系统的真空。4 蒸馏完毕,釜内残留物稍冷却后放入钢桶中,称重。c. 水处理操作过程车间:二车间 产品:藜芦醛 工序/ 班组:水处理填表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编号 工作活动描述班组-任务 工艺操作过程(主工艺、辅助工艺、单元操作)1 中和:将水解废水转入中和釜中,夹套开启冰盐水,缓慢滴加液碱中和,终点以 PH试纸检测,温度控制在 60℃。2 分...

篇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施工企业安全 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 细则( 征求意见稿 稿)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 〇 一 七 年 三 月

 目 录引言.............................................................................................................................................21 适用范围.................................................................................................................................32 编制依据.................................................................................................................................43 术语与定义.............................................................................................................................54 任务目标和总体要求.............................................................................................................74.1 任务目标..............................................................................................................................74.2 总体要求..............................................................................................................................75 工作程序和内容.....................................................................................................................85.1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85.2 风险点确定..........................................................................................................................85.3 危险源辨识..........................................................................................................................95.4 风险评价............................................................................................................................115.5 风险控制措施....................................................................................................................135.6 风险分级管控....................................................................................................................135.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45.8 文件管理............................................................................................................................145.9 分级管控的效果............................................................................................................... 145.10 持续改进..........................................................................................................................15附件 1........................................................................................................................................16附件 2........................................................................................................................................17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18

 第 1 页 ,共 24 页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锡庆 李 印 潘 峰 栾启亭 张英明 姜经文刘超军 宋 超 肖华锋 刘 锦 王洪林 陈炳利刘振亮 邓玉明 张 鹏 石 剑 王 鹏 曹延东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第 2 页 ,共 24 页引 言本细则是遵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细则是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建筑施工企业编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重要依据。本细则旨在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长效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行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自辨自控,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 3 页 ,共 24 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 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 细则1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本细则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编写实施指南提供指导。本细则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共同构成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时,除应遵从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

 第 4 页 ,共 24 页2 编制依据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 50656-201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5063-2016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 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 260 号,2016年修订版)《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 号)

 第 5 页 ,共 24 页3 术语和定义3.1 风险 risk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3.2 重大风险 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3.3 危险 danger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3.4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3.5 风险点 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6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7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8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3.9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 6 页 ,共 24 页3.10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3.11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3.1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the more dangerous part of the sub-project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第 7 页 ,共 24 页4 基本要求4.1 任务目标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建筑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4.2 总体要求1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全面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在职责范围内对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2 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应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及运行目标的实现。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分别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等工作。4 建筑施工企业应遵照“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自主建设、持续改进;系统规范、融合深化;注重实际、强化过程;激励约束、重在落实”的原则,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适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 8 页 ,共 24 页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5.1.1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编制清单、制定措施、管控实施、验证效果、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关键控制环节。5.1.2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宜遵照系统工程原理,对每一个风险点覆盖或包括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在划分作业岗位、作业活动或区域基础上,再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逐一识别,然后按照 工程技术措施 、 管理措施 、 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四个逻辑层次逐一考虑,制定实施风险管控措施。5.1.3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方法、步骤及要求,有组织地有序开展。5.2 风险点确定5.2.1 风险判定准则施工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可接受风险程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及职业健康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 、 严重性和风险度管控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5.2.2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涵盖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5.2.3 风险点划分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经验,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风险点进行划分。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 4 种典型因素进行划分,示例如下:1 根据风险点的区域、场所、部位等作业环境因素划分,如施工现场功能区的划分、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情况、外电防护情况、地质岩土情况、基坑周边市政工程分布情况等。

 第 9 页 ,共 24 页2 根据风险点的设备、设施、材料等物的状态因素划分,如起重机械安全保险装置完好程度、脚手架管材质量情况、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情况等。3 根据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行为等人的行为因素划分,如影响高处作业的职业禁忌、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4 根据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管理因素划分,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领导带班值班情况等。5.2.4 风险点排查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风险点排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风险管控的重点;二是明确政府监管企业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风险点排查至少应包含《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所涉及的风险点。2 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资质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企一册”;工程项目部应根据承包工程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项目一册”。台账信息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位置、风险点范围、潜在事故类型、事故危害程度、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层级、管控措施、应急处置要求...

