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7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09-25 15: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7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宁都县洛口小学 谢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7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7篇

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宁都县洛口 小学

 谢斌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2、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不容易掌握, 特别是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也是单元教材的核心, 对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学情分析:

 分数在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 学生对分数很陌生, 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起来会比较困难。

 4、 教学目标:

 根据 《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了解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

 通过操作、 比较、 推理、 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 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

 在动手操作、 观察、 比较中,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重点、 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能自己创造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6、 教具和学具准备 基于以上目标, 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 我作了以下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 正方形纸、 圆形纸各 2 张。

 二、 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 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根据这一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 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 还学生自主的空间,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

 孙悟空、 猪八戒的野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怎样分食物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要求学生拍手表示每个人分到桃子、 西瓜的个数, 并且知道两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 同时板书(平均分)

 。

 当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月饼个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 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 主学习 的问题情境。

 ” 鉴于此, 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

 第二环节:

 合作交流, 探索学习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

 探究21 1、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月饼, 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人分多少月饼? 用什么数表示? 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 总结并板书: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它的21。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给了 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 己独立尝试, 充分展示学生自 己独特的思维过程, 再引 导学生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修正个体的思维, 展示了 学生个体主动建构21的过程。

 ]

 2、 寻找生活中的21, 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3、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 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的21, 并展示学生作品, 最后总结, 虽然折法不同, 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 每份都可以用21表示。

 [设计意图:

 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去认识21, 丰富21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 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

 4、 判断练习 xkb1.com [设计意图:

 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21的理解, 进一步突出“平均分” 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

 ]

 5、 引导小结: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这个图形的21。

 第二层次:

 认识几分之一 教师提问:

 认识了21,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任取一张纸, 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这里安排小组交流, 然后动手操作, 再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最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取不同图形的41, 引导总结出:

 虽然图形不同, 但只要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41。

 [设计意图: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 主创造的机会, 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认识新的分数。

 ]

 第三层次:

 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 92 页例 2, 掌握一个正方形的41的不同折法, 然后从91 页主题图中发现几分之一的分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 我不仅考虑到“教” ,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 ,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

 第三环节:

 解释应用, 深化知识 《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了 下列练习:

 1、 基本练习:

 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

 突出本课重点, 加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

 2、 发展练习:

 (1)通过不同的画面联想几分之一。巧克力一题, 可以联想到21、41、81, 这是一块巧克力, 也可以说是 8 块巧克力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从分一个物体到分一群物体的一个巧妙的过渡, 为以后单位“1”的认识作了一个埋伏。

 xkb1.com [设计意图:

 此题也加深了 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灵活性等。

 ]

 (2)

 每部分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明明是分成了 3 份,为什么是21、41呢?

 [设计意图:

 再次突出“平均分” 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

 ]

 (3)

 欣赏短片, 发现分数。

 这是一个广告, 其中一个男孩分出一半来给第 9 个小朋友。

 如果是平均分的话, 这一半是谁的21, 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 渗透了单位“1” 发生转变, 表示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了。

 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此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既加深理解了 几分之一的含义, 又增强了 学习 的趣味性,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四环节:

 总结升华, 自我反思 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体会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总结的习惯, 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 说教学随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这门艺术中, 老师只是一个导演, 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 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动口、 动脑、 动手活动中, 实现由“学会” 到“会学” 的飞跃, 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

 。

 2、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不容易掌握, 特别是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也是单元教材的核心, 对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学情分析:

 分数在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 学生对分数很陌生, 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起来会比较困难。

 4、 教学目标:

 根据 《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了解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

 通过操作、 比较、 推理、 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 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

 在动手操作、 观察、 比较中,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重点、 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能自己创造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6、 教具和学具准备 基于以上目标, 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 我作了以下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 正方形纸、 圆形纸各 2 张。

 二、 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 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根据这一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 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 还学生自主的空间,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

 孙悟空、 猪八戒的野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怎样分食物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要求学生拍手表示每个人分到桃子、 西瓜的个数, 并且知道两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 同时板书(平均分)

 。

 当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月饼个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 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 主学习 的问题情境。

 ” 鉴于此, 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

 第二环节:

 合作交流, 探索学习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

 探究21 1、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月饼, 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人分多少月饼? 用什么数表示? 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 总结并板书: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它的21。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给了 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 己独立尝试, 充分展示学生自 己独特的思维过程, 再引 导学生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修正个体的思维, 展示了 学生个体主动建构21的过程。

