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新媒体发展对医学类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与实践

木木文档网 发表于:2022-11-13 10: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体现。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将采取线上互动、线下行动的创新模式运用到社区志愿服务中,进一步推广与宣传健康养生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微”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82-02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它搭建起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社会的交互模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其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和参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使者团队,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调研、活动规划、志愿者招募、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的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将依托中国红十字会健康“微”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引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微”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运动、健康”的社区微文化,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品牌优势。此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媒体发展给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与机遇

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互动和传播功能,运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提升运作模式中各个环节的效能,增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据了解,现有的社区志愿服务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沟通交流平台,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工作理念和思路不够开阔。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只流于形式,导致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发挥,也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和引导功能。而医学院校拥有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医学生社区医疗志愿服务,能够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对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人力短缺的矛盾,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不仅给社区健康服务站减轻了负担,而且丰富了社区文化。

2.志愿者社区服务的新模式。为了树立科学养生意识,培养科学养生行为,掌握健康养生知识,健康使者服务队融合专业特色,在杭州滨江各个社区开展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心肺复苏讲解与实地演练、专家义诊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深化青年人投身志愿者服务的意识,加强和改进了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使他们尽早的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利用手机APP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开展宣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团队采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模式,通过宣传与推广“微”文化,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健康宣教方式,具有针对性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社区老人,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3.志愿服务主体资源更加丰富。互联网提供了公益信息披露、监督、互动、参与以及体验的自主性平台,公众利用此平台体验和参与公益传播活动,增强了公众的服务意识,丰富了志愿服务的主体资源。此外,借助新媒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开辟志愿服务新场所,搭建志愿服务新平台,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提升志愿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新媒体包括网络、微博、微信、QQ群等,具有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传播范围的开放性、传授关系的交互性、传播形态的综合性等特性。

二、加强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1.关注基层民情,走进城乡社区。目前,社区卫生人才匮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服务监督管理和各项技术、规范有待完善,服务模式尚需转变。通过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可以缓解基层卫生服务部门人员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机制。

2.医疗志愿服务,提高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行为是一种基于道德、良知、社会责任等因素,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无偿行为。通过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医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命的理解,为医学生体验医德、医风内涵提供了方向和载体,深化了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对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高校育人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是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第二课堂,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实践机会,从而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志愿服务平台将共同志趣的学生汇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他们施展个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通过志愿服务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借助志愿服务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里和应变能力,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从而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对社会现状、行业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4.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卫生服务。2011年,健康使者团队主动联系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开展有关“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卫生状况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共收回11211份有效问卷,并在相关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调研报告,为我省卫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4年,团队还参与了团队老师关于“浙江省基层卫生医疗人员职业稳定性的调查研究”课题的研究与调查。健康使者团队还参加了浙江省公卫职业医师考试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帮助社区卫生院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进行康复保健,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等,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十余项。健康使者团队本着“尽我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精神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加强和改进了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使他们尽早的体验社会、服务社会。

三、新媒体发展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与实践

医学生社区医疗志愿服务是当前克服社区卫生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是预防、控制疾病,保障及促进社区人群健康的重要方式,构建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1.加强基础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建立医学生志愿者个人电子档案,并及时更新。为志愿者制作《志愿者服务手册》,用以记录每位志愿者每次的帮助对象、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意见反馈等,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健全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培养高素质志愿者。一是加强医学技能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课余时间,志愿者前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推拿科进行实践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运用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并且把经验分享到“微”课堂中。二是根据志愿服务队每周末服务的反馈情况,有目的地的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社区志愿活动能够高效进行。

2.加强区校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健康使者团队与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卫生部门的长期合作,结合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协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做好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定期向社区居民普及医学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创新服务形式,着力打造健康使者品牌项目,结合医学院校人才优势,从社会需求出发,积极建立了可持续运作的健康使者品牌项目,不断增强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品牌性。

3.引用媒体平台,宣传健康“微”文化。新媒体技术极大推动了志愿者服务的网络体系建设,增强了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力。线上通过公众号微信平台,及时传播志愿服务需求,共享志愿服务成果,积极构建志愿服务文化。线下我们将通过推广健康“微”文化项目,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服务内容,并逐步扩大服务的范围,延伸到心理、生理领域。通过健康知识宣讲、专家义诊、急救知识、膳食营养搭配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生活的理念。同时,走进社区传播生活中的急救知识,提高普通公众在遭遇意外情况时的自救与救助他人的能力,把意外情况的伤害降到最低。

4.打破常规活动,开展特色服务。(1)传递健康,点亮生活:强身健体——“微”运动。志愿者们通过与老人一起打太极、乒乓球、健康操等体育运动,使他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放松身心;健康促进——“微”讲座。结合专业特色,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健康养生、膳食搭配和慢性病防治等知识讲座,为他们答疑解惑,并给予合理膳食建议。(2)深入内心,关怀备至:身体力行——“微”陪伴。志愿者们陪老人下棋、话家常、聊过往,使儿女不常伴身旁的他们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关爱。深入内心——“微”谈心。充分了解老年群体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专家咨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3)线下行动,线上互动:校社合作——“微”课堂。我校目前有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成立的急救培训中心,我们将邀请相关专业老师配合实地操作和演练,给社区居民讲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媒体宣传——“微”媒体。通过微信、QQ、报纸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动员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关爱社区老人、关注健康生活,发扬红十字会精神。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志愿服务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探索新的志愿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为社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坚持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居民的养生意识,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5).

[2]林强,仝泽民,鞠斌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

[3]谢波.医学生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4]肖影玲.论志愿服务对提高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影响[M].社科纵横,2012,(10).

推荐访问:志愿服务 实践 医学类 影响 大学生