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9篇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0-07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9篇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实施方案 着眼于整体性推进和全局性谋划,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9篇

篇一: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实施方案

 着眼于整体性推进和全局性谋划,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推动精准转型,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

 一、 以产业转型为核心,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动制造业从“基础性”到“战略性”跃变

 打破南北地区“主导产业依赖高、新兴产业能级低、基础产业配套差”的结构性桎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特色化转型,推动基础性材料产业向特而强、专而大的新材料产业转型,培育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支柱产业。同时,立足南北产业基础和全市产业定位,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布局氢能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鼓励宝山区、金山区结合地区资源,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新材料产业。推动钢铁、化工等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向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转移,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材料的自主保障。宝山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生物医药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石墨烯前沿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所需的高性能钢材等

 特殊金属材料,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金山区在绿色化工基础上,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高端涂料、高性能弹性体、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做深做精新材料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打通“张江研发—南北转化落地”产业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医融合、产研融合,依托重点产业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宝山区聚焦生物医药制造、医疗器械装备生产、生物研发服务等领域,打造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金山区聚焦新型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化学制剂、高附加值原料药等产品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医疗等健康服务业,建设上海生命健康产业重要承载区。

 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机器人、无人机等特色产业基础,促进整机和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宝山区聚焦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高性能模拟和高精准反馈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集成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控制装备、低空轨道交通整车装备与控制系统、海洋工程与船舶关键智能装备,提升智能制造产业能级。金山区聚焦无人机制造和场景应用,加快形成“无人机设计测试-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条,持续打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聚焦成

 套装备、控制装备、机器人、航空电子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芯片等数字制造业和工业软件发展,做大做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提高产业链影响力和辐射力。宝山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软件研发、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深化建设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金山区聚焦新型显示产业,加强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的应用,打造国内新型显示战略高地。培育壮大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链。

 (二)推动服务业从“配套性”向“特色化”升级

 提升科技服务业水平。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业。宝山区依托宝武中央研究院与高校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石墨烯、超导等功能型平台提升能级。金山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按照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标准,持续推进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建设。

 做强做优文旅产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宝山区以建设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拓展邮轮经济产业链,

 打造具有国际邮轮特色、海上门户标识度的文旅新地标。推动长江口水上运动体验中心建设。金山区以乐高乐园为首发项目,建设融教文娱购等为一体的长三角亲子度假区。依托海水海滩、文化资源等特色旅游业态,加快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依托枫泾、张堰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推动“文旅+农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做大做精平台经济。聚焦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领域,立足服务现货,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定价话语权。宝山区打造以钢铁交易平台为首的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一批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金山区打造基于化工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发展化工电商平台、新材料交易平台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构建区域消费中心。培育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打造新型商业文化娱乐业态,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消费综合体。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持续开展长三角路演中心建设,推动“老字号”品牌发展。

 (三)推动都市农业从“普适性”向“标杆性”优化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做精都市休闲农业,推进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建设,示范引领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宝山区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田,发展高端设施农业、现代花卉等土地集约型农业。金山区聚

 焦“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全面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广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提升农业特色品牌影响力。

 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围绕旅游古镇、特色村落、乡村民宿等,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水平。宝山区杨行、月浦、罗店三镇打造农旅融合体验区,营造江南水乡风貌,带动一批特色农旅产业发展,成为优质产业发展承载地。金山区加快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端价值链延伸,加快推进郊野生态公园功能提升,打造一批农旅融合功能区,争创一批国家 A 级景区。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基地,探索基于 5G 通信技术的农业物联集成应用模式,打造无人农场、绿色生产基地和智能化菜(果)园。支持金山区做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四)锚定“双碳”目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钢铁、化工等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支持宝山区和宝武集团共建上海碳中和产业园,推动宝武集团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打造一批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宝武集团、上海化工区和上海石化发展氢能产业。

 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PM2.5(细颗粒物)与 O3(臭氧)协同控制,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监管,强化企业分级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港区 NOx(氮氧化物)污染问题与杭州湾区域臭氧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固废危废安全规范全过程管理。持续推动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支持金山区提升防汛抗台排涝能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探索街镇、产业园区等“最小单元”环境治理新模式。

 二、 加强功能引领,全面释放南北地区转型动能 (一)精准锚定发展定位,凸显转型特色功能

 宝山区按照“全域转型、产城融合、战新集聚、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全力构筑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金山区按照“智造集聚、文旅赋能、门户枢纽、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转型新发展、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建成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和上海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持续推动全面发展,激发转型内在活力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向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规模化,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空间转型,打通沿江沿湾大通道,优化内部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合理布局,打造重点转型载体和空间新地标。推动治理转型,用便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用精细的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用智能的数字服务赋能城市治理,用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人民群众。

 (三)坚定不移底线约束,筑牢转型安全防线

 明确南北转型用地总量和结构,鼓励和引导各项转型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推进土地功能混合利用,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有效调控能源消耗,确保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在可承载范围内。把绿色生态要求作为转型工作的红线,确保生态空间只增不减,推动生态空间保育、修复和拓展。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坚持以防为主、以控为要,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不断优化

 治理方式和治理流程,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转型营造科学规范的城市环境。

 三、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 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宝山区加强区域内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上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大与复旦大学等高校产学研互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提供平台和空间。金山区快速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支持上海市学生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金山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布局相关科研院所或平台。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入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并推动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探索筹建健康护理类新型高职学院,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参考资料: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篇二: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五年规划( 2021 —5 2025 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精神,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着力办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公平度、满意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到 2024 年,教育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义务教育

 实现更高水平、更加优质、更加均衡发展。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日臻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更加健全,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更加紧密,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均衡;政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自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学校和社会对政府管理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均达 95%以上。

 2021 年,建成城 xx 级中学,xx 乡中心校、xx 乡中心校、xx 镇中心校等三校初中部转移至该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率显著提高。

 2022 年,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成专项督导组对全县 33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县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

