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9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09-22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9篇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9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9篇

篇一: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 / 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324319245 。

 第三条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 13 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 6 月 1 日)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36 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22﹞16 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22〕10 号)

  第四条

 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

 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 成

 员:张文天

 袁立伟

  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 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

 安全风险的辨识

 第六条

  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第八条

 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1. 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

 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 1-1)。

 表 表 1 1- -1 1

 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 1-2)相应内容。

 表 表 1 1- -2 2 安全检查分析( SCL )评价表

  区域/ / 工艺过程:

 装置/ / 设备/ / 设施:

 NO: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备注

 序号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1

 2

 1

  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 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

 表 表 2 2- -1 1

 作业活动清单

 NO :

 序号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1

  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 2-2)。

 表 表 2 2- -2 2

 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

 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

 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

 第九条

 风险度(危险性)

 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

  风险评价分级方法

 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第十一条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 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 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 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 4 级,分别是:1 级(很高)、2 级(高)、3 级(中)、4 级(低)。

  第十二条

 风险矩阵法 (L·S)

 判断准则

  表 表 3 3- -1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L 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表 3 3- -2 2 事件后果严重性 S S 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 失 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10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等 性病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 微 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表 3 3- -3 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R 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1级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2级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3级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 8 4级 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表 表 3 3- - 4 风险矩阵表

 后

 果

 等

 级 (S) 5 低 中 高 很高 很高 4 低 低 中 高 很高 3 低 低 中 中 高 2 低 低 低 低 中 1 低 低 低 低 低

 1 事

 故

 2 可

  能

 3

 性(L)

  4

 5 第四章

 安全风险的控制

  第十三条

 风险管控要求

 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4 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4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 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3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 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 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 2 级风险:

 (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10 人以上的。

 (3)10 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第十四 条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第十六条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第五章

 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第十七条

 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十八条

 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

  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级单位执行。

 第二十条

 风险培训 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第二十一条

 风险信息更新 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填表单位:

 NO:

 序号

 识别时间

 审定时间

 单位或活动

 数目

 合计

 备注

 4 4 级

 3 3 级

 2 2 级

 1 1 级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chemical industry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23-06-23 发布 2023-07-23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

篇二: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 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 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可能性能级分类

 级别 分数 可能性 含义 预计在多数情况下事件每天至每周发生一次 多数情况每周至每月发生一次 有时发生,每月至每年发生一次 示例 个别阀门泄漏,习惯性操作等

 管道泄漏 1 4 几乎肯定发生

 2

 3

 很可能发生

 3

 2

 中等可能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4 1 不大可能 仅在特殊例外情况下发生

 后果等级

 拭自发失效 级别 分数 事故类型 1 4 死亡 2 3 重伤 3 2 轻伤 4 1 记录工伤

  危险程度等级

 危险程度分类

 危险源等级

 低

 Ⅰ 中 较高高 风险矩阵 几乎肯定发生 Ⅱ

 Ⅲ Ⅱ Ⅲ Ⅳ

 Ⅳ

 Ⅳ 很可能发生 Ⅱ Ⅲ Ⅲ Ⅳ 中等可能 Ⅰ Ⅱ Ⅲ Ⅲ 不大可能 Ⅰ Ⅰ Ⅱ Ⅱ 记录工伤 MES 法 轻伤 重伤 死亡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LEC 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危险程度分类 低 危险源等级Ⅰ 控制措施 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的,可以忽略 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

 中 Ⅱ 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 较高 Ⅲ

  高 Ⅳ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

 完美 WORD 格式

 害发生。

 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为使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安全指标要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 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 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

  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  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三、针对安全风险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1、Ⅳ级危险源各级机构都必须对其实施管理,Ⅲ级危险源由厂、车间、班组三级对其实施管理,余类推。详情如图 专业整理分享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2、 2、落实责任人、检查部门、监督部门

 管理机构区域公司 公 司车间班组岗位 责 任 人 区域公司专职安全员公司级专职安全员 检查部门 监督部门 3、安全风险危险源(点)日常管理措施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1)

 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培训 (2)

 安全风险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更新 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安全风险危险源,更新(或补充)

 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更新。

 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 各公司的工艺标准、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4、制定并完善危险控制对策 危险控制对策一般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中已有记载。为了保证危险源辨识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根据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结果对其补充、完善, 同时,还应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确认制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中与之相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