 ]

 2、 寻找生活中的21, 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3、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 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的21, 并展示学生作品, 最后总结, 虽然折法不同, 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 每份都可以用21表示。

 [设计意图:

 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去认识21, 丰富21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 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

 4、 判断练习 xkb1.com [设计意图:

 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21的理解, 进一步突出“平均分” 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

 ]

 5、 引导小结: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这个图形的21。

 第二层次:

 认识几分之一 教师提问:

 认识了21,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任取一张纸, 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这里安排小组交流, 然后动手操作, 再展示部分

 学生作品, 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最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取不同图形的41, 引导总结出:

 虽然图形不同, 但只要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41。

 [设计意图: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 主创造的机会, 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认识新的分数。

 ]

 第三层次:

 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 92 页例 2, 掌握一个正方形的41的不同折法, 然后从91 页主题图中发现几分之一的分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 我不仅考虑到“教” ,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 ,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

 第三环节:

 解释应用, 深化知识 《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了 下列练习:

 1、 基本练习:

 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

 突出本课重点, 加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

 2、 发展练习:

 (1)通过不同的画面联想几分之一。巧克力一题, 可以联想到21、41、81, 这是一块巧克力, 也可以说是 8 块巧克力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从分一个物体到分一群物体的一个巧妙的过渡, 为以后单位“1”的认识作了一个埋伏。

 [设计意图:

 此题也加深了 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灵活性等。

 ]

 (2)

 每部分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 明明是分成了 3 份,为什么是21、41呢?

 [设计意图:

 再次突出“平均分” 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

 ]

 (3)

 欣赏短片, 发现分数。

 这是一个广告, 其中一个男孩分出一半来给第 9 个小朋友。

 如果是平均分的话, 这一半是谁的21, 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 渗透了单位“1” 发生转变, 表示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了。

 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此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既加深理解了 几分之一的含义, 又增强了 学习 的趣味性,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四环节:

 总结升华, 自我反思 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体会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总结的习惯, 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 说教学随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这门艺术中, 老师只是一个导演, 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 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动口、 动脑、 动手活动中, 实现由“学会” 到“会学” 的飞跃, 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

篇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三、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对于平均分学生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法上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节课是在 1+2+1 模式下的同课异构教学,因此在前十分钟的复习环节中我设计了口算常规练习,对本学期以来学到的知识以口算的形式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度。二十分钟的新授课时间我是这样安排的: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小猴分桃子的主题图,把这 4 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只小猴友分几个?把 2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把1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小猴等情景。让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2

 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 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

 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 1/2,认识 1/2 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分数。

 2、自主认识 1/3

 出示将圆三等分的情景图,借助学习 1/2 时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1/3。读写三分之一,并说出分子分母各是几?每一份表示什么?

 3、感知 1/4

 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可以用怎样表示?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 1/2 的认识,类推出 1/4,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总结出分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学到的知识进行简要总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试题内容用多媒体呈现。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对分数的读写法,和表示法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和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几分之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几分之一”及会比较级“几分之一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水到渠成了。例 4 是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从中体会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的关系。例 5 接着让学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例 6 是借助形象、直观的操作活动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 66 与 56 比较,为今后学习 1 减几分之几作准备。编者意图明显,就是充分借助直观图来初步认识分数和比较大小。本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分数计算和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块,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小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进一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

  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

  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2.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六)教具、学具准备

 ppt 课件,各种图形的图片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发现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不同的分数,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展示和交流中自然地把分数与分数单位联系起来,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单位奠定基础。在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建立分数的表象。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几分之一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几分之几,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自主认识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四)总结提高,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我会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再请同学们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队比大小,最后再汇报交流。

 【巩固分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 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 1/4 的正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4 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刚才我们得到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这张纸得到四分之几吗? 学生涂色,写分数。

 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大家看? 预设生可能会得到 2/4、3/4、4/4,展示学生的涂色正方形和填写的分数,并贴在黑板上。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涂色部分为什么用 2/4 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涂色部分为什么用 3/4 表示?谁说说 3/4 中的 4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 【通过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自己探讨 3 份、4 份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得到分数后问学生每个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 ,让学生进行讨论,留下疑问。】