 2023 年,巩固 2022 年已达标学校,对薄弱学校或未达标学校再次评估验收。

 2024 年,全面完成县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着力提升学校管理达到科学化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职工队伍,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国家优质均衡办学标准,城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优质均衡,优质均衡率达到 100%,申请国家评估认定并通过验收。

 三、工作任务

 (一)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调整和撤并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中心小学建设,使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做好城镇新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新建居民区与配套的中小学(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二)实施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夯实教育基础。按照自治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健全校舍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校舍符合国家抗震设计要求,并不断提升软硬件均衡化水

 平,实现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一样好、师资队伍一样强、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优。对办学规模较大,存在“大班额”、生均教育资源不足的城区小学,通过加快建设新学校、适当调整施教区等措施,综合化解生均教学资源供需不平衡矛盾。对个别乡镇(场)薄弱学校,在改造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环境、更新图书资料和仪器装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三)实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资源融合。全县各学校教学信息化设备实现了全覆盖,利用三年时间(2021—2023 年)对前期装备已不能适应最新教学需求的信息化设备有计划的更新。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建成与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到 2024 年,全县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 200Mbps 以上,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空间、教研和家校互通等模块和软件在县域内普及应用,基本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学校数字化校园网普遍建立,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融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城乡数字差距不断缩小。

 (四)实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均衡配置师资。认真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及自治县《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学科教师和教辅人员。一是

 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并达到学历要求,力争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二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实行每 5 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创新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有偿家教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校长和教师德能测评工作,将德能测评结果应用到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等方面,把师德建设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师德评价一票否决制,增强校长和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四是建立健全教师和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全面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轮岗、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支)教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中小学跟班学习制度和县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与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合理流动。五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逐步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对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六是完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 2024 年,义务教

 育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到 100%,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覆盖率100%,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明显提高,教师资格证注册率达100%。

  (五)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保障能力。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等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需资金,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实现“三个增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足 100 名学生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 100 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随班就读的“三残儿童”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 6000 元。三是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重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确保学校经费足额到位,使用规范、安全。

 (六)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工程,提升教育质量。一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开展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清明祭扫”“网上祭先烈,共铸中华魂”等活动,讲述革命先烈事迹、了解革命历史,引导未成年人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京剧、腰鼓、秧歌等融入校园社团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建设 10 所校园足球项目学校、8 所校园篮球项目学校、5 所校园排球项目学校,巩固提升 9 所本地民族特色射箭学校水平,让每名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加快推动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射箭等体育运动项目,并适时组织开展学生联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在规范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三是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课业负担状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理念评价教育和学

 校;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重视学习困难学生发展,加强心理关怀、学业辅导和成长指导;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互动联系,构建网上家长学校,做好网上教学服务和教师家访工作;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为学校教学和学生成长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良好环境;继续完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条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促进各类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学校招生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布招生相关信息,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擅自开设各种实验班,坚决纠正中小学违规补课和乱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全县义务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制度,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认真落实县域内各类文化、科技场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场馆育人作用。完善学校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开设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强化科学教育、国防教育,加强普通话书法和规范汉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七)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多措并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区域

 联盟、置换交流、定岗实习、结对帮扶、捆绑考核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健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确保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允许其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三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少年与贫困学生。以乡村少年宫、工会、妇联等为依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强化寄宿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精准扶贫台账信息化管理并在相关部门间共享,确保困难学生帮扶面达到100%以上,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四是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教育关爱。积极创造条件接受残疾人入学,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将残疾学生纳入各类教育资助范围,倡导社会各界力量扶残助学,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确保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在 95%以上。五是多措并举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落实好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机制(政府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户;教育线:教育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和三级联动机制的工作要求,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人社、规划、住建、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二)密切沟通配合,落实责任。教育部门负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全力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强化督导评估,完善督导制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建立完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人质量评价观,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篇三: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质量打造现代化都市首善之区新定位,坚持“三为本”“三个更重要”发展理念,科学分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多样、生态和谐的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行动目标 ——到 2022 年,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 100%;完善初中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达到区域全覆盖;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加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

 ——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 0.30;全区 1/3 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1/3 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质名校。

 三、行动举措 (一)建设“统领”行动 1.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强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工作进章程,以建带动群团建设。强化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扎根边远乡镇初中的“四有”好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初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逐年配齐思政教师,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育要富有时代特色,挖掘本地“红色根脉”资源,挖掘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内容、主题活动和实践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突出可实践性可体验性,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使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

 3.推进初中“五育并举”。各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改革育人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育人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双减”要求,重视初中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青少年健康“护航”工程和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工作。

 (二)优质资源拓展行动 4.优化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段学校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初中学校 8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5.深化初中优质教育环境建设。依托省“区域推进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建设,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设条件。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加强教师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至 2022 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覆盖率达 100%。到 2025 年,发展 2 家以上市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新型教学空间覆盖率达到 100%,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100%。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6.实施农村边远初中补短提升。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边远初中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采用

 融合型、共建型等合作办学模式,推进 8 对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扩大优质示范普高在农村边远初中的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建立健全薄弱初中学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并以近三年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区域内 1/3 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7.推进近郊初中提档升级。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及学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数字化精准教学,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以拓展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载体,探索小初高特色项目衔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批德育、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初中,推动组建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8.深化城区初中品质铸造。研制“品质初中”发展指标,确定“品质初中”的类别与项目,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品质初中”发展监测机制,实施年度报告制度。深化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初中强基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市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讲堂”课后服务平台和与高校、高中、俱乐部、校外有资质培训机构合作、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个性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初中教育品牌。

 (四)师资素质优化行动 9.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深化初中校长、书记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进“未来教育管理名家(初中校长)培养工程”和“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教育顾问的引领作用,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加大对名校长、正校级后备人选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形成优秀校长群。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名校长 2~4 名、区名校长 5~8 名。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初中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0.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和名优教师使用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达 10%,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 1位名师(含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建立农村“初中名师工作室”50 个。