 5、树立危险控制点警示牌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牢固树立(或悬挂)在危险控制点现场醒目处。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标明危险源管理级别、各级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要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危险控制点警示牌的警示效果和美观一致性,最好对警示牌的材质、大小、颜色、字体等作出统一规定。该警示牌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底色采用黄色或白色,A、B、C、D

  级危险源的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分别用红、绿、蓝、黑楷体字书写。

 6、制定危险控制点检表 危险源辨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对检修单位为开工准备检查表),以便通过该检查表的实施掌握有关动态危险信息,

 完美 WORD 格式 专业整理分享

 为隐患整改提供依据。

 7、对有关危险源按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实施检查 各有关责任人或检查部门对不同级别危险源实施检查的周期 8、制定临时措施 对尚未进行彻底整改的危险因素制订并实施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保证不被触发引起事故。

 四、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华润雪花啤酒(伊春)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部

篇三: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1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 / 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

 324319245 。

 第三条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 13 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 6 月 1 日)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 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 号)

  第四条

 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

 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

 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 成

 员:张文天

 袁立伟

  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 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

 安全风险的辨识

 第六条

  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第八条

 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1. 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 1-1)。

 表 表 1 1- -1 1

 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 序号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1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 1-2)相应内容。

 表 表 1 1- -2 2 安全检查分析( SCL )评价表

  区域/ / 工艺过程:

 装置/ / 设备/ / 设施:

 NO: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备注

 1

  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 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2

 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2-1)。

 表 表 2 2- -1 1

 作业活动清单

 NO :

 序号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1

  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 2-2)。

 表 表 2 2- -2 2

 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

 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

 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

 第九条

 风险度(危险性)

 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

  风险评价分级方法

 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第十一条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 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 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 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 4 级,分别是:1 级(很高)、2 级(高)、3 级(中)、4 级(低)。

  第十二条

 风险矩阵法 (L·S)

 判断准则

  表 表 3 3- -1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L 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表 3 3- -2 2 事件后果严重性 S S 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 失 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 微 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表 3 3- -3 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R 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1级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2级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3级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 8 4级 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表 表 3 3- - 4 风险矩阵表

 后 5 低 中 高 很高 很高

  果

 等

 级 (S) 4 低 低 中 高 很高 3 低 低 中 中 高 2 低 低 低 低 中 1 低 低 低 低 低

 1 事

 故

 2 可

  能

 3

 性(L)

  4

 5 第四章

 安全风险的控制

  第十三条

 风险管控要求 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4 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4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 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3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 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 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 2 级风险:

 (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10 人以上的。

 (3)10 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第十四 条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第十六条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第五章

 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第十七条

 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十八条

 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

  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级单位执行。

  第二十条

 风险培训 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第二十一条

 风险信息更新 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填表单位:

 NO:

 序号

 识别时间

 审定时间

 单位或活动

 数目

 合计

 备注

 4 4 级

 3 3 级

 2 2 级

 1 1 级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生产过程...

篇四: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S 13.100 G 09

  DB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山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chemical industry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06-23 发布 2017-07-23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2971 —2017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成立组织机构 .................................................................. 1

 4.2 实施全员培训 .................................................................. 1

 4.3 编写体系文件 .................................................................. 1

 5 风险识别评价 ...................................................................... 1

 5.1 风险点确定 .................................................................... 2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 2

 5.1.2 风险点排查 ................................................................ 2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 2

 5.2.1 危险源辨识 ................................................................ 2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 2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 2

 5.3 风险控制措施 .................................................................. 3

 5.4 风险评价 ...................................................................... 3

 5.4.1 风险评价方法 .............................................................. 3

 5.4.2 风险评价准则 .............................................................. 3

 5.5 风险分级管控 .................................................................. 3

 5.5.1 管控原则 .................................................................. 3

 5.5.2 确定风险等级 .............................................................. 4

 5.5.3 重大风险判定 .............................................................. 4

 5.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 4

 5.5.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4

 6 成果与应用 ........................................................................ 5

 6.1 档案记录 ...................................................................... 5

 6.2 风险信息应用 .................................................................. 5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 5

 8 持续改进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分析记录表 ......................................................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 10

 I

 DB37/T 2971 —201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法( SCL)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风险矩阵法( LS)

 ............................................... 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LEC)

 ................................ 15

  II

 DB37/T 2971 —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贾国庆、贾如伟、刘晓威、陈德行、郝志强、张秀文、王健、卢叶峰、王宏伟、赵俊峰、李冰、吕光生、鲍文杰、陈民、乔孟、王海强。