篇六: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

 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可能性能级分类 级别 分数 可能性 含义 示例 1 4 几乎肯定发生 预计在多数情况下事件每天至每周发生一次 个别阀门泄漏,习惯性操作等 2 3 很可能发生 多数情况每周至每月发生一次 管道泄漏 3 2 中等可能 有时发生,每月至每年发生一次

 4 1 不大可能 仅在特殊例外情况下发生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拭自发失效 后果等级 级别 分数 事故类型 1 4 死亡 2 3 重伤 3 2 轻伤 4 1 记录工伤

 危险程度等级

 危险程度分类 危险源等级 低 Ⅰ 中 Ⅱ 较高 Ⅲ 高 Ⅳ 风险矩阵 几乎肯定发生 Ⅱ Ⅲ Ⅳ Ⅳ 很可能发生 Ⅱ Ⅲ Ⅲ Ⅳ 中等可能 Ⅰ Ⅱ Ⅲ Ⅲ 不大可能 Ⅰ Ⅰ Ⅱ Ⅱ

 记录工伤 轻伤 重伤 死亡 MES 法 LEC 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危险程度分类 危险源等级 控制措施 低 Ⅰ 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的,可以忽略 中 Ⅱ 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较高 Ⅲ 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高 Ⅳ 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

 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为使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安全指标要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 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

  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  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

 三、针对安全风险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1、Ⅳ级危险源各级机构都必须对其实施管理,Ⅲ级危险源由厂、车间、班组三级对其实施管理,余类推。详情如图

 2、2、落实责任人、检查部门、监督部门 管理机构 责 任 人 检查部门 监督部门

 区域公司 区域公司专职安全员

  公 司 公司级专职安全员

  车间

 班组

 岗位

 3、安全风险危险源(点)日常管理措施 (1)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培训 (2)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更新 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安全风险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更新。

 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 各公司的工艺标准、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4、制定并完善危险控制对策 危险控制对策一般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中已有记载。为了保证危险源辨识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根据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结果对其补充、完善,同时,还应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确认制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中与之相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

 5、树立危险控制点警示牌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牢固树立(或悬挂)在危险控制点现场醒目处。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标明危险源管理级别、各级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要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危险控制点警示牌的警示效果和美观一致性,最好对警示牌的材质、大小、颜色、字体等作出统一规定。该警示牌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底色采用黄色或白色,A、B、C、D 级危险源的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分别用红、绿、蓝、黑楷体字书写。

 6、制定危险控制点检表 危险源辨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对检修单位为开工准备检查表),以便通过该检查表的实施掌握有关动态危险信息,为隐患整改提供依据。

 7、对有关危险源按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实施检查 各有关责任人或检查部门对不同级别危险源实施检查的周期 8、制定临时措施 对尚未进行彻底整改的危险因素制订并实施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保证不被触发引起事故。

 四、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安全管理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本公司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1.2 本制度山东金宝科创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罐区改造施工作业现场,生产厂树脂、上胶、压制、后加工、热媒等工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2.1 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2.2 公司生产总经理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3 公司安环部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2.4 公司设备部负责定期对公司的机械设备进行巡查检查,找出安全风险点,排除安全隐患。

 2.5 各工段主要负责人每天对工段设备进行巡检以及安全性检查, 确保各工段设备正常运行。

 3 风险控制小组组织架构 组长:王祝明 副组长:王天堂 成员:王彦

 刘付利

 郑宝林 冷启业 李宝东

 刘文江

 王好学

 周鸥

 吴明昌

 冷新宇 杨永亮

  王绍霞 曹爱刚 赵英德

 马世举

 张平东

 王泉生 刘世勇 杨金成 王英龙

  4.内容

 4.1 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分级标准见表 4.1.1

 表 4.1.1

 风险分级 风险级别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风险说明 1 不可容许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

 2 重大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会造成多人伤亡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 3 中度风险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Ⅲ、Ⅳ级

 4 可容许风险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Ⅰ、Ⅱ级者;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5 可忽视风险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 4.1.2 4.1.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5 4 3 一般伤害 4 3 2 严重伤害 3 2 1

  4.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4.2.1、公司各单位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4.2.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危险源清单)。

  4.2.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2.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4.2.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4.2.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4.2.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4.2.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4.2.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应急措施、安全措施;

 4.2.10、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图 4.2.1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4.3 危险评价

 结合公司各工段的特点,本着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原则,有以下几种危险评价方法可供选择:

 1、LEC 评价法:

 D=LE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2、MEC 评价法:

 R=MES

  R-风险程度

 M-控制措施的状态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S-事故后果

  3、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3.1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3.2 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3.3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 风险控制制度

 1、风险控制措施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

 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①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②风险评价定为 1 级、2 级风险的危险源。

  表 4.4.1

 风险控制措施表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控制措施 5 可忽视风险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实施阶段 评审措施计划的可行性 ...

推荐访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层级 分级 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