 11.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建构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和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体系,打造“阶梯式”人才成长的本土路径。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完善新入职教师带教制度,统筹安排农村和薄弱初中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托“高端教师培训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特级教师基地学校”等载体,开展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学科名师骨干 8~10 名、区学科名师骨干 30~40 名,培育市骨干班主任 3~10 名,区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 5~10 名。用优质师资保障初中教育优质发展。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动 12.丰富“三生”课程体系。加强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的初中“三生课程”建设,拓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提高拓展性课程质量,再开发 30 门区级及以上

 优秀拓展性课程,每校至少培育 1 门优秀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13.提升“生动课堂”教学实效。开展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表彰一批“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总结推广一批具有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改进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方式,倡导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能力,积极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分层作业等形式的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校内减负提质。结合课后服务和周末校园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培优、促中、补差”的教学,全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社团课程。

 14.培育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实施小初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和初中要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艺术教育实验区为平台,加强体艺特色项目衔接工作研究,强化特色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体艺特色项目培训培养机制,以体艺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区域内小初衔接体艺特色品牌。实施体育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5.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制度,有效提升初中生科学实验操作能

 力。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进 STEM 课程建设与创客教育,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加强科技教育,借助特色高中、高校、协会资源,创新初中生科技教育平台,延伸科技课堂时空。

 16.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实施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大“空中课堂”的个性化推送力度,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

 17.加强教科研工作。优化初中教研科研队伍建设,配足配好初中教研员队伍,健全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制度,组建初中教育教学专家库。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健全教研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50 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 5年后,原则上要有薄弱初中从事 1 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初中教研教科项目的扶持力度,创新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学视导专家团队,

 制定初中教学视导制度,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教学视导工作。

 (六)管理品质提升行动 18.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法律顾问等制度,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督促学校按章程办学,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初中开展与课程改革、集团化办学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实效。逐步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助力学校发展。

 1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放宽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下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制度。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基础上的教师招聘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

 20.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全面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建立和完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阳光系列评选为导向,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发展性评估,建立和完善初中与高

 中教育质量跟踪评价办法。以综合质量为导向,三年为一个周期,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发展状况纳入监测内容,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21.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组织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四、工作保障 2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省级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领导牵头成立工作...

篇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2 年__区教育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作⽅案为全⾯提⾼我区义务教育办学⽔平和教育质量,扎实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作,实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和《__市__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作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本⽅案。⼀、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九⼤精神为指导,全⾯贯彻全国教育⼤会精神,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标,着⼒解决义务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缩⼩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标准办学条件、⾼层次教师队伍、⾼效益教育质量的办学⽬标,努⼒办好⼈民满意的教育。⼆、⼯作⽬标全⾯补齐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上的短板,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学和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分别⼩于或等于 0.50、0.45,社会认可度明显提⾼,⼒争2022 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2023 年通过教育部评估。三、组织领导成⽴__市__区教育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领

 导⼩组。组长:⾦朝辉副组长:李⽟宇吴宏晔林⽂杰邹⾦伟林婷潘时晖林剑东成员:陈适谢建成姜清燎叶新华黄家骞王建黄仁孟苏锋邹毅付学献胡建光四、重点任务(▲为牵头科室)(⼀)资源配置1 .区级及以上骨⼲教师数量充⾜、配置均衡。通过引进与培养,政策倾斜,⼤⼒扶持榕园学校、利宝特校、娄桥新阳⼩学、南⽩象华升⼩学、郭溪阳光学校、梧田南村⼩学、蟠凤⼩学、仙岩沈⾗⼩学、仙岩华侨⼩学、仙岩中⼼⼩学、潘桥陈庄⼩学、泽雅⼀⼩等12所学校达到每百名学⽣拥有区级及以上骨⼲教师数。责任科室:▲组织⼈事科、⼈才交流和合作中⼼、教育研究院2 .学校⾳体美专任教师数量充⾜、配置均衡。通过 2022年新教师招考,配齐榕园学校、瞿溪侨中、⾼铁实验学校、__区外国语学校、龙霞实验⼩学、新桥⼀⼩、新桥⼆⼩、仙岩⼀⼩、仙岩中⼼、潘桥⼆⼩、郭溪三⼩、梧田蟠凤⼩学等 12 所学校⾳体美专任教师。责任科室:组织⼈事科

 3 .提⾼教学辅助⽤房⾯积、运动场馆⾯积。通过租赁、改造、布局调整,解决仙岩中⼼⼩学、娄桥新阳⼩学、郭溪阳光学校、娄桥⼆⼩的教学辅助⽤房⾯积、运动场馆⾯积不⾜问题。责任科室:教育基建中⼼(⼆)政府保障程度1 .消除⼤校额。通过拆分、布局调整、限制招⽣,化解__育英国际实验学校、__区外国语学校、__区实验⼩学集团学校、__区郭溪中学集团学校、北⼤新世纪__附属学校⼤校额问题,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更合理。责任科室:义务教育科2 .配⾜配齐专⽤教室。按照国家标准为全区中⼩学校配⾜专⽤教室,配齐⾳乐、美术、体育器材设备,从⽽⼤幅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责任科室:▲教育基建中⼼、教育装备中⼼3 .经费保障。落实⼀般公共预算教育⽀出和按在校学⽣⼈数平均的⼀般公共预算⽀出逐年增加,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均公⽤经费不低于 6000 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平均⼯资收⼊⽔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资收⼊⽔平,按规定⾜额核定教师绩效⼯资总量。责任科室:▲计划财务科、组织⼈事科4 .符合条件的随迁⼦⼥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

 学校就读的⽐例不低于 85%。责任科室:义务教育科(三)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德育⼯作和学校⽂化建设,达到良好以上;确保初中三年巩固率和残疾儿童少年⼊学率分别达到 95%以上;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学⽣学业⽔平达到 ΠI 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 0.15。责任科室:▲义务教育科、教育研究院(四)社会认可度关注群众呼声,提⾼社会认可度。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的⽅式,不定期向⼈⼤、政协征求意见和建议。经常深⼊基层、深⼊群众,听取学⽣、家长、教师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注群众呼声,及时为⼈民群众排忧解难,千⽅百计解决⼈民群众关⼼的教育问题,提⾼⼈民群众对我区教育的满意度,使我区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达到 85%以上。责任科室:▲教育督导中⼼、办公室五、时间安排(⼀)补齐短板(2022 年 10⽉评估前)1 .精准发⼒,补齐短板。局相关科室(中⼼)、各学校对照评估操作标准逐条、逐项进⾏⾃查⾃评,狠下决⼼,精准发⼒,按照“⼀校⼀策、⼀项⼀策“原则,制定补“短板”措施。