 III

 DB37/T 2971 —2017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 (以下简称风险)

 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本标准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化工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 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V

 DB37/T 2971 —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 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效果、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37/T 2882 —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 —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基本要求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主管部门,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分管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组织成员应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 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保留培训记录。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

 风险识别评价 1

 DB37/T 2971 —2017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 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氯碱化工企业的电解、氯氢处理、盐酸、环氧丙烷等生产装置;石油化工企业的常减压、催裂化、气分、加制氢、延迟焦化、重整等生产装置;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化、气体净化、脱硫、脱碳、转化、合成等生产装置。上述企业的原料与产品储存设备:储存液化气、液氨、液氯等压力容器,储存原油、成品油等常压储罐,储存盐酸、硫酸、烧碱等腐蚀品储罐,关联的装卸设施、生产或作业场所。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 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操作( DCS)、炼油装置检维修作业、可燃液体储罐动火、进入液氨储罐检查、合成氨装置开停车等。

 风险点排查 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 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 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 A.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 (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析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 A.2)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 A.3)。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 B;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 C; 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危险源辨识实施 2

 DB37/T 2971 —2017 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风险控制措施 化工企业应依据 DB37/T 2882 —2016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 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 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 DB37/T 2882—2016 第 6.5.3 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 DB37/T 2882 —2016 第 6.5.2.2 要求组织评审。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化工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 LS)(参见附录D)、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参见附录E)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 A中表A5-1或A5-2)

 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化工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 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 D 和附录 E),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分级管控 管控原则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3

 DB37/T 2971 —2017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确定风险等级 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级:1、2、3、4、5或A、B、C、D、E。其中, 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5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表 1。

 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风险等级 A 级\1 级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 管控要求 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不可容许风险)

 始或继续工作。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 )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B 级\2 级 高度危险 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C 级\3 级 显著危险 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

篇五: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贸企业 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企业等。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

 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

 清单,参见附录 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

 5.2.1.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 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 A.4。

 5.2.1.3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5.2.1.4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工程)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2.3.2 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5.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工程,针对每一检查工程,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

 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 级\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 级\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4.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5.4.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4.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6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2 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5.5.3.1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5.3.2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 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工程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 A.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

 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A.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序号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

篇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mdash; 1 —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自治区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的目的及意义 根据《安全生产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 号)、《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17〕19 号)等文件精神,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 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自治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97 号)等文件要求,紧紧围绕遏制化工企业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的关键,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宁夏石化银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院启动了本标准的制定。

  — 2 — 本标准的编制规范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及工作流程,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建设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超前预防的主要措施途径,对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要求,自治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工作由宁夏石化银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院来承担。根据研究课题总体安排,需要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为此,公司安排专业人员,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公司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提出了制定《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起草单位为宁夏石化银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院,提出部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归口部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标准协作单位及起草组成员

 标准起草单位:宁夏石化银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院。

  — 3 — 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马

 莹

 工程师 华

 龙

 工程师 滕园园

 工程师

 马

 楠

 工程师 王林涛

 高工 马会涛

 高工 刘雪东

 高工 靳勇涛

 工程师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马莹负责协调、规划工作,明确标准名称和范围的确定,确定标准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等。王林涛、马会涛负责企业现场调研、标准框架确定,审核标准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华龙、靳勇涛、滕园园、马楠、刘雪东负责调研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编写标准草稿等工作。

 ( 三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制定。

 本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持统一、协调、一致。

  — 4 — 本标准力求体现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水平,对我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做出规范性要求。

 ( 四 )编制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如下:

 1.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2.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4.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5. GB/T 242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6.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7.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8.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9. GB 35181-2017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办法 10. ISO31000

 风险管理标准 1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 号,2016 年 4 月 28 日)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6〕64 号,2016 年 8 月 12 日)

 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2016 年10 月 9 日)

  — 5 —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 号,2016 年 12 月 9 日)

 1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7〕7 号,2017 年 2 月 6 日)

 16.《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97 号)

 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21 号,2017 年 11 月 13 日)

 三、编制过程 (一)前期准备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立项批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的立项后,公司及时组建了由总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课题组”,广泛收集学习了有关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及其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文献资料,并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研讨和培训。

 课题组组织召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首次会议。会议议定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课题总体安排计划表(草案)》和