 2. 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板书:1/4,2/4,3/4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线下的数相同,线上的数不同。

 再问:为什么线上的数相同?线下的数不相同? 【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分数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3. 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圆,一个涂 1/4,一个涂 2/4。

 问:它们哪个大哪个小? 预设生可能会得出 1/4 要小,2/4 要大。

 课件再出示三个圆,涂色部分分别为 1/4,2/4,3/4。

 谈话: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它们分别是几分之几?这三个数里,哪个大,哪个小呀? 最后引出结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通过出示 ppt 课件让学生自由探索,看图进行直观比较,再引出结论,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最后总结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2. 看图写分数。

 3. 比较分数的大小。

 【看图,涂色,说、读、些分数,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这类分数的意义,强化分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总结提高,布置作业 1.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2.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

篇四: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版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首先《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知识,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理解分数思想方法,发展数感和应用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在课程标准和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出发,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体验和感受把一堆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②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难点是认识和建构几分之一过程中,正确区分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与一份所对应的具体数量,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六个苹果,一把小刀,若干围棋子,若干小棒、多媒体

 课件一套。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和本框架内容,本节课贯穿观察与讨论,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以适当的图片。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将从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反思提高四个方面对教学过程作重点阐述。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说说所认识的分数,并进行板书:如 1/2,3/5 等,然后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 2 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将苹果随意切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由学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为一个苹果的 1/2?从而感受分数的含义,感受分数的关键“平均分”。

 接下来再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 4 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能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从而感受和体悟 1/4。

 (这一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导入,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考虑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我准备采用学生分苹果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

 感悟、理解,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这一部分分四个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一盘(4 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 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得出 1/4。

  2、教师再出示刚才的一盘(4 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反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 1/2,2/4 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讨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研究:应该把这盘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分得几份?一份是几个?是这盘苹果的几份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 1/2 与 2/4 的关系,从而说明 1/2 的简易性,认定和建构 1/2 的含义。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上面把分苹果的情况,发现分数表示数的规律,即:把一个或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几份之一来表示。

 4、总结与反思,并与同桌之间说说自己对分数的探究与发现过程。

 (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积极探究,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掌握了数学探究的方法,突出了重点与难点 )

 3、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1、基本练习:

  我准备安排书本“想想做做”第 l、2、3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认定 1 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若干个物体也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综合练习:

 我准备安排小组拿棋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小组中拿数量不等的围棋,由学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 1/2。交流讨论其中一份的个数,思考“为什么同是 1/2所对应的个数会有不同?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3、开放练习:

  我准备安排一个游戏:组织学生独立拿一堆(12 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开放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练习题应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回归生活,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

 4、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小组交流中查漏补缺,请一位同学代表做总结发言,有疏漏的地方,我再作必要的补充。

 (这样安排,一方面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了学生评价与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了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贯彻“学讲计划”提出的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基本要求。)

 5、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五: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那么你知道分数的意义该如何进行说课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提供两个丝带,估一估,量一量这两条丝带的长度,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的产生。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意义。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多少?3 份是多少?7 份是多少?根据 "1 米=10 分米"学生会说出每份是 1 分米,3 份是 3分米,7 份是 7 分米。根据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明白,1 分米在 10 份中占一份,就是 1/10 米,那么 3 分米就是 3/10 米,七分米是 7/10 米?"从直观的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后,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整体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巩固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计算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这两个知道点,放在了后面的练习中,这把难点分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单位"1"的理解又是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这一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教学中,周老师很好地采取了有效的手段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从备方法的角度,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

 1.通过数学语言追问式启发作用组织教学。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成功的追问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点拨,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是保证对话成为深度交流的重要手段。没有追问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师教的缺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层次上徘徊。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实施课堂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问是一种教学策略,追问的问题一定是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同时也是有挑战性的。

 如四分之三的意义,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3 份,教师课件出示一个盒子,追问:里面装的如果就是你们说的那个"东西",它可以代表什么?学生说 1 块蛋糕、1 个西瓜、1 根黄瓜,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启发学生除了吃的还可以换个思路,学生想到了可以是一块橡皮,一个数字,这时教师又追问启发举例:可以是一块饼吗?一个长方形吗?一分米线段吗?可以是由 8 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吗?使交流走向深入,这样"整体"的概念也自然引出,并且通过启发学生去比较 8 个苹果组成的 1 个整体与前几个"东西"相比有什么区别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加深对一个整体的理解,为后面单位"1"的理解作铺垫。