 2 .倒排时间,落实责任。局相关科室(中⼼)、各学校要落实创建⼯作主体责任,倒排时间,补齐“短板3 .督导跟进,督促整改。组织专项⼯作组对学校创建⼯作进⾏督导,督促整改,推进创建⼯作。教育督导与评估中⼼组织专职责任督学,对挂牌学校开展创建督查,要紧盯“短板”督促整改。(⼆)评估申报(2022 年 10⽉前)1 .评估申报。2022 年 10⽉前,向省市⼈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交申请报告。2 .完善佐证资料。教育督导与评估中⼼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密切配合,完善督导评估佐证资料,对各类⽂件、计划、⽅案、总结、表册等资料查漏补缺,并装盒、归档。(三)现场评估(2022 年 11・12⽉)精⼼谋划、周密安排,迎接省⼈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现场督导评估。六、⼯作要求1 .加强领导,提⾼认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项惠及⼈民的民⽣⼯程,各学校要提⾼思想认识,⾼度重视,成⽴创建⼯作领导⼩组,明确任务分⼯。局相关科室、各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2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局相关科室、各学校要按照职责要

 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机制⾼效、责任明确、执⾏有⼒的⼯作推进格局,确保各项⼯作得到全⾯、深⼊落实。3 .突出重点,抓好整改。要在准确把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标准的基础上,要着重关注以下五个重点:⼀是资源配置,所有学校⾄少要达到七项指标中的六项要求,余项达标率不低于 85%,且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学均⼩于或等于 0.50,初中均⼩于或等于 0.45。⼆是所有学校办学条件中的硬件建设均要达到优质、均衡的要求。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要采取切实措施,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特别要加强骨⼲教师的培养,打造⼀批优质骨⼲教师队伍。健全教师交流制度,推动教师双向交流。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度,全⾯提⾼教师整体素质。四是注重学校德育⼯作和校园⽂化建设,体现办学个性和特⾊发展,提⾼教育质量。五是关注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呼声,真正使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附件:1. __市__区教育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指标责任分解表2. __市__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名单(78 所)__市__区教育局 2022 年 3⽉11⽇

 附件 1__市__区教育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任务分解表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说明牵头科室配合科室备注1. 每百名学⽣每 所学校、 拥有⾼于规定学⾄少6 项组织⼈资源历教师数:⼩学、指 标达到事科配置初中分别达到 4.2上述要

 ⼈以上、5.3⼈以上;求,余项不能低于2.每百名学⽣要求的⼈才交拥有县级以上骨85%;所有组织⼈流和合⼲教师数:⼩学、指标校际事科作中⼼初中均达到1⼈以差异系教育研上;数,⼩学究院3.每百名学⽣均⼩于或拥有体育、艺术等于(美术、⾳乐)专0.50,初组织⼈任教师数:⼩学、中均⼩于事科初中均达到0.9⼈或等于以上;0.45。(补4.⽣均教学及充说明:辅助⽤房⾯积:⼩50⼈及以教育基学、初中分别达到上但不⾜建中⼼4.5 平⽅米以上、100⼈的5.8 平⽅米以上;农村⼩规5.⽣均体育运模学校和动场馆⾯积:⼩教学点,教育基

 学、初中分别达到⾳体美教建中⼼7.5 平⽅米以上、师含轮

 10.2 平⽅米以上;6.⽣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 元以上、2500元以上;教育装备中⼼计划财务科7.每百名学⽣拥有⽹络多媒体教室数:⼩学、初中分别达到 2.3 间以上、2.4 间以上。岗、兼职、⾛教;体育运动场馆包含经改造后,能满⾜学⽣运动需要的、专⽤的、安全的活动空间,或者租赁)教育装备中⼼教育信息中⼼政府保1.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补教育基建中⼼义务教育科

 障程度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教师编制标准统⼀、⽣均公⽤经费基准定额统⼀、基本装充说明:2016 年前建成的学校,⾳乐美术教室使⽤⾯积分别达到计划财务科教育基建中⼼组织⼈事科教育装备中⼼

 备配置标准统⼀;3.所有⼩学、初中每 12个班级配备⾳乐、美术专⽤教室 1 间以上;其中,每间⾳乐专⽤教室⾯积不⼩于 96 平⽅米,每间美术专⽤教室⾯积不⼩于90 平⽅米;教育基建中⼼教育装备中⼼4.所有⼩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九年⼀贯制学校、⼗⼆年⼀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73、67 平⽅米;2010 年及之前规划并建成的学校,以及进城务⼯⼈员随迁⼦⼥占⽐超过50%的学校,规模不超过2400、3000⼈)义务教育科

 5.⼩学、初中所有班级学⽣数分别不超过45⼈、50⼈;义务教育科6.不⾜100名学计划财

 ⽣村⼩学和教学点按 100名学⽣核定公⽤经费;务科7.特殊教育学校⽣均公⽤经费不低于 6000元;计划财务科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资收⼊⽔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资收⼊⽔平,按规定⾜额核定教师绩效⼯资总量;组织⼈事科9.教师 5年 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 100%;教育研究院

 10.县级教育⾏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组织⼈事科

 ⼯编制和岗位数量;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10%;其中,骨⼲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 20%;组织⼈事科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组织⼈事科13.城区和镇区公办⼩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学⽐例分别达到 100%、95%以上;义务教育科

 14.全县优质⾼中招⽣名额分配⽐例不低于50%,义务教育科

 并向农村初中倾斜;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例不低于 85 虬义务教育科民办教育科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5%以上;义务教育科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学率达到 95%以上;义务教育科三、教育质量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9 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组织⼈事科义务教育科教育信息中⼼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教育研究院计划财务科