  — 6 — 自治区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编写提纲。

 课题组组织召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第二次会议。会议集中听取了前一阶段对所收集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后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疑问困惑,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标准起草

 课题组核心工作组依据编写提纲起草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草案)》。课题组组织召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第三次会议,根据调研学习情况,总结回顾自己的前期工作,并针对编制完成的自治区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草案)》及课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讨论。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编写》,对标准编写结构、内容进行了统一。对“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求规范、统一;对各章节、条款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统一化要求,部署了相应的修改任务。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组织召开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座谈研讨会。会议审议和论证了课题组起草的自治区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草案)》,与会专家围绕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 7 — 体系建设指南的经验及教训、重点和难点、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风险评估的范围界定、对象选择、整体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等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课题组组织召开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及其研究第四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工作组讨论稿)》,分别提出修改自治区,对部分章、条内容又进行了统一归并。

 课题组组织召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及其研究第五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自治区地方标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初稿)》。

 (三)

 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从结构上分为正文 6 章、附录 4 个两大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范围、前期准备、实地调查、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分级、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要求。

 1. 范围 根据前期调研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本标准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除外),危险化学品生

  — 8 — 产企业和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储存、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举了依据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涉及到的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辨识、风险、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生产作业活动、生产管理活动等术语进行了定义。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 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自治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97 号)中的相关评估原则规定,充分吸取已经吉林省、山东省在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为:全员参与、融合深化、系统性、闭环管理、监督考核、持续改进的原则。

 根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目的,本标准确定二项工作目标。分别为:1、针对化工企业类型和特点,

  — 9 — 制定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组织、制度、技术、人员能力、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形成统一、规范、高效安全风险受控的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2、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

 4. 体系建设 工作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察的基础上,本标准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形式做了相应的要求,企业按照组织管理架构,梳理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流程,确定机关和专业部门、二级单位、车间、基层岗位等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各级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为保障体系有效运行,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体系建设方案、开展人员培训。

 5. 风险点确定 企业应组织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管理活动的辨识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估风险、制定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管理责任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资金、技能和信息等,确保满足风险防控的需要。

 6. 风险点划分原则

  — 10 — 便于企业组织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管理活动的辨识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估风险工作,对生产作业活动风险细化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操作及作业活动两个方面;提出生产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以非常规作业、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安全管理事项等风险辨识、评估。

 7. 风险点排查 明确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和生产管理活动风险,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

 细化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安全管理事项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8. 危险源辨识 信息资料收集 企业应组织、策划、收集、处理风险辨识评估相关资源与信息,确保风险辨识评估全面、充分。在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前,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与准备。明确生产作业活动风险、生产管理活动风险,进行生产作业活动调研,收集相关信息。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 11 — 危险源辨识程序 危险源辨识程序包括:划分作业场所;选定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步骤;辨识危险源;评审辨识的充分性。

 9. 风险分析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10. 风险评估 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估。

 11. 风险分级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对应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企业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的结果填写风险分析评估记录。

 12. 风险分级管控 企业应根据管理层级结合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针对确定的重点防控风险,进行关键任务分配和风险防控责任划分,确定各管理层级和基层岗位风险分级防控的责任和内容,实施风险分级控制。

 13.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

  — 12 — 企业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依照分层...

篇七: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结合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实际,按照“统一指导、全员参与、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技术人员、骨干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企业、部门、班组、岗位四级责任制,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模式。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副

 组

 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组在行政部内设办公室,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职责分工

  1、总经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

 险管控全面负责。

 2、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在分管区域内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定负责人,负责确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主持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目标,组织年度安全风险辨识,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3、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协助总经理负责全面监察、监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组织安全工作行政例会、日常教育、安全培训、隐患排查、风险治理、安全考核等。

 4、各部门通用职责: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组织所属人员学习并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知识,负责查找识别本部门及与其他部门工作中的交叉区域、工作节点内的风险源危险点,制定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并全面落实,做好相关文件和相应记录的管理工作。

 5、各班组长和岗位人员在部门负责人的组织带领下,负责本作业区域、岗位职责内及相关工作交集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及时上报安全风险和隐患,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的带领下,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明确辨识程序、

 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3、指导、督促各部门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承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包括全部经营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环境,要对该过程中关键时段、关键区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摸排,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一)重大危险源 根据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难易程度、事故危害程度等因素,对回收拆解过程中存在的意外伤害、易燃易爆等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辨识评估,定性定量排查作业场所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二)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 对各中大型作业设备的作业场所、作业地点的关键时段、关键区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摸排。