 2.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启发作用组织教学。教师让学生表述在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非常广泛,为建立单位"1"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收集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这些分数在意义上的共性之处,又为接下来学生自主建构分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

 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 1 作为建立单位"1"概念的台阶:首先,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一个"用自然数 1 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在理解可以用自然数 1 表示以后,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丰富了单位"1"的内涵。其次,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用自然数 1 代替单位"1"参与列式计算,学生应该知道单位"1"可以用自然数 1 表示。另外,初步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对后面教学假分数起铺垫作用。"练一练"中,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能够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涂色部分,也能通过涂色表示已经给出的分数。现在再次进行这样练习,联系分数概念和分数单位来思考与解释,体现出比过去要求的提高。

 3.运用生活经验的启发作用来组织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会累积一定的经验,形成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如课始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分数?在单位"1"概念揭示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我们这一组的同学?我们句容实小所有的同学?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这些是否都能看作单位"1"?在练习中,从生活中引用丰富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

 总评: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唤起经验,自主探索、建构意义,应用意义、解决问题,回顾总结、深化认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能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

 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教师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教师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分数的意义

 [推进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已经数年。可分数,仍是学生、家长,乃至老师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让人欢喜让人忧。在畸形分数观下,多少孩子心理扭曲了,心中不禁感叹:分数,我不堪您的重!事实不胜枚举,惨痛发人深思。作为家长、老师,如何以一种宽松正确的心态看待分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这是开学来的第一次小测试,让学生听写这两周所学的拼音字母。下课钟声刚响过,一个活泼的小男生就冲到讲台前,激动地说:"老师、老师,我能考 100 分!"在稚气未脱的苹果脸上,那一双水灵灵的小眼睛闪烁着自信、冲动、渴望......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摸摸那小脑袋,对他说:"是的,你一定能得 100 分的!"

 晚上,当手中的朱笔在这一份份"处女作"上检阅时,看着那东倒西歪、错落无致的字母列队,时而又来了个向后转,倒立走......真让人忍俊不禁。耳边也不禁响起了那清脆的声音:"老师、老师,我能考 100 分!"经验告诉我,对于刚入学的他们,心中充满着自信,可实际上又常常有马虎、

 草率的一面。不是吗?那位小男生就把"e"向后转了。可今天,经验却偏偏捉弄我,我比他们更草率了,怎么就轻易地承诺:"你一定能得 100 分的!"经验曾告诫我,对学生不能轻易许诺,以往在这情况下,我都会非常婉转地告诉他们"走着瞧吧!"在批阅时,更是鸡蛋里挑骨头般地找毛病,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啊!一夜的辗转反侧,我迟迟未敢在那份卷上打上分数。

 太阳终究是要升起。上班的路上,伴着身旁那朝阳般的一张张小笑脸,我不禁陷入沉思。他们在未踏入小学校门时,也许就耳濡目染了 100 分的意义,它可能意味着爸爸妈妈的一个鸡腿,或是爷爷奶奶的一件玩具,或是周围伙伴的一份赞许......这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并不真正理解 100 分的意义。虽说成人此举有点效仿驯兽师锦囊中的妙计,作为人师的我虽不敢轻易地恭维,但也没有理由不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积极,不给予那份荣誉。

 正如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是人之常情,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为强烈。对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的承认,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了自尊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也是很难教育的。

 钟声已响起。我没有理由再犹豫,提笔挥毫"100 分",同时也矫正了那位站反的"e"兵。看到他满脸的欣喜与惊奇,我悄悄地走近他:"老师想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得了 100 分,值得恭喜!假如"e"写对了,就是 120 分,相信你会继续努力!让我们共同守住这个秘密,老师会与你在一起期许着。"

 分数,它应是组成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而不该成为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老师要正确理解、把握分数的意义,让它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知识点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有两个:

 1.理解由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含义。

 2.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基本概念

 整体的几分之几: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其中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学习策略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孩子在低年级已经学过了除法的意义,知道把 6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6÷2"来计算,也会表示分得的结果—每份 3 个桃。这是从"整数"的视角来研究分桃问题的。如果从分数的视角来研究,则一定要摆脱"具体数量"的思维定势,尝试把"整体"看成"几份"物体,而不是"几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不用物体的具体数量表示,而是用份数来表示。例如:把一盘桃(共 6 个)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要知道其中一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该怎么思考呢?