 校年度公⽤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5.教师能熟练运⽤信息化⼿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率达到较⾼⽔平;教育信息中⼼教育装备中⼼6.所有学校德育⼯作、校园⽂化建设⽔平达到良好以上;义务教育科教育基建中⼼7.课程开齐开⾜,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义务教育科8.⽆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科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学⽣学业⽔平达到111 级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科

 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四、社会认可度1.社会认可度达到 85%以上。调查对象:学⽣、家长、教师、校长、⼈⼤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教育督导中⼼办公室有以下情况之⼀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式招⽣;存在违规择校⾏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为。

篇五: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汇编(10篇)

 目录 1.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汇编(10 篇)

 ............................................................................ - 1 -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区县)

 ............................................................................. - 2 -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方案(区县)

 ............................................................................... - 13 -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区县)

 ....................................................................... - 27 - 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区县)

 ............................................................... - 38 -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工作实施方案(区县)

 ........................................................... - 42 - 教育局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方案(区县)

 ................................................................... - 53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方案(市级)

 ............................................................................... - 57 -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工作方案(市级)

 ....................................................................... - 67 -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镇乡)

 ........................................................................... - 73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 - 82 -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区县)

 为巩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xx〕xx 号)、xx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xx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xx 教督〔20xx〕x 号)、xx 省教育厅《xx 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xx 教基〔20xx〕xx 号)、中共 xx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xx 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x 改办发〔20xx〕xx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保障适龄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为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 xx、打造 xxx 教育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全面实现我

 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补齐现有义务教育发展短板,缩小校际间差距,小学和初中县域内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不大于 x.xx 和 x.xx,县域内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水平、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达到 xx%以上。20xx 年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1.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严格落实《xx 县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2020-2030)》,综合考虑人口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和群众接受能力等因素,在城镇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时,原则上每 xxxx 户以上居民住宅区配建小学,每 xxxx 户以上居民住宅区配建中学;城区小学服务半径为 x.x-x.x 千米,城区初中服务半径 x-x.x 千米;农村小学、初中服务半径 x 千米,保障非寄宿制学生每天上学单程步行一般不超过 xx 分钟。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学校布局适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重点工程中心、各乡镇政府)

 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新一轮标准化建设,逐校分析办学条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通过新建、改扩建,到 2025 年,实现县域内标准化学校全

 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在场地、校舍建设和仪器配置上达到以下标准:占地面积小学与初中生均分别不低于 xx 平方米、xx 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与初中生均分别不低于 x.x 平方米、xx.x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与初中生均分别达到 x.x 平方米、x.x 平方米以上,其中:小学与初中每 xx 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x 间以上,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 xx 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 xx 平方米;学校每个教室须配备多媒体设施并联网,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与初中分别达到 x.x 间、x.x 间以上,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与初中生均分别达到 xxxx 元、xxxx 元以上。(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实施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学校建设。着力推进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纳入城镇规划并严格实施,通过新建、改扩建,不断扩充学位容量,确保学位供给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重点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学,到 2025 年,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完成新建或改扩建 x-x 所标准化小学,进一步完善学生宿舍、食堂和功能室等教辅用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均达到标准化要求。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不足 xxx 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 xxx 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原则上,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 xxxx 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 xxxx 人。(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重点工程中心、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二)全面优化师资配置,实现校际间师资水平优质均衡。

 4.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中小学领导班子聘任制、校长定期交流制,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提高教师配备率,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配备。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与初中分别达到 x.x 人、x.x 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与初中均达到 x.x 人以上。改革用人机制,扩大省、市示范普通高中用人自主权,持续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为我县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

 5.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持续开展教师“四赛”等基本功大赛,建立教师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x%安排培训经费。继续实施 x 年不少于xxx 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 xxx%。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不断优化最美教师、最美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不断增加名校长和骨干教师比例,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与初中均达到 x 人以上。推动校

 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xx%,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 xx%。(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

 6.完善教师奖励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设立农村艰苦学校教师津贴,体现艰苦边远学校的待遇差异性。制定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住房保障政策,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制定班主任目标绩效等级考评实施办法,在保留学校绩效工资中班主任岗位津贴部分的基础上,以财政专项拨款的形式保障班主任目标绩效等级考评奖。加大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建立教师荣誉体系,鼓励优秀教师安心乐教、终身从教。(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三)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7.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重视校园文化

 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司法局、各乡镇政府)

 8.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完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提高质量的目标要求落实到管理监督、队伍建设、教研服务、督导评估的各个方面。全面落实《xx 县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用好用活xx 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专项奖励资金。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开展质量监测工作,对在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教学监测成绩连续下滑的学校校长给予通报、约谈和问责。(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9.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汉文化等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文艺展演和校园文化节活动,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做好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新优质学校评选活动,创建一批教育理念科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明显、社会声誉良好的新优质学校。(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文化和旅游局)

 (四)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10.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保障服务体系,确保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

 例不低于 xx%。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各乡镇政府)

 11.依法保障特殊教育。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学生、残疾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失学。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不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就学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 xxxx 元。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确保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 xx%以上。(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各乡镇政府)

 (五)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管理机制。

 12.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每所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定期向社会公布。学校要按照规定接收学生,不得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的依据。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 xxx%、xx%以上。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制度,确保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 xx%,并向农村初中倾斜。(责任部门:县教体局、

 各乡镇政府)

 13.严格控制学校班额。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控制计划,重点化解优质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等“大班额”问题,所有班级学生数小学与初中分别不超过 xx 人、xx 人。(责任部门:县教体局)

 1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严格控辍保学,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5%以上。(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各乡镇政府)

 15.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对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强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宿安全、卫生安全、防溺水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认可度达到 xx%以上。(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委、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政府)

 (六)全面扩充优质资源,建...