 (三)专项辨识 1、工作流程、设施设备、重要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各种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设备、新人员、

 新流程等实施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 15 天以上复工复产前。

 3、类似相关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4、其他需要专项辨识的时机。

 四、安全风险辨识程序 (一)年度安全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估 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并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聘请专家),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对生产系统、装置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危险源种类及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二)日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由各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日常工作中各岗位要加强现场监管,每天上岗前要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检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向值班经理汇报。

 五、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等级 由公司统一组织,各部门具体负责,按照划分辨识范围和重点,采用 C JHA+LEC 或 或 S JHA+LS 法 (具体方法和指标见 指导手册)对安全风险从高到低依次划分等级,通常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六、建立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 (一)各部门安全风险辨识结束并确定风险等级后,要统一建立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要明确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二)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七、管控措施 各部门要根据安全风险的特点和评估、分级结论,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措施,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监控设施等办法,对风险源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风险等级,按照“企业、部门、班组、岗位”四级,分层分类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公司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步工作中的风险管控重点。

 各部门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行政部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八、风险公告和培训 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由公司统一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卡片,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类别、事故后果和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让每一名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日常管理中要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公司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技术人员风险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月组织所有员工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

 施。

 九、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部门,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300 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200 元。

 2、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汇总造册的部门,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300 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200 元。

  3、未将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和管控措施应用于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实际工作中的部门,暂未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的,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300 元;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据事故情况酌情另行处理。

 4、行政部在督查过程中若发现工作过程中有违规操作,应立即制止、纠正违规行业,对违规部门和人员全厂通报批评,部门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200 元;岗位违规责任人绩效奖金扣发 100 元。

  5、总经理以下各分管领导及部门责任人根据各自职责未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各负责人绩效奖金扣发 300 元。

  6、其他未列入项根据实际结合公司奖惩制度相应条款对应处理。

  二 0 一九年一月

篇八: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源 辨识 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条 第一条 为全面准确地辨识风险点和危险源,科学地评价其安全风险,为策划风险的控制措施提供方法依据,实现风险分级管控,特制定本制度。条 第二条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制度。(一)安全风险失控的能源,它是根据后果的严重度、暴露率和可能性来度量的。(二)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三)危险源在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损失或危害的潜在根源或情形,即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设备设施损害或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条件或行为。(四)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五)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临界量是指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所规定的最小数量。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标准,本单位所辖区域内危险化学品数量未达到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六)安全风险评估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

 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七)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和范围识别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健康危害、财产损失、环境影响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危害因素,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作业区域、作业活动、作业流程、项目变更等。危害因素识别时需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可能造成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八)危害因素识别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2、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可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法进行危害识别。条 第三条 以管理处为责任主体,站队具体排查,识别登记各类危险源,并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条 第四条 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条 第五条 风险按管理属性可分为安全风险、健康风险、环境风险三

 大类。其中,安全风险又分为人身安全风险和设备安全风险。对运行操作,重点是分析、评估操作流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环境污染、系统运行不稳定或系统故障的风险。对检修维护作业,重点是分析、评估作业工序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影响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条 第六条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半经验半定量法对危险源和作业活动进行评估,通过进行半经验半定量的风险评估,较为简单和快速的识别出企业生产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控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半经验半定量法的评估公式:(风险值)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人员的暴露率)EP、S、E、R 量值详见附件 1-附件 4。条 第七条 风险控制措施消除:不进行该类风险的作业或不使用具有该类风险的设备、设施,作为首先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替代:采用低风险等级的作业方法或使用低风险等级的设备、设施,以替代原有的高风险等级的作业方法或设备、设施。工程:通过修理、改造、采用新科技、新工艺等手段方法控制现有风险。隔离:隔绝这个工作程序以减少职工与危险物质接触的程度。管理:通过制定管理程序、检查、保养及培训等行政管理手段控制风险。个人防护(PPE):为员工配置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