 把一盘桃的总数量看成"2份"而不是6个桃;把涂色的3个桃看成"1份",涂色的"1 份"桃子跟桃子总数"2 份"作比较,得出涂色部分是这个整体(一

 盘桃)的 1/2。下面这个图示可以很直观地帮助大家理解上述这段话。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只要孩子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到位,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就不是难事。

 例如:妈妈买了 18 个桃子,把这些桃子的 2/3 送给奶奶,送给奶奶几个桃?

 分析解答时首先可以让孩子说说"2/3"的含义,知道题中的"2/3"表示的是把 18 个桃子平均分成 3 份,送给奶奶 2 份。其实在理解分数含义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有了,即先把 18 个桃平均分成 3 份,求出一份有几个桃,算式是 18÷3=6(个);接着再用乘法求出 2 份有多少个桃,算式是6×2=12(个),瞧,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总之,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是:先用除法求出一份物体有多少个;再用乘法求出 2 份、3 份......是多少个就大功告成啦!

 四、注意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单元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加减法,特别影响学生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那么孩子将来在学习分数这个知识板块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

 理解分数意义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无论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是把许多物体看成 1 个整体平均分,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被分对象的具体数量,也不必知道平均分后每一份物体的具体数量,只要知道这个整体...

篇六: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顾老师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所以,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说学情:

 4. 、情感态度目标 :

 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及表示的含义。

 2. 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问题解决目标:

 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学会如何写出和理解简单的分数。

 四、说教学重、难点 ( (1)

 )

 教学重点 :

 理解“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 (2)

 )

 教学难点 :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 )

 学法 :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和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 (1)

 )

 教法 :

 引导法,设疑激趣法,演示法和讲授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以下 四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三)

 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四)自我评价,感受成功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方方和明明星期天去爬山,他们带了一些食品(4个 个苹果、2 瓶水、1 个蛋糕 ),怎样分这些食品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呢? 【 设计意图 】

 因为“平均分”是认识分数的基础,给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概念。

 2

 每人2 个:

  2

 每人1 个:

  1 每人?个

 提出问题:“一半如何表示?” 【 设计意图】

 】

 在这里,我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的意思。

  通过汇报交流,最后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平均分 一半 :0.5 21【 设计意图 】

 :产生学生认识分数的需求,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

 (二)

 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第一层面:

  1. 建立二分之一的表象

 出示课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动画,学生初步认识 “平均分”,理解图中的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

  【 【 设计意图 】

 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是认识其它几分之一的基础,理解分数的含义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平均分

  2. 理解内化

 接下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在小组交流并将学生的作品贴在二分之一的下面。

 【 设计意图 】

 虽然几种折法不同,图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一张纸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再次明确二分之一的含义。

 3. 反例强化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进行练习强化。

 下面哪个图形中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 让学生讨论:

 【 设计意图 】

 是进一步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来表示,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第二层面:知识迁移认识四分之一 【 设计意图 】

 通过看、想、找、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 【 出示课件 】

 :方方和明明将蛋糕平均分成2 份,正准备吃时,他的好朋友东东和聪聪也来了!于是方方和明明将各人手中的半块蛋糕又平均分成了2 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

  提出问题 :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桌互相讨论,全班交流。

 1 – 4

 1

 –

 读作:四分之一

 4 接着让学生找出几个四分之一?

 第三层面:知识扩展 , 创造分数几分之一

  1. . 学生举例其他分数 。

 然后追问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

 2 .动手创造其他分数

 要求:用准备好的圆、正方形、长方形折一折。

 【 设计意图 】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和进一步完善课题。

 学生汇报交流并板书: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等。

 (三)

 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效果。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突出重、难点、针对性强的以下练习:

 1 、写:看图写分数。2 、涂:看分数涂颜色。3 、说:说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否正确。4 、找:从生活实物中找分数。

  【 【 设计意图 】

 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认几分之一的分数,面向全体学生,使90% 以上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自我评价,感受成功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 ,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几分之一

 平均分 像 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121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能够简洁明了的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熟悉掌握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与意义。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了基础。

 平均分

篇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分数知识在各学段的安排

  分数知识作为一个单元系统学习在小学阶段中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在第六册(也就是本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初步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份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第二次出现在第七册第三单元, 主要是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三次应该在五年级.