篇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务教育 优质均衡 发展 工作 实施方案

 **** 学校

 年

 月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发展 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方案。

 二、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职工 9 9 人,其中一级教师 6 6 人,二级教师 3 3 人,共有七个教学班,规划学生 1 17 73 3 人

 三、组织领导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四、工作目标

 (一)、学校环境及资源建设目标 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配备多媒体设备。具体如下:

 1、新建运动场地 2268 ㎡,地址设为现教学区后面,即学校新建营养餐食堂前面空地,7 月份之前做好平整清理场地工作,待资金到位后,招标建设,

 2、新建教学楼 840 ㎡,教学楼定位于现教师办公室、一(1)班

  教室及器材室一址,我们会提前做好三通一平工作等待招标建设,计划****年**月前完成,

 3、建设厕所 40 ㎡,围墙 30m,地面硬化 973 ㎡,厕所定位于现有厕所,主要是旧厕所升级重建,围墙系学校前院围墙为主,地面硬化系后院学生活动区进行地面修整并硬化,此项工作待资金到位后,预计****年**月前完成,最迟不超过****年**月,具体情况视资金到位情况而定。

 3、校园美化,创建文化墙、宣传栏、雕塑、校园景观,校舍粉刷、绿化、旗台旗杆、德育园。我校会先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先利用部分公用经费进行小型建设,待资金到位后在进行全面招标,计划****年**月底前完成,最迟不超过****年 5 月。

 4、教具添置,计划添置学生桌凳 50 套,并视具体需要购置部分教学设备,责任主体:中心校,责任人:****,具办人:校长。****年 9 月前完成。

 5、实验室装备,学校试验台需重新安装,并维修供排水设置。此项工作公用经费支出****年 9 月前完成 6、图书我校目前已达标,要求图书管理员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做好图书管理及借阅工作。

 7、计算机网络装备,我校目前教师机缺口 5 台,学生机缺口 21台,宽带需升级至 30 兆,此项工作****年 9 月前完成,最迟不超过本年 12 月底。

 (二)教学质量提高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以有效教学和课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5、办有特色的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创新型、发展型师资队伍建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着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4、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的优秀教风,努力提升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的品位,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四)、学生关爱工作 1、建立关爱小组领导机构,形成长效机制。

 2、继续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课程。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严禁课时、课程挤占现象发生。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作业与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检测。加强过程管理,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个年级从学期初就要做好计划,扎实做好平时教学工作,搞好知识落实,加强个别辅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3、面向全体,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1)继续开展读好书、诵经典活动。学校将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形成制度化,以此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做好各个学科的学科竞赛和各项活动开展工作。一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和征文比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积极做好校内、社会上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

  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

 (二)、重视对后进生、留守学生的帮扶工作。

 对学困生要坚持“访要勤、情要真、心要诚”的原则,创新机制,鼓励教师付出爱心,坚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推行导师制,师生结对,帮教结合。所有教师要对自己学科中的学困生建立家访档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学生做好辅导转化工作,因人而异制订辅优转差计方案,提出转变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

 (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的平台。

 1、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新《小学生守则》、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弟子规》学习实践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开展“美德少年”“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三大习惯养成教育,一是主动打招呼的习惯;二是主动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三是主动学习,搞好自学的习惯。做到学生自愿参加、家校联合教育,以此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2、继续积极实施“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计划,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继续开展“半小时晨读”和“班级读书角”等读书活动。

 3、以“快乐大课间”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好形式多样,具有各年级特点的大课间活动。

  (四)

 优化阵地建设,搭建一个高水准的德育平台。

 1、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2、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 (1)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值周检查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每一个队员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继续落实晨检、班队课的制度,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健康、行为常规等教育,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职能作用,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在学生中以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交往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

 (五)重视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学习榜样,做到榜样

  育人。使“墙壁文化”不断完善和创新。加强校园橱窗的安排、校广播站的宣传、班级黑板报等文化阵地的监管力度,把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好文化栏,办好黑板报,形成班级特色,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实现班级的净化、美化,班级文化的优化。

 3、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工作。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师范作用, 带头作好班级和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

 五、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优质均衡发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优质均衡发展”活动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分阶段推进,务求实效。

  2、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优质均衡发展”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以健全的机制强化落实,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推动落实,以周密的措施抓紧落实,以规范的操作促进落实。

 3、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宣传专栏、板报等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质均衡发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确保“优质均衡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七: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 篇 篇 2 2022 年深入推进“双减”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工作实施方案

 2 2022 年深入推进“双减” 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022 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教育工作要聚焦这条主线,作出实质性的贡献。2022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出台《直属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开展高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汇聚形成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重大专项,深化“四史”教育。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启动实施面向 203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布局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推进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建设。

 2.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部党组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持续开展直属机关“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分类指导推进直属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会同中央有关部门指

 导推动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举办全国高校书记校长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实现全国公办本科高校书记校长全覆盖轮训。纵深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实施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调研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贯彻落实,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民办学校章程建设,推动党建有关要求进章程。进一步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能力和效果。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40 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

 3.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直属机关和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指导高校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强化保密宣传教育。深化巩固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成效。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4.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按照“当下改、长久立、系统治”要求,健全中央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抓好直属

 机关、直属高校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规范直属机关“三评一赛”,清理规范直属单位对外合作,从严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完成巡视全覆盖任务,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健全巡视整改促进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5.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编写辅导读本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解读。召开部署工作会议,推动各地将规划落实到本地区教育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制定实施分工方案,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深入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导向作用,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十四五”规划纲要教育领域工程项目台账,逐项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定期跟踪调度。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评估。印发实施《关于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指导意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开展有组织的重大教育科研。

 6.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不低于 4%”,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

 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坚持优化增效、补短扬长,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于薄弱环节,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国家层面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地方提高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指导各省(区、市)适时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保教费)、住宿费标准。推动各地严格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职业教育按专业大类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加强财政教育投入和预算支出进度监测监督。完善教育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全面加强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加强精准资助,推进资助育人,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肃财经纪律。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直属系统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职和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直属系统领导班子。加大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做实做细管理监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关心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落实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深入推进直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二、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全面发展

 8.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完善部际专门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指导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针对一些监管盲点,开展系统调研,指导各地规范管理。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建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组建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管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9.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召开“大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实施“大思政课”建设方案。