 条 第八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所选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条 第九条 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站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图例见附件 6。根据站场实际情况绘制本站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场所风险等级划分详见附件危险源辨识与作业风险分析表。条 第十条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起重作业、动土作业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条 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及分级管控办法(一)风险评估等级为 1 级的低风险工作执行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记录、检查、回顾,由站场、巡线队等班组一级的单位负责管控。(二)风险评估等级为 2 级、3 级的较低风险、中等风险工作进行工作安健环分析(安全风险、健康风险、环境风险),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对作业过程进行监控和计划工作观察,改善工作安健环分析单和书面安全工作程序,由管理处一级的单位进行管控。(三)风险评估等级 4 级、5 级的较高风险、高风险工作,制定控制计划、方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由公司一级进行管控。(四)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五)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包本单位的最大风险,其他负责人按照风险值高低和分管业务承包其他风险,承包期内应当实现风险降级或风险值降低。(六)各级风险承包人应当及时审定风险管控方案和措施,听取、研究承包风险的管控情况,协调各种资源,确保风险消减与管控方案有效落实;定期组织现场专项检查,发现风险值增加的危害因素时,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方案;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后,应当及时组织评估、销项。

 附件 1 事件发生的频率( P )等级 量值 描述肯定发生 10 现有条件下,必然发生极有可能 9 在任何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可能性很大 8 在任何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发生可能性大 7 一个或两个不利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高于平均几率 6 三个或以上不利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可能发生 5 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发生低于平均几率 4 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可能性小 3 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可能性很小 2 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极不可能 1 理论上可能,超出想象实际不可能 0 现有情况下,实际不可能发生

 附件 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 S )等级量值描述安全 健康 环保特别严重 10损失:1000 万元以上;死亡:50 人以上;导致破产的流行病导致多人死亡的、职业病导致多人死亡的、社会关注的对周边社区地下水等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的、媒体广泛关注的相当严重 9损失:500-1000 万元;死 亡:多个;媒体广泛关注的流行病导致死亡案例的、职业病导致死亡案例的、多个职业病导致 不能恢复的对周边造成的特大环保影响、大 量自然资源浪费的、被报道过的特别严重 8损失:100-500 万元;死亡:3 人;伤残:群体伤残;地方政府关注的流行病造成永久影响的、地方政府 介入的调查、个别职业病不能治 愈的残疾当地政府介入的、重大环境污染 事故高 7损失:50-100 万元;死亡:1 人;伤残:3人以下严重致残;外界投诉的一般流行病、可治愈的职业病一般环境事故、公众投诉的较高 6损失:10-50 万元;伤残:轻微丧失工作能力公众投诉的、需要休息 1个月以上,可痊愈的有少量损失的环保事件中等 5损失在 1-10 万元的;伤残:离岗大于 3 星期的3 人以上需要离岗休息,可痊愈 的无损失的环保事件低 4损失:1000 元-1 万元;伤残:离岗大于 3天、小于 3 星期而且能痊愈多个员工感觉身体不适的、个别 员工需要离岗休息,可痊愈的一般污染厂区小范围的较低 3损失:1000 元以下;伤残:离岗小于 3 天而且能痊愈个别员工感觉身体不适的,而未影响工作的 轻微的污染极低 2损失:无损失;伤残:轻微,无需离岗且能痊愈个人建议的员工建议的,如:人机功效、作业环境等环境未遂事件轻微 1 可以忽略的 可以忽略的 可以忽略的

 附件 3 人员暴露率( E )等级量值描述安全 健康 环保特别严重10每工作日 80 - 100 %时间暴 露2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 80-100%时间暴露2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地区和受保护环境影响或潜伏期永久存在相当严重9每工作日 60-80%时间暴露1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 60-80%时间暴露1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市和受保护环境影响大于 25 年特别严重8每工作日 40-60%时间暴露1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 40-60%时间暴露1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周边地区受保护环境影响大于 10 年高 7每工作日 20-40%时间暴露 7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 20-40%时间暴露 5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厂区和受保护的环境影响大于 5 年较高 6每工作日 10-20%时间暴露 5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 10-20%时间暴露 2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厂区和环境影响敏感影响大于 1 年中等 5每工作日 10%以下时间暴露 3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在 10%以下时间暴露 3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区域和环境影响敏感影响小于 1 年低 4每周暴露一次 2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周暴露一次 2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区域和能恢复环境影响小于 6 个月较低 3每月暴露一次 1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月暴露一次 1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点和能恢复环境影响小于 1 个月极低 2每季度暴露一次1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季度暴露一次1 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区域和受控环境影响小于 1 天轻微 1每年暴露一 1 个人工作每年暴露一次 1 个人工作限于作业点和受控环境瞬间影响