 2.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的位置

  《认识几分之一》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通过第一课时《整体与部分》 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图形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并将已有“几分之一” 的概念迁移到离散量的情况。

 最后再通过对“几个几分之一” 来认识几分之几, 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

 3.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1) 借助实物、 图形,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并会说出它们的含义, 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只有“平均分” 才能产生分数;

 2)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5. 本课的教具、 学具准备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纸片若干、 油画棒、 教学课件。

 6. 学生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 但在生活中有所体验。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

  一部分, 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所以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 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 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刚开始学习时, 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 因此, 必须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 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为后续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 说教法学法

  1. 情境创设法

  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开始, 我创设了小胖过生日的情景, 通过分糖、 分苹果、 分蛋糕这一系列问题, 一是唤起学生对“平均分” 的回忆,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 二是通过“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表示? ” 给学生造成悬念, 为探索新知识创设了情境, 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地过渡到分数。

 2. 直观教学法

  直观的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本节课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 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 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 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通过折一折、 涂一涂、 说一说等实践活动,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活动中, 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 动脑, 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 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4.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

 本节课采用同桌交流以及小组研讨等形式, 这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意识, 而且能起到传递感情、 增进友谊的作用。

 三、 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分为四大块:

  1.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小胖过生日, 拿出一大堆好吃的招待小丁丁)

 教师提问:

 把 8 粒糖, 2 个苹果, 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小胖和小丁丁, 每人能分到些什么吃的?

 学生独立填写在学习记录单上, 再进行全班交流。

 当学生说出“半个” 时, 教师进行演示并适时引导:

 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表示呢? 你知道吗? 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 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

 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学习的需要。

 促使学生主动, 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也为探索几分之一的活动作好了知识准备。

 2. 延续情景, 学习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

 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1)

 学习读法:

 二分之一。

 2)

 学习意义:

 把一个蛋糕平分成两份, 每一部分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也就是二分之一个蛋糕。

 叫几个同学站起来复述后, 同桌之间说一说, 在全班说一说。

 3)

 认识分数线、 分子、 分母并学习写法, 先老师板演, 然后叫学生将学习记录单上的半个改成1 / 2 。

 第二层次:

 动手操作体验二分之一。

 从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

 折一折, 涂一涂, 表示出它的 1/2, 同桌交流是怎么折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下面图中, 哪些涂色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 哪些不是, 并说明理由。

 (出示 6 幅图, 有平分的,有不平分的, 考查学生对平分产生分数的掌握)

 第三层次:

 动手操作认识并体验几分之一。

 1)

 你还能把圆平分成几份呢? 请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将其中的一份涂色, 并试试用分数表示出来。

 2)

 师生归纳, 得出结论:

 像 1/2, 1/4, 1/8, 1/16……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操作练习, 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又拓宽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 学生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3. 拓展与应用

  1)

 完成书本上 P40 页第 4, 5 两题。

 第 4 题看图写分数, 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反馈。

 指名一些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说说把图形平均分成了 几份, 每份是谁的几分之一。

 第 5 题判断题, 说出原因, 4 人一组每人说一个, 最后全班汇报。

 重点检查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小结:

 判断一个分数是否正确时, 要看有没有平分, 还要看分成了几份?

 2)

 判断

  (1)

 把一块蛋糕切成 4 块, 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

 (2)

 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 3 段, 每段是它的三分之一。

 ……()

 重点考查平分产生分数这个知识点, 从直观的图形上升到抽象的文字上.

 3) 涂色部分分别是谁的几分之一?

 即(1)

 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2)

 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3)

 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小结:

 当整体不同时, 相同大小的一块表示的几分之一也不相同。

 4) 教师举例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班级 36 个人, 其中一人就是这个班级的 1/36, 然后让学生举例。

 教师适时补充有关环境问题的分数, 如我们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水平的 1/4, 我们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5 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到其生活中的分数到处存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是对分数的巩固。

 同时让两纲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环保问题的严峻性。

 4. 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和遗憾。

 设计意图是:

 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又培养了 学生对自 己所经历的

  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推荐访问: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一等奖 分数 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