 重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建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研制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统筹推进本硕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思政课一体化基地,研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会同中央宣传部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管理水平。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计划,“一校一策”推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研修基地建设,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帮扶机制。分专业大类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继续开展各类示范培训,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专业能力。

 10.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国家—省级—高校”三级网络思政体系运行机制。推进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实现对 1000 所左右高校有效覆盖。持续推动各地各高校落实高校辅导员配备需求,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

 精准赋能平台建设。开展“青春使命”“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系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五老”优势,继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读懂中国”活动。

 1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筹备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办好 xx 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 xx 第 18 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启动实施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健康中国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强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 2021 年下降 0.5 到 1 个百分点。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计划。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启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改革。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做好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

 12.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总结《全国大中小

 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实施情况,督促指导地方和高校健全教材领导和工作机制。印发教材工作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印发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启动各学科教材编修。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和数学等七科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编审,于 2022 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修订已出版相关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完成在编在审马工程重点教材。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启动第一批新教材的编写、遴选、修订。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编写。推进首批 9 种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启动中国新闻学、中国法学教材编写,加快建设一批原创性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出台“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规划,遴选建设一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面规范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严格教材审核把关,加强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完善中小学地方课程管理制度。加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成果宣传推广。遴选确定一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研制新时代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

 13.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进一步提高各类民族班专项计划精准度契合度。继续实施新疆班西藏班校园足球融合赛事。开展“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

 14.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研制国家语...

篇八: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市推进 中小学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规划( 2022 —5 2025 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xx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建立并完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教师交流管理机制、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进程,加大城乡间教师交流比例。

 (二)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三)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无明显差距,使义务教育公平惠及每一个适龄儿童,让适龄弱势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并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实现县域内学校标准化、师资均衡化、配备现代化、质量优质化的建设目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主要任务

 (一)城乡一体化。

 1.学校布局规划。完成 xx 小学城东校区新建工程和 xx 区中心小学、xx 中学、xx 中学、xx 镇初中、xx 中学、xx 镇初中、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区中心小学、xx 区中心小学、xx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中心小学、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中学、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1 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操场改造及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到 2025 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

 理,学校基础建设符合国家规定。

 2.统一资源配置标准。按照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的四个统一标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整体促进教育公平。

 (二)教育经费投入。

 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xx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等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所需资金,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重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确保学校经费足额到位,使用规范、安全。

 (三)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特岗计划、学校直招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每年按照计划补充师资,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配置均衡的优质师资队伍。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推行研培一体化、国培送课、网络授课、异地交流、教师学

 历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对教师进行全覆盖培训,达到每百名学生拥有 1 名骨干教师、每百名学生拥有高学历教师数中小学分别达到5.3 人和 4.2 人以上、专任教师持有资格证上岗率达到 100%,每年完成 72 学时培训,培训完成率 10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名师风采,加大对违反师德师风教师的惩处力度,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四)教育政策落实。

 1.推进中小学划片入学。完善《xx 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公开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实施阳光均衡分班,确保每个孩子入学、分班机会公平、均等,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 100%。

 2.实施高中统招倾斜政策。实施优质高中推荐生指标向农村、向薄弱初中倾斜政策,逐步提高招生比例。

 3.构建特殊群体关爱体系。构建并完善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为重点的特殊群体关爱体系。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 95%,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入学率达到 100%。

 4.提高中小学教育普及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 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5%以上。

 5.严控学校规模和班额。通过新建校舍、集团化办学等办法,

 积极消除大校额和大额班,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规模均不超过2000 人,中小学班额分别不超过 50 人、45 人。

 (五)教育质量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因校制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凝练学校办学理念,打造学校特色,创建“书香校园”,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品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内涵发展。

 2.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学行为,开足开齐课程。

 3.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高速“教育专网”,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4.学业质量与综合素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检测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全市校际间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形成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5.做好减负提质工作。将“双减”“五项管理”工作与校内课后看护有机结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四、推进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

 按照《xx 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

 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建立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坚持依法治教,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考核和教育督导问责制度。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规模,有计划地进行辖区内村小学和初中分校布局调整,合理调配资源,保障教师按需配置,并将撤并校的学生均衡分配到中心学校以及其他村小学,尽可能满足就近入学的需要。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依法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努力做到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将义务教育中小学各项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建立规范、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付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教育附加费全部用于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中小学经费拨付和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村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省、xx 市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根据教育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校改造工程,开设工程建设绿色通道,2025 年底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等方面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提升教育装备水平。不断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卫生(保健)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配齐配足音、体、美、卫、劳设备器材,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种功能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基本达标,实现教育装备配备均衡。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优化师资配置、师资结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全面落实特岗计划、学校直招等教师补充渠道,尤其加大体、音、美专任教师的补充力度,确保师资数量、质量都能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2.创新教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校长任期制、教师交流机制政策及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向农村中小学和薄弱校流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均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各项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大力推行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效利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依托集团化大学区管理,采取校际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促进校长、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四)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

 1.规范办学行为。科学调整规划中小学学区,建立中小学招生宣传、联审、公示等制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重点班,坚决遏制择校(班)风。从严从重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和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德育基本要求,明晰全员育人责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进依法治校。督促义务教育学校建立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公开制度,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五)关注弱势群体,落实各项政策。

 1.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全面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优先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优补政策,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同时,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2.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其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经费预算,坚持以流入地为主,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随来随入制度,对在定点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3.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督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完善各种帮扶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4.关爱心理、行为有偏差和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个体差异,给予心理、行为有偏差、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六)加强安全保障,确保校园安全。

 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做到学校安全监管全方位、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懂得安全知识,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校车、学校食品安全、传染病等方面的监管,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按规定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注射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保障机制

 (一)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市教育局要做好牵头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工作职责,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制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内容和机制,落实作为主体部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责任;市发改局要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制定并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局要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要有效利用国家、省、xx 市对义务教育经费支持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教育资金,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并加大对各项资金投入的管理与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市人社局要落实教师人事和工资发放的责任,实行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完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补充机制;市委编办要按省规定标准配备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保证教师编制,并使教师资源分配合理;市公安局要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依法打击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场地、侮辱殴打师生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要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及审批,积极支持义务教育中小学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原则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协调各相关站办所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师生安全。其他相关部门要在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按照《xx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及时解决创建...