 附件 4 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建议风险值 风险等级 风险高低 能否接受 颜色 措施紧急度700-1000 5 高 不能 红色 提交公司立即制定整改方案500-700 4 较高 不能 红色 尽快制定整改方案300-500 3 中 不能 橙色 制定整改方案100-300 2 较低 不能 黄色 提交风险控制措施低于 100 1 低 能 蓝色 记录、检查、回顾危害因素分类表序号 危害类别 危害因素名称1 物理危害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等);设备与工器具缺陷;电(裸露带电部位、静电、电火花、雷电等);高低温物质;运动物;信号缺陷;标志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照明、温度、湿度、气压、场地、通道、空间等不良);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粉尘;其他物理危害因素2 化学危害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强酸、强碱等);有毒物质;其他化学危害因素3 生物危害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危害因素4人机工效危害设计差、不方便使用的工具;重复运动;繁琐的设计或技术;其他人机工效危害因素5生理心理危害健康状况异常;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心理异常;其他生理、心理危害因素6 行为危害 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违章行为;其他行为危害因素7 环境危害恶劣气象条件;自然灾害分布;不良的道路条件;其他环境危害因素

 附件 5 风险分类表风险类别 风险种类安全人身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爆炸;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倒(坍)塌;淹溺;交通意外;动植物伤害;磕碰、扭伤等。设备压力波动、疲劳、腐蚀等引起的管道、法兰破裂泄漏;过滤器堵塞、安全阀故障导致憋压、泄漏;阀门内漏外漏、调压失效;计量、仪表系统密封失效;弯头减薄、击穿;压力容器泄漏、爆炸;锅炉缺水、泄漏;全站停电;电气误操作;发电机损坏;高压电机损坏;继电保护拒动、误动;变压器损坏;互感器损坏;开关设备误动、停运、损坏;接地网性能下降、受损;阴极保护系统故障;电缆火灾;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设备大面积腐蚀;环境污染;其他设备停运、损坏等。健康职业病、职业性疾病、心理伤害、精神障碍,职业性疾病包括听力受损、视力受损、职业中毒、肺功能障碍、接触性皮肤伤害、肩劳损、腰肌劳损等。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工作环境污染等。

 附件 6 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生产区(以员工人数较多的增压站为例):风险值 R(320)=P(4)×S(10)×E(8),对应 3 级中等风险,图中橙色区域部分。辅助设施区:发电机房、供热间、配电室等:风险值 R(140)=P(4)×S(7)×E(5),对应 2 级较低风险,图中黄色区域部分。辅助设施区:水泵房、库房等风险值 R(90)=P(3)×S(6)×E(5),对应 1 级低风险,图中蓝色区域部分。生活区:风险值 R(98)=P(2)×S(7)×E(7),对应 1 级低风险,图中蓝色区域部分。

 作业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示例)序号作业内容 位置/操作步骤 危险因素 不良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P S E R风险等级管控单位1工艺流程切换计量流程切换天然气泄漏;开关阀操作;电动阀门操作火灾爆炸;设备损坏;触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气体检测和安全监护;开关阀门时缓慢操作,使用防爆工具;绝缘和接地电阻测试合格4 7 3 84 1 站场调压流程切换过滤器切换旁通支路切换2 排污操作阀门排污天然气泄漏、集聚;开关阀操作;污物、粉尘扩散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严格执行操作...

篇九: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1.总则 为加快推进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有关规定,制订本细则。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今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深化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动安全生产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从事后的调查处理向事前的预防、源头治理转变,从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向以针对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管控为主的系统治理转变,全面提高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水平。

 3.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 AA 区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

 4.编制依据 4.1《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字〔2016〕10 号); 4.2《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

 4.3《关于印发<2017 年下半年全省“两体系一平台”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法〔2017〕54 号; 4.4《关于印发建筑施工行业“两体系一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建质安字〔2017〕25 号); 4.5《关于印发<2017 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青安办〔2017〕35 号);

 4.6《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7〕20 号); 4.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

 4.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

 4.9《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细则》(DB37/T 3014-2017); 4.10《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 3015-2017); 4.1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T 3034-2018); 4.1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B37/T 3035-2018); 4.13《2018 年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青建办字〔2018〕68 号; 4.14《AA 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导则》; 4.15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 号) 5.术语和定义 5.1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5.2 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5.3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5.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5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6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5.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5.8 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5.9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10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5.11 隐患信息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6.工作机制 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部应分别建立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方案,建立制度,强化考核。

 6.1 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6.1.1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总体牵头与统一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具体实施与综合管理责任;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负监理责任;勘察、设计、检验、检测、监测等单位应参照履行工程项目风险分级管控有关职责。