篇九: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 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 (教督〔2017〕6 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陕办发〔2019〕22 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先发展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总体规划

  (一)发展目标。2020 年,我县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按照年度规划梯次推进。2020 年 12

 月完成学校总数 20%的达标任务;2021 年 12 月完成学校总数 20%的达标任务;2022 年 12 月完成学校总数 30%的达标任务;2023 年 12 月完成学校总数 20%的达标任务;2024 年 9 月完成学校总数 10%的达标任务,并通过市级过程督导,12 月通过市级验收;2025 年 3 月完成网报、各项纸质材料申报,年内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并顺利通过(具体规划见附件 1),实现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达到资源配置高标准、政府保障全面到位、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的目标。

  (二)规划安排。全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时间安排为:2020 年,县第三小学、桥镇中心小学、下寺湾中心小学、劳山中心小学;2021 年,杨家砭小学、道镇九年制学校、县第四小学、高哨小学;2022 年,麻子街小学、下寺湾初级中学、王坪中心小学、石门九年制学校、姚店小学;2023 年,县初级中学、县第一小学、县第二小学;2024 年,县创新中学、县创新小学。到 2025年,全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并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年内,接受国家督导评估复查和监测。

  三、主要任务

  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共有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四个方面 32 项指标(详见附件 2、3)。我县要严格对照各项指标评估标准和

 规划创建任务,对标对表,按照“校校达标、项项达标”要求,完成创建任务。

  (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仪器设备的配置水平。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分别达到 4.5 平方米以上、5.8 平方米以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达到 7.5 平方米以上、10.2 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 2000 元以上、2500 元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分别达到 2.3 间以上、2.4 间以上。所有小学、初中每 12 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1 间以上,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要落实年度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任务,规划新建和改扩建的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 号)、《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省政府令第 222 号)要求,建设装备符合标准的教学、运动、生活和附属基础设施、设备。从 2020 年起,制定逐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非标准学校的工作计划,对标加快升级改造和配备教学设施设备,确保校园占地面积、场馆建设、功能部室配置等达到国家标准。

  (二)加强政府保障,推动优质均衡发展。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做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 2000 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 2500 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 45 人、50 人;城区和乡镇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 100%、95%以上;县内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 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例不低于 85%。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法定权益。从 2020 年秋季学期起,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定学区,小学、初中招生全部实现就近划片入学,初始年级班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小学每班不超 45 人、初中每班不超 50 人,杜绝义务教育择校现象。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和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5%以上;所有学校(含民办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课程;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

 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无过重课业负担,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Ш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 0.15。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育人关键环节,突出课堂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等课程。落实教育公平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的社会认可度达到 8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基本配置标准,教师配置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小学、初中达到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分别达到 4.2 人以上、5.3 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达到 1 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均达到 0.9 人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县域内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 5 年 360 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 100%;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落实教师“县聘校用”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

 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 100%。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增加农村特岗计划和公开招聘教师数量,优化教师专业学历年龄结构,对标优先补充义务教育阶段体育、音乐、美术、艺术学科和科学、劳技、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教师。

  (五)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投入,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校园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千兆,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校园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全覆盖;教学班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智能设备、创客和其它智能化设备及其应用全面普及;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未来智慧校园,营造良好的智能化教育教学环境;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市、县两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整合、优化和共享;基本实现中小学普通教室具备互动式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中小学多功能数字学习中心。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装备更新配备,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加强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建设,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提升教育

 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由教科体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工作的安排和落实。领导小组设立材料组、综合组、督查组、财务组、设施配备组、宣传报道组六个工作小组,明确各工作小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和负责人,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1.材料组。由县委办、政府办、教育科技体育局和各乡镇(街道办)组成,牵头单位为教育科技体育局,教科体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及材料,收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过程中的讲话、总结、汇报等材料,汇编成册。

  2.综合组。由县委办、政府办、教科体局、县委编办、经发局、人社局、公安局、司法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和各乡镇(街道办)组成,牵头单位为教育科技体育局,教科体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各部门及各工作小组工作,总结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3.督查组。由县委督查室、公安局、司法局、教科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教育督导室等部门组成,牵头单位为县委督查室,县委督查室主任任组长。督查指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实施进程。

  4.财务组。由财政局、教科体局、税务局、审计局和各乡镇(街道办)组成,牵头单位为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安排好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设施配备组。由教科体局、财政局、审计局、采购中心组成,牵头单位为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组长。按照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要求,为各学校增配仪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按时完成预算、招标、采购、安装任务。

  6.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政府办、网信办、教科体局、融媒体中心组成,牵头单位为宣传部,由一名副部长任组长。搞好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制作展板、简报及专题片,宣传、报道实施过程中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各乡镇(街道办)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要从实际出发,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本乡镇(街道办)、本学校实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计划,实行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责任措施到位。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先落实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逐年只增不减,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达到法定要求。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不足 100 名学生的小学和教学点按 100 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按在校生年生均 200 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近三年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等相关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 6000 元。规范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收益10%、彩票公益金等教育投入政策的使用。加强财政统筹,确保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按年度足额落实到位,规范财政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有序、高效推进营造浓厚氛围。县委网信办、融媒体中心要深入发现创建工

 作中的典型经验与突出成效,及时跟踪报道,加大宣传和展示力度,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重视、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齐抓共管,夯实创建责任。各乡镇(街道办)和相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县委办、政府办:负责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迎验期间统筹协调有关工作。县经发局:负责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相关部门编制规划,争取教育发展项目。县审计局:负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县公安局:负责维护校园周边秩序,指导落实完善好学校“人防、物防、技防”等建设和校园安全“三个 100%” (学校封闭化管理、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安装联网、专职保安配备),并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县委编办、人社局:负责做好中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核定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组织招考补充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禁止非法使用童工。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安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按政策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等。县行政审批局、住建局:做

 好各学校修建项目...

推荐访问: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均衡 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