 6.1.2 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序号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标识颜色 管控层级 责任人 1 一级风险 重大风险 红色 企业 主要负责人/部门 2 二级风险 较大风险 橙色 项目部 项目负责人 3 三级风险 一般风险 黄色 施工班组 班组长 4 四级风险 低风险 蓝色 作业人员 岗位员工 6.1.3 风险等级划分 依据国家现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常发易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将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一级风险: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下简称“危大工程”)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判定为一级风险,详见《建筑施工安全一级风险管控清单》(附件 1)。

 (2)二级风险:“危大工程”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判定为二级风险,详见《建筑施工安全二级风险管控清单》(附件 2)。

 (3)三级风险: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可能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判定为三级风险,具体参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3134-2018)附录 B。 (4)四级风险:风险较低可控,不需要另外增加控制措施,只需作业人员确保已有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即可维持安全生产的,判定为四级风险,具体参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3134-2018)附录 B。 6.1.4 风险分级管理 (1)风险评估 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发生重大变化,

 进而引起“危大工程”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动态开展“危大工程”风险辨识与评价,建立风险评估台账。

 (2)风险管控 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科学配置风险控制需要的各类资源,做到“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安全风险管控。坚决杜绝违反标准规范和冒险赶工期、抢进度施工行为。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督促监理单位落实安全监理责任,负责组织协调同一建设工程区域内多个标段多家施工单位间的交叉风险管控工作。

 监理单位应建立项目风险管控措施核查验收制度,重点核查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人员持证上岗和设备设施监控监测、预警应急等安全管理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施工单位逾期不整改的,监理单位应下达停工整改指令;施工单位拒不停工整改的,应及时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报告

 (3)风险公示 项目部应根据辨识和评价出的安全风险,在施工现场大门口显要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公示牌》(附件 3)进行公示告知;在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点,详见《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点清单》(附件 4),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附件 5)进行风险等级、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的公示告知。

 (4)文件管理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管理档案,企业建立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一企一册”档案,具体详见《安全“两个体系”建设“一企一册”清单》(附件 6);项目部建立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一项目一册”档案,具体详见《安全“两个体系”建设“一项目一册”清单》(附件7)。

 6.2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6.2.1 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督促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监理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监理责任;勘察、设计、检验、检测、监测等单位应参照履行工程项目隐患排查治理有关职责。

 6.2.2 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序号 排查 类型 排查 时间 排查目的 排查要求 排查范围 组织 级别 责任人 备注 1 日排查 每天 及时发现和消除日常的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和巡查。

 对所分管或负责的区域、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

 作业人员 施工班组 安全员

 2 周排查 每周 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每周定期进行检查。

 以对施工现场各风险点存在的事故隐患为检查重点,进行全面排查 项目部 项目 经理

 3 月排查 每月 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 企业 企业安全负责人

 4 专项检查 适时 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确保施工安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企业 企业安全负责每半年至少组

 全。

 人 织1次 5 季节性 检查 适时 防范季节性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所属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春季、夏季和冬季 6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适时 防范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施工状况和应急物资等进行检查。

 项目部、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五一、十一、春节及重大活动前 7 事故类比 隐患排查 适时 吸取事故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同类型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项目部 企业 项目、企业安全负责人

 8 复工前 隐患排查 停工超过1 个月需开展复工前隐患检查 防范停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

 对停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施工班组 项目部 项目经理 春节后必须开展复工隐患检查 6.2.3 隐患排查 施工单位应明确企业与项目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隐患日排查。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负责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危大工程、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③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2)隐患周排查。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项目本周的隐患日排查开展情况;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危大工程、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④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市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3)隐患月排查。由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以下内容:①项目前期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②项目经理是否带班生产的情况;③项目本月的周排查、日排查开展情况;④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危大工程、

 高处作业、设施设备、临时建筑、人员教育教育和安全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情况;⑤其他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规定应排查的内容。

 施工单位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排查出的隐患应记录在案,履行签字手续,通过《隐患整改通知单》等形式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对风险等级高的项目,要加强隐患排查频次和强度。

 6.2.4 隐患分级 根据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DB37/T3014-2017)中“5.1 条规定”,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隐患一旦失控极易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隐患;或整改难度较大,应全面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建筑施工活动以下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未按照依法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

 (2)国家现行标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并...

推荐访问: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分级 安全